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鴻老殿古杉圖軸

徐悲鴻老殿古杉圖軸

徐悲鴻老殿古杉圖軸是一幅書畫作品,《老殿古杉圖》軸,近現代,徐悲鴻繪,紙本,設色,縱86.4cm,橫76.4cm。 自題:“西天目山老殿古杉參天,不下萬本。廿三年秋遊之歸憶寫所流連。”鈐“悲”白文印。 廿三年即指民國廿三年(1934年),徐悲鴻時年39歲。現藏故宮博物院。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名稱】徐悲鴻老殿古杉圖軸
類別】書畫
徐悲鴻老殿古杉圖軸

年代】近代
文物原屬】徐悲鴻作品
文物現狀】現藏故宮博物院

文物欣賞

《老殿古杉圖》軸,近現代,徐悲鴻繪,紙本,設色,縱86.4cm,橫76.4cm。
 自題:“西天目山老殿古杉參天,不下萬本。廿三年秋遊之歸憶寫所流連。悲鴻。”鈐“悲”白文印。
 廿三年即指民國廿三年(1934年),徐悲鴻時年39歲。
 1934年8月,徐悲鴻從義大利威尼斯、佛羅倫斯、羅馬以及前蘇聯莫斯科等地舉辦畫展後回國。9月,他不顧旅途的勞頓,率領南京中央大學藝術系的學生孫多慈、楊建侯、文金揚、林家旗等人前往浙江天目山寫生。他一邊悉心指導學生,一邊積極地進行創作。本幅便是他繪製的一處老殿前的古杉寫生圖。
 此圖構思富於機巧,運用對比和遮掩的手法來表現杉木的參天氣勢。圖中並未直接繪出古杉的全貌,而是在其前面繪一圈低矮的古殿圍牆,牆體的低矮襯托出古杉的高大。雖然牆體的遮擋隱去了古杉的根部,卻擴大了觀者想像的空間,巧妙地增強了古杉挺拔參天的氣勢。

少年徐悲鴻

江蘇省宜興縣內有條河叫塘河,河上有座石拱橋名屺亭橋。徐悲鴻於1895年7月19日出生在屺亭橋鎮的一個平民家庭,原名壽康,年長後改名為“悲鴻”。父親徐達章是私塾先生,能文,善書法,自習繪畫,常應鄉人之邀作畫,謀取薄利以補家用。母親魯氏是位淳樸的勞動婦女。 徐悲鴻9歲起正式從父習畫,每日午飯後臨摹晚清名家吳友如的畫作一幅,並且學習調色、設色等繪畫技能。10歲時,已能幫父親在畫面的次要部分填彩敷色, 還能為鄉里人寫 “時和世泰,人壽年豐”等春聯。13歲隨父輾轉於鄉村鎮裡,賣畫為生,接濟家用。背井離鄉的日子雖然艱苦,卻豐富了徐悲鴻的閱歷,開拓了其藝術視野。17歲時,徐悲鴻獨自到當時商業最發達的上海賣畫謀生,並想藉機學習西方繪畫,但數月後卻因父親病重而不得不返回老家。志向高遠的徐悲鴻在20歲時再度來到上海,開始了新的人生起步。在友人的扶助下,他考入法國天主教會主辦的震旦大學,為日後的赴法留學打下了一定的法語基礎。其間認識了著名的油畫家周湘嶺南畫派的代表人物高奇峰、高劍父,在畫作上得到了他們的讚許和指點,增強了繪畫創作的信心。他還結識了維新派領袖康有為,在其影響下確立了自己的創作思路。在康氏“鄙薄四王,推崇宋法”的藝術觀念影響下,他對只重筆墨不求新意的“四王”加以貶薄,認為只有唐代吳道子閻立本李思訓,五代黃筌,北宋李成范寬等人的寫實繪畫才具精深之妙。在康有為的支持下,他觀摩各種名碑古拓,潛心臨摹《經石峪》、《爨龍顏碑》、《張猛龍碑》、《石門銘》等,深得北碑真髓,書法得以長進。後獲得赴日本東京研究美術的資助,在日本,徐悲鴻飽覽了公私收藏的大量珍品佳作,深切地感受到日本畫家能夠會心於造物,在創作上寫實求真,但在創作上缺少中國文人畫的筆情墨韻,無蘊藉朴茂之風。 徐悲鴻從日本歸國後受聘為北京大學“畫法研究會”導師。在京期間,相繼結識了蔡元培、陳師曾梅蘭芳及魯迅等各界名人,深受新文化運動思潮的影響,樹立了民主與科學的思想。
相關連線
故宮博物院徐悲鴻天目山民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