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竹編

徽州竹編

徽州竹編為“民間奇籃”,並作為貢品選送進京,黃山地區盛產翠竹,歷史悠久,竹製工藝品分竹編、竹雕、竹拼三大系列。竹編工藝形成於唐,發展於明清,產品製作精細,造型別致,圖案新穎,大多融實用與觀賞於一體,傳統產品主要是生活用品和禮品,現已在此基礎上發展了竹編畫和竹編動物等新工藝品。

徽州竹編

概況

“徽州竹編”始於唐宋,盛於明清。傳世的明清竹編實物,以碗、杯、盤瓶等為主,還有篋盒、書箱、禮盤、果盒等。如安徽省博物館收藏的明萬曆年間的“描金五彩漆果盒”和清代的“金漆堆花圓果盒”,均用竹製骨架,外用細篾編織成花紋脛,塗彩漆描金花而成。

產品

近年來,為適應外貿和旅遊業發展的需要,“徽州竹編”突破原來的長、圓、方、扁造型和簡單的圖案,發展成竹編畫、竹雕、竹製人物、竹編獸禽等。其中,山水花鳥,珍禽異獸造型複雜,圖案紛繁,篾工往往要把不到一寸寬的竹片分成10——140根頭髮絲細的篾條,是軟似絲棉,細如髮絲。還增加了燙金、燙花、貼花、染篾、漂白和防霉、防蛀等工藝。竹編的色彩,由黑色和本色兩種增加了紅、黃、綠、藍、紫等多種顏色,運用編花、透空、夾筋等手工編織手段,使竹編工藝品更加絢麗多彩。1983年,屯溪動物造型竹編參加全國行業評比被列為第三名,獲百花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