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家
人物著作

著有《陶淵明草書真跡》、《王羲之淳化閣帖-(第八卷)》、《張裕釗重修南宮縣學記》、《孫過庭書譜》等出版。
革命烈士
李惠中(1923~1946),女,原名慧中,曾改名李雪,鶴山縣人。出身於世宦家族(其叔祖父李磊夫是國民黨中央委員兼廣東省第三行政督察區專員)。民國29年(1940),惠中就讀於肇慶師範學校時與陳錚郎相識,並逐漸建立感情。她知道陳從事革命活動,甘願與他一起為革命作出貢獻。同年11月經組織批准;他們結為夫婦。
民國30年(1941)2月,陳調任廣東省政府戰時通訊第三組組長(駐地在韶關),李隨同前往。該通訊組主要負責電台修理和無線電器材供應。當時,中共廣東省委在南雄縣設有十個秘密電台,由於日軍封鎖和國民黨反動派控制,電台所需的零配件嚴重缺乏,影響通訊聯絡。陳錚郎根據省委指示,將所需零配件秘密調劑出來,由李惠中送遞給交通員,再轉送到省委電台,使電台得以正常工作。
民國31年(1942)5月,設在粵北的中共廣東省委遭破壞後,陳、李兩人臨危不懼,為避免暴露身份;陳錚郎於是年9月藉故辭職離開中樞台,12月轉到廣東企業公司電台湘潭分台工作,李也隨同前往。
民國32年(1943)7月,按照黨組織的指示,錚郎偕惠中返回四會大沙老家隱蔽。10月,陳、李二人由共產黨員黃顯聲介紹到開平縣長沙難童收養所難嬰部工作。錚郎任該部主任,惠中搞醫護工作。一年後返回大沙。民國33年U月,四會黨組織恢復活動,建立以陳德、黃顯聲、陳錚朗為核心的四會縣委。當時,陳錚郎的公開身份是村美鄉鄉長,革命工作不便出面,多由惠中秘密去做。惠中根據黨組織的指示,在民眾中進行串連,動員青年農民拿起槍桿投身抗日,保衛家園。
民國34年(1945) 5月,惠中前往廣寧參加義勇隊,領導分配她當四會大隊的宣傳員和交通聯絡員。6月,珠江縱隊挺進西江部隊到達廣寧後不個,部隊首長即派惠中到恩平、鶴山、新興等縣傳送檔案。在完成任務返回遊擊區懲忿窒欲途經四會鄧村時,不幸被國民黨反動派逮捕,後轉解廣寧監獄囚禁。
李惠中在廣寧獄中受盡折磨,但堅貞不屈。反動派曾對錚郎進行威逼利誘,但他始終不為所動。民國35年(1946)大年初一,李惠中終於被反動派殺害,時年23歲。
中國書畫家協會遼寧省會員名單
中國書畫家協會總部設在北京,主要辦事機構設在廣州。協會設有常務委員會、顧問委員會、理事會、評審委員會、事業拓展部、培訓中心和《書畫家報》、《書畫家》雜誌、中國書畫藝術大學(籌)、金才文化藝術中心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