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來
彈性管理,就是管理的原則性和靈活性的統一,早些年就有學者在比較了上個世紀80年代美國和日本企業之後,指出了今後企業管理彈性化的趨勢。 80年代的美國企業,規模大,組織分工細,內部缺乏溝通,管理集權程度高,靈活性差,而日本企業組織結構相對簡單,還隨著業務需求,及時擴充或收縮某些部門。隨著日本企業的發展速度令世界震驚,企業管理中的彈性也開始為人們所認知和接受。
作用
1.使組織系統內的各環節能在一定餘地內自我調整、自我管理以加強整體配合;
2.使組織系統整體能隨外界環境的改變而在一定餘地內自我調整以具有適應性。
實施方式
1.堅持剛柔並濟,防止懷柔傾向
推行彈性管理不是弱化剛性管理,彈性管理“人本中心”的原則,使其成為剛性管理的升華和潤滑劑,對於避免和緩解企業管理中的矛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誇大彈性管理的作用會造成決策、管理上的隨意性和盲目性,最終有害。一定程度內的剛性是彈性管理的質量保證,能有效避免彈性管理偏離正確方向。兩者應該互為補充。
2.彈性管理本身也蘊涵著風險
彈性管理是從多種管理方案中選擇的,選擇同時意味著放棄,這中間是要付出代價的。例如長期投資決策中是否需要彈性,更多地依賴於投資項目的風險及決策人本身的能力,如果環境發生巨大改變,時點決策未必劣於有選擇權的過程決策,因為過程承受多重風險。
3.要重視人才的作用
人才是彈性管理的核心,具體的彈性管理工作都是圍繞人這一最活躍的因素進行的。重視人才的作用包括兩層意思:
一是要有人本觀念,把人的作用擺在突出位置;
二是要正確任用人才,相應的職位對應相應的能力,建立周密的委託代理關係,防止“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4.要注意實施彈性管理的條件
實施彈性管理必須有良好的軟硬環境的支撐。
首先,人的素質是能否實施彈性工作制的重要因素;
第二,要有良好的溝通和協調機制,避免員工們各自形成“知識孤島”;
第三,實施彈性工作制應有良好的物質基礎設施支撐,計算機、網路、通信設備是員工交流知識、分享知識的重要工具;
第四,實施彈性工作制也與工作性質相關,一般來講應該是知識員工所從事的工作,可按照一定的分工使之有相對的獨立性。
策略套用
1.彈性語言
"彈性語言"是指領導在辦具體事的時候,運用靈活的語言,可將所說的話,所做的事,儘量地留有餘地。即可進可退的語言,但又區別於模稜兩可。如遇非明確答覆不可的事,但又不好答覆時,可以"考慮考慮"、"研究研究"(再作答覆)為盾牌,好為自己爭取迂迴的時間。
如屬下問上級:"有些外債需要清償,對方催得很緊,你看怎么辦?"上級答說:"我們應儘快增加收入。每個人都應負起還債的責任,債要儘快給人家清償。你覺得還有什麼辦法?"這即是彈性語言。領導運用它時,同時又在思考良策,用以擺脫已臨的危機,設若事情不濟,領導人仍然留有讓部下一次解決問題的餘地。
當然,高明的彈性語言,正是高超政治藝術的一部分,不可以輕易學到手的。彈性語言奇就奇在可以迴旋。
領導者學習彈性語言,必須堅守適中純正的規則,不可失之偏頗。領導者運用彈性語言,可免遭部下怨恨,也免遭政治失利的境地。因為,事之媒介必是言,言的來源又是心,心之所思,原始於我與我外。
2.彈性人事
高明的領導者懂得:彈性最能予己以主動,對人對事彈性處之,迴旋餘地自然很大。
例如,對一個人既不要把他看作敵人,也不要把他看得太親密。親而不可太近,疏而不宜過遠。取其彈性中段較宜。對一件事,從理論上講,要辦它就要想一定能辦成,辦的過程中可能遇到麻煩,但從不定死哪件事不可辦,叫做不見老底不回頭。這就是對人對事彈性為本的策略。這個策略起碼留有餘地,保存實力,達到時時主動的功效。
3.彈性政策
政府的彈性政策可給人以長期穩定的假印象,也可為執政者集中權力做好巨觀調控提供手段。政策,可按治國的需要隨時添加些新的政策色彩。因此,大到國家,小到一個部門的高明領導者都青睞"彈性政策"。
綜觀起來,彈性政策並不是不明確,但它卻如春夏秋冬一般,雖生於地球但能交替變化,無論如何都能為執政者靈活運用。
制定彈性政策的目的在於從原則上相對保證政策的連續性與穩定性。從精神實質上為執政者開闢一個大的迴旋餘地。像武俠小說中的迴旋鏢,擊中目標就擊中了,擊不中,鏢還回到自己手上,絕不至於陷入被動。
制定彈性政策的原則是,增強方針政策在文字語言方面的籠統性和大原則性,減少它的具體性,以便隨時按照政策需要,改換政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