蜻蜓眼[古代一種飾物的俗稱]

蜻蜓眼[古代一種飾物的俗稱]
蜻蜓眼[古代一種飾物的俗稱]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蜻蜓眼是古代一種飾物的俗稱。蜻蜓眼為玻璃製成,玻璃又稱琉璃,公元前2500年人造玻璃首次出現於西亞及埃及,最早的用途是製造珠飾,先是出現單色玻璃,1000年後又出現彩色玻璃。公元前15世紀玻璃珠上開始有彩斑條紋或點狀圖案。

基本信息

簡介

蜻蜓眼[古代一種飾物的俗稱] 蜻蜓眼[古代一種飾物的俗稱]

蜻蜓眼是古代一種飾物的俗稱。蜻蜓眼為玻璃製成,玻璃又稱琉璃,公元前2500年人造玻璃首次出現於西亞及埃及,最早的用途是製造珠飾,先是出現單色玻璃,1000年後又出現彩色玻璃。公元前15世紀玻璃珠上開始有彩斑條紋或點狀圖案。公元前10世紀,在玻璃珠母體上鑲同心圓,製造出“眼睛”效果的鑲嵌玻璃經終於在地中海沿岸出現。

“眼睛”文化據說發源於西亞或印度,相信眼睛有避邪功能的這種信仰,多盛形於從事畜牧的草原民族,在遊牧民族遷徙的路途中,身上佩戴這種鑲嵌玻璃珠,一方面可以避邪,一方面隨時都有可能用來交換所需之物。

與中國

傳入

這種鑲了“複合眼珠”的玻璃珠,春秋戰國時期進入中國。中國中原地區與西亞雖然相隔數萬里,但在公元前二千年到一千年的銅器時代,東西文明之間活躍著許多遊牧民族,他們往來於漫漫中西亞沙漠地帶,玻璃色彩美麗,便於隨身攜帶,遊牧民族交這種鑲嵌玻璃珠由西亞帶入中國。

這種彩色繽紛、燦爛奪目的西亞玻璃珠受到當時中國王公貴族的極度喜愛。因為這個緣故,當時在中國產生了高度的社會需求,導致中原玻璃藝匠開始利用本地原料進行仿製,以氧化鉛和氧化鋇替代蘇打,製造出與西亞、地中海東岸地區配方不同,也就是含鉛鋇成分的蜻蜓眼玻璃珠。

發展

春秋末期、戰國初期玻璃眼珠多為類形球,並不規整,有個像扁方形或扁鼓形。尺寸比較小,絕大多數直徑不足二厘米。一般多在一到一點五厘米之間。珠地多為綠、藍或黃色,母體均半透明。其飾紋簡單,採用西亞常用的幾何圖案,與同期中國玉器或金屬器物上傳統的雲紋、蟠螭紋和龍、壁邪等圖樣大不相同。蜻蜓眼珠的紋飾風格是獨樹一幟的,也可以說偏於西亞風味,其主題都只是同心圓。同心圓一般為三層,也有多達五、六層的,以平嵌手法嵌入,中心點為深藍色,外層則褐白相間或藍白相間。嵌入之眼珠地渾然一體,不突出也不易脫落。

戰國晚期的蜻蜓眼珠有別於春秋末期或戰國早期,尺寸稍大,直徑大約二厘米,手工愈加精堪。顏色雖沒什麼突破,仍為不透明白、藍、褐、土黃色。但其紋飾絢爛多姿,極富變化,圓圈紋或凸起或剔刻,造成鼓眼的效果;也有眼的白色輪廓以“祈月”形成替同心圓,造成斜視的效果,使“眼”更加生動傳神。

考古

近年中國考古學家在新疆輪台群巴克發掘了公元前八至九世紀的墓葬群,出土了不少蜻蜓眼珠,與伊朗吉蘭州以及中國中原地區春秋戰國的蜻蜓眼珠非常相似,進一步證明了公元前一千年或略早,蜻蜓眼珠由遊牧民族從西亞經過漫長的一千年歲月,但中國的情況非如此,鑲嵌玻璃與單色玻璃塊同時出現在春秋戰國時期,期間並沒有任何發展過程。鑲嵌下班的突然出現,只能用貿易品來解釋。

山西長治分山嶺270號墓、山東臨淄郎家莊1號墓、洛陽中州西工路基、河南固始候古堆墓和湖北隋縣曾候乙墓都出土過蜻蜓眼。

2016年9月,蒲江縣戰國晚期高等級大型船棺墓葬群。此次發掘在船棺里發現了兩枚蜻蜓眼,顏色異常美麗且有許多切面,同時被發現的還有玻璃管,蜻蜓眼和玻璃管一同出現,應該同為墓主人掛在脖子上的一種掛飾。出土的“蜻蜓眼”飾品,也再度證明四川早已對外展開經貿和文化交流。

傳說

戰國時候有一個關於“隨侯珠”的故事流傳甚廣。傳說,某日,隨縣的曾侯行至溠水河邊的一個土丘,看到一條靈蛇受傷,覺得它很可憐,就命人用草藥封住其傷口,醫治它的傷。隨後,在一個月圓之夜,這條靈蛇口銜明珠獻予曾侯。人們就把這些珠飾稱為“隨侯珠”。在歷史上,“隨侯珠”的確存在。1978年,在湖北曾侯乙墓(又稱隨侯墓)中,出土了173顆帶有蜻蜓眼紋路的古玻璃珠,做工精美絕倫,堪稱古玻璃珠飾中的佳品。戰國語彙中還有一個“隨珠和璧”的說法,把“隨侯珠”與和氏璧擺在並駕齊驅的位置上,也可以從另一側面證明,當時古玻璃珠飾價值連城。

收藏

蜻蜓眼[古代一種飾物的俗稱] 蜻蜓眼[古代一種飾物的俗稱]

戰國“蜻蜓眼”作為中國玻璃發展歷史上最重要的一筆,及古代珠子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蜻蜓眼”其獨有的魅力和文化內涵贏得了越來越多的藏家的追捧和青睞,琉璃收藏家牧之認為:“無論如何,人們無法忽略的是戰國蜻蜓眼珠飾歷經數千年,跨越時代和地域的絕世之美。”

國內

不過與傳統的收藏熱門相比,“蜻蜓眼”的價格仍然屬於窪地中的窪地。蜻蜓眼在國內上拍的次數僅僅只有8次,其中兩次成交,六次流拍,成交價最貴的“戰國蜻蜓眼”也僅僅只有22400元;而在藝術品交易網站某網上,“蜻蜓眼”琉璃珠的價格也只在數百到數千元之間。

由於出土量大,存世量多,再加上近年來市場上出現了大批仿冒的戰國蜻蜓眼琉璃珠,漢代琉璃珠等的古代琉璃飾品,大大地衝擊了古玩市場,造成了其市場的混亂局面。

不過從長遠來看,戰國蜻蜓眼中所蘊含的歷史與文化價值會逐漸被越來越多的人所了解與喜歡,作為投資玩賞的藏品,蜻蜓眼的市場會逐漸升溫。

國際

在上世紀二十年代以前,世界上甚至對中國古玻璃並沒有什麼概念。直到上世紀20年代,加拿大傳教士威廉·查爾斯·懷特在河南洛陽活動時,從當地盜墓者手中蒐集到了一些出自周朝故址金村的古玻璃珠飾。這些珠飾紋路類似於蜻蜓複眼,和兩河流域以及古埃及的護身符頗有相似之處。驚訝之餘,他連忙請英國專家對珠飾進行鑑定。結果,專家發現這些古玻璃中含有大量重金屬鉛和鋇,與西方含有鉀鈉鈣成分的古玻璃完全不相同,從而得出這是中國周至戰國以來特有的鉛鋇玻璃的論斷。此結論不啻為在古玻璃學界投放了一顆重磅炸彈。

然而,當這些珍寶中的很大一部分還來不及在國人面前展露特殊美感,就已經被國外冒險家偷運出國。1928年,已經認識到古玻璃珠飾價值的威廉·查爾斯·懷特,用了六年時間,同美國人華爾納等瘋狂盜掘洛陽金村的東周王墓。他們帶走的不僅有鑲嵌金玉琉璃袞服的車馬器、帶鉤、銅鏡這些大件文物,還有一批蜻蜓眼珠飾。這些珠飾流失海外,幾經流轉,最後被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英國維多利亞博物館、日本東京博物館所收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