憩有斐亭

《憩有斐亭》是袁宗道的詩作之一,通過此詩的描述,可以看出作者對衛武公的仰慕懷念深情以及對有斐亭的冷清破敗景象的深切遺憾,對人們對聖賢的逐漸地遺忘冷漠深感憂慮。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憩有斐亭
【創作年代】明朝
【作者姓名】袁宗道
【作品體裁】

作品原文

空亭堪徙倚,一水帶疏林。
亂石含芳草,危橋度遠岑
野垣還竹色,淇澳尚泉音。
豈不懷君子,高蹤何處尋。

題 解

有斐亭是紀念衛武公功德的亭子,衛武公是距當時已有2400年左右的聖賢人物。從詩中我們可以看出作者對衛武公的仰慕懷念深情。但透過“空亭”、“疏林”、“亂石”、“野垣還竹色,淇澳尚泉音”等詞句所流露最多的還是對有斐亭的冷清破敗景象的深切遺憾,對人們對聖賢的逐漸地遺忘冷漠深感憂慮。

注 釋

憩:qì,休息。
有斐亭:紀念衛武公功德的亭子。“有斐”典出《詩經·淇奧》“有匪(斐)君子”句,《詩經·淇奧》是一首歌頌衛武公的詩。衛武公,衛國國君康叔九世孫、衛釐侯之子,姓姬名和,衛都朝歌人。公元前812年繼衛君,以賢明傳世,深得周、衛臣民擁戴。武公95歲尚關心操持國是,歷代無不頌其德。漢魏以降,淇人懷其德,於淇縣城西北三十餘里耿家灣的淇園舊址上,創建武公祠,春秋祭祀。明弘治年間(1488_1505)重修,祠北山坡建有斐亭。
堪:能,可以,足以。
徙倚:徘徊,留連。
一水:指淇水,今淇河。
遠岑:yuǎncén,遠處的山。
野垣:野地的牆。
君子:即《詩經·淇奧》“有匪(斐)君子”中的“君子”,指衛武公。
高蹤:高尚的行蹤、德行。

作者簡介

袁宗道(1560--1600),明文學家。字伯修,湖廣公安(今屬湖北)人。萬曆進士,官右庶子。與弟宏道,中道齊名,世稱“三袁”。針對前後七子所倡導“詩必盛唐”,於詩文提倡崇尚本色,反對摹擬。世稱公安派。宗道於白居易、蘇軾尤為推崇。有《白蘇齋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