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最早來到幾內亞比索沿海地區的歐洲人是葡萄牙人。葡萄牙人在1446年發現幾內亞比索,稱該地為葡屬幾內亞。在1600年前,葡萄牙人建立了少量貿易站。葡萄牙人從幾內亞比索地區販運奴隸至維德角。當時,葡萄牙人聲稱對整個幾內亞比索擁有主權,但他們實際控制範圍很有限。19世紀,奴隸貿易的衰微令葡萄牙人向內陸找新利益。葡萄牙人對內陸的佂服十分緩慢,且遭遇激烈反抗。另外,葡萄牙損失了很多土地給法屬西非,包括繁榮的Casamance河流域。葡萄牙亦曾為Bolama而和英國爭論,經美國總統尤里西斯·格蘭特於1870年的介入,最後Bolama歸入葡屬幾內亞。1879年,葡屬幾內亞從葡屬維德角分開,在此之前,葡屬幾內亞歸葡屬維德角管理。
1915年,葡萄牙的殖民運動才完成。但零星抵抗到1936年才停止。
1941年,行政首都從Bolama遷往比紹。
1952年,經修正憲法後,葡屬幾內亞殖民地改名為“葡萄牙海外領地”。
1956年,幾內亞和維德角非洲獨立黨(AfricanPartyfortheIndependenceofGuineaandCapeVerde)成立。
1961年,幾內亞和維德角非洲獨立黨開始組織武裝游擊隊對抗葡萄牙,雖然葡萄牙增加駐軍至超過3萬5千人,該黨仍不斷擴張勢力。
1968年,幾內亞和維德角非洲獨立黨已控制幾內亞比索大部分地區。
1973年9月24日,幾內亞比索宣告獨立。同年11月,聯合國大會以93比7的投票結果,承認幾內亞比索獨立。
1974年9月10日,葡萄牙正式承認幾內亞比索獨立。
1980年,當時的總理若昂·貝爾納多·維埃拉發動政變推翻政府。
1981年11月至1984年5月,權力落入由維埃拉所領導的革命委員會。
1984年,單黨制的國會通過新憲法,選出維埃拉繼任下一任總統。在該制度下,總統同時是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亦是幾內亞和維德角非洲獨立黨的領導和軍方首領。1983年、1985年和1993年曾傳出有政變計畫推翻維埃拉控制的政府。
1994年,舉行第一次多黨總統和國會選舉。
1998年,一場軍事暴動引發內戰。
1999年,維埃拉總統被驅逐。
2000年,舉行選舉,昆巴·雅拉(KumbaIalá)當選總統。
2003年,威利西摩·科雷亞·賽亞布拉(VeríssimoCorreiaSeabra)將軍發動政變,拘捕昆巴·雅拉,理由為“KumbaIalá不能解決困難”,國會大選並被多次延期,最後於2004年3月舉行。
2004年10月,賽亞布拉將軍和其他人在一場軍事叛變死去,引起廣泛的動亂。2005年6月,舉行首次自昆巴·雅拉被捕後的總統大選,昆巴·雅拉亦參選這次選舉,但最後由前總統維埃拉勝出。
2007年4月9日,總統維埃拉任命馬爾提諾·達法·卡比為政府總理。
2009年9月8日,幾內亞比索當選總統馬蘭·巴卡伊·薩尼亞宣誓就職。
2012年1月,總統馬蘭·巴卡伊·薩尼亞在巴黎逝病逝,國會議長雷蒙多·佩雷拉成為臨時總統。3月,進行首輪總統大選。4月12日,政變士兵指控政府意圖縮減軍隊規模,推翻政府,並逮捕和關押包括臨時總統雷蒙多·佩雷拉,前總理、總統選舉第二輪候選人卡洛斯·戈梅斯在內的一批政府高官。4月18日,政變軍方同該國多個反對派政黨簽署協定,宣布解散全部政府機構,國家進入最長為兩年的過渡期,並將在過渡期滿後舉行總統和議會選舉。
2018年1月30日,幾內亞比索總統瓦斯頒布總統令,正式任命奧古斯托·安東尼奧·阿圖爾·席爾瓦為幾內亞比索總理。
自然環境
區域位置
幾內亞比索位於非洲西部,包括比熱戈斯群島(BijagosArchipelago)等島嶼,西鄰大西洋,北鄰塞內加爾,東方、南方鄰幾內亞,面積達36,125平方千米。地形地貌
境內東部為熱帶稀樹草原(savanna),地勢較高,最高點約300米,大部分地區則為海岸平原。除東南隅多丘陵外,其他地區均為海拔100米以下的平原。
氣候特徵
幾內亞比索屬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通常炎熱潮濕。6月到11月是季風型雨季,吹西南風。12月到5月是旱季,吹東北哈馬丹風(harmattan)。
水系分布
境內河流縱橫,湖泊眾多。海岸線長約300公里。主要河流科魯巴爾河由東北向西南注入大西洋,水量較大,富航運。
自然資源
截止至2013年,礦產資源尚未開發。主要礦藏有鋁礬土(蘊藏量2億噸),磷酸鹽(儲量約1億噸)。森林覆蓋率約為38%。漁業資源豐富。林業資源豐富,森林面積235萬公頃,森林覆蓋率近60%。木材藏量為4830萬立方米,每年可生產10萬噸木材。漁業資源豐富。
行政區劃
截止至2014年,全國劃分為8個區和1個自治區(比紹),下轄36個縣。
省和區 | COK | E2004 | C1991.12.1 | 面積(km2) | 首府 |
比紹 Bissau | 1 | 354,983 | 197,600 | 78 | |
北部省 | 2 | ||||
比翁博區Biombo | 21 | 63,835 | 60,400 | 840 | 比紹 Bissau |
卡謝烏區Cacheu | 22 | 164,676 | 147,000 | 5,175 | 卡謝烏 Cacheu |
奧約區Oio | 23 | 179,048 | 156,100 | 5,403 | 法林 Farim |
東部省 | 3 | ||||
巴法塔區Bafáta | 31 | 182,959 | 143,400 | 5,981 | 巴法塔 Bafatá |
加布區Gabú | 32 | 178,318 | 135,000 | 9,150 | 加布 Gabú |
南部省 | 4 | ||||
博拉馬區Bolama | 41 | 27,959 | 26,700 | 2,624 | 博拉馬 Bolama |
基納拉區Quínara | 42 | 52,134 | 44,800 | 3,138 | 福拉孔達 Fulacunda |
通巴利區Tombalí | 43 | 91,930 | 72,400 | 3,736 | 卡蒂奧 Catió |
幾內亞比索Guinea-Bissau | 1,295,841 | 979,202 | 36,125 | 比紹Bissau |
國家象徵
國旗
幾內亞比索國旗啟用於1973年。國旗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2:1。由紅、黃、綠、黑四色組成。靠旗桿一側為紅色豎長方形,中央有一顆黑色五角星;旗面右側為兩個平行相等的橫長方形,上黃下綠。紅色象徵為民族獨立而鬥爭的戰士的鮮血;黃色象徵國家的財富、豐收和人民的希望;綠色象徵農業;黑色五角星象徵國家的執政黨——幾內亞和維德角非洲獨立黨,還象徵非洲黑人的尊嚴、自由與和平。
國徽
幾內亞比索國徽是由紅、黃、綠、黑四色組成的圓形,國徽制定於1973年。國徽上端的黑色五角星是獨立運動的標誌,恰似又一個新興國家從非洲大地冉冉升起;下端的金黃色貝殼暗示幾內亞比索瀕臨大西洋,由眾多島嶼組成,同時也表明海洋漁業在其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貝殼兩側的綠色油棕葉蒼翠而闊大,是該國的主要經濟作物;上端穿過油棕葉的紅色飾帶上寫著葡萄牙文的“團結、戰鬥、進步”字樣。幾內亞比索人把自己看作是國家這棵大樹上的枝葉,並堅信大樹的靈魂是不朽的。國歌
《這是我們最愛的國家》(EstaaNossaPátriaBemAmada)是幾內亞比索的國歌。由幾內亞比索的開國領導人阿米卡爾·卡布拉爾(AmílcarCabral)作詞,中國作曲家曉河(何同鑒)作曲,在1974年獨立以後被採用。在1996年之前,維德角也曾採用該曲作為國歌,之後採用了自由之歌作為新國歌。
人口民族
截至2014年,幾內亞比索人口總量160萬。有27個民族,其中巴蘭特族占總人口的27%、富拉族占23%、曼丁哥族占12%。出生率為37.2‰,死亡率為16.5‰,嬰兒死亡率為105.2‰。人均壽命為46.87歲,其中女性為49歲,男性為45歲。平均人口密度34人/km2。城市人口約占總人口1/4。
政治
憲法
1999年7月通過並頒布的憲法修正案規定,幾比實行半總統制。總統是國家元首,總理、政府成員均由總統任命。總統每屆任期5年,可連任1次。總統、總理、議長等要職只能由父母均在幾比出生的純正幾比血統公民擔任。
議會
國民議會行使立法權,每年召開4次例會,就國內外重大問題制定法律,並負責監督國家法律的執行。常設機關為常務委員會,在議會閉會和被解散期間,行使議會職權。議員任期為4年。本屆議會於2008年12月22日組成,共有議員100名。其中,幾佛獨立黨67名,社會革新黨28名,獨立和發展共和黨3名,新民主黨和選舉聯盟各1名。2012年軍事政變後,代議長尼亞馬若出任過渡期總統,第二副議長索里·賈洛(SoriDjaló)出任代議長。11月,議會通過決議,按照政變後各方簽署的《政治過渡條約》規定,本屆議會任期延長至新一屆議會產生,賈洛當選議長。
政黨
截止至2014年,有32個政黨,主要有:
(1)幾內亞和維德角非洲獨立黨(PartidoAfricanodaIndependênciadaGuinéeCaboVerde-PAIGC):簡稱幾佛獨立黨。1956年9月19日創立。黨員約30萬人。1973年幾比獨立後長期執政,1999年淪為在野黨。2008年在議會選舉中贏得絕對多數席位,重新成為執政黨。黨的宗旨是實現民族團結,捍衛和鞏固獨立,為創建在人民團結一致、社會公正和法治國家基礎上的民主社會而戰鬥。2008年6月,召開第7次全國代表大會。黨主席為卡洛斯·戈梅斯(CarlosGomesJúnior)。
(2)社會革新黨(PartidodaRenovaçãoSocial-PRS):簡稱社革黨。1992年1月24日創立,2000年至2003年間執政。在工人、農民中影響較大。宗旨是一切為了人民。主張優先進行國家建設、建立民主法制、實施良政,倡導民族團結與和解。2012年12月,該黨舉行全國代表大會,阿爾貝托·南貝亞(AlbertoNambeia)當選黨主席,新任總書記為弗洛倫蒂諾·特謝拉(FlorentinoTeixeira)。
(3)獨立和發展共和黨(PartidoRepublicanoparaIndependênciaeDesenvolvimento):2008年3月7日成立。宗旨是鞏固國家獨立,維護國家主權,促進民族團結、經濟發展和民主法制建設。黨主席為阿里斯蒂德斯·戈梅斯(AristidesGomes)。
其他政黨包括:團結社會民主黨(PartidoUnidoSocialDemocrata-PUSD)、民主陣線(FrenteDemocrática)、幾內亞比索抵抗運動(ResistênciadaGuiné-Bissau)、民主社會陣線(FrenteDemocráticaSocial)、民主匯合黨(PartidodaConvergênciaDemocrático)、國家獨立鬥爭陣線(FrentedeLutapelaIndependênciaNacional)、團結民主運動(MovimentoparaUnidadeeDemocracia)、變革聯盟黨(PartidoUniãoparaaMudança)、幾內亞比索生態保護聯盟(LigaGuineensedeProtecçãoEcológica)、幾內亞比索社會民主—公民論壇(FórumCívicoGuineenseSocialDemocracia)、社會民主黨(PartidoSocialDemocrata)、民主與進步全國聯盟(UniãoNacionalparaaDemocraciaeProgresso)、革新與進步黨(PartidodeRenovaçãoeProgresso)、幾內亞比索民主社會黨(PartidoDemocráticoSocialistaGuineense)、社會聯盟(AliançaSocialista)、幾內亞比索人民黨(PartidoPopularGuineense)、幾內亞比索社會黨(PartidoSocialistadaGuiné-Bissau)、幾內亞比索民主社會解決黨(PartidoDemocrataSocialistaSoluçãoGuineense)、民族團結黨(PartidodaUnidadeNacional)、團結勞工黨(PartidodeSolidariedadeedoTrabalho)、人民宣言黨(ManifestodoPovo)、幾內亞比索民主運動(MovimentoDemocráticoGuineense)、幾內亞比索民主黨(PartidoDemocráticoGuineense)、進步黨(PartidoparaoProgresso)、幾內亞比索愛國者聯盟(UniãodosPatriotasGuineense)、全國和解黨(PartidodeReconciliaçãoNacional)、新民主黨(PartidodaNovaDemocracia)、人民民主黨(PartidoPopularDemocrático)、民主、發展與公民黨(PartidoparaaDemocraciaDesenvolvimentoeCidadania)。
政府
2013年6月新組成的過渡政府主要成員名單如下:總理魯伊·杜阿爾特·德巴羅斯(RuiDuartedeBarros),部長會議與議會事務部長費爾南多·瓦斯(FernandoVaz),公共職能、國家改革、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長阿里斯蒂德斯·奧坎特·達席爾瓦(AristidesOcantedaSilva),交通與通訊部長奧蘭多·門德斯·維埃加斯(OrlandoMendesViegas),外交、國際合作與僑務部長費爾南多·德爾芬·達席爾瓦(FernandoDelfimdaSilva),國防和祖國解放戰士部長塞萊斯蒂諾·德卡瓦略(CelestinodeCarvalho),內政部長安東尼奧·蘇卡·恩查馬(AntónioSukaNtchama),國家教育、青年、文化和體育部長阿爾弗雷多·戈梅斯(AlfredoGomes),公共衛生部長阿戈什蒂紐·卡(AgostinhoCá),法務部長馬馬杜·薩伊多·巴爾代(MamadúSaidoBaldé),自然資源部長賽爾托里奧·比奧特(CertorioBiote),能源與工業部長丹尼爾·戈梅斯(DanielGomes),財政部長吉諾·門德斯(GinoMendes),經濟和地區一體化部長蘇亞雷斯·桑布(SoaresSambu)、基礎設施部長魯伊·阿勞若·戈梅斯(RuiAraújoGomes)等。
政要
過渡期總統:馬努埃爾·塞里富·尼亞馬若(ManuelSerifoNhamajo)。1958年3月25日出生。曾留學葡萄牙,會計學專業畢業。1975年加入幾佛獨立黨,1999年任該黨政治局委員。1994年起連續四屆當選國民議會議員,2008年任議會第一副議長,2012年1月12日任代議長,5月10日被指定為過渡期總統。
過渡政府總理:魯伊·杜阿爾特·德·巴羅斯(RuiDuartedeBarros)。1960年生。曾任財政部國庫國務秘書,2001年任公共職能、勞動和社會團結部長,2002年任經濟和財政部長,2008年赴布吉納法索任西非經貨聯盟委員。2012年5月16日被任命為過渡政府總理。
司法
最高法院是最高司法機關,總檢察院是最高檢察機關。最高法院院長和總檢察長均由總統任命。最高法院院長保羅·薩尼亞,2012年12月就職。總檢察長阿卜杜·馬內,2012年8月就職。
經濟
概況
幾內亞比索是農業國,是聯合國公布的最不已開發國家之一。政府採取了優先發展農業、調整工業和基建項目、改革商業體制、整頓國營企業、鼓勵私人投資等措施。1987年4月,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支持下,開始執行經濟結構調整計畫。1997年3月,幾比加入西非經濟貨幣聯盟;5月,原貨幣比索開始兌換非洲法郎;7月底,比索作廢。1998年開始的內戰使幾比經濟倒退約10年。1999年開始,幾比經濟呈恢復性增長。2000年底,幾比被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列入“重債窮國減債計畫”,但由於無法達到所規定的經濟發展指標,該計畫長期得不到落實,援助資金遲至2004年初才被解凍。2002年,幾比發生嚴重旱災,農作物大面積歉收,經濟面臨極大困難。2010年GDP為8.25億美元。2010年人均GDP為485美元。2011年,幾比政府實施第二個減貧戰略,腰果出口和財政收入有所增加,全年經濟形勢好於預期。2012年4月12日軍事政變對國民經濟造成衝擊,當地油電供應短缺,腰果收成和貿易受到影響。2012年主要經濟數據
國內生產總值(GDP) | 8.51億美元 |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 | 500美元 |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 | -1.3% |
貨幣名稱 | 非洲金融共同體法郎,簡稱非洲法郎(FCFA) |
匯率 | 1美元=510.53非洲法郎 |
通貨膨脹率 | 2.4% |
農業
基礎薄弱,以農產品和食品加工業為主。2011年,農業產值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56.4%,農業人口約占全國勞動力的85%。可耕地約90萬公頃,已耕地45.4萬公頃。主要糧食作物有水稻、木薯、豆類、馬鈴薯、甘薯等。2011年腰果產量20萬噸,為非洲第二大腰果出口國。截止至2013年,畜牧業產值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5%,擁有300萬公頃天然牧場,20%的農業人口從事牧業。每年發放捕魚許可證收入約為920萬美元。
工業
2003年工業產值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3.4%,從事工業的人口只占勞動人口的1%。2009年工業產值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2.9%,工業人口占勞動人口的1%。
財政金融
財政困難,連年赤字。2011年第三季度,外匯儲備(不含黃金)2億美元。2011年由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歐盟、非盟等免去幾比90%債務,外債總額減少至1.9億美元。
財政收支情況(單位:億非洲法郎)2004 | 2005 | 2006 | |
收入 | 490 | 482 | 506 |
支出 | 704 | 672 | 664 |
差額 | -214 | -190 | -158 |
對外貿易
外貿多為逆差。截止至2013年,主要出口產品為腰果、花生、凍蝦、凍魚、棉花、原木等,其中腰果出口占出口總額的95%以上。主要進口商品是糧食、燃料、潤滑油、運輸設備和建材等。主要貿易夥伴為印度、奈及利亞、葡萄牙、塞內加爾、巴西等國。
2011年,向印度出口額占幾比出口總額的41.5%,其次為奈及利亞(33.9%)、巴西(8.7%)、多哥(7.9%)、西班牙(2.7%)。主要從下列國家進口:葡萄牙(28.3%)、塞內加爾(15.6%)、中國(4.7%)、古巴(3.8%)、美國(3.8%)。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
出口額 | 128.1 | 121.6 | 126.0 | 244.6 | 139.8 |
進口額 | 198.8 | 202.3 | 206.1 | 327.6 | 237.0 |
經常項目平衡 | -92.9 | -113.6 | -89.6 | -95.9 | -119.4 |
外國援助
2000年共接受雙邊、多邊及其它官方發展援助8040萬美元。主要外國援助情況如下(單位:百萬美元):1998 | 1999 | 2000 | |
---|---|---|---|
雙邊援助 | 64.8 | 32.1 | 41.6 |
葡萄牙 | 10.8 | 13.8 | 15.0 |
荷蘭 | 7.1 | 2.2 | 11.1 |
法國 | 4.4 | 1.9 | 6.7 |
瑞典 | 9.2 | 5.5 | 2.5 |
瑞士 | 5.6 | 1.3 | 2.5 |
多邊援助 | 31.0 | 20.3 | 38.8 |
歐洲聯盟 | 9.1 | 16.3 | 17.4 |
世界銀行 | 4.8 | -0.6 | 10.7 |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 2.6 | -0.7 | 6.5 |
援助總額 | 95.8 | 52.4 | 80.4 |
2009年共接受外援1.46億美元。主要援助方有歐盟(5400萬美元)、世界銀行(2300萬美元)、葡萄牙(1600萬美元)、西班牙(1500萬美元)、非洲發展基金(1000萬美元)。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統計,幾比2010年共接受外援1.39億美元,2011年共接受外援1.19億美元。2010至2011年幾比主要援助方有國際開發協會(1.3億美元)、非洲發展基金(8500萬美元)、歐盟(1900萬美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1800萬美元)、葡萄牙(1500萬美元)、日本(1300萬美元)、全球基金(1200萬美元)等。2012年發生政變後,世界銀行、非洲開發銀行等機構一度暫時中止對幾比援助。12月世行宣布恢復對幾比現有合作項目提供援款。
文化
音樂
幾內亞比索的音樂多與多節奏的gunbe有關。Gunbe是幾內亞比索音樂的標誌,但多年的社會動盪令Gunbe和主流聽眾脫節。
葫蘆是該國主要的樂器,用於演奏極快和富節奏感的複雜舞曲。幾內亞比索人常用Kriolu語(一種深受葡萄牙語影響的語言)創作歌詞,內容幽默,亦和時事息息相關,特別是愛滋病。
宗教
45%的居民信奉伊斯蘭教,其餘信奉拜物教、天主教、基督教新教和其他宗教。
軍事
軍委會
原稱“恢復憲法和民主秩序軍事委員會”,軍政府還政於民後改稱“軍委會”,軍事指揮機關和全國的安全保障機關,由高級軍官和政府官員組成,總統任軍委會主席,總理任軍委會第一秘書,國防部長任主任委員,軍委會負責指揮全國軍隊和警察,鞏固國防。
軍力
軍隊稱人民革命武裝部隊,創建於1964年11月16日。2014年,共和國總統為武裝部隊最高統帥。政府設國防部,下轄總參謀部,總參謀長由總統根據政府建議任免。實行義務兵役制,士兵服役期為2~3年,軍官為10年以上。
截止至2014年,三軍總兵力7250人,預備役軍人2000人。現任軍隊總參謀長若澤·扎莫拉·因杜塔(JoséZamoraInduta)。2006年國防支出860萬美元。
交通
截止至2014年,幾內亞比索無鐵路,以公路和水運為主,內河和近海航運占有重要地位。
公路:總長4400多公里,其中二級、三級公路(瀝青路面)約550公里。
水運:內河和近海航運通航里程達1800多公里;主要港口比紹港,全國最大的駁運港和漁港,對外貿易中心,年吞吐量約50萬噸。
空運:首都附近有奧斯瓦爾多·維埃拉國際機場,可供中小型飛機起降;每周有定期航班往返葡萄牙、塞內加爾和維德角。
社會
教育
獨立以來重視發展教育事業。教育經費約占國家財政預算的17%。
由於執行結構調整計畫及內戰等原因,經濟極為困難,教師罷工此起彼伏,使得教育部門受到嚴重打擊,小學生失學率達47%,中學生失學率達75%。2002年,成人文盲率為59%。全國主要有國小、中學和技術、職業培訓學校。卡布拉爾大學為幾比第一所公立大學,2004年1月正式開學。每年向國外派出一定數量的留學生。
直至2003年,總人口的識字率估計為42.4%,男性為58.1%,女性則為27.4%,遠低於男性。
媒體
截止至2014年,全國發行5種報紙。主要有《前進報》(政府機關報,發行量5000份)、《比紹日報》、《訊息報》等。幾內亞比索國家通訊社:官方通訊社,創建於1972年3月。無駐外分社或記者。
幾內亞比索國家廣播電台:成立於1974年9月。用葡萄牙語、克里奧爾語及其它地方語言播音。每天播出14小時。
幾內亞比索國家電視台:1989年11月14日正式開播,每天均播出電視節目。
體育
幾內亞比索於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首次參賽,隨後他們參加了2000年悉尼和2004年雅典奧運會的角逐,但是未能獲得獎牌。
民生
根據聯合國開發計畫署公布的《2012年人類發展報告》,幾內亞比索的人類發展指數在187個國家中排名第176位。人均壽命48.6歲。全國有勞動人口45萬人,其中領國家固定工資的職工有2.5萬人,占5.5%。每百人擁有固定電話32部、行動電話29部。全國僅有10%的居民享受水、電供應,87%的居民用木炭做飯。全國有中心醫院2所,省、縣級醫院16所,衛生所130個,病床1187張,醫生150名(含國際合作者)。40%的人能享受醫療服務。瘧疾、霍亂、腹瀉及腦膜炎等傳染病較為流行。愛滋病感染率為3.3%。
外交
外交政策
奉行獨立自主、和平、睦鄰友好的外交政策,強調外交為發展服務。堅持平等互利、不干涉內政、和平解決爭端的原則。奉行反帝、反殖、不結盟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維護國家主權,反對外來威脅,不許外國在其領土上設立軍事基地,維護非洲團結統一,發展同非洲國家特別是同葡語國家的關係,積極參加地區性經濟合作,主張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幾內亞比索是聯合國、世界貿易組織、不結盟運動、伊斯蘭會議組織、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葡萄牙語國家共同體、法語國家組織、薩赫勒—撒哈拉國家共同體等組織成員國。同近60個國家建交。2012年軍事政變後,聯合國、歐盟等國際組織對幾比實施制裁,非盟中止幾比成員國資格。
國際立場
關於國際形勢:認為“9·11”事件後,國際形勢發生了深刻而複雜的變化,國際關係中的不穩定因素有所增加。一個由少數西方大國主宰、發展不平衡的世界難以維持長久的和平與安定。
關於非洲形勢:認為雖然某些國家的和平進程取得重要進展,非洲國家聯合自強趨勢得到加強,但非洲遠沒有實現穩定與發展,部分地區衝突仍在持續,貧困化加劇。呼籲國際社會幫助非洲走出困境。
關於非洲聯盟:認為非盟的成立標誌著非洲國家聯合自強的努力進入了新階段。非盟將推動非洲國家更好地依靠自身力量處理本地區事務,維護自身利益。
關於經濟全球化:認為經濟全球化是不可逆轉的客觀趨勢,是一把“雙刃劍”。大多數開發中國家貧窮落後,不僅無法真正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反而在全球化衝擊下被邊緣化,南北差距進一步擴大。呼籲國際社會特別是已開發國家幫助開發中國家消除貧困,實現共同發展。
外交關係
同中國的關係
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幾內亞比索共和國於1974年3月15日建交。1990年5月26日,幾比與台灣建立所謂“外交關係”,5月31日,中國宣布中止同幾比外交關係。1998年4月23日,中、幾比恢復外交關係。中、幾比保持外交關係期間,中國為幾比援建了體育場、醫院、稻穀技術推廣站等項目。2011年,雙邊貿易額為1895萬美元,同比增長42.5%,其中,中方出口1485萬美元,進口410萬美元。2012年,雙邊貿易額2300萬美元,同比增長18.9%,其中,中方出口1600萬美元,同比增長7%,進口700萬美元,同比增長61.8%。中方主要向幾比出口機電產品、紡織品等,進口腰果、鋯礦砂等。1982年,中、幾比兩國政府簽署文化協定。中方自1976年起向幾比派遣醫療隊,截至2014年共派出14批195人。中方有17名醫療隊員在幾比工作。幾比軍方訪華的主要有:軍委會統帥安蘇馬內·馬內(1999年10月)、總參謀長韋里西莫·科雷亞·塞亞布拉(2001年11月)、國防部長丹尼爾·戈梅斯(2004年9月)和總參謀長巴蒂斯塔·塔格梅·納·瓦伊(2006年5月)分別率團訪華。2007年3月,國防部外事辦公室副主任丁進攻少將率團訪幾比。
同葡萄牙的關係
同葡保持傳統特殊關係。兩國簽有友好總協定,設有雙邊混委會。兩國高層交往頻繁,各領域合作密切。葡是幾比主要貿易夥伴和援助國之一。2006年10月,幾比總理阿里斯蒂德斯·戈梅斯訪葡。2007年1月,葡外長阿馬多訪問幾比。9月,幾比總理卡比訪葡。2009年2月,葡議長加馬訪問幾比。3月,幾比總統維埃拉遇刺身亡後,葡外交合作國務秘書率葡共體代表團赴幾比斡鏇。2010年2月至3月,薩尼亞總統和戈梅斯總理先後訪葡。5月,葡外長阿瑪多訪幾比。6月,佩雷拉議長訪葡。
同法國的關係
兩國於1975年建交。1998年幾比發生兵變後,法國支持塞內加爾和幾內亞出兵幾比平叛。1999年5月,維埃拉總統下台後,幾比軍人焚燒法駐幾比使館,兩國關係一度緊張。亞拉總統執政後,法恢復與幾比合作。2003年幾比軍事政變後,法向幾比過渡政府數次提供援助。2006年5月,維埃拉總統訪法。6月和10月,阿里斯蒂德斯·戈梅斯總理兩次訪法。2007年2月,維埃拉總統赴法出席第24屆法非首腦會議。2010年5月,薩尼亞總統赴法出席第25屆法非首腦會議。2011年7月,法資助19.1萬歐元用於改善幾比醫療衛生、掃盲、加強漁業和手工業。11月法免除幾比856萬歐元債務。
同美國的關係
兩國於1976年建交。美國國際開發計畫署在比紹設有代表處,在農業、水利、醫療衛生、教育和沿海安全等方面提供援助,美向幾比派有和平隊。1998年幾比內戰後,美國際開發署駐比紹代表處撤離,迄未恢復。2003年9月幾比軍事政變後,美政府拒絕承認幾比過渡政府。2006年10月,阿里斯蒂德斯·戈梅斯總理訪美。2009年1月,佩雷拉議長赴紐約出席世界和平大會。2011年幾比總理和外長出席在紐約召開的第66屆聯大,會見了美主管非洲事務副國務卿。12月,國防部長賈日亞訪美。
同安哥拉的關係
兩國因同屬非洲葡語國家而保持著良好的雙邊關係,兩國在政治經濟社會等各領域的交流與合作發展迅速。2007年2月和2008年6月,維埃拉總統兩次訪問安哥拉。在擔任葡共體輪值主席國期間,安對幾比國防和安全領域改革給予大力的支持,通過向幾比派遣軍事團、提供人員培訓等幫助幾比實施改革。2009年1月和2010年9月,戈梅斯總理訪問安哥拉。2011年6月安武裝部隊總參謀長訪問幾比,12月戈梅斯總理訪安。2012年1月安國防部長訪幾比,4月,幾比政變軍方要求安軍事團撤離。政變後,安軍事團於6月正式撤離。
同維德角的關係
幾比和維德角人民曾在幾佛獨立黨的統一領導下攜手進行了爭取民族獨立的鬥爭。兩國獨立後,繼續保持兩國一黨的局面。1980年,兩國關係惡化,維德角另立新黨—維德角非洲獨立黨。1982年兩國關係正常化。2003年幾比軍事政變後,佛外長參加西共體代表團赴幾比斡鏇。2004年4月,佛總統皮雷斯訪問幾比。5月,佛總理內韋斯出席幾比新政府就職儀式。6月,佛外長博爾熱斯訪問幾比。2005年3月,佛總統皮雷斯再訪幾比。7月,戈梅斯總理訪佛。2006年3月,維埃拉總統出席佛總統皮雷斯連任就職儀式。2008年12月,佛總統皮雷斯訪問幾比。2009年4月,兩國政府共同在佛首都普拉亞舉辦幾比國防和安全部門改革問題圓桌會議。8月,幾比僑務國務秘書迪亞斯訪問維德角。2011年9月,薩尼亞總統赴佛出席佛前總統佩雷拉葬禮。同月,戈梅斯總理赴維德角出席佛新任總統豐塞卡就職儀式。幾比在佛設立使館。同年11月,維德角總理內維斯訪問幾比。
同其他葡語國家的關係
重視發展同莫三比克、聖多美和普林西比和巴西的關係。是非洲葡語五國首腦會議成員、葡語國家共同體創始國之一。2006年7月,幾比舉辦第六屆葡共體首腦會議,並擔任葡共體輪值主席國至2008年7月。2010年8月,葡共體代表團訪幾比。12月,薩尼亞總統出席巴西新總統羅塞夫的就職典禮。2011年7月巴西外長訪問幾比,雙方簽署農業科技協定。2012年幾比發生政變後,葡共體成員國反對政變軍方與西共體達成的過渡期安排。
同幾內亞的關係
兩國關係密切。1998年6月幾比兵變後,幾內亞出兵協助維埃拉政府。2003年11月,幾比過渡總統羅薩訪問幾內亞。2004年1月,羅薩總統赴幾齣席幾總統孔戴連任就職儀式。2005年8月,幾比總統維埃拉對幾內亞進行私人訪問。2007年2月,維埃拉總統訪問幾內亞。2008年3月和10月,維埃拉總統兩次訪問幾內亞。12月,幾內亞總理蘇瓦雷訪問幾比。同月,維埃拉總統赴幾內亞出席孔戴總統葬禮。2009年8月,戈梅斯總理訪問幾內亞。2011年9月,戈梅斯總理在出席第66屆聯大期間在紐約會見了幾內亞總統孔戴。
同塞內加爾的關係
兩國簽有友好條約。兩國對海域劃分有爭議,曾就此訴諸日內瓦國際仲裁法庭和海牙國際法院。幾比同塞南部要求獨立的卡薩芒斯地區接壤,曾促成塞政府與卡地區反政府武裝卡薩芒斯民主力量運動達成停火協定。雙方成立了邊境定期接觸機制。2005年8月,幾比總統維埃拉對塞進行私人訪問。2006年4月,維埃拉總統赴塞出席塞內加爾獨立日慶典暨瓦德總統就職典禮。2008年3月,維埃拉總統出席了在塞內加爾首都達喀爾舉行的伊斯蘭會議組織第11屆首腦會議。2009年4月,戈梅斯總理訪問塞內加爾。2009年10月,幾比與塞邊境地區再次出現糾紛,兩國經過協商談判,達成共識,發表聯合公告,決定重啟雙方中斷16年的合作混委會,共同打擊邊界地區非法活動。2010年5月,薩尼亞總統訪塞。2012年幾比政變後,塞在西共體框架下參與向幾比派兵。
旅遊
比紹
比紹是非洲國家幾內亞比索的首都和港口,瀕大西洋。1446年起淪為葡萄牙殖民據點和奴隸貿易市場。比紹屬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全年高溫,年平均氣溫約27℃。
從熱巴河入海口的比基吉迪港開始,有寬廣的大街直通總統府。主要大街兩旁,天主教堂、外國公司、銀行、郵電局等建築物林立。散布在市區的葡萄牙統治時期修建的城堡和一座座炮台成為控訴殖民者罪行的鐵證。市郊多民族風格的圓頂茅草屋和低矮的清真寺,別有一番景色。離城8公里有大型國際機場,其中最主要的機場是奧斯華・比艾羅機場。
香橙群島國家公園
香橙群島國家公園建立於2000年12月1日,位於布巴克的中心地帶,是幾內亞比索共和國的最大的自然保護區和重要的旅遊目的地。香橙群島國家公園占地面積27000公頃,包括幾內亞比索南部大部分的群島。香橙群島國家公園的邊界包括10公里的近海區,在這10公里的近海區有森林、沿海熱帶的稀樹大草原、紅樹林、隧道和淺海海灘,紅樹林占據了17400公頃的土地。
若昂拉德梅洛群島國家海洋公園
若昂拉德梅洛群島國家海洋公園是幾內亞比索僅有的兩個國家公園之一,建立於2000年8月1日,因具有異國情調的動物群和植物群而聞名,為幾內亞比索的一個重要旅遊目的地。若昂拉德梅洛群島國家海洋公園包括東北部地區的四個小島,占地面積495平方公里,這個自然保護區包括海洋和陸地兩部分,野生動植物不計其數,還擁有珍貴的海龜物種。
若昂拉德梅洛群島國家海洋公園有三種世界罕見的海龜品種,具體有綠蠵龜、玳瑁和欖蠵龜。這些海龜在海灘上找到了自己的生存方式,它們在美麗的沙灘上產蛋。此外,這裡還是900000隻鳥兒的樂園,到了冬季,這些鳥兒聚聚於此來躲避嚴寒。
Saltinho瀑布
小“瀑布”是當地中國人對這個景點的稱呼,當地叫“SaltinhoWaterfall”。距離比紹約兩百公里,需要開車約三個小時。這個瀑布實際上是幾內亞比索最大河流科魯巴爾RioCorubal河口的上游,需要向東一直繞過臨近比紹附近巨大的河段,再向南,位於幾內亞比索南部臨近幾內亞的邊境附近。
2014對中國免簽國家
種類 | 國家 | ||||
---|---|---|---|---|---|
互免普 通護照 | |||||
對中單 方免簽 | |||||
落地簽 | |||||
小島嶼國家聯盟
非洲政區
非洲政區。 |
非洲聯盟成員國
阿爾及利亞 | 安哥拉 | 貝寧 | 波札那 | 布吉納法索 | 蒲隆地 | 喀麥隆 | 維德角 | 中非共和國 | 查德 | 葛摩 | 剛果民主共和國 | 剛果共和國 | 象牙海岸 | 吉布地 | 厄利垂亞 | 衣索比亞 | 赤道幾內亞 | 加彭 | 甘比亞 | 加納 | 幾內亞 | 幾內亞比索 | 肯亞 | 賴索托 | 賴比瑞亞 | 利比亞 | 馬達加斯加 | 馬拉威 | 馬里 | 茅利塔尼亞 | 模里西斯 | 莫三比克 | 納米比亞 | 尼日 | 奈及利亞 | 盧安達 | 西撒哈拉 | 聖多美和普林西比 | 塞內加爾 | 塞席爾 | 獅子山 | 索馬里 | 南非 | 南蘇丹共和國 | 蘇丹 | 史瓦濟蘭 | 坦尚尼亞 | 多哥 | 突尼西亞 | 烏干達 | 尚比亞 | 辛巴威 | 非洲聯盟幾內亞比索行政區劃
伊斯蘭會議組織(OIC)
成員國 | 阿富汗 · 阿爾巴尼亞 · 阿爾及利亞 · 亞塞拜然 · 巴林 · 孟加拉國 · 貝寧 · 布吉納法索 · 汶萊 · 喀麥隆 · 查德 · 葛摩 · 象牙海岸 ·吉布地 · 埃及 · 加彭 · 甘比亞 · 幾內亞 · 幾內亞比索 · 蓋亞那 · 印度尼西亞 · 伊朗 · 伊拉克 · 約旦 · 科威特 · 哈薩克斯坦 · 吉爾吉斯斯坦 · 黎巴嫩 · 利比亞 · 馬爾地夫 · 馬來西亞 · 馬里 · 茅利塔尼亞 · 摩洛哥 · 莫三比克 · 尼日 · 奈及利亞 · 阿曼 · 巴基斯坦 · 巴勒斯坦國 · 卡達 · 沙烏地阿拉伯 · 塞內加爾 · 獅子山 · 索馬里 · 蘇丹 · 蘇利南 · 敘利亞 · 塔吉克斯坦 · 土耳其 · 突尼西亞 · 多哥 · 土庫曼斯坦 · 烏干達 · 烏茲別克斯坦 · 阿拉伯聯合酋長國 · 葉門 |
觀察員 | 觀察員國: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 · 中非共和國 · 俄羅斯 · 泰國 · 北賽普勒斯土耳其共和國 |
穆斯林社區/組織觀察員:摩洛民族解放陣線(MNLF) | |
伊斯蘭機構觀察員:Parliamentary Union of the OIC Member States(PUOICM) 伊斯蘭會議對話與合作青年論壇(ICYFDC) | |
國際組織觀察員:聯合國 · 不結盟運動 · 阿盟 · 非盟 · 經濟合作組織 |
不結盟運動成員國及觀察員
成員國 | 阿富汗 | 阿爾及利亞 | 安哥拉 | 巴哈馬 | 巴林 | 孟加拉國 | 巴貝多 | 白俄羅斯 | 貝里斯 | 貝寧 | 不丹 | 玻利維亞 | 波札那 | 汶萊 | 布吉納法索 | 蒲隆地 | 高棉 | 喀麥隆 | 維德角 | 中非共和國 | 查德 | 智利 | 哥倫比亞 | 葛摩 | 剛果 | 象牙海岸 | 古巴 | 剛果民主共和國 | 吉布地 | 多米尼加共和國 | 厄瓜多 | 埃及 | 赤道幾內亞 | 厄利垂亞 | 衣索比亞 | 加彭 | 甘比亞 | 加納 | 格瑞那達 | 瓜地馬拉 | 幾內亞 | 幾內亞比索 | 蓋亞那 | 宏都拉斯 | 印度 | 印度尼西亞 | 伊朗 | 牙買加 | 約旦 | 肯亞 | 科威特 | 寮國 | 黎巴嫩 | 賴索托 | 賴比瑞亞 | 利比亞 | 馬達加斯加 | 馬拉威 | 馬來西亞 | 馬爾地夫 | 馬里 | 茅利塔尼亞 | 模里西斯 | 蒙古 | 摩洛哥 | 莫三比克 | 緬甸 | 納米比亞 | 尼泊爾 | 尼加拉瓜 | 尼日 | 奈及利亞 | 朝鮮 | 阿曼 | 巴基斯坦 | 巴勒斯坦 | 巴拿馬 | 巴布亞紐幾內亞 | 秘魯 | 菲律賓 | 卡達 | 盧安達 | 聖露西亞 | 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 | 聖多美和普林西比 | 沙烏地阿拉伯 | 塞內加爾 | 塞席爾 | 獅子山 | 新加坡 | 索馬里 | 南非 | 斯里蘭卡 | 蘇丹 | 蘇利南 | 史瓦濟蘭 | 敘利亞 | 坦尚尼亞 | 泰國 | 東帝汶| 多哥 |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 | 突尼西亞 | 土庫曼斯坦 | 烏干達 | 阿拉伯聯合酋長國 | 烏茲別克斯坦 | 萬那杜 | 委內瑞拉 | 越南 | 葉門 | 尚比亞 | 辛巴威 |
觀察員 | 國家 安提瓜和巴布達 | 亞美尼亞 | 亞塞拜然 | 波赫 | 巴西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哥斯大黎加 | 克羅埃西亞 | 賽普勒斯 | 多米尼加 | 薩爾瓦多 | 哈薩克斯坦 | 吉爾吉斯斯坦 | 墨西哥 | 黑山 | 塞爾維亞 | 烏克蘭 | 烏拉圭 組織 非洲聯盟 | 阿拉伯國家聯盟 | 聯合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