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中國已經步入老齡化,但人們的心理年齡卻日趨年輕。兒童節成為十八歲以下人群的節日,更多而立之年的時尚人士熱衷於“裝嫩”、“賣萌”,他們注重品質,熱衷和歲月對抗,堅持自己僅僅是“初老”。這些人群被稱之為“後兒童”。
表現特徵

一、外表扮“Q”。他們選擇兒童化的審美取向,可愛、稚嫩、逗人喜歡。偏愛俏皮活潑的娃娃式著裝,喜歡有著可愛小動物圖案的T恤衫和有著絢爛色彩、充滿活力的裝扮。
二、行為卡通。“後兒童”大都擁有強烈的“戀卡情節”(迷戀卡通),如鑰匙圈上的“櫻桃小丸子”和手機上的“kitty貓”顯示器都是佐證。伴著“聰明的一休”、“鐵臂阿童木”、“花仙子”、“藍精靈”、“黑貓警長”等卡通明星成長起來的後兒童們,其表情、動作、神態乃至思維方式都必然十分的卡通化。
三、性格裝嫩。“後兒童”們都有一顆未泯的童心,即使在職場中不得不衣著職業,工作嚴謹,給人的氣場卻永遠是無邪的笑臉,以稚童的面具隱藏精靈鬼怪的成人處世哲學。
心理分析

社會心理學家認為,緊張的社會競爭、複雜的人際關係讓人潛意識產生逃遁的欲望,渴望孩童的純真與無所顧忌,這是越來越多人喜歡成為“後兒童”的原因。但專家提醒,寬鬆環境給了年輕人張揚個性的條件,“拒絕長大、快樂無罪”,這並不意味著年輕人就可以放棄社會責任。
網路文化分類
漫說銳詞
>>>> 查看更多銳詞漫畫>>>>中國移動手機報·互動百科IN詞_2012年06月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