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鐸[當代作家]

徐鐸[當代作家]

徐鐸,1952年11月生於大連市金州區。現供職於金州新區管委會。 自1978年開始,利用業餘時間進行文學創作,1980年開始發表作品,以小說創作見長。迄今已在全國、省、市各級出版部門和報刊發表文學作品百餘篇逾200萬字。作品也多次在國內獲獎。1984年,畢業於遼寧大學歷史系,1986年,入遼寧文學院學習;1990年,先調進遼寧文學院創研室作創研員。現為中國作協會員,大連市作家協會副主席。著有《徐鐸中篇小說集》、《海狼》(小說集)、《陶王》(散文)、《友誼之星》(報告文學集)、《鬥牛》、《白樺林》等。《脊美鯨》1990年獲大連市人民政府獎《堡壘》獲遼寧文學院文學創作二等獎。《從稻香村到工業團地》1995年獲反法西斯勝利50周年徵文一等獎。(東北文學基金會獎)。

基本信息

發展

自1996年至今,徐鐸當選大連市作家協會副主席,遼寧省作家協會理事。1998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中國散文學會。多年來,筆耕之餘,也染指書法和繪畫藝術。徐鐸的書畫作品多次參加中國當代作家手札展、當代文人書畫展,曾經榮獲全國楹聯書法大展的金獎。 2009年,《中國書畫報》《青年文學》雜誌社、《鴨綠江》文學月刊社等七家單位聯合舉辦了“作家徐鐸書畫展”。被稱為“寫字最好的作家”,其書畫作品被國內二十多家報刊發表刊載,並且獲得了眾多好評,引起了很大反響。  大連面孔

8月末,徐鐸的長篇小說《大碼頭》剛剛出版,不日將舉行公開發售儀式。這部以大連港為背景的海派小說,詳實地描述了從日俄戰爭時期到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的幾十年間,大連的滄桑巨變。這部小說在創作之初,就被列為中國作家協會的重點扶持項目。歷時15個月,三易其稿,徐鐸終於完成了這部40萬字的小說。本以為,他能就此好好放鬆一下,沒想到,他又開始另一部長篇小說《留在城裡的知青》的創作。

徐鐸說,多少年來,他已經養成了習慣,每天早晨起來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坐到書桌前寫作。

作品

《大碼頭》:再現大連的歷史

徐鐸[當代作家] 徐鐸[當代作家]

儘管現在已經是知名作家了,但徐鐸還是很謙虛,稱自己只是個業餘作者。他說,他有正式工作,創作不能耽誤了本職工作,所以他的寫作都是業餘時間。15個月裡,徐鐸用業餘時間完成了40萬字的長篇小說,這是怎樣的一種毅力?

“完全是因為熱愛,所以我才能排除一切干擾來進行業餘創作。”徐鐸說,他對生他養他的大連有著深厚的感情,就像孩子對母親的熱愛一樣。為了創作這部史詩般的作品,徐鐸查閱了大量的資料,採訪了很多上了年紀的老人。“雖然我沒有經歷過那些年代,但是聽了老人們的講述我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徐鐸告訴記者,小說中的人和事,都能找到創作原型。

徐鐸說,在他小的時候就聽老人們說起過日本乃木希典大將和俄國部隊在金州的南山上那場激戰,但歷史的真相是什麼樣,卻無人知曉。而這次,為了創作《大碼頭》,徐鐸在圖書館裡找到了記載當時戰爭的所有資料,並做了大量的讀書筆記。他在作品中不僅還原了當時的歷史,而且揭露了日俄爭奪大連的軍事、經濟、政治目的等。“我現在可以稱作是大連近代史的半個專家了。”徐鐸打趣說,在大連近代史上發生過的每一次戰爭、每一件大事他都瞭然於胸。“大連港的風雲變化其實就是大連歷史變遷的一個縮影,就要寫出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與大連移民文化的密切關聯,要寫出大連作為海洋文化的磁力作用、具體氛圍。”徐鐸說,大連是個移民城市,同時又融合了海洋文化,文藝的創作空間巨大,所以作為大連的作家要多關注大連的本土生活本土文化,這裡不僅有創作源泉與動力,同時也是作家的使命感與責任感。

徐鐸說,目前已經有幾家影視機構相中了《大碼頭》,想購買著作權進行影視創作。

書畫情:是對傳統文化的崇敬

多年來,徐鐸在寫作之餘,一直臨帖寫字學習書法,他奉行的信條是“寫作者,理應為善書者”。開始小說創作後,徐鐸更深刻地體會了書寫的作用,在給文學期刊投稿時,他的一筆好字,常常會打動編輯。功夫不負有心人,從1981年開始發表第一篇處女作,他到現在已發表三百多萬字的文學作品。他做過粗略統計,一篇一萬字的作品,從創作到修改成稿,至少要寫十萬字,也就是說徐鐸在三十年的文學創作中,至少書寫了三千多萬字,以至於他的右手中指關節處留下了一個永遠抹不掉的痕跡。

徐鐸[當代作家] 徐鐸[當代作家]

“我喜歡書畫,其實是源於小時候胡同里住著老學究,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感染了我。”徐鐸說,有一年去北京出差,參觀了北京現代文學館,當他在那裡看到了魯迅、郭沫若、茅盾、聞一多等著名作家、學者的手札後,一種敬畏感油然而生。他說,這些學貫中西的文豪都寫得一手漂亮的書法。他們的字

不僅能創作審美意象,還能抒發作家的情感,傳達作家的意趣。“書法是藝術,也是一種修行。我們在書寫過程中,就是學習,就是修行,也可以說是修煉。人的思想情操,人的道德修養,人的行為規範,無不在修行的過程中得以升華。”正因為如此,在臨習書法的過程中,徐鐸將這種學習轉化成一種探求,從而取得了創作中的發展與突破。

在對書法的研修上,徐鐸不但注重技術,更崇尚磨練心性,他認為書法是一門藝術,也是一種修行。四十年來,他不但向品行好的書法家學藝,同時更注重修行,並拜讀了大量古聖先賢的傳記、字帖,用來滋補自己的書法靈性。他認為書法是人的精神,也是性格。在書法面前,他沒有世俗那種功名利祿的東西,只有純粹的愛好,並多了些恭敬謙和。

中國書畫家協會遼寧省會員名單

中國書畫家協會總部設在北京,主要辦事機構設在廣州。協會設有常務委員會、顧問委員會、理事會、評審委員會、事業拓展部、培訓中心和《書畫家報》、《書畫家》雜誌、中國書畫藝術大學(籌)、金才文化藝術中心等。
王堃騁
邰忠傑
張九然
李琪[書畫家]
張華[書畫家]
張永利[書畫家]
王魁公
趙大超
曲長綿
王聖東
劉穎[書畫家]
莊延偉
劉海娜
張連會
唐海波
趙友章
孫金龍[書畫家]
於永久
楊晶[書畫家]
郭延選
趙野明
李震[書畫家]
溫同春
盧樹勛
趙海寬
王曉峰[書畫家]
冷旭
馬曉時
趙豐厚
趙福元
趙淑蘭
路彬
張恆[書畫家]奎
劉汀
張德胸
劉九荃
趙魯
劉世業
趙序初
楊傑[書畫家]
劉克雙
劉生東
李欣偉
朱照洗
文彥華
王進禮
張子明[書畫家]
齊作聲
劉之凡
王教貴
徐也秀
任為民
王淮禮
曲奎萍
劉鵬[書畫家]
孟文鈞
劉源濤
蘇德永
李惠昌
梁洪偉
路民
時元有
鄒永剛
韓大為
李持國
王戈英
任叔衡
來常新
何經倫
彭軍華
勾雨峰
王殿全
劉作勝
甘海民
潘殿啟
王蔭來
王德旭
趙仁魁
馬延崇
向玉海
凌全強
劉爾福
呂世坤
張恆[書畫家]凱
蘇烽
王樹和
趙偉力
王樹彪
楊永濱
袁紹衡
李師山
佟鑄
趙博海
朱法楷
王連啟
尹殿輝
孫德明
王連興
史維靜
董玉玲
楊恆旗
吳傳岳
劉永山
林茂芃
史成儀
師索民
李興臣
魏金國
祁玉林
石大義
趙庚華
劉中華[書畫家]
李小棣
孫景浩
孫殿文
王冠[書畫家]
馬奇勳
孫兆夫
荀潤江
李善榮
李連生[書畫家]
王登科
宋裕田
張本羲
劉長泰
姜有銀
孫德洲
王成敏
彭過春
王家勝
曾強[書畫家]
欒偉民
張軍[書畫家]
孫書民
鄒立軒
梁文夫
萬端傑
於盛軍
王可俊
姜澤華
跡貴清
賈純敏
宋新發
賀景泉
何登高
王鴻志
關成
郭鎮華
王宏[書畫家]
高岩松
付中英
王麗萍[書畫家]
韓兆沛
蓋宗義
劉恩祥
逢風坤
馮錫寬
董寶昌
宋彬香
李陽[書畫家]
馬德俊
史成俊
戴福永
白金山
叢秀雲
白鐵藩
李惠中
曲長錦
高輝
郭岩
王延風
王艷華
周少華
王渺
孫羽
李善祥
張勝九
於植元
王重石
湯文奇
張葒
張世剛
張弓者
張齊岩
王秀梅
汪正中
李學偉
伯紹剛
韓天福
張慶濤
張久安
韓澤恩
張英武
張英偉
董文廣
劉淑蘭
劉忠義
丁斌
楊一墨
胡崇煒
張弘
夏秋
蔣金明
孫熙春
張琪斐
宋民
於亞平
董修善
張紹先
包春生
楊玉林
楊永明
耿軍
矯紅本
單寶成
王淑清
李正時
蘇峰
高大純
於慶霽
苑慶民
賀亮
崔發昌
董文
王政佳
李繼東
黃復盛
林國輝
林曉鵬
萬建國
張興堂
吳景春
王海軒
李家田
王丹
王連君
劉繼銀
劉忠華
周繼承
王薦
戴為眾
王琥
王雨農
許彪
曹靖筠
丁春林
姜榮貴
董立明
徐可大
馬秉樞
陳乃強
何連仁
於恩東
楊天植
常寶林
徐鐸
倪真
南朝明
朱成國
姚志忠
王中海
徐熾
王文軒
李仲元
葛忠
宋振華
牟心海
吳毅
王永剛
黃文
張曉琪
齊紅
張文良
馬鍾潭
劉建敏
王金成
倫傑賢
董洋
于濤
畢來德
宋慧瑩
聶成文
胡煒
李樹榮
王洪義
孫勇
宋開強
魏哲
王賀良
姜生
張鐵成
李長松
劉剛
張國傳
張雲龍
盧林
蔡毅
楊赤
周鑫
沈延毅
崔志安
李麗
姚建華
楊仁愷
李世俊
郭子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