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歐16~18世紀的海外殖民掠奪
正文
地理大發現之後,西歐國家向美洲、非洲和亞洲地區進行的領土擴張和殖民掠奪。為西歐的資本原始積累提供了重要的源泉,促進了西歐各國經濟的發展,但卻造成殖民地經濟的貧困落後和畸形發展。地理大發現的先驅者葡萄牙和西班牙,最早走上海外殖民掠奪道路,隨後,荷蘭、法國和英國步其後塵。由於各國的經濟實力和海上力量經常發生變化,因此它們在殖民地爭奪中的地位也在不斷興衰更替。
葡萄牙的殖民掠奪 葡萄牙是首先建立起殖民霸權的國家。早在15世紀後半期探尋新航路的過程中,就已經在非洲西海岸建立了許多殖民據點,如幾內亞、剛果、安哥拉、本格拉、木薩米迪什等,從這些地區搶掠黃金、象牙和販運奴隸。1498年伽馬(一譯達·伽馬,約1460~1524)繞道非洲南端好望角遠航印度成功之後,葡萄牙勢力立即伸向東方。1502年伽馬率領艦隊再次遠征印度,首先占領了好望角,接著攻占東非的莫三比克、桑給巴爾、肯亞和索馬里等地,控制了非洲東海岸。到達印度後,又炮轟卡利卡特城,在坎納諾爾和科欽建立要塞,以維護對印度西海岸的占領。1505年,葡萄牙政府委派F.de阿爾梅達(約1450~1510)為第一任駐印度總督,對印度、土耳其和阿拉伯人的反抗進行了殘酷的鎮壓,並且強占紅海入口處的索科特拉島和荷姆茲島,切斷了阿拉伯同印度、印度尼西亞的聯繫,從而壟斷了同東方的貿易。1509年,A.de阿爾布克爾克(1453~1515)繼任駐印度總督,進一步擴大葡萄牙在東方的勢力,1510年占領果阿之後又繼續東進,接連侵占錫蘭、馬六甲、蘇門答臘、爪哇、蘇拉威西、婆羅洲和以“香料之國”著稱的摩鹿加群島。葡萄牙人與中國的通商開始於1517年,1557年竊據中國澳門作為對中國和日本進行貿易的據點。此外,還在16世紀初侵占了占南美土地面積約一半的巴西。到16世紀的30~40年代,葡萄牙的殖民勢力即已達到興盛的頂峰,成為當時最強大的殖民帝國。
葡萄牙殖民者對海外殖民地的掠奪主要採取的手段是:①直接搶劫金銀和其他貴重物品。1493~1600年間,僅從非洲就掠取了黃金 276噸。②進行強制性貿易。在非洲用不值錢的小商品騙取黑人的象牙、寶石和珍珠,從印度廉價收購珠寶、鴉片、米、糖和絲、棉織品,將東南亞的香料運往歐洲以高價出售。③販運黑奴。早在1442年,葡萄牙殖民者就開始販運黑人為奴隸。④奴役當地勞動者,掠奪他們生產的農礦產品。例如,在巴西建立奴隸種植園,生產蔗糖、咖啡和菸草,還使用奴隸勞動開採金礦。
海外掠奪使得葡萄牙攫取到巨額財富,殖民勢力盛極一時。但是,葡萄牙畢竟是一個小國,而且當時還處在封建統治之下,國內工商業基礎十分薄弱,從海外掠奪來的大量財富大都被封建貴族揮霍掉,並沒有轉化為產業資本,反而最終流出國外。所以,葡萄牙殖民帝國沒有能維持多久,1580年被西班牙吞併後便衰落下來。
西班牙的殖民掠奪 西班牙是和葡萄牙同時興起的另一個殖民國家。它進行擴張和掠奪的重點是在中、南美洲。自1492年C.哥倫布(1451~1506)發現美洲新大陸之後,西班牙殖民者隨即控制了加勒比海沿岸地區,占領了西印度群島。此後,1511年攻占古巴,1513年征服佛羅里達半島,1517年侵吞尤卡坦半島,1519年深入墨西哥內地,1531年進軍秘魯,接著又掠取智利、哥倫比亞、阿根廷、烏拉圭和巴拉圭等地。到16世紀中葉,西班牙已經控制了除巴西和蓋亞那地區之外的整箇中、南美洲。
西班牙對中、南美洲殖民地的掠奪,除了強盜式的搶劫和欺騙性的貿易之外,主要是採用兩種方式:一是強迫印第安人從事苦役勞動,開採金銀礦藏;二是強占大片土地,建立大型的種植園和畜牧場,驅使印第安人作為奴隸勞動。殖民者掠取到驚人的財富,特別是墨西哥、秘魯、智利、玻利維亞等地盛產的金銀被大量運往西班牙。到16世紀末葉,西班牙已擁有當時世界貴金屬開採量的83%。從16~19世紀,西班牙從美洲總共獲得了約250萬公斤黃金和1億公斤白銀。沉重的奴隸勞動使得大批印第安人不堪折磨而死去。為了補充勞動力,從16世紀初起,西班牙殖民者便從非洲擄掠黑人運到美洲作奴隸,起初是運往西印度群島,以後又擴展到美洲大陸,他們從奴隸貿易中獲取到高額的利潤。
西班牙是16世紀西歐最強大的殖民帝國,曾經長期稱霸海上。但是,它和葡萄牙一樣,由於國內牢固的封建統治,使得從海外殖民掠奪來的財富不能用來促進本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大量金銀的流入,反而引起了物價的飛漲,從國外進口的商品日益增加,削弱了國內工農業生產的發展,隨著西班牙經濟實力的下降,海上霸權地位也發生了動搖。1588年,“無敵艦隊”在英國和荷蘭的夾擊下遭受重創。此後,西班牙的殖民勢力也就逐漸衰落了。
荷蘭的殖民掠奪 荷蘭是在葡萄牙和西班牙衰落之後,代之而起的又一個西歐殖民強國。在17世紀,荷蘭的資本主義工商業特別是對外貿易有了巨大的發展。荷蘭擁有發達的造船工業和強大的海上力量,是當時歐洲經濟上最繁榮的國家(見荷蘭17世紀的資本主義經濟)。它對海外的殖民擴張和掠奪,雖然起步較晚,但很快就超過了西、葡兩國。
荷蘭的殖民擴張活動開始於16世紀末期。在資產階級革命勝利後不久,荷蘭就於1595年派遣艦隊遠征東方,在爪哇等地大肆劫掠。1598年又再次遠航印尼,運回大批香料。此後,在17世紀初期,荷蘭商人紛紛組織船隊前往印度尼西亞和印度。1605年在安波那島建立起第一個在東方的據點,隨即進占摩鹿加群島,驅逐葡萄牙殖民勢力,並且在暹羅、蘇拉特設立了商行。1619年,荷蘭在爪哇北部建立了巴達維亞城(今雅加達),作為殖民擴張的據點,1641年奪占馬六甲,1656年把錫蘭攫取到手裡。荷蘭的殖民勢力從17世紀40年代起,就已經擴展到日本以及中國的台灣。到17世紀中葉,又開始伸向印度西海岸,占領了印度的馬拉巴爾海岸和科羅曼德爾海岸。至此,葡萄牙在東方的殖民地絕大部分都已被荷蘭奪取,建立起一個以摩鹿加群島和巽他群島為中心的荷屬領地,並且在印度、印度支那和日本都設立了貿易商站。對於美洲地區,荷蘭從17世紀20年代起,就不斷地從西班牙手中奪取西印度群島和中、南美的殖民地,同時還積極開拓北美。1614年占領了哈得孫河口,修建了新阿姆斯特丹城。1623年奪取了巴西。 荷蘭是一個擁有強大海上運輸力量的商業霸權國家,國內的商業資本也占居優勢地位,因此對殖民地的掠奪,除了通常的暴力劫掠和強制勒索外,主要是通過它的商業公司進行“商業活動”來進行的。這種公司規模龐大、實力雄厚,由政府授予特權,可以擁有軍隊,代表國家,是一種具有國家職能的特殊機構。其中,最著名的是1602年成立的荷蘭東印度公司(見彩圖)。這家公司壟斷了荷蘭在東方殖民地的一切權益,包括強征暴斂、使用奴隸勞動和進行強制性貿易,因此公司的收益極大,有時付給股東的紅利竟然超過了股本的金額。荷蘭在西方殖民地的事務,是由1621年成立的荷蘭西印度公司經營的。這家公司獲得了與美洲東海岸和非洲西海岸以及太平洋島嶼進行貿易的壟斷權,同時還積極從事海上劫掠。 對廣大殖民地的掠奪,增強了荷蘭的經濟力量,促使荷蘭成為17世紀標準的資本主義國家。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商業資本的優勢必然要被產業資本所替代,荷蘭的海上霸權地位終於不能維持下去。17世紀後半期,在對英國、法國的幾次作戰失敗後,荷蘭的殖民勢力便大為衰退。到18世紀,英國替代荷蘭成為西歐最強大的殖民帝國。
法國的殖民掠奪 自地理大發現之後,法國就開始前往北美探險,但在整個16世紀,一直進展不大。到17世紀,隨著國內重商主義的日益盛行,以及當時荷蘭和英國海上力量的興起,大大地刺激和推動了法國的殖民擴張活動。1599~1649年間,法國相繼建立了22個商業公司,與加拿大、西印度群島、非洲西海岸和馬達加斯加進行貿易,並且通過這些公司在中美、南美、安的列斯群島和西印度開展殖民活動,在這些地區建立起許多殖民據點,由此打下了法國殖民制度的初步基礎。到路易十四時代 (1643~1715),特別是在J.-B.柯爾貝爾擔任國家財政大臣期間(1661~1683),法國推行重商主義政策達到高峰,大力建造船隻,擴充艦隊,建立了許多大型貿易公司,進行對殖民地的開拓。1664年成立的法國東印度公司在殖民事業中起了重要作用。在爭奪海上霸權和掠取殖民地的過程中,法國與荷蘭展開了激烈的鬥爭。1667~1697年間,兩國先後進行了三次戰爭,法國由此侵占了北美的加拿大和路易斯安那、西印度的富裕群島、非洲的馬達加斯加以及印度的部分地區。到17世紀末葉,法國的殖民擴張活動達到了極盛時期。進入18世紀之後,法國在與英國爭奪霸權的鬥爭中不斷遭到失敗。特別是在1757~1763年的英法七年戰爭中受到重創,失去了在加拿大和印度的許多重要殖民地,致使法國的殖民勢力大為削弱,但它仍是僅次於英國的殖民強國。
英國的殖民掠奪 英國是繼荷蘭之後在較長的時期內稱霸於世界的最大殖民帝國。從16世紀中期以後,英國的經濟力量不斷增長,工場手工業有了很大發展,從而有力地進行海外擴張,進入到列強爭奪殖民地的行列中。1588年英國與荷蘭聯合擊潰了西班牙“無敵艦隊”,顯示了強大的海上力量。16世紀末17世紀初,英國建立了許多殖民地專業公司,其中最突出的是1600年成立的英國東印度公司(見彩圖)。這家公司於1620年和1633年分別在馬德拉斯和加爾各答設立了商館,作為入侵印度的據點。這一時期,英國的殖民勢力還進入到北美和西印度群島,在美洲建立起第一批英國的殖民地,此外在非洲西海岸的甘比亞也設立了商站。 17世紀中期,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勝利後,經濟和軍事力量大為增強。從此,英國進入了大規模掠奪殖民地的新階段,並且與其他殖民國家展開了激烈的爭奪。1650年,英國首先向已經衰落的葡萄牙發動戰爭,取得了對葡屬殖民地的貿易特權。1655年又派遣艦隊奪取西班牙在加勒比海的殖民地,占領了牙買加。這時的荷蘭正處於全盛時期,是英國海外擴張最強勁的競爭對手。所以英荷之間從經濟鬥爭發展到武裝衝突,在1652~1674年間,進行了三次戰爭,英國都取得了勝利,從荷蘭手裡奪取了北美的新尼德蘭殖民地,隨後又把荷蘭的殖民勢力排擠出印度。到17世紀末,英國的主要競爭對手只剩下了法國。英法兩國在印度、北美、西印度和西非都有著嚴重的利害衝突,1757年終於爆發了“七年戰爭”。這次戰爭使得英國從法國手中奪取了加拿大、小安的列斯群島和非洲塞內加爾的一部分土地,而且還擠走了法國在印度的勢力。至此,英國已成為歐洲最強大的殖民帝國。到1800年,英國擁有的殖民地面積達1130萬平方公里,超過本國領土的46倍以上。 16~18世紀西歐國家的海外殖民掠奪,在資本主義發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西歐資本原始積累時期主要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