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全村國土面積26.15平方公里,海拔1,485.00米,年平均氣溫17.60℃,年降水量1,130.00毫米,適合種植水稻.玉米.烤菸辣椒等農作物。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634.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759.00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畜牧業為主。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4,025.00畝(其中:田1,835.00畝,地2,190.00畝),人均耕地1.50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辣椒等作物;擁有林地15,939.50畝,水面面積245.00畝,其中養殖面積85.00畝;荒山荒地5,599.80畝,其他面積13,418.00畝。有鐵、錳等資源。
感古屬於少數民族村,主要以壯族為主,靠近平文公路,交通便利,信息流通便利。近年來,在上級文化部門的帶領下,感古成立了民間文藝隊4隻,並建設有4個活動室,極大豐富民眾文化生活。
基礎設施
截止2009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有644戶通自來水,有110戶飲用井水,有110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4.59%)。有754戶通電,有16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466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21.22%和61.8%);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62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28戶(分別占總數的21.49%和16.98%)。
該村到鎮道路為泊油路;進村道路為柏油、水泥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2.00公里,距離集貿市場5.00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4輛,拖拉機165輛,機車245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800.00畝,有效灌溉率為15.65%,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770.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23畝。
到2009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270戶;裝有太陽能農戶24戶;建有小水窖53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90戶。全村有7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8個自然村已通電;有8個自然村已通路;有3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7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1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磚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54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603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87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10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329.7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412.7萬元,占總收入的31%;畜牧業收入692.3萬元,占總收入的52.1%(其中,年內出欄肉豬4896頭,肉牛140頭,肉羊114隻);第二、三產業收入130.1萬元,占總收入的9.8%;工資性收入81.7萬元,占總收入的6.1%。農民人均純收入3177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畜牧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80.2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2人(占勞動力的0.38%),在省內務工5人,到省外務工7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省內。2009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444.1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33.4%。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烤菸.三七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烤菸.畜牧業產業。擁有企業2個;專業合作組織1個;參加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人數56人。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761戶,共鄉村人口3559人,其中男性1817人,女性1742人。其中農業人口3521人,勞動力2316人。該村以壯族、苗族為主,是漢族、壯族、苗族混居地,其中漢族868人、壯族2001人、苗族690人。
到2009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3088人,參合率90.24%;享受低保63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衛生所面積為7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3人,該村距離鎮衛生院6公里。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2所,校舍建築面積1,305.00平方米,擁有教師21人,在校學生970人,距離鎮中學47.00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895人,其中小學生519人,中學生376人。
全村建有圖書室4個、業餘文娛宣傳隊4個。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9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693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415.48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是,有固定資產14.6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鎮政府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是,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村集體財務狀況、各種政策制度。
新農村建設
2009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我鎮在感古村委會馬榮村投資建設小康示範村,總投資400萬元。內容包括生產發展、村容村貌整治、農民增收、鄉風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2008年底,感古小寨通過“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政策兌現資金5萬元,結合籌資完成全村村內水泥道路硬化工程;利用上級補助資金加固四清壩和黃蜂壩壩體的修繕工作和河堤加固工作。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主要是基礎設施落後,民眾科技知識總體水平偏低,產業形不成規模。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1、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力度,解決人畜飲水問題;2、最佳化農業產業發展,積極發展蔬菜產業和冬季農業開發;3、調整畜牧業養殖方式,積極推廣現代化肉牛、肉羊養殖;4、培養一批農業技術人才力量;5、繼續加大烤菸產業、三七產業、辣椒產業種植力度,並形成聯片種植、規模化種植和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