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斷依據]
1.春秋兩季發病率高。青少年易患病,50歲以後發病者甚為少見。
2.以受涼、勞累、菸酒過度等為常見誘因,具有一定傳染性。
3.發病突然,有全身不適,發熱惡寒,頭痛身疼等全身症狀,體溫達38~40℃甚至以上,嬰幼兒還可以出現抽搐。
4.局部先有咽喉乾燥感,隨之出現咽痛,吞咽時加劇,妨礙進食,並可放射至同側耳顳部,或伴有耳鳴和聽力減退。
5.檢查見咽部黏膜鮮紅,扁桃體明顯紅腫,隱窩開口處或其鄰近黏膜下有膿點,甚至融合成片狀假膜,但不超出扁桃體範圍,假膜易拭去,假膜下無滲血創面。多伴有同側頜下核腫痛。
6.外周血白細胞總數增高,中性粒細胞在80%~90%以上。
[鑑別診斷]
1.白喉:全身症狀明顯,但體溫升高不甚,喉痛較輕,假膜呈灰白色,常超出扁桃體範圍,與其下黏膜粘連甚緊而不易拭去,如勉強擦拭,則露出易出血之黏膜潰瘍面,分泌物塗片或培養可找到白喉桿菌。
2.爛喉丹痧:高熱惡寒,有皮疹,可見楊梅舌,咽部黏膜瀰漫性深紅色充血,軟齶點狀瘀血,扁桃體上假膜黃灰色易拭去,其下黏膜紫紅色,不出血,可有全身核腫大。
3.喉關癰:症狀較之更重,膿腫範圍較大,常超出扁桃體,甚至影響呼吸、吞咽。
[辨證論治]
1.風熱侵咽[喉]證:病初起,咽喉灼熱疼痛,吞咽不利,咽部黏膜紅赤,以喉核為著,並顯腫脹突起,惡寒發熱,頭身不適,或有咳嗽、鼻塞、聲嘶,舌尖紅,苔薄黃,脈浮數。疏風清熱利咽。
2.風寒襲咽[喉]證:惡寒微熱,頭痛,無汗,咽喉疼痛,吞咽不利,咽喉黏膜微紅,鼻塞,流清涕,苔薄白,脈浮緊。疏風散寒利咽。
3.熱毒攻喉證:咽痛甚,吞咽時加劇,妨礙進食,痛連耳竅,喉核紅腫顯著,表面有膿點或假膜,頜下核腫大壓痛,發熱面赤,口渴喜飲,口臭,尿黃便結,舌質紅,苔黃厚,脈滑數。清熱解毒利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