名稱
玻璃珠
製造年代
材料
玻璃
規格:
最大徑2.5厘米
收藏地:
湖北省博物館
玻璃珠是目前所見我國古代玻璃器物中最常見的一類器型,也是最早出現的品種之一,從西周開始就已存在了。至戰國時期則大為流行。目前發掘的戰國時期墓葬中其隨葬玻璃器幾乎均有玻璃珠。它的發展是與技術、設備的不斷改進,玻璃質地更加潔淨分不開的。兼之人們佩飾用玉石較少,無法滿足人們的要求,推動玻璃珠生產的大量化、精美化。
1978年湖北省隨縣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了舉世矚目的成套編鐘,更出土了許多玻璃珠串,此圖的兩串玻璃珠均為此墓中的隨葬品。其中一串由七粒單色玻璃珠穿成,珠成圓形,紫褐色,表面光潔,器形規整。另一串珠子裝飾精美,為典型的蜻蜓眼玻璃珠,多呈大小不等的扁圓體,以淺藍色或綠色為基色,表面飾以數個白色、淺藍色的類同心套環,其中心部位略高於四周,呈凸起狀。此串玻璃珠應是以纏絲法制胎,再分別蘸取白料和淺藍色料,呈環狀點於珠胎之上,在兩者均未完全凝結時粘接而成的。
蜻蜓眼玻璃珠為春秋戰國時期玻璃珠的主要形式,同時它還遍布中亞、西亞及北非各地,是中西方玻璃器所共有的品種。此串中每個珠體的尺寸均不同,除一粒為綠色菱形外,其餘形制均為扁圓體,中有穿孔,造型呈統一性。這些玻璃珠色澤艷麗,造型規整,體現了較高的技術水平,可作為戰國時期玻璃珠的典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