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名稱:戰國楚錯金鄂君啟節
類別:青銅器
年代:戰國時期
尺寸:甲組長31厘米,乙組長29.6厘米
出土時間及地址:1957年在安徽壽縣出土
收藏:中國歷史博物館
文物鑑賞
戰國楚錯金鄂君啟節是青銅鑄造,其形似剖開的竹節,是楚王發給受封於湖北鄂城的鄂君啟的水陸通行符節。戰國楚錯金鄂君啟節正面陰
![戰國楚錯金鄂君啟節圖](/img/2/a5f/nBnauM3XxczMxQTM1ATN2czM0MTM3QDOzgTMwADMwAjMxAzLwUzLyU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由銘文可知,戰國楚錯金鄂君啟節鑄於“大司馬邵陽敗晉師於襄陵之歲”。邵陽即昭陽,《史記·楚世家》記載,楚懷王六年,楚國上柱國昭陽破魏於襄陵。因此楚懷王六年,即公元前323年,是戰國楚錯金鄂君啟節鑄造的準確時間。“鄂君啟節”是以君王名義鑄造的免稅符節,而能夠得到君王免稅符節的只能是極少數貴族官商。其中“得其金節則勿征”,“不得其金節則征”;“如載馬牛頭號出內關,則征於大府,勿征於關”。便是說明,有金節就不征關稅,沒有金節就要征關稅;牲畜出入關卡,只須向中央政府納稅,而不須向關卡交稅。楚國的封君一方面享有種種特權;另一方面楚王又對封君從事商業的規模、時間、範圍、貨物種類(不得販運軍用物資)等進行嚴格的限制,反映出戰國時期王權的加強。“鄂君啟節”因由楚王所頒,楚工官司督造,器物金碧輝映。又因其特殊用途,製作極工細,從而足可說明當時楚國的手工業在冶鑄方面已有很高的技巧。
戰國楚錯金鄂君啟節,於1957年在安徽壽縣出土,收藏於中國歷史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