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蘭

惠蘭

蕙蘭(學名:Cymbidium faberi Rolfe):是蘭科蕙蘭屬的地生草本植物。假鱗莖不明顯,集生成叢,呈橢圓形。葉帶形,直立性強,葉脈透亮,邊緣常有粗鋸齒。花常為淺黃綠色,唇瓣有紫紅色斑,一莖多花。

基本信息

簡介

惠蘭惠蘭

蕙蘭原產中國,是中國栽培最久和最普及的蘭花之一,古代常稱為“蕙”,“蕙”指中國蘭花的中心“蕙心”,常與傘科類白芷合名為“蕙芷”。蕙蘭花是我國珍稀物種,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物種。蕙蘭原分布於秦嶺以南,南嶺以北及西南廣大地區,是比較耐寒的蘭花品種之一。 蕙蘭是一種分布較廣的地生蘭,和四季名花春蘭一樣有悠久的栽培歷史。

形態特徵

惠蘭惠蘭

根;蕙蘭的根較粗短,長21-35厘米,直徑0.5-1厘米,基部略比根前端粗大,無分枝。莖;假鱗莖不明顯,集生成叢,高1.4-1.8厘米,直徑0.8-1.3厘米,呈橢圓形。 葉;5-8枚叢生,長30-140厘米,甚至更長,寬0.6-1.3厘米,狹帶形,基部常對摺,直立性強,葉上部微彎曲,薄革質,質地較堅硬,中脈明顯,半透明,向葉背面突出,平行脈也較明顯,葉邊緣具粗鋸齒,葉面粗糙,中,下部深度內凹,橫切面呈“U”字形,葉尖端漸尖,中脈兩側對稱,葉柄痕不明顯,鞘狀葉薄革質,長7-15厘米,成苗的葉基逐漸張離,不呈抱合狀,。花:花期4-5月,4月中旬為初期,4月下旬為盛花期,5月進入末花期,花箭1-2枚,花朵橙黃色,有深紫紅色的脈紋和斑點,花通常香氣濃郁。 一莖多花,常6朵-12朵,芳香。花期3月-5月。

生物學特性

大花蕙蘭原產我國西南部,喜冬季溫暖和夏季涼爽氣候,喜高濕強光,生長適溫為10℃至25℃。夜間溫度以10℃左右為宜,尤其是開花期將溫度維持在5℃以上,15℃以下可以延長花期到4至5個月。花期依品種不同可從10月份開到第二年4月份。工廠化栽培從組培苗到開花需要3年時間。大花蕙蘭有母球子球孫球之分,其中,孫球長速最快。

大花蕙蘭喜強光,能耐50000至70000勒克斯的強光照。大花蕙蘭原產亞洲熱帶和亞熱帶高原,性喜涼爽高濕的環境,生長適溫為10-25℃,冬季應放在低溫溫室內管護,當夜間在10℃左右時長勢良好,花莖正常伸長,多在2—3月開花。在冬季溫度低於5℃時,葉片略呈黃色且花期推遲,花莖短。但越冬溫度在15℃左右時,則植株葉片雖綠且有光澤,但花莖會突然伸長,開花提前到1-2月,且花莖軟而不能直立,須豎以支柱支撐。

分級標準

品種不同,性狀不同,分級標準也不同,但是總體上都遵循以下的分級標準:

A級:株高80至120厘米,4至5個花箭,每支箭15至20朵花。

B級:株高60至80厘米,3至4個花箭,每支箭10至14朵花。

C級:株高40至50厘米,1至2個花箭,每支箭6至9朵花。

也可依據花徑的大小不同分成大花系列(花徑8至10厘米),中花系列(6至8厘米),小花系列(4至5厘米)。

歷史品種

惠蘭惠蘭

傳統蕙蘭原產森林為地生植物和山區的帶,山區鄉民們稱為高蘭,大蘭,牛蘭,上蘭等。古人稱一莖九花為“蕙”,“蕙心”是指團結一起美麗善良的中國心。 蕙花株體一般較高,葉5-13片,葉長約35-80厘米,葉寬0.5-1.5厘米,葉片脈紋粗多而明顯,葉緣鋸齒明顯而較粗,假球莖不明顯。花梗直立,梗徑粗者1厘米,細者如線香,高挺齊葉架或出葉架,一般高約35-80厘米。著花5-30朵。花朵展綻直徑約3.5-8厘米。

花色多黃綠或翠綠,舌瓣上有綠絲絨苔,上綴許多紫紅色點塊,花期在原產地為4-5月初,偶有在秋季再開一次花。蕙花分布較廣,秦嶺以北也有分布。原生地海拔高於春蘭,比較耐寒,耐乾,喜陽。

產地品種

蕙花其葉形,花質略有差異,以產地分為 :北京蕙花,江浙蕙花,安徽西部,湖北蕙花,雲南蕙花,貴川內地蕙花,南方上海,廣州蕙花等。

蕙蘭原產森林的地生植物,假鱗莖極小或不明顯,葉長25~80厘米,寬7~12毫米。花梃近直立或稍彎曲,長35~50厘米,有花5~11朵,花直徑6厘米,有香味。花期3~5月。分布於中國陝西南部,甘肅南部,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和西藏,尼泊爾,印度也有。生於濕潤,開闊且排水良好的地方,海拔700~3000米。蕙蘭是中國蘭花中栽培歷史最古老的種類之一,並從野生植株中選出許多優良品種。蕙蘭也是該屬中在中國分布最北的種,其耐寒能力較強。

蕙蘭在傳統上通常按花莖和鞘的顏色分成赤殼,綠殼,赤綠殼,白綠殼等,在花形上也和春蘭一樣,分成荷瓣,梅瓣和水仙瓣等,花上無其它顏色,色澤一致的也稱為"素心"。主要品種有:極品,金岙素,溫州素,解佩梅,老上海梅,翠萼,大一品,江南新極品等。

科技新品種

大花蕙蘭,常綠多年生附生 草本。是蘭科蘭屬中大花附生種類的總稱。假 鱗莖粗壯,長橢圓形,稍扁,上面生有6枚~8 枚帶形葉片,長70厘米~110厘米,寬2厘米~3厘米。花莖近直立或稍彎曲,長60厘米~90厘米,有花6朵~12朵或更多。花葶40至150厘米不等,葉色淺綠至深綠,標準花莖每盆3至5支,每支著花6至20朵花。其中綠色品種多帶香味。

花大型,直徑 6厘米~10厘米,花色有白,黃,綠,紫紅或帶有紫褐色斑紋。是栽培十分廣泛的中國蘭之一,深受世界各國人民的喜愛。用分株法繁殖。喜溫暖,濕潤和半陰的環境。用蕨根,苔蘚,樹 皮塊等盆栽。要求根際透氣和排水特別好,秋 季形成花芽後需有一段冷涼時期,春季才能開花。冬季夜間溫度10℃左右。

流行品種

常見栽培的有:獨占, 黃蟬蘭,碧玉蘭,西藏虎頭蘭和大量雜交種的優良品種。原大花蕙蘭商品栽培品種主要來自日本和韓國,國內最近幾年也開始有很多公司在研究品種選育,組培技術,栽培技術等。 目前主要的流行品種有以下幾類:

粉色系列:‘貴妃’,‘粉夢露’,‘楠茜’,‘夢幻’

綠色系列:‘碧玉’,‘幻影’(濃香),‘華爾茲’(清香),‘玉禪’

黃色系列:‘夕陽’(清香),‘明月’,‘UFO’

白色系列:‘冰川’(垂吊),‘黎明’

花色品種

蕙蘭在傳統上通常按花莖和鞘的顏色分成赤殼,綠殼,赤綠殼,白綠殼等,在花形上也和春蘭一樣,分成荷瓣,梅瓣和水仙瓣等,花上無其它顏色,色澤一致的也稱為"素心"。

文化品讀

惠蘭惠蘭

中國蕙蘭的歷史文化蕙蘭的“蕙”字,在戰國時楚國大詩人屈原的《楚辭》中已出現。其辭曰:“既滋蘭兮九畹(一畹十二畝———引者),又樹蕙兮百畝。”這裡所說的“蕙”我們只能理解為一種香味甚佳的香草,是否即指今天我們所說的蕙蘭尚有爭議。

能確認為今天我們所說之蕙蘭的“蕙”的,是後來宋代的詩人、書法家黃庭堅所寫的《書幽芳亭》中的“一乾一華而香有餘者蘭,一乾五七華而香不足者蕙”的蕙。宋代人栽培春蘭、蕙蘭作為觀賞植物已很風行,有必要對這類香草作些區分,黃庭堅這兩句話一錘定音,成為後人區分春蘭與蕙蘭的根據,現代植物分類學也據此把這類春末開花的一乾多華的蘭定名為蕙蘭。如果說黃庭堅對蘭與蕙只是從其性狀上加以區別的話,清代朱克柔的《第一香筆記》已注意到蘭與蕙的不同的栽培方法了。他說:“蕙性喜陽,須得上半日三時之曬……至蘭,則朝暾一二足矣。”清代乾隆、嘉慶、道光年間,蕙蘭已有不少名品,如大一品程梅關頂上海梅潘綠梅、盪字等。

這些蕙蘭名品,有的在清代同治年間許鼐和的《蘭蕙同心錄》中已有記載。如著名蕙蘭老八種之首大一品,《蘭蕙同心錄》中稱之為上品,且有詩讚曰:“士夫氣概謫仙才,座上爭夸領袖來;自入江南重聲價,千金不易此花魁。”而清初鮑薇省在《藝蘭雜記》中對蘭蕙瓣形的區分與闡釋,則為蕙蘭花朵形式美審美開啟了門徑。直至改革開放年代大量蕙蘭蝶花、奇花出現之前,近一二百年,蕙蘭花朵的審美均特別重視瓣型,且影響甚廣,成為蕙蘭審美的一個傳統觀念。

民國12年(1923年)餘杭人吳恩元編撰的《蘭蕙小史》,對蕙蘭的傳統品種和當時的新種作進一步的匯集總結,並將之分為赤殼蕙、綠殼蕙和赤綠蕙三大類。1959年杭州藝蘭家姚氏所寫的《蘭花》一書,又在這些基礎上增補了蝶花類、素心花類。上個世紀80年代後,蕙蘭新種大量開發,各地蘭家又據新發現,增補了蕙蘭的奇花類和色花類。至此,蕙蘭已林林總總地成為中國蘭花中一個龐大而有特色的支系。

蕙蘭在清代、民國時已傳至日本、韓國,特別是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日本人大量收集中國的蕙蘭,銷往日本栽培。而中國由於連年戰亂,建國後幾十年又有兩三次人為的大破壞,到上世紀末,國興蘭旺,國內湧現愛蘭熱潮時,有的蕙蘭傳統品種在本國已找不到,要靠從日本返銷回國,一部蕙蘭的發展史也從側面反映出民族的興衰史。

中國蕙蘭品賞北宋大詩人、書法家黃庭堅在其《書幽芳亭》中說,“蘭似君子”、“蕙有士大夫概”,這兩句話開蕙蘭品賞之門徑。清初文學家、花卉家李漁有《蕙蘭》專文,曰:蕙“其所以遜蘭者,不在花與香而在葉……蕙之葉偏苦其長……病其太肥”。其從總體來說,如栽培得好,蕙蘭植株較春蘭高大,且花枝也大也高,花朵又多,十分豪壯亮麗,香氣四溢,故賞門道者常蘭、蕙並賞,而看熱鬧者多重蕙輕蘭。近年來蕙蘭價格的漲幅常高於春蘭,其原因多於此。這是對蕙蘭的總的品賞。

蕙蘭的品賞自瓣型說出現之後特別注重花朵的瓣型,以梅瓣、水仙瓣為貴,捧舌以圓緊質厚為好,外三瓣(萼片)以寬圓糯質為佳,其名品多為此類瓣型。蕙蘭的荷瓣甚少,近年發現有類荷瓣的,也甚受歡迎。蕙蘭之一般竹葉瓣者多如蒿草,除少數亮麗的色花外,少受讚賞。近年出現的蕙蘭蝶瓣、奇花類,色彩斑斕,光輝奪目,尤以瓣舌多而色彩艷者更受追崇,叫價甚高。素心類也多受喜愛。物以稀為貴,因蕙蘭多為黃綠色花,如一旦出現紅花、紫花、黑花、乳白花的蕙蘭,也甚受器重,色艷者更佳。花瓣萼瓣質厚、糯、玉質化者也常為佳品。蕙蘭花枝粗大,花朵多,因之品賞時也應該注意整枝花中各花朵間的布局是否錯落有致,香氣是否醇美。其葉藝秀麗者也為佳品,偶見葉藝、花藝、瓣型皆具者,則備受青睞。

寓意

惠蘭惠蘭

蘭花在我國栽培歷史悠久,有幾千年的歷史。我國各地都有培植,尤以西南和台灣為盛。有“天下第一香”、“香美人”的盛譽。蘭花開花素潔,柔和雅致,芳香宜人,是世間獨有的人格化花卉。

古代有“同心之言,其臭如蘭”的記載,把“蘭”的那種沁人心肺的清香味比做知心朋友那樣氣味相投。所以,後來人常常以“蘭言”比喻心意相投的言論。《離騷》中有詩句“紉秋蘭以為佩”,以“蘭花”比喻“潔淨”。《說苑》中有“十步之內,必有芳蘭”的名句,說出了人們對生活應有的熱情,指出:只要你能細心留意,必將會發現,在我們的周圍有許多美好的事物。古人張華在《情詩》里寫道“佳人處遐遠,蘭室無容光”。在這裡“蘭室”則成了女子居室的代名詞。舊時以“夢蘭”喻女子懷孕徵兆,這個典故來源於《左傳·宣公三年》所記載的,春秋時期鄭文公妾夢天使賜蘭生子一段故事。古時朋友相契,結拜兄弟需要交換生辰八字的“譜貼”。這個“譜貼”稱為“蘭譜”,故有“金蘭結拜”的說法。古人稱美好的文章也稱為“蘭章”。中國自古至今,有不少女子的名字中有“蘭”,如“花木蘭”。我國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中就有“蘭”字。

蘭花是我國最古老的名貴花卉之一。蘭花的香氣清而不濁,其香內蘊,清醇雅潔、耐人尋味、經久不散。蘭花色澤淡雅,花姿端莊挺秀,花葉終年翠綠,翠葉修長,剛柔兼備,風韻翩翩,超逸淡遠。早在我國春秋時期,越王勾踐在浙江的諸山,種植了大片蘭花。我國唐代時盛行賞蘭風,唐太宗李世民《芳蘭》詩里:“日麗參差影,風傳輕重香。”“映庭含淺色,凝露泫浮光”李白“蘭幽香風遠”、劉禹錫“蘭在幽林亦自香”、孟郊“境破不改色,蘭死不改香”都是描寫蘭花的傳世佳句。據《汗漫錄》記載,唐朝詩人王維對養蘭花就很有研究。一株蘭草一面詩,半片嬌花千幅畫,蘭草的含蓄、麗質、高雅、非千詩可涵,非丹青可繪。

著作

我國最早論述蘭花品種特徵、品質高下及栽培、管理、灌溉方法的書籍是南宋紹定六年(公元1233年),由趙時庚所著的《金漳蘭譜》。此後有關蘭花的著作南宋有王貴平著的《王氏蘭譜》、明朝高廉著《蘭譜》、清代朱克柔著《第一香記》、清代屠芸莊著《蘭蕙鏡》等十多種。新中國隨著我國園林事業的發展,全國各地對蘭花進行了大量引種栽培,出版了不少有關蘭花的專著,如《四川的蕙蘭》、《廈門蘭譜》、《國產蘭屬分類研究》、《蘭花》等。從宋代起,我國的蘭花先後傳到日本和歐洲各國。近幾年來,在許多國家用試管育苗工業化的方法生產蘭花,竟然形成了“蘭花工業”。

栽培要點

惠蘭惠蘭

(1) 花盆

蘭花的根系比較發達,根據蘭花的疏水通氣的習性要求,蘭花所選用的花盆與一般的花盆相比,較為特殊。應選用質地粗燥、美上釉的、底邊多空、有盆腳的“蘭花盆”養“蘭”較好。“蘭花盆”一般上大下小,底部較深,像一隻口向上的喇叭。底部有出水孔,在盆的下段一周,有許多小的出水孔,。其目的在於,可以使蘭花的根部能更好地透氣。新栽種的蘭花,最好在瓦質的“蘭花盆”中栽種。培植一年以上,待新根發育正常後,方可移至美觀的紫砂“蘭花盆”內。

(2) 土壤

蘭花種得好不好,關鍵在於用土。蘭花是半氣根性花卉,必須用含有腐殖質、透氣性好的酸性土壤。山區生長蘭花的山泥,栽培效果較好。蘭花土也可以自己配製,方法是用砂質壤土70%,粗粒狀的腐殖質土30%。摻合後,堆放三年以上才能使用。

選用的盆土要過篩,將粗粒與細粒分開。盆土應進行殺菌處理,以防蟲害。可用“托布津”800倍液或“波爾多液”噴灑,加以預防。現在花鳥市場有現成的蘭花專用培植土出售,使用效果很好,用起來沒有怪氣味也乾淨,可隨買隨用。

(3) 上盆

新從山上挖來的野生蘭花新根未發,斷根較多,先要清去根部泥土,用清水洗乾淨,剪去枯葉和乾焦葉梢。對染有病蟲斑的葉片,應毫不留情的把病斑剪去。此外,還要剪去腐爛、枯黃的老根。如果蘭花無完整植根,則應保留無根尖的老根和根芯。最好將蘭株用600倍液的“可殺得”或“防毒礬”或醫用“青黴素”、“鏈黴素”混合,每瓶針劑藥粉溶於2.5千克水,配成的溶液浸泡兩小時,然後撈出洗淨。在陽光下晾乾蘭根,可以激活蘭株的生命力,使蘭根變軟,便於理順,不易折斷,便於上盆。為防止曬乾時蘭葉受乾,可以將蘭葉遮陽,一般有2個小時左右的光照即可。

待光照至蘭的根部微白色時,用利刃將連在一起的苗株分開,拆去過多的無葉假鱗莖,因為有些無葉的假鱗莖,使根本不會發芽的。一般的做法是:對一二株連體的苗株,植選留1~2個新鮮的假鱗莖。三株以上的連體苗株,無論有多少個無葉假鱗莖連生,均應全部掰開,分開處理。切口處可塗上草木灰或硫磺粉防腐。然後,按葉子的長短,分別整理放入盆內。蘭盆的底孔要墊約四分之一的大木炭,先放粗土,在放少量細土。栽種時蘭的根部要散開,加土時花盆要搖動數次,深度以接近葉子基部為好,盆面的土要略微拱起一點、稍緊一點,以使得蘭花的根部貼緊泥土,便於發芽生長。花盆的表面可以放一些小浮石或地絨草,用以保濕。然後分幾次澆透、澆足水,放在陰涼、通風處。過五留天以後,將蘭盆移到半陰半陽處培養。

傳統認為,不同品種的蘭花一般是不能混植在一盆中的。因為,長期的混植,會引起蘭花品種的變異。對於開花季節不同的品種,由於管理要求不一樣,尤其不能在一個盆中混種。有的蘭花葉形高矮不同,葉色不同,混種在一起很不美觀、缺乏協調。有意識對品種進行誘變,而把不同的蘭花品種種在一個盆里,倒是一種簡單的方法。但這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辦到。

(4) 換盆

蘭花換盆和引種,以秋涼至10月小陽春為最好。因為此時,當年新株已基本發育成熟,尚未休眠,這時換盆所致的創傷較容易恢復,對翌年的發芽和開花影響較小。蘭花兩年需換一次盆,早換盆、勤換盆對蘭株生長不利。有些用小型“蘭花盆”培植的蘭花,植株生長良好,蘭苗達六苗以上的時候,一年就應該換一次盆。對於那些長勢不良、葉尖乾焦嚴重的蘭花,可能有爛根,也可能土質不能適應。這時都應及時換盆。應急換盆,隨時都可進行,但必須注意換盆後的保暖和保濕。

(5) 澆水

蘭花是陸生植物,喜潤惡澇。許多初養者,生怕其缺水,結果澆了過多的水,硬是把蘭花的肉質根給爛掉了。土培蘭花的澆水原則是“寧乾勿濕”,只要保持蘭花土有些濕氣就行。對於無土栽培的蘭花則相反是“寧濕勿乾”。

蘭花對水分的要求不高,宜乾不宜濕。在1月和2月份,每周澆一次水;在3月和4月份,每3~4日交一次水;5月份,每2日澆一次水;6月份,每日澆一次水;7月和8月份,每3日澆一次水;9~12月,從每日澆兩次水逐漸減少為每周澆一次水,並注意不要淋雨。

蘭花宜使用河水、泉水、井水澆灌。如用自來水則應放置一段時間後,待其水中氯氣釋放後方可使用。一般澆灌蘭花的水質,酸鹼度宜在PH值5~6為好,可在藥房買到酸鹼試紙來測試水質。對酸度不足的,可在水中加些食鹽米醋,來加以調整。蘭花澆水很有學問,誰宜在盆邊澆灌為佳。夏季宜在清晨或傍晚時澆水,忌在中午澆水,澆水量不可過大。一般每周澆一次水,夏天每周澆兩次水,澆水多會導致蘭花根部病蟲害。特別在連綿陰雨的天氣,盆土宜乾不宜濕,乾盆有利於蘭花抽生新葉。

(6) 光照

3~4月上中旬蘭花可以對曬陽光;4月份下旬起,上午九點以後,不宜多曬太陽;春蘭每天照曬兩小時即可,6~9月每天要提早遮陰。10月以後可以推遲遮陰。

(7) 溫度

蘭花較耐寒,除冰凍天以外均可放在室外過冬。一般室外氣溫在2~3℃時,應即時將蘭花搬到室內。夏天氣溫高,乾旱季節要適當對蘭花噴霧以降溫保濕。

(8) 施肥

新種的蘭花,要等七長出2厘米長的新根方可施肥,一般新根在長2個月左右,有的人主張培植1~2年方可施肥。蘭花的肥料可以自己配製,方法是用草木灰4份,豆餅10份,骨粉6份,混和拌勻後,存於容器內分次加水,經一年發酵後,稀釋使用。

施肥一般在5月份新草出土前開始,到立秋停止。每隔15~20天施肥一次,施肥宜在傍晚進行。施肥的原則是薄肥勤施。傍晚施肥,次日清晨再澆一次清水。俗稱“回水”。蘭花施用的肥料有9種:

① 催蘇肥:此肥可促進蘭花植株早發芽。可選用0.2%“硫酸鉀複合肥”、“施達”500倍液、“花寶4號”1000倍液等;

② 催芽肥:在施催蘇肥半個月後進行的施肥。肥料與催蘇肥同,也可改施“蘭菌王”500倍液;

③ 催花芽肥:此時蘭花葉芽出土3~5厘米,處於暫停生長期,新芽生根。蘭花母株此時開始進入生殖生長階段,植株需要較少的氮肥和較多的磷肥營養。可用“花寶3號”1000倍液澆根,根外噴施“磷酸二氫鉀”與“硼砂”800~1000倍液;

④ 助長肥:在新芽長出2厘米根時,花芽分化已定局,新芽急需補充營養。此時每月應施肥一次“複合肥”溶液或噴施“花寶5號”;

⑤ 助花肥:在花前期30天左右進行的施肥。可施少量“磷酸二氫鉀”1000倍液,“益多液體肥”、“喜碩”等;

⑥ 坐月肥:此時蘭花出於開花時期。要及時給予植物較多的營養補充,可施澆0.3%“硫酸鉀複合肥”,葉片噴施“喜碩”、“佳蘭寶”、“速滋”、“植物健身素”、“複合微量元素”等肥料。

⑦ 抗寒肥:在蘭花越冬前,多施磷肥和鉀素肥料,磷素可使得植物細胞冰點降低,鉀素可使得植物纖維素增加促進植物皮層堅韌。在冬寒天切忌施用氮肥;

⑧ 陪嫁肥:是指分株前,換盆前對植物所施的一次三要素平衡的肥料,以利提高植物的成活和復壯,可對葉面噴施“花寶2號”、“礦物質健身素”、“美能素”等肥料;

⑨ 崔根肥:施促進生根的肥料,可用“促根生”1500倍液或“磷酸二氫鉀”1000倍液噴葉,也可選用“藍菌王”1000倍液或“促根生”3000倍液。

如果每種肥料,施肥一至兩次,一年施10餘次即可。要特別注意的是茶葉水茶葉渣不能用作蘭花的肥料,因為它們呈鹼性,施用後會使土壤基質鹼化,影響蘭花生長。蘭花的管理可用四句話概括,叫做:“春不出,夏不日,秋不乾,冬不濕”。蘭花“喜肥而畏濁”,因此肥料必須淡薄,否則傷葉傷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