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丹節

建丹節

"建丹節"又稱"二月節"。每年夏曆二月八日、十八日、二十八日這三天,居住在麗江壩區的納西族民眾都要歡度這一傳統的節日,其中二月八日這一天尤其過得隆重一些。

基本信息

節日簡介

建丹節建丹節
建丹節雲南的納西族重視畜牧業生產,每年二月初八,要舉行建丹節,即牧童節,主要是慰勞牧童。到了這一天,村寨中德高望重的老人代替牧童放牧,而附近的年輕夥伴要拼湊肉食好菜,請牧童在野外歡聚用餐,以示慰勞。同時還要舉行祭三朵神(北岳神)的祭儀,以求神靈對牧童和羊群的保佑。

節日安排

居住在瀘沽湖邊的納西族支系摩梭人,則要在每年十二月十二日祭祀牧神,過“祭牧神節”。這天一早,家家準備豐盛的早餐,必須要煮一個豬心,在飯前先祭牧神,以求對放牧牲畜的保護。在節日這天,牧人要受到優待,給他們穿新衣,主婦分食時要把最好吃的部分給他們,並要多分一點。此外,還要將一些油煎粑粑、豬舌、豬蹄、香腸、米花糖、水果等食物放在一個大口袋裡,夠吃七八天左右,讓他們帶到牧場去享用,以示對牧人的慰問。祭牧神節既祭祀了牧神,又慰問了牧人,是一個畜牧業的生產節日。

歌曲

我們歡歡喜喜在一塊來,
我們歡歡喜喜一塊吃飯來,
我們歡歡喜喜一塊喝酒來,
我們歡歡喜喜一塊吃肉來。

意義

過"建丹節"既顯示出了納西族婦女勤勞、能幹的美德,又體現了納西族人民熱愛生活,善於生活的特點,更主要的是增進了朋友之間的友誼,培養了相互間的感情。
新時期以來,隨著社會生產的發展,經濟的繁榮,"建丹節"的活動內容也越來越豐富多彩,人們並不滿足於吃上一次豐盛的野餐,而是有了新的追求,增添了新的內容。過節這一天,有的還帶上錄音機、照相機和攝像機,或欣賞音樂,或攝取珍貴的鏡頭;有的帶上各類樂器,在一塊吹拉彈唱;有的則合著歌聲樂聲翩翩起舞,到處是歡歌笑語,人們在盡情讚美幸福的生活,歌唱新的希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