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簡介
張行簡(1156-1215)字敬甫,莒州日照人。卒於金宣宗貞佑三年。張行簡出身於官宦世家。他的祖父張莘卿,是天德三年(1151年)進士。做過國史館編修、翰林應奉文字。補鎮西軍節度副使,朝散大夫。他的父親張暐,是正隆五年(1160年)進士。做過太常博士,山東東路轉運使,御史大夫,武安軍節度使。張行簡聰明好學,幼年時經常聽父親講授經史,長大後更是博通經史,才華出眾。史上稱他“穎悟力學,淹貫經史。”大定十九年,(公元1179年)中詞賦科第一名。除應奉翰林文字,端愨縝密。官至太子太傅。卒,諡文正。行簡著有文集三十卷,《中州集》禮例纂一百二十卷,《金史本傳》並傳於世。其祖父張莘卿為鎮西軍節度副使、朝散大夫(唐、宋稱從五品以下為朝散大夫)。父親張暐任安武軍節度使、太常博士(專門掌握禮儀之官 )。張行簡聰明好學,幼年時經常聽父親講授經史,長大後 更是博通經史,才華出眾。金大定十九年( 公元ll79年),考中狀元,任翰林文學。 後來由於母親病故,離職守喪一年。他閉門謝客,專心讀書,寫出不少好文章。
基本信息
張行簡聰明好學,幼年聆聽父親張暐講授經史,每天都到深夜方罷。長大後,博通經史,才能出眾。大定十九年(1179年),他考中狀元,出任翰林文學。明昌元年(1190年),張行簡出任太常博士,後任禮部郎中等職。他辦事認真,尊重科學。當時,司天監劉道用改進新曆法,金章宗完顏王景下詔由學士院審定歷名。張行簡認為此歷應經過復校測驗,等將來月蝕時沒有差錯,然後再賜名稱才合適。 金章宗採納後,下詔由党懷英等人復校。測驗結果,發現新曆有很多錯誤,因而被廢棄不用。 張行簡熟悉歷代的禮儀。為使官員了解古代典章制度,他要求於太常博士以下設定檢閱官兩名,給禮不甚懂的官吏進行專門培訓。他曾說:“今雖有《國朝集禮》,但食貨、官職、兵刑、沿革都未成書,乞定會要,以示無窮。”這種注重編纂史書的態度是值得稱讚的,他自己也作出了榜樣。金章宗對他很信任,泰和四年(1204年)曾下詔說:“每奏事之際,須令張行簡常在左右。”
人物生平
天文曆法研究
簡對天文曆法有所研究。司天監劉道用改進新曆,章宗下詔由學士院更訂歷名。行簡奏曰:“乞復校測驗,俟將來月蝕無差,然後賜名。“章宗下詔由翰林侍講學士党懷英復校。懷英等校訂新曆,發現錯誤甚多,月蝕時刻不同。劉道用新曆不可用。
任天台直學士
後行簡任提點司天台直學士時,對新曆進行精細校正,定名“太一新曆”,頒布實施。 行簡關心民間疾苦。明昌三年,上書奏曰:往年饑民棄子或乞求送人。後其父母衣食稍充,即要認回,官斷與之。自此以後,飢歲流離,人不肯收,餓死溝中。近御災詔書皆曰:“以後不得復取。今乞依此施行。”章宗是其言,下詔中書省行之。政禮部侍郎,同修國史。行簡精通禮學,熟悉歷代禮儀,上書以唐制禮儀,對時所行不妥之禮儀,予以改進。並提出於太常博士下,設定檢閱官二員。通禮學資淺者,使為之積資乃遷博士。又上書曰:“今雖有國朝集禮,至於食貨、官職、兵刑、沿革,未有成書,乞定會要,以示無窮。”承安五年,遷侍講學士,同修國史,提點司天台如故。行簡做事慎密,為人所知。泰和二年,為宋主生日副使。章宗詔生日使完顏瑭,戒之曰:“卿過界勿飲酒,每事聽於行簡。”謂行簡曰:“宋人行禮,好事末節。苟有是非,皆須正之。舊例所有,不可不至。”並說,“頗聞前奉使者,過淮海至中流,即以分界爭渡船者,殊非禮。卿自戒舟人。”並對宋使語:“兩國和好久矣,不宜爭細故傷大體。叮寧諭之,使悉此意也。”泰和四年,章宗下詔:“每奏事之際,須令張行簡常在左右。”
泰和五年,群臣復請為章宗上尊號,章宗不許。詔行簡批答。因問宋范祖禹作唐檻,論尊號事。行簡對曰:“司馬光也嘗諫尊號事。不若祖禹之詞深至,以謂臣子生謚君父,頗似慘切。”章宗曰:“卿用祖禹意答之,其文深雅,甚得代言之體。”是年,改順天軍節度使。章宗曰:“卿未經歷治民。今至保州,民之情偽,卒難臆度,如何治之?”行簡對曰:“臣奉行法令,不敢違失。獄訟之事,以情察之。鈐制公吏,禁抑豪猾。以鎮靜為首務。庶幾萬分之一。”章宗曰:“在任半歲或一年,所得利害上之。”行簡到保州,上書曰:“這裡括田給軍,既一定矣。有告欲別給者,輒從其告,至今未已。各官田,實取之民以與之。奪彼與此,徒起爭端。臣所管,已撥深澤縣地三百餘頃,復告水占沙鹼者,三之一。若悉從之,何時可定,匡謂當限以月日,不許再告。並命保州各級官吏,悉從之。實察訶灘沙鹼田,以撥軍用。”
泰和六年,召為禮部尚書,兼侍講,同修國史秘書。泰和七年,章宗以御扎賜行簡曰:“朕念鎬鄭二王,誤乾天常,自貽伊戚,藁葬 郊野,多歷年所。朕甚悼焉。欲追復前爵,備禮改葬。卿可詳閱唐貞觀追贈隱巢,並前代故事,封閉以聞。此事既行,理須降詔。卿草詔文大意一就,封進。”行簡乃具漢淮南歷王、長楚英王、唐隱太子建成、巢刺王元吉等故事為奏,並進草詔,遂施行焉。累遷太子太保,翰林學士承旨,尚書、修史如故。
太子太傅
貞祐初年,轉為太子太傅,授銀青榮祿大夫。上書論議和事。其略曰:“東海郡侯嘗遣使約和,計較細故,遷延不決。今都域危急,豈可拒絕。臣願更留聖慮,包荒含垢,以救生靈。選忠實辯捷之一,往與議之。庶幾有成,可以紓患。”升翰林學士為二品,以寵行簡。
貞祐三年七月,朝廷備防秋兵械,擬今內外職官,以丁憂致仕,皆納弓箭。行簡上書曰:“弓箭非通有之物。其清貧之家及中下監當,丁憂致仕,安有所謂法軍器。今繩以軍期,補敝修壞,以求應命,而與倉促製造何異哉。若於隨州郡及猛克、謀克人戶,擇其佳者買之。不足則令職輸所買之價。庶不擾而事可辦。”
貞祐三年秋,行簡卒於任上。贈金紫榮祿大夫,諡文正。
禮學建樹
概述
章宗初即位,張行簡任進讀陳言文字、太常博士,後遷官禮部郎中、禮部侍郎,承安五年遷侍講學士,後任禮部尚書。行簡對內補充完善金朝的禮制、選賢任能,對外注意維護金朝上國的地位。
對內
金朝禮制“皇太子元正、生日,三師、三公、宰執以下須群官同班拜賀,皇太子立受再答拜。”而“今尚書省宰執上日,分六品以下別為一班揖賀,宰執坐答揖,左右司郎中五品官廷揖,亦坐答之。”張行簡考察唐制發現“唐制,僕射、宰相上日,百官通班致賀,降階答拜。”行簡認為宰執受賀的禮儀比皇太子還重,恐怕於理未安。章宗當即採納了張行簡的建議,並責成行簡擬定新的儀式。“宰執上日,三品以下群官通班賀,起立答拜”的制度確立了。
論及典故,金朝這方面的人才較少。於是行簡建議在太常博士之下設兩名檢閱官,由粗通禮學的人擔任,待這些檢閱官掌握更多的禮學知識後遷官博士。大安元年,張行簡任翰林承旨,楊雲翼任上京、東京等路按察司事。楊雲翼進士出身,天資穎悟,精通數術。行簡舉薦楊雲翼,召為提點司天台兼禮部郎中,後至禮部尚書。楊雲翼是金朝難得的人才,他在金朝禮制方面多有建樹,而這些與行簡的大力舉薦分不開。泰和五年,章宗就群臣請上尊號事諮詢張行簡,行簡援引司馬光、范祖禹的看法,委婉地勸誘章宗不要接受,“以謂臣子生謚君父,頗似慘切”。章宗欣然從之,“卿用祖禹意答之,仍曰太祖雖有尊號,太宗未嘗受也”。
張行簡熟悉歷代典故,做事謹慎得體,章宗很放心。泰和七年,章宗賜給行簡一封密信:“朕念鎬、鄭二王誤乾天常,自貽伊戚。蒿葬郊野,多歷年所,朕甚悼焉。欲追復前爵,備禮改葬……”原來章宗處死鎬、鄭二王,時間久了,不免心生悼念,想讓行簡參照唐朝追贈李建成、李元吉的故事,追復二王的封爵。這是章宗的心事,章宗將此事託付行簡,充分說明了章宗對行簡的信任。行簡仔細考察了歷代對此類事件的處理,“具漢淮南厲王長、楚王英、唐隱太子建成、巢剌王元吉、譙王重福故事為奏”,向皇帝進草詔,並最終得以施行。
對外
章宗即位之初,夏國派使節陳慰,此時大行皇帝在殯,夏國使節想前去祭奠。但是張行簡認為夏國使節並非是來專門來祭奠世宗皇帝的,於是予以回絕。朝廷議論派使臣去賞賜高麗。此前,金朝派人去高麗報哀時,高麗曾經有意刁難,並出言不遜。張行簡認為這嚴重損害了金朝的形象,應該先派使臣問清緣由,然後再討論賞賜的事不遲。張行簡的一番言論得到了太傅徒單克寧的讚賞,太傅十分器重行簡。不久,行簡遷官禮部郎中。
泰和二年,張行簡為宋主生日副使,完顏瑭為生日使。臨行前,章宗告誡完顏瑭不要飲酒誤事,遇事要聽行簡的建議。又囑咐行簡:“宋人行禮,好事末節,苟有非是,皆須正之,舊例所有不可不至”,“頗聞前奉使者過淮,每至中流,即以分界爭渡船,此殊非禮”。囑咐行簡不要因小失大,傷了兩國的和氣。由此可見章宗對行簡的信任和器重,而行簡也不負眾望,圓滿完成生日使的任務。張行簡學識淵博,正直恭謹,言行得體,深得皇帝賞識。泰和四年,章宗詔曰:“每奏事之際,須令張行簡常在左右。”
人物作品
章宗明昌六年,禮部侍郎張暐等進《大金集禮》,張行簡參與編纂了這本書。此書共四十卷,分尊號、冊諡、詔命、祠祀、朝會、宴饗、儀仗、輿服等門,匯集了金代的禮制,是《金史》中各志的藍本。
張行簡在太常、禮部供職多年,熟知各種禮儀,並親自著書《禮例纂》。《禮例纂》共一百二十卷,會同、朝獻、諦祀、喪葬等都有所記錄。
禮學世家
張行簡出身於禮學世家,海曲太平橋張氏第六世,祖孫父子一門四進士一狀元兩登相位。其祖父張莘卿曾任禮部郎中。其父張暐“歷太常、禮部二十餘年,最明古今禮學”,“禮樂家法為世族儀表”。幼時行簡聽父親講授經史,長大後又經常聽父親講誦古今。張暐編纂《大金集禮》時,行簡也參與進來,這對行簡是一次很好的鍛鍊。行簡本身是狀元出身,熟讀經史,通曉歷代典故,因此發現不合理的禮儀制度往往能予以糾正。
張行簡科舉成功離不開自己的辛勤努力和祖、父輩的教誨。他做官後仍能繼續虛心學習,這種精神更加可貴。行簡出身於禮學世家,後來行簡能在禮制建設方面有所成就與其家學密切相關。行簡端愨慎密、正直樸素、做事得體,得到了皇帝的賞識,其官運穩中有升,死後獲得“文正公”美謚,皇帝為之輟朝。史家對張行簡的評價很高,“行簡穎悟力學,淹貫經史”、“張暐、行簡父子,世為禮官,世習禮學,其為禮也……,講於朝廷,施於鄰國,無不中度古者”。
人物評價
泰和五年(1205年),張行簡任順天軍節度使。任職期間,他“奉行法令,不敢違失;獄訟之事,以情察之;鈴制公吏,禁抑豪猾,以鎮靜為務。”受到章宗的讚賞。第二年,被詔為禮部尚書,兼侍講、同修學史。在此期間,他對《太一新曆》作過精細的校正,終於使該歷得以頒布實行。之後,他任過太子太保、翰林學士、尚書等重要職務,是朝廷屈指可數的人才之一。
張行簡為人正派,屢屢上書,敢於直言。因為提出的意見合理,均被採納。如貞祐三年(1215年)7月,朝廷準備秋防兵械,下令內外官員都要交納弓箭,包括遭到父母喪事的官員。張行簡不服,上書說:“弓箭非通用之物,在父母喪事而辭官的人員,其家中清貧者是困難很大的,應有所區別。”他的意見得到左丞相、右丞相、平章政事等的贊同。於是,“丁憂致仕官竟得免”。
張行簡為人和善,誠實待人。他與弟弟張行信同住幾十年,外人從來聽不到一點閒言碎語。貞祐三年(1215年),張行簡病故,被金宣宗完顏王旬 追贈為銀青榮祿大夫,諡文正公。張行簡是學者,一生著作很多。有《敬甫文集》15卷、《禮例纂》120卷,還有《清台》、《皇華》、《戒嚴》、《為善》和《自公》等記。
《四庫全書》總纂官紀曉嵐在乾隆五十年(1785)二月校書提要中說:“行簡世為禮官,於天文術數之學,皆所究心……其書專言相法,詞義頗為明簡。”延年序謂:“提綱挈領,不下三千言,囊括相術殆盡。條目舒暢而有節,良非虛譽。”延年即薛延年,字壽之。他在元皇慶二年(1313年)為《人倫大統賦》注釋後的序言中說:“若精是術,必究是書。是書蔓延於世甚夥。苟不抉擇而欲遍覽,猶入海算沙,成功幾日。善於,金尚書張行簡《人倫大統賦》,芟諸家之冗繁,撮百世之機要,提綱挈領,不下三千言,囊括相術殆盡。條目舒暢而有節,文辭華麗而中理,其心亦勤矣。”梁先生抄本,是依據陸心源校訂,吳興陸氏十萬卷樓光緒三年重雕版本。行簡的《人倫大統賦》一書,2006年6月,華齡出版社,重新出版發行。若論張行簡在日照最為有影響的,莫過於他修建的“魁文書院”,俗稱張狀元書院。書院約建於金承安年間(1196-1200)。位置在劉家寨村南,傅疃河橋北,河東。圮廢已久。現將太平橋張氏族譜中僅存部分中有關文字材料,錄供參閱。
山東歷史名人(二)
山東是孔孟的故鄉,儒家思想淵源流長,素有“禮儀之邦”的美譽。周代齊、魯兩國均在山東省,齊魯便成為山東代稱,蘇軾詩云:“我生本西南,為學慕齊魯”,可見齊魯學風歷來為士夫文人所景仰 。本任務將對各朝代山東名人進行系統介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