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成東

3.2.1 4.1.2 5.3.2

基本信息

1、高校教師

簡介

徐成東(1964年—)雲南楚雄姚安人,博士,植物學教授。中國植物學會會員、中國生態學會會員、中國花卉協會蕨類植物學分會會員。
主要從事植物分類學、植物生態學、植物資源與區系地理的教學和科研工作,主持和參與多項國家級、省級和校級課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滇中南山地常闊葉林附生蕨類植物生態研究"、主持雲南省套用基礎研究項目“楚雄州杜鵑花種質資源與繁育研究”、主持雲南省教育廳基金項目"亮毛杜鵑組織培養的研究和主持楚雄師院院級項目"滇中地區特有植物龍棕資源研究"、參與國家重點基礎研究計畫項目"雲南特有蕨類植物的藥用活性成分研究"、主持楚雄師範學院重點項目"哀牢山蕨類植物區系地理的研究"、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雲南產抗癌藥用植物內生真菌的次生代謝產物的研究"和楚雄師範學院重點項目"三種藥用植物內生真菌的抗癌活性成分的研究"。發表論文40餘篇,並有一篇被SCI收錄;出版專著一部,參編教材一部,自編觀賞植物學講義一部。
所上課程有植物地理學、土壤地理學、環境地理學、理地攝影技術、植物學、植物生物學、植物生理學、藥用植物學、動物學、動物生理學、人體生理解剖學、微生物學、套用微生物學、生物化學、生物技術製藥、生物製藥工藝學、遺傳育種學、花卉學、園林藝術與設計、觀賞植物學、制茶工藝與茶文化等本科生課程。參與植物學院級重點學科建設,參與植物生物學主幹課程改革與建設,參與自然地理野外實踐教學改革。負責生物技術專業教學計畫的實施,負責生物技術專業野外實習、專業實習和畢業論文工作的開展,協助實驗教學工作的安排和學生課外科技活動及開放性實驗的開展。

名師心得

做一名有目標感的教師。做教學和科研,要“耐得住寂寞”,要有一顆自覺、安定、祥和的內心。沒有豐碩的科研成果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誠信的科研浮躁,只要一直朝著一個方向努力,總能有一定收穫;雖沒有大教育家語出驚人的風範,但會執著於教育事業一輩子。節假日裡時常聽到一大群問候自己“節日快樂、身體健康”的學生,一生足矣。
做一名有責任感的教師。有責任感才值得學生信賴,有責任感才會對學生負責,不斷完善和發展自己是對學生最好的負責。
做一名有積極感的教師。態度決定高度,有了積極的教育態度,就能不做機械重複的事而把事做出靈氣來;不做不動腦子的事而把事做出思想來;不做人云亦云的事而把事做出個性來;不做應付檢查的事而把事做出實效來。
做一名有學力感的教師。學力需要把眼光伸向方法論、教學論等學習;保持心靈敏感不長老繭就需要不斷更新和提高自己;讀雜書就像吃雜糧使人強健,學力是教師生命的有機組成部分。

生平

1983-1987年西南大學(重慶市)生命科學學院(本科)
1997-2000年雲南大學(雲南省)生命科學學院(碩士)
2003-2006年雲南大學(雲南省)生命科學學院(博士)
1987.7—1996.7楚雄師專地理系,主要教授植物地理、土壤地理學課程、環境地理學
1987.9-1988.7雲南機器四廠子弟中學支教,主要教授初三化學課程
1996.9-2001.7楚雄師專化學系,主要教授植物學、動物學課程
2001.9至今,楚雄師範學院化學與生命科學系,主要教授藥用植物學、生物化學、生物技術製藥、生物製藥工藝學、套用微生物學、觀賞植物學、制茶工藝與茶文化課程

著作

參編教材《蕨類植物學》(高等教育出版社)
撰寫著作《哀牢山蕨類植物》(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12萬字
《哀牢山蕨類植物》目錄
1哀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概況
1.1地理位置
1.2 地質地貌
1.3氣候
1.4 土壤
1.5 植被概況
2 研究歷史和研究方法
2.1研究歷史
2.2 調查和研究方法
3 哀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蕨類植物區系的組成及特點
3.1哀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蕨類植物科的統計分析
3.1.1科的數量結構分析
3.1.2 科的分布類型分析
3.2 哀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蕨類植物屬的統計分析
3.2.1屬的數量結構分析
3.2.2屬的分布區類型概論
3.2.3屬的分布類型分析
3.3 種的分布區類型分析
3.3.1種的分布區類型概述
3.3.2 從海拔高度分析地理成分
3.3.3從東、西坡分析地理成分
4 植物區系的性質來源及在東亞植物區系中的位置
4.1與其他地區植物區系的比較
4.1.1屬的分布樣式的比較
4.1.2種的分布樣式的比較
4.2區系的性質
4.3 區系的起源
4.4 在東亞植物區系中的位置
5 哀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蕨類植物的生態
5.1 哀牢山蕨類植物的垂直分布
5.1.11300m以下的低海拔地區
5.1.2 海拔1300~2000m的地區
5.1.3海拔2000~2800m的地區
5.1.4 2800m以上地區
5.2 哀牢山蕨類植物的東、西分化
5.3 哀牢山蕨類生態類型的劃分
5.3.1蕨類植物與光照的生態關係
5.3.2蕨類植物與水分的生態關係
5.3.3蕨類植物與空氣濕度的生態關係
5.3.4蕨類植物與溫度的生態關係
5.3.5蕨類植物與土壤的生態關係
6 哀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蕨類植物資源
6.1 珍稀瀕危蕨類植物
6.2 藥用蕨類植物資源
6.2.1藥用蕨類植物的化學成分
6.2.2藥用蕨類植物的主要功效及臨床套用
6.2.3哀牢山藥用蕨類植物資源
6.3 觀賞蕨類植物資源
……
7 結論
附錄:哀牢山蕨類植物名錄
參考文獻
後記

個人榮譽

2008年楚雄州自然科學優秀論文一等獎
2009年雲南省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2009年楚雄師範學院先進科研工作者

雲南馳宏鋅鍺股份有限公司工序長

個人簡介

徐成東,男,漢族,1973年8月24日出生,大專學歷,雲南馳宏鋅鍺股份有限公司艾薩爐分廠二工序工
序長。以愛崗敬業、吃苦耐勞、敢於拼搏創新的精神,讓艾薩爐成為在世界上第一座成功套用於鉛精礦冶煉的爐子。作為鉛艾薩爐攻關試驗的骨幹,他帶領艾薩爐二工序先後承擔了“泡沫渣的研究和控制”、“提高連續熔煉作業率”、“提高粗鉛質量”“提高噴槍使用壽命”等重大攻關項目的崗位試驗任務。由於幾項關鍵問題的解決,使馳宏公司艾薩爐鉛冶煉達到了國際同行業先進水平。他深知崗位責任重於泰山,對待工作一絲不苟,為鉛艾薩爐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屢次在雲南省各級職工技能大賽中獲獎。獲雲南省勞動模範、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並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人物特寫

雲南馳宏公司的艾薩爐是世界上第一座成功套用於鉛精礦冶煉的鉛艾薩爐,是一項代表著當今世界鉛冶煉技術發展方向和高度的新型先進工藝技術。在鉛艾薩爐從人員培訓、設備安裝調試到點火投產和自主創、新理順工藝流程,實現達產達標的整個發展過程中,徐成東帶領艾薩爐二班以高度的主人翁意識,發揚愛崗敬業、吃苦耐勞、敢於拼搏創新的精神,通過刻苦迅速地學習新技術、掌握新本領,強化班組管理和班組文化建設等手段,打造出了一支思想作風頑強,業務素質過硬的優秀職工團隊。
徐成東作為鉛艾薩爐攻關試驗的骨幹,他帶領艾薩爐二班先後承擔了“泡沫渣的研究和控制”、“提高連續熔煉作業率”、“提高粗鉛質量”“提高噴槍使用壽命”等重大攻關項目的崗位試驗任務。針對泡沫渣過多及噴濺過大,他及時總結數據,分析原因,通過一大本厚厚的數據和操作記錄,他又提出了根據進料量配合風煤量進行工藝控制的方法,使得泡沫渣得到了有效控制。。原來的粗鉛浮渣厚達15-20cm,經過技術攻關和操作改進,浮渣厚度降到了1-2cm,極大的提高了鉛產品的質量和產量,操作工的勞動強度和工作時間也大大減少。由徐成東牽頭的噴槍改進實驗,調整給風,給氧的平衡與穩定,使得原來不到1天的噴槍使用壽命逐步提高到2天以上,每年節省成本高達200餘萬元,“開爐作業率”從外國專家撤離時的50%提高到了平均85%以上,最高達到了100%,“煙塵率”大幅下降,達到了國際同行業先進水平……由他提出的用高品位的鉛精礦補充熔池內在高溫下揮發的鉛,上層燒熔、逐步推進的方法被列入艾薩爐關鍵技術之一。針對這項技術,外國專家對徐成東翹起了大拇指:“太棒了,神奇的中國工人”!徐成東的表現也成為經典美談!為中國工人贏得了榮譽。
成就及榮譽
徐成東和艾薩爐二班所取得的優異成績和突出貢獻,徐成東2005年被評為了馳宏公司“十優”共產黨員;艾薩爐二班榮獲了馳宏公司2006年“雙文明模範班組”榮譽稱號;在2006年雲南冶金集團總公司職工技術技能大賽和2007年雲南省職工(鉛艾薩爐主控操作工)技術技能大賽中,艾薩爐二班的所有參賽人員全部進入了決賽,徐成東本人更是連續兩次進入了前三名;2007年,經過嚴格的考核評比,艾薩爐二班被全國有色工業協會評選為了全國有色行業“節能減排”先進班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