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國治亂

七國治亂

七國治亂,中國古代歷史上西漢年間發生的諸侯王國叛亂。七國的國王是吳王濞、楚王戊、趙王遂、濟南王辟光、淄川王賢、膠東王雄渠、膠西王昂。其中吳王濞是叛亂的主謀。

基本簡介

中國古代歷史上西漢年間發生的諸侯王國叛亂。七國的國王是吳王濞、楚王戊、趙王遂、濟南王辟光、淄川王賢、膠東王雄渠、膠西王昂。其中吳王濞是叛亂的主謀。

早在楚漢相爭時,劉邦就分封了異姓王。在西漢建朝之後,諸侯王國勢力與中央皇權之間的矛盾始終存在,並且愈演愈烈。文帝時就多次發生王國叛亂。

景帝即位後,接受晁錯《削藩策》的建議,下詔削藩,引諸王強烈反對。吳王濞與齊王肥諸子中最強大的膠西王昂勾結,謀定一旦反漢事成,吳與膠西分天下而治之。膠西王昂又與齊國舊地其他諸王聯絡。吳王濞進一步與楚、趙、淮南諸國合謀。

景帝三年(前154年),當景帝的削藩詔傳到吳國時,吳王濞殺掉吳國境內漢所置二千石以下官吏,與楚王戊、趙王遂、膠西王昂、濟南王辟光、淄川王賢、膠東王雄渠等分別起兵。吳王濞致書各諸侯王,以“清君側”為理由,號召誅殺晁錯,鞏固劉氏社稷。叛亂爆發於關東地區,一時聲勢浩大。

吳王濞起兵除了擁有20餘萬軍隊,還兼領楚國兵。吳楚軍渡過淮水向西進攻。膠西等其他諸侯國的叛軍共攻齊王將閭據守的臨淄,趙國甚至聯絡約匈奴兵進犯漢朝。漢景帝曾經誅殺了晁錯,但是吳王濞並不“領情”,繼續進兵。景帝決心鎮壓叛亂,派太尉周亞夫率軍迎擊吳楚;派酈寄擊趙;欒布擊齊地諸叛國,並以大將軍竇嬰駐屯滎陽,監齊、趙兵。吳楚叛軍三個月內即被剿滅,其他叛亂也很快被平定。

七國之亂的平定,使削藩政策的成果得到鞏固,也使地方諸侯勢力與中央皇權之間的矛盾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決。為實現“文景之治”的盛世局面創造了條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