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
自1996年至今,徐鐸當選大連市作家協會副主席,遼寧省作家協會理事。1998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中國散文學會。多年來,筆耕之餘,也染指書法和繪畫藝術。徐鐸的書畫作品多次參加中國當代作家手札展、當代文人書畫展,曾經榮獲全國楹聯書法大展的金獎。 2009年,《中國書畫報》《青年文學》雜誌社、《鴨綠江》文學月刊社等七家單位聯合舉辦了“作家徐鐸書畫展”。被稱為“寫字最好的作家”,其書畫作品被國內二十多家報刊發表刊載,並且獲得了眾多好評,引起了很大反響。 大連面孔
8月末,徐鐸的長篇小說《大碼頭》剛剛出版,不日將舉行公開發售儀式。這部以大連港為背景的海派小說,詳實地描述了從日俄戰爭時期到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的幾十年間,大連的滄桑巨變。這部小說在創作之初,就被列為中國作家協會的重點扶持項目。歷時15個月,三易其稿,徐鐸終於完成了這部40萬字的小說。本以為,他能就此好好放鬆一下,沒想到,他又開始另一部長篇小說《留在城裡的知青》的創作。
徐鐸說,多少年來,他已經養成了習慣,每天早晨起來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坐到書桌前寫作。
作品
《大碼頭》:再現大連的歷史
儘管現在已經是知名作家了,但徐鐸還是很謙虛,稱自己只是個業餘作者。他說,他有正式工作,創作不能耽誤了本職工作,所以他的寫作都是業餘時間。15個月裡,徐鐸用業餘時間完成了40萬字的長篇小說,這是怎樣的一種毅力?
“完全是因為熱愛,所以我才能排除一切干擾來進行業餘創作。”徐鐸說,他對生他養他的大連有著深厚的感情,就像孩子對母親的熱愛一樣。為了創作這部史詩般的作品,徐鐸查閱了大量的資料,採訪了很多上了年紀的老人。“雖然我沒有經歷過那些年代,但是聽了老人們的講述我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徐鐸告訴記者,小說中的人和事,都能找到創作原型。
徐鐸說,在他小的時候就聽老人們說起過日本乃木希典大將和俄國部隊在金州的南山上那場激戰,但歷史的真相是什麼樣,卻無人知曉。而這次,為了創作《大碼頭》,徐鐸在圖書館裡找到了記載當時戰爭的所有資料,並做了大量的讀書筆記。他在作品中不僅還原了當時的歷史,而且揭露了日俄爭奪大連的軍事、經濟、政治目的等。“我現在可以稱作是大連近代史的半個專家了。”徐鐸打趣說,在大連近代史上發生過的每一次戰爭、每一件大事他都瞭然於胸。“大連港的風雲變化其實就是大連歷史變遷的一個縮影,就要寫出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與大連移民文化的密切關聯,要寫出大連作為海洋文化的磁力作用、具體氛圍。”徐鐸說,大連是個移民城市,同時又融合了海洋文化,文藝的創作空間巨大,所以作為大連的作家要多關注大連的本土生活本土文化,這裡不僅有創作源泉與動力,同時也是作家的使命感與責任感。
徐鐸說,目前已經有幾家影視機構相中了《大碼頭》,想購買著作權進行影視創作。
書畫情:是對傳統文化的崇敬
多年來,徐鐸在寫作之餘,一直臨帖寫字學習書法,他奉行的信條是“寫作者,理應為善書者”。開始小說創作後,徐鐸更深刻地體會了書寫的作用,在給文學期刊投稿時,他的一筆好字,常常會打動編輯。功夫不負有心人,從1981年開始發表第一篇處女作,他到現在已發表三百多萬字的文學作品。他做過粗略統計,一篇一萬字的作品,從創作到修改成稿,至少要寫十萬字,也就是說徐鐸在三十年的文學創作中,至少書寫了三千多萬字,以至於他的右手中指關節處留下了一個永遠抹不掉的痕跡。
“我喜歡書畫,其實是源於小時候胡同里住著老學究,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感染了我。”徐鐸說,有一年去北京出差,參觀了北京現代文學館,當他在那裡看到了魯迅、郭沫若、茅盾、聞一多等著名作家、學者的手札後,一種敬畏感油然而生。他說,這些學貫中西的文豪都寫得一手漂亮的書法。他們的字
不僅能創作審美意象,還能抒發作家的情感,傳達作家的意趣。“書法是藝術,也是一種修行。我們在書寫過程中,就是學習,就是修行,也可以說是修煉。人的思想情操,人的道德修養,人的行為規範,無不在修行的過程中得以升華。”正因為如此,在臨習書法的過程中,徐鐸將這種學習轉化成一種探求,從而取得了創作中的發展與突破。
在對書法的研修上,徐鐸不但注重技術,更崇尚磨練心性,他認為書法是一門藝術,也是一種修行。四十年來,他不但向品行好的書法家學藝,同時更注重修行,並拜讀了大量古聖先賢的傳記、字帖,用來滋補自己的書法靈性。他認為書法是人的精神,也是性格。在書法面前,他沒有世俗那種功名利祿的東西,只有純粹的愛好,並多了些恭敬謙和。
中國書畫家協會遼寧省會員名單
中國書畫家協會總部設在北京,主要辦事機構設在廣州。協會設有常務委員會、顧問委員會、理事會、評審委員會、事業拓展部、培訓中心和《書畫家報》、《書畫家》雜誌、中國書畫藝術大學(籌)、金才文化藝術中心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