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地理位置
深井古村落有近千年歷史,位於黃埔長洲島上,大學城和黃埔軍校中間.分別和番禹化龍、海珠區新洲、天河隔江相望。村落內石板街和青磚房屋比比皆是,對於喜歡古建築的人來說這裡不是為一個雙休日的好去處。深井村從未開發過,沒有售賣紀念品的商鋪,也沒有煩人的導遊糾纏你,當然也用不著買門票。但隨著大學城的開發,古村落不再象往昔一樣寧靜。
歷史追溯

在岐西坊有九間保存基本完好的古老大宅。由於這些古民居的業主以居住港澳或海外為主,大多無人居住。氣勢恢宏的“愚園”,是昔日廣東省警察廳廳長凌鴻年的宅子,裡面就有一棟“西洋式”的西關大屋,木大門、石腳青磚、灰瓦飛檐滿洲窗、龍脊橫空……一派嶺南古風。
正吉坊里則是窄長的石街小巷,保留著宗祠、私塾、書廳、民居、店鋪和公用的古井,不少人家的外牆上種滿了霸王花。凌氏宗祠是這裡的代表,該宗祠是明末建築物,相傳為凌氏十世所建,祠中供奉凌氏自始祖以來先人的牌位。每逢喜慶節日,都在宗祠內宴請賓客及鄉里。
特色看點

凌氏宗祠
在村裡有最完整和最大的建築就是“凌氏宗祠”,凌氏宗祠始建於明末,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重建,同治元年(1862)修葺,是深井村凌氏始祖廟,祠中供奉凌氏自始祖以來先人的牌位。凌氏宗祠上的石雕木刻,雖然現在已經相當破舊,但昔日華美精緻的磚雕、木刻,還是保留了下來。
在後村也有凌氏古墓,想必這凌氏在這裡曾是一個大族。祠堂大門禁閉,門內透出刺眼的光線,顯示荒廢很久,裡面想必雜草叢生,只有那精美的雕梁畫像還默默訴說著這曾經的輝煌。走近巷子看到深井的古民居,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原來,這些房屋與廣州西關大屋的風格極為相似,細看又感有所不同,青磚灰瓦的圍築中還吸收了客家式的碉樓和西洋式的石柱、門樓、花紋圖案等建築特色,兼收並蓄中體現出了多元文化的有機融合以及當時人們的富足程度。
文塔

逢年過節,深井村的村民都會來文塔拜祭祈福。文塔坐落在深井村邊的土坡上,為一座樓閣式的磚木結構的古塔,塔身正門上額枋刻有“山明水秀”,已對上一層刻有“振采高飛”,相傳均出自深井村書法好手凌霞成之手。文塔的建築工藝頗具特色,塔身三層,每層均有腰檐飄出,而飄檐下方精巧的浮雕圖案,更是文塔的一大特色。
竹崗外國人公墓
從深井古村出來,往另一個方向行走,經過大片的霸王花養殖場,再步行十分鐘左右,就可到達竹崗外國人公墓。鴉片戰爭前後,由於長洲島、深井一帶水深港闊,逐漸成為商人云集、船舶穿梭往來和停泊的貿易口岸,竹崗外國人公墓便是埋葬因疾病和意外客死廣州的外國來華經商商人、政府官員的地方。公墓所在的竹崗俗稱番鬼山,數十畝山地上豎立著大小不等、刻有各種文字的墓碑數十塊,其中的大部分已經被遷走或者摧毀,現存十餘塊為集中保管,留待日後整理修復。
旅遊指南

美食:島上瓜果以黃皮、香蕉等為主,有黃埔炒蛋、長洲粉葛和霸王花等美食。深井村的“深井燒鵝”也值得一試。它是在地上生生挖出來的一口乾井,下堆木炭,井口橫著鐵枝,燒臘就用鉤子掛在這些鐵枝上,吊在井中燒烤,由於井是在地里挖的,周圍都是密不透風的泥土,在這種深井中燒烤,爐溫更加均勻穩定,因此出品上乘。
住宿:長洲旅遊度假村、湖景別墅,折後約175元/晚,離江邊近,早上還可以看日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