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1978至1982年在安徽師範大學中文系讀書,畢業後回到家鄉工作至今。現任六安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文聯黨組書記、市政協常委,為安徽省文聯委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馬德俊在三十年的工作中,參加過整黨辦、社教辦、三個代表、先進性教育、科學發展觀、效能辦等各項中心工作,努力學習領導的政治智慧,同志們的才能,讓自己儘快成長。先後擔任過幹事、巡視員、宣傳教育科副科長、科長、新聞科科長、外宣辦主任、網宣辦主任等,分管過社會宣傳、新聞出版、理論、幹部、精神文明、掃黃打非、外宣、網宣。
馬德俊長期在宣傳、新聞、外宣戰線工作,前前後後圍繞市委、市政府的決策,也組織完成了不少的宣傳戰役,例如紀念改革開放20周年、30周年、迎接國慶50周年、60周年、中國共產黨建黨90周年、撤地建市慶典和建市10周年,籌建六安新聞網站等,做了大量的行政工作。在這本職行業工作中,逐步加深了他對六安社會、經濟、歷史、文化等全方位的了解,在中央、省、市、新聞媒體發表新聞作品10餘萬字,300餘篇。
人物成就
馬德俊先後出版專著6本:長篇人物文學傳記《許繼慎傳》(1998年安徽人民版社出版、此前該書稿已於1993年4月開始在安徽日報文學副刊連載,1999年該書獲安徽省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長篇人物文學傳記《蔣光慈傳》(2001年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並在安徽人民廣播電台文學節目連播,2004年該書獲安徽省政府文學獎);長篇非虛構軍事小說《血戰大別山》(2011年安徽文藝出版社出版,獲2012年安徽省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長篇政論性紀實《六安精神讀本》(2011年安徽人民版社出版);個人散文報告文學集《壯歌大別山》(2012年安徽文藝出版社出版);長篇人物文學傳記《蔡申熙傳》(2013年7月中央黨史出版社出版),總共230餘萬字。另有單篇散文報告文學詩歌紀實共80餘萬字,發表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文藝報、報告文學雜誌、人物雜誌、安徽文學、安徽日報、《名人傳記》雜誌、《黨史縱覽》、《中國水利》雜誌等報刊雜誌上,還有的被其它叢書收錄。其中散文《到蔣光慈故鄉去》,1984年6月刊於北京《報告文學》雜誌,1999年收於《安徽文學50年》叢書散文卷中;長篇報告文學《壽春圍困》,收於1991年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91安徽抗洪紀實》書中,該書獲全國紀實文學獎,並被改編為連環畫報,本文獲安徽省抗洪救災優秀文學作品獎;散文《周恩來臨終茶思》獲人民日報建黨80周年文學徵文二等獎。散文《一支軍歌與奧運會》獲2012年度中國散文年會獎二等獎。馬德俊的創作,關注大別山老區的紅色歷史。他的祖籍地和成長地都是紅軍時期著名的蘇區,無數紅軍的傳奇讓他耳濡目染,紅色基因浸潤在他的血液里,所以馬德俊現在也被有的媒體稱為“紅四方面軍戰史專家”,被安徽文學界定位為“大別山紅色作家”。
作者出生在大別山,工作在大別山。老區的土地養育了他,老區的精神滋養了他,他下決心奉獻老區、奉獻故鄉。他的作品全是發生在大別山中的人和事,寫大別山的文章多、寫淮河的文章多、寫紅軍的文章多。他曾經在一張名片上印過這樣幾句話;一個熱愛大別山的人,一個熱愛淮河的人,一個追尋紅軍足跡的人,可以說這是馬德俊目前工作的內容、全部寫作內容,也將會是他人生歲月關注的主要內容。他還將沿著這條路繼續走下去、通過充電、通過思考、通過努力,期望能實現自已的突破和提升。
中國書畫家協會遼寧省會員名單
中國書畫家協會總部設在北京,主要辦事機構設在廣州。協會設有常務委員會、顧問委員會、理事會、評審委員會、事業拓展部、培訓中心和《書畫家報》、《書畫家》雜誌、中國書畫藝術大學(籌)、金才文化藝術中心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