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gǎnhuì【注音】:
ㄍㄢˇㄏㄨㄟˋ【解釋】:
憤恨。感,通“憾”。【出處】:
《後漢書·董卓傳》:“忠恥為眾所脅,感恚病死。”1.憤恨。感,通"憾"。
語出:《後漢書·董卓傳》:“忠恥為眾所脅,感恚病死。”
忿恚,形容詞,指“憤怒的、惱怒的”,出自司馬遷《史記·陳涉世家》。例句:“廣故數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眾。” (吳廣故意多次說想要逃跑,使將尉...
基本內容 出處憂恚,就是憂恨忿怒。無言,是指失音證。因為本篇主要論述了由情志內傷所導致的一時性失音證及其治療,所以篇名為"憂患無言"。
原文 提要 注釋 白話解 按語感,讀音gǎn,從鹹從心。鹹,全部;鹹心為感,造字本義:心完全被觸動。動人心也。將全部(鹹)的信息融匯於心。 覺出。 使在意識、情緒上起反應;因受刺激而...
基本字義 基本資料 基本詞義 康熙字典釋義 感觸世界施果感五不死是佛語內容,佛語出處《施果感五不死》。出家學道。得阿羅漢果。
佛語名稱 佛語出處 佛語內容《閻浮眾生業感品第四》出自《地藏經》。在這一品中,世尊為定自在王菩薩講述了地藏菩薩因地發願的兩件事跡,並為四天王略述地藏菩薩度化眾生所說報應之法。?
1 2 評析 出處,是謂之貪,貪者染著為性。 二、嗔 對於違境,所感苦受,而起嗔恚之想...典籍辭典對三毒的解釋 佛光大辭典對三毒的解釋 指貪慾、嗔恚、愚痴...善根,為根本煩惱之首。大智度論卷三十四分三毒為正三毒(貪慾、嗔恚、愚痴...
典籍辭典對三毒的解釋 三毒詳解 佛教三毒之間的關係 舉例解說 佛教解三毒。我於爾時。行羼底波羅蜜多故。制伏其心。不生忿恚慳吝惱熱。但作是念。於諸行...慈悲。何以故。世間眾生。多分安住毀罵訶責。由斯業故。還復感得如是之相訶毀...。由此業故。感得貧窮藥叉之身。又由此業。感貧藥叉根本果報。由此業故。感得...
菩薩藏會第十二之十一羼底波羅蜜多品第八 欲重宣此義式漏曰:佛陀臨涅盤時,叮囑弟子們以四念住為住.這觀身念住、觀受念住、觀心念住、觀法念住的四念住,是佛陀親自修行的體驗,是借著觀察覺知...
大念住經(譯文) 文言文版 《大念住經》 台灣元亨寺譯本苦惱。第九、嗔恚之因果,恚嗔之罪,亦令眾生墮三惡道。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一者常被他人求其長短。二者常被於他之所惱害。一、何故嗔恚墮於地獄?答:緣嗔惱恚害,能使人苦故,受地獄之苦。二、何故復為畜生?答:緣此嗔惱,不...
詞語概念 概述 歷史 其它相關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