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宗即位之初,金兵不斷追擊,吳氏身穿戎裝,跟隨高宗左右。吳氏不僅知書,而且英姿颯爽,頗有膽略。衛士謀變,入行在問高宗在哪裡,吳氏騙了衛士使高宗免禍。金兵南征,高宗乘船入海,從定海(浙江鎮海)轉赴昌國(浙江普陀)途中,有魚躍入御舟,吳氏說:“此周人白魚之祥也(周武王興起)。”高宗大喜,封她為和義郡夫人。高宗回到越州後又進封她為才人。此後,吳氏博習書史,又通曉書法翰墨,和張氏並為婉儀,不久進為貴妃。韋太后由金國還朝後,吳貴妃侍奉太后起居,得到太后的認可,當時,高宗被金國俘虜的憲節皇后駕崩的訊息傳至臨安,宰相秦檜上表請立中宮,韋太后也為她說好話,高宗便於紹興十三年(1143年)正式冊立吳貴妃為皇后。
高宗惟一的兒子趙旉病死後,後宮再沒有生育。張賢妃收養宋太祖趙匡胤七世孫趙伯琮為養子,吳皇后為才人時,也收宗室趙璩為養子。張賢妃病逝後,趙伯琮也由吳皇后一併收養,吳皇后對待兩個養子沒有差別。高宗封趙伯琮為普安郡王、趙璩為恩平郡王。趙伯琮性情恭儉,愛好讀書,吳皇后勸高宗以趙伯琮為皇子。於是高宗立趙伯琮為皇子,封建王,改趙伯琮名為趙昚,趙璩出居紹興。
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高宗禪位於趙昚,吳皇后遷居德壽宮,為太上皇后。趙昚是為宋孝宗,尊吳皇后為壽聖太上皇后。乾道七年(1171年),加號壽聖明慈。淳熙二年(1175年),為太上皇慶壽,加號壽聖齊明廣慈。淳熙十二年(1185年),加尊號備德。淳熙十四年(1187年),太上皇高宗趙構駕崩,遺詔太上皇后改稱皇太后。孝宗欲迎吳太后回大內,太后因為上皇几筵在德壽宮,不忍捨去,所以將太后所居住的宮殿改名為慈福殿。淳熙十六年(1189年),宋孝宗禪位宋光宗,更號壽聖皇太后,因為孝宗作為壽皇(太上皇),所以不稱太皇太后。紹熙四年(1193年),太后壽八十,光宗覲見太后,奉冊禮,加尊號隆慈備福。紹熙五年(1194年)正月,光宗率群臣行慶壽禮,皇子嘉王趙擴侍側,太后勉勵他以讀書辨邪正、立綱常為先。同年夏天,孝宗駕崩,吳太后始正太皇太后之號。
當時光宗疾病未愈,不能為父親主持喪事,宰相請太皇太后垂簾主喪事,太皇太后不同意。所以宰執又請效法唐肅宗故事(太上皇唐玄宗駕崩,唐肅宗病危),群臣在太極殿發喪,太皇太后代行祭尊禮。之後聽從樞密使趙汝愚的請求,在梓宮孝宗前垂簾聽政,宣光宗手詔,立皇子嘉王為皇帝,即宋寧宗。第二天,冊夫人韓氏為皇后,撤垂簾。慶元元年(1195年),太皇太后加號光祐,遷居重華宮。趙汝愚貶謫而死,中書舍人汪義端說趙汝愚就像李林甫,想並逐其黨,太皇太后聽說後,很不贊同。
慶元三年(1197年)十一月,太皇太后駕崩,終年八十三歲。諡號為憲聖慈烈皇后,葬永思陵。
相關詞條
-
皇后
皇后(拼音:huáng hòu)簡稱為後,是世界歷史上帝國最高統治者(皇帝)正配的稱號。 “後”與“後”,古已有之。“後”字原指君主,引申指“君主的妻妾...
歷史 皇后封廢 中國皇后列表 諡號 國外皇后簡介 -
孝敬憲皇后
孝敬憲皇后(1681年6月28日-1731年10月29日),生於康熙二十年五月十三日,烏拉那拉氏,雍正帝原配皇后,滿洲正黃旗人,內大臣步軍統領雲騎尉費揚...
人物生平 家族成員 雍正冊立皇后 雍正諭旨和御筆朱批奏摺 雍正評價 -
後宮甄嬛傳2孝聖憲皇后
電視劇《後宮·甄嬛傳2孝聖憲皇后》改編自流瀲紫的小說。由鄭曉龍導演,孫儷、劉雪華、邱心志等人主演,由北京電視藝術中心製作。該劇是一部宮廷情...
演員表 劇中音樂 故事大綱 -
《欽聖憲肅皇后輓詞二首》
《欽聖憲肅皇后輓詞二首》是宋代詩人陳師道的作品之一。
作者 詩詞正文 注釋 -
《憲聖慈烈皇后輓詩二首》
《憲聖慈烈皇后輓詩二首》是宋代詩人程珌的詩詞之一。
作者 詩詞正文 注釋 -
孝懿仁皇后
孝懿仁皇后(約1664-1689)佟佳氏,滿州鑲黃旗人,康熙帝第三任皇后,領侍衛內大臣、承恩公、國舅佟國維女,世祖孝康章皇后親侄女,因此也是康熙帝的嫡親...
人物生平 史籍記載 家族成員 人物評價 御製悼詩 -
皇后陵
建造的第一座皇后陵是孝惠章皇后(順治帝的皇后)的孝東陵,其為:,宮殿區不設二柱門,其餘則與皇帝陵相同。但由於當時制度尚不完備,在該,因此形成了皇后陵兼妃...
歷史上的皇后陵 清王朝皇后陵 被盜清陵 漢朝皇后陵 昭西陵 -
中國皇后全傳
本書匯集了歷代皇后的傳記,上起始皇帝贏政之母,下至末代皇后婉容;同時也儘量把在歷史上有影響的嬪妃乃至皇太后及為和親而獻身的公主的傳記囊括其中。《中國皇后...
圖書資料 內容介紹 編輯推薦 目錄 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