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背景
漢初分封同姓王雖起過積極作用,但矯枉過正造成諸侯王權過大,朝中建議抑制諸侯王的呼聲日益高漲。
經過及作用
景帝時晁錯提出削藩,景帝依此藉故大削諸王土地,在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促發七國之亂。景帝用武力平叛後,繼續實行分割王國的政策,剝奪諸侯王對王國的統治權,王國失去了原有的相對獨立性,專制主義中央集權進一步得到鞏固。
漢初分封同姓王雖起過積極作用,但矯枉過正造成諸侯王權過大,朝中建議抑制諸侯王的呼聲日益高漲。 景帝時晁錯提出削藩,景帝依此藉故大削諸王土地,在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促發七國之亂。 景帝用武力平叛後,繼續實行分割王國的政策,剝奪諸侯王對王國的統治權,王國失去了原有的相對獨立性,專制主義中央集權進一步得到鞏固。
漢初分封同姓王雖起過積極作用,但矯枉過正造成諸侯王權過大,朝中建議抑制諸侯王的呼聲日益高漲。
景帝時晁錯提出削藩,景帝依此藉故大削諸王土地,在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促發七國之亂。景帝用武力平叛後,繼續實行分割王國的政策,剝奪諸侯王對王國的統治權,王國失去了原有的相對獨立性,專制主義中央集權進一步得到鞏固。
《七國之亂》是驚鴻編著的小說,在2010年7月由江蘇文藝出版社出版。七國是他們愛情的版圖,亂世是他們愛情的蝸居。發生於亂世的愛情故事,更讓人感到盪氣迴腸...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編輯推薦 推薦看點戰國七雄指秦國、齊國、楚國、趙國、魏國、韓國、燕國七個國家。另:《漢朝七國之亂》上、下兩篇,本為姜姓,呂氏。田氏代齊後,史稱“田齊”,媯姓,田氏。是為春...
戰國七雄 漢朝七國之亂上 漢朝七國之亂下七國之亂是發生在中國西漢景帝時期的一次諸侯國叛亂。漢景帝即位後,御史大夫晁錯提議削弱諸侯王勢力、加強中央集權。景帝三年(前154),漢景帝採用晁錯的《削...
背景 起因 經過 結果 影響這是發生在公元前154年發生的一次叛亂,參與叛亂的共有七個諸侯國,所以叫做“七國之亂”。 發生的原因是地方王國勢力和中央集權的矛盾,還有當時的皇后——呂...
事件概述 詳述 背景 事件起因 發展七國治亂,中國古代歷史上西漢年間發生的諸侯王國叛亂。七國的國王是吳王濞、楚王戊、趙王遂、濟南王辟光、淄川王賢、膠東王雄渠、膠西王昂。其中吳王濞是叛亂的主謀。
基本簡介七國,指戰國七雄。春秋末期,韓趙魏滅掉智氏後,進而瓜分晉國建立趙國、魏國、韓國,三晉與秦國、齊國、楚國、燕國七個國家亦稱戰國七雄,持續時間是前403年—...
戰國七雄 漢七國之亂上 漢七國之亂下七王之亂是發生在漢景帝時期的一次諸侯國叛亂,參與叛亂的是七個劉姓宗室諸侯王:吳王劉濞、楚王劉戊、趙王劉遂、濟南王劉辟光、淄川王劉賢、膠西王劉昂、膠東王劉...
歷史背景 戰爭簡介 歷史事件 相關人物 戰爭評價漢初的同姓諸王國,土地遼闊,戶口眾多。 吳楚軍渡過淮水,向西進攻,是叛亂的主力。 在齊地,膠西等王國兵圍臨淄,三月不下。
應仁之亂(日語:応仁の亂),是1467年—1477年日本室町幕府時代的封建領主間的內亂,在八代將軍足利義政任期內幕府管領的細川勝元和山名持豐等守護大名之...
戰爭背景 戰爭過程 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