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拓欣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廣州拓欣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成立於2008年,是一家致力於供應鏈管理、物聯網套用解決方案與服務的高新企業。基於創新的理念、先進的管理手段,通過專業的服務,運用先進的供應鏈管理、條碼/RFID、自動識別、移動計算、雲計算、自動化等技術,向不同行業的客戶提供了經濟實用的解決方案,以幫助客戶提高其運營效率和生產力。透過幫助客戶實現卓越運作,增強了企業客戶的業務增長能力、盈利能力和綜合競爭力,提高了政府與公共事業的運營水平。 拓欣信息為 智慧型製造、現代物流、智慧醫療、電商零售、政府與公共 等領域,針對客戶的不同需求,提供專業的供應鏈管理系統、倉庫管理系統、運輸管理系統、固定資產管理系統等解決方案;同時,還提供供應鏈列印系統、條碼與RFID自動識別系統、移動計算與無線網路系統等與企業後台系統(如WMS、MES、ERP等)的集成服務。業務模式包括套用軟體定製開發、系統集成服務、軟硬體銷售、耗材定製、技術支持與維修、現場服務等。

基本信息

公司簡介

廣州拓欣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成立於2008年,是一家致力於供應鏈管理、物聯網套用解決方案與服務的高新企業。作為SYNNEX(全球三大供應鏈服務商之一、美國財富500強企業)供應鏈業務南方唯一的合作夥伴,拓欣信息基於創新的理念、先進的管理手段,通過專業的服務,運用先進的供應鏈管理、條碼/RFID、自動識別、移動計算、雲計算、自動化等技術,向不同行業的客戶提供了經濟實用的解決方案,以幫助客戶提高其運營效率和生產力。透過幫助客戶實現卓越運作,增強了企業客戶的業務增長能力、盈利能力和綜合競爭力,提高了政府與公共事業的運營水平。

拓欣信息為智慧型製造、現代物流、智慧醫療、電商零售、政府與公共等領域,針對客戶的不同需求,提供專業的供應鏈管理系統、倉庫管理系統、運輸管理系統、固定資產管理系統等解決方案;同時,還提供供應鏈列印系統、條碼與RFID自動識別系統、移動計算與無線網路系統等與企業後台系統(如WMS、MES、ERP等)的集成服務。業務模式包括套用軟體定製開發、系統集成服務、軟硬體銷售、耗材定製、技術支持與維修、現場服務等。

拓欣信息擁有多項軟體著作權、一項發明專利,先後被評定為軟體企業、高新企業。在全球有超過1000多家客戶享受著拓欣信息的解決方案與優質服務。拓欣信息提供的解決方案與服務獲得了廣大客戶的認可和讚譽,其中不乏財富500強企業,政府事業單位等。
可靠的產品和系統
一個由供應鏈管理、條碼/RFID、自動識別、移動計算、雲計算、自動化等技術產品組成的企業級系統需要考慮產品標識、數據可靠、軟體接口、無線覆蓋、網路聯結、安全與設備管理、穩定耐用等多種因素。拓欣信息提供的產品是為工業環境而專門設計,可以適應最惡劣的套用環境。加上拓欣信息多年系統集成的經驗,使我們的解決方案最佳化了生產力、減少了宕機時間、降低了擁有成本、保障了高投資回報率。
許多跨國公司及國內知名企業集團,正在感受我們的產品和服務所帶給他們非同尋常的體驗:堅固耐用的硬體,安全可靠的無線網路,智慧型高效的軟體,專業周到的服務以及高投資回報率;客戶所關注的提高企業利潤率與市場競爭力都得益於我們的解決方案。
豐富的經驗
拓欣信息在供應鏈管理、條碼/RFID、自動識別、移動計算、雲計算、自動化等技術的套用方面,有豐富多年的解決方案與服務經驗。豐富的經驗意味著我們對客戶的企業、人員和需求的深刻理解。在實踐中,我們與客戶在各個環節上協調運作,利用我們的知識和經驗,分析客戶的核心問題、承受的壓力以及未來的挑戰,並提供針對性的解決方案,保證設計的解決方案與客戶目標高度一致,幫助客戶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並使客戶的投資獲得高回報。
先進的技術
拓欣信息能夠為客戶提供最佳的產品和解決方案,信心來源於我們對技術的深刻理解和豐富套用經驗以及與業內領先技術倡導者、知名大學的合作。例如Honeywell、Cognex、AveryDennison、Leuze、Zebra、Datalogic、SAP、Oracle、Infor等公司,以及東南大學、廈門大學、廣州大學等高校,這些技術力量同產品及方案的結合,使我們客戶的投入能夠得到最大程度的回報。
完善的服務
拓欣信息的員工知識豐富、技術嫻熟,並且均具備供應鏈管理、條碼/RFID、自動識別、移動計算、雲計算、自動化等方面的業務經驗。我們對本專業和套用行業的深刻理解與認識,極大地提高和豐富了我們在協調集成和實施以及售後服務方面的能力。藉助這一專業性視野,拓欣信息所提供的解決方案都是完全基於我們對客戶需求的實地調研而設計的,並非簡單產品拼湊和組裝。這一系列融合了客戶需求與我們專業經驗的解決方案,能與客戶的業務無縫結合併且穩定可靠,有助於客戶實現收益最大化。我們聆聽來自客戶的心聲,信守對客戶的承諾,追求客戶需求的不斷滿足,並不斷超越客戶需求的服務理念。

公司優勢

企業信息化方面

擅長供應鏈管理自動識別技術及解決方案,這包括,
1,系統解決方案:
倉庫管理系統(WMS)
製造執行系統(MES)
固定資產管理系統(FAM)
產品(食品、藥品)安全追溯系統
生產工時工序數據採集系統
SAP條碼解決方案
SMT生產線自動讀碼解決方案
RFID解決方案 
無線網路解決方案
…… 
2,維修服務
對條碼印表機等相關硬體設備,服務工程師可上門現場維護,
同時,有相當資深的電子工程師可提供主機板晶片級維修。
3,硬體設備選型及供應
客觀幫助客戶做最適合客戶套用需求的相關硬體設備選型;
以極具競爭力的價格供應相關設備,幫戶客戶縮減成本。
設備:條碼掃描器,條碼印表機,數據採集器,RFID產品,無線網路產品等
4,耗材(標籤、碳帶)定製及供應 
標籤:銅版紙、熱敏紙、合成紙、PET、耐高溫標籤硫化標籤
碳帶:蠟基,混合基,樹脂基

政府事業單位方面

為政府事業單位提供檔案數位化等服務

技術發明與創新鑄就的Intermec

Intermec是自動識別行業的領導者,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家在自動識別領域提供全面解決方案的公司。Intermec的核心技術包括RFID(無線射頻識別技術)、移動計算和數據採集系統、語音揀選、條形碼印表機及標籤耗材等。自1966成立以來,Intermec在自動識別領域具有許多重要的技術發明和創新,領導和推動了自動識別技術在全世界的套用和發展。在無線射頻(RFID)技術正如火如荼地推向全世界的時候,Intermec以擁有160多項(Intermec共有超過700項專利)關鍵技術發明和智慧財產權再次傲視群雄,引領這場技術革命.
Intermec的歷史是以輝煌的技術發明和創新鑄就的:
60年代公司成立的最初幾年,開發出DualImageTape技術—商業領域內條形碼的最早成功範例之一。
1966–InterfaceMechanism成立
1969–發明了第一台手持式訂單輸入終端
70年代在這10年裡,誕生了自動識別和數據採集(AIDC)領域的技術和符號雛形。時至今日,絕大部分仍在使用當中。
1971–推出第一台隨選條碼標籤印表機
1972–生產出第一台電算收銀機
1972–發明“Interleaved2of5”符號標識碼,成為超市硬紙板箱的標記標準
1974–發明了Code39,成為世界上最廣為使用的混合符號條形碼技術
1978–創造出Code11,仍廣泛套用於通訊行業
1979–率先將手持式計算機和自動發票列印用於批發渠道分銷商
80年代在這10年裡,公司正式重新更名為Intermec,重點開發線性圖像、WLAN和直熱列印,從而拓寬了AIDC技術的套用範圍。
1981–推出第一台攜帶型、非接觸、非刷卡式線性圖像式讀寫器
1981–推出第一台隨選直熱條形碼印表機
1982–公司更名為IntermecCorporation
1982–發明了現在廣泛使用的“智慧型電池”技術
1983–推出互動式讀取器語言(IRL),實現了無需通過大型主機,而通過PC即可編輯條形碼代碼數據條目和執行本地提示
1985–率先開發出第一個集成終端無線區域網路(WLAN),進而成為向區域網路提供無線射頻系統的領先供應商
1987–首次發明了二維堆疊式條形碼符號Code49
1988–首次推出“切換式”射頻通信主幹網,實現了與企業區域網路的無縫互動
1988–推出第一個終端仿真軟體,實現了與現有企業主機系統和應用程式的互動
90年代Intermec推出了個人區域網路、高解析度條形碼列印、全自動數位相機和RFID,並通過收購擴張了公司規模。
1990–首次推出擴頻無線射頻數據通信技術,並經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批准出售
1991–創造了第一個個人區域網路(PAN),成為藍牙技術的先驅
1993–推出第一台運行MicrosoftWindows3.1的手寫掌上計算機
1993–將廣域網射頻集成到手寫掌上移動計算機中,從而發明出新混合類型的移動無線計算機
1994–推出首台非接觸圖像採集的全自動數位相機
1995–推出400-dpi列印技術
1995–推出首台手持式二維矩陣符號標識掃描器,並命名為“圖像式讀寫器”
1996–開發出首個多射頻接入點,能夠同時支持兩種射頻網路技術
1997–收購了Norand和UBI
1997–收購了IBM,Inc.的RFID半導體技術
1998–收購了AmtechCorporation的高頻段RFID業務AmtechTransportationSystems
1999–建立首個完整的無線區域網路解決方案,並整合了IEEE802.11標準
1999–向市場投放公司的RFID產品套件,推出首個條形碼掃描器與RFID讀/寫器的組合
21世紀隨著公司著手開發多射頻的耐用型手持式設備、RFID、基於MEMS的雷射掃描技術和第一台遠近自動對焦的二維圖像式讀寫器,新產品和新技術的開發步伐也日益加快。
2001–開發出首個支持802.11a標準的無線接入點
2001–推出首個工業用線性圖像式讀寫器
2002–推出首個使用藍牙技術連線網路的耐用型掌上電腦
2002–率先推出802.11b無線條形碼列印技術
2002–推出首台耐用型三射頻設備700系列移動計算機
2002–推出Vista驅動的小型線性掃描引擎,首次採用了使用有源像素感測器技術的雙線CMOS感測器
2003–與MTIMicroFuelCells聯手開發出首台燃料電池移動計算系統(2004年被《科技新時代》評為“最佳創新產品”)
2003–開發出首個802.11g雙頻接入點
2004–加入EPCglobal,並主持RFID第一類第二代UHF標準的開發工作
2004–被選為向METROGroup的RFID創新中心提供RFID系統的供應商
2004–推出首台管理多個協定的RFID印表機—PM4i工業印表機
2005–推出使用全球首台模組化手持式計算機—CN30移動計算機,執行具有革新意義的零售移動計算
2005–展示了首批EPCglobal2代RFID標籤和讀寫器
2005–最先推出兩台WindowsMobile5.0手持式計算機
2005–推出首台車載EPCglobal2代RFID讀寫器—IV7車載RFID讀寫器
2005–發明首台採用MEMS技術(MicroElectricalMechanicalSystem,微機電系統)的雷射掃描引擎
2006–推出首台四頻(藍牙、WLAN、WWAN和GPS)耐用型手持式計算機—CN3移動計算機
2006–發明首台遠近自動對焦掃描引擎EX25,能夠讀取近至6英寸、遠至50英尺範圍內的一維和二維條形碼
2007–IF5RFID讀寫器升級版被美國RFID評測機構ODINtechnologies評為性能出眾產品;
2007–推出市場上惟一一款經過EPCglobal認證並具有互操作性的叉車RFID讀寫器IV7C;
2008–推出首套支持微軟biztalkRFIDMobile的設備部署工具包;
2009–推出PB21、PB31、PB51加固型移動票據印表機。
Intermec公司的客戶包括75%的Fortune500和60%的Fortune100。此外,Intermec還是美國聯邦政府和美國國防部在自動識別領域最主要的長期供應商

“智慧地球,感知中國”

物聯網概念最初是在1999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成立Auto-ID中心時提出的,人們對物聯網的認識還處於一種比較模糊的階段。2005年國際電信聯盟(ITU)發布了《ITU網際網路報告2005:物聯網》,對實現物聯網所需採用的技術、未來套用和市場作了進一步的闡述,此時物聯網走向了概念初步成熟的階段。
簡單說,“物聯網”的最終目的就是把所有物體通過RFID及各種信息感測設備並藉助網際網路實現全世界範圍內的物物互聯,實現智慧型化識別和管理。這樣就實現了人類社會和現實物理系統的整合,人類就可以以更加“智慧”的方式來管理生產和生活,整個社會(包括物理系統)更加智慧型化。這就是“智慧地球”的核心理念。在中國,與“智慧地球”具有類似概念的就是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於2009年8月視察中科院無錫微納感測網工程技術研發中心時所提出的“感知中國”,即中國的感測信息中心。“感知中國”的核心思想、實現手段和目的都是和“智慧地球”概念很接近的,可以看作是中國在發展下一代IT技術問題上的戰略思考。
關注科技、關注物聯網、關注RFID、關注intermec、關注拓欣。“智慧地球”是歐巴馬09年2月份提出,是美國提出來的,但是大家未必知道這是IBM在三年之前(歐巴馬提出前3年)做一個諮詢方案中間提出的概念。同時大家也未必知道擁有160多項對開發和套用RFID技術至關重要核心專利的Intermec(Intermec共有超過700項專利)在1997年收購IBM的無線射頻識別(RFID)半導體技術。
“智慧地球,感知中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