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克夏豬

巴克夏豬

巴克夏豬原產於英格蘭巴克郡,其中文名是由它的英文名(Berkshire)音譯而來。是世界上較古老的培育品種之一。它是由英國本地豬與中國華南豬、羅馬豬等雜交後,經長期選育而成。 巴克夏豬是我國引入的優秀外來豬種之一,以其優質的肉質特性受到廣大消費者的青睞。

基本信息

品種背景

巴克夏豬是英國古老的培育豬種之一,迄今已有 300 餘年的歷史和 200 餘年的純繁紀錄。由於該豬育成於英國巴克夏郡(Berkshire)的 Faringdon 和Wantage 地區(如今已劃歸牛津郡),故以其郡名命名。巴克夏豬在中國舊版的書刊中(由於語種不同)曾被譯為巴克縣豬、中黑豬、盤克夏豬、盤克縣豬,皆同種異名。巴克夏豬的祖先可追溯到東漢末年和兩晉時代,曾有中國的遠洋商業龍舟將中國華南豬運至古羅馬帝國。宋朝文人周去非著《嶺外代答》中所云“舟如巨室,帆若垂天之雲,拖長數丈,一舟數百人,中積一年糧,豢豕釀酒其中”是一佐證。在古羅馬時代,中國的華南豬與羅馬本地豬雜交形成了古羅馬(現在的義大利)的著名豬種拿破利坦豬,而拿破利坦豬對諸多歐洲豬種包括巴克夏豬有過種源貢獻。此外,英國於 300 年前直接從中國和泰國引進早熟肥美的華南豬和泰國豬,與巴克夏郡本地晚熟粗糙的紅毛豬和花毛豬及其拿破利坦豬後裔雜交選育出了體大早熟肥美的巴克夏豬,體重曾突破 1 000磅(1 磅=0.453 6 千克)紀錄。由於巴克夏豬肉質優良,盛產雪花瘦肉,早在 1800 年就開始向日本出口,日本人稱之黑豚(kurobuta)。1830—1860 年間巴克夏豬已形成穩定的遺傳特點,以黑毛六白作為品種外貌標示之一,並於 1884 年在原產地成立品種登記協會。19 世紀巴克夏豬開始風靡世界。巴克夏豬從英國引入美國始於 1823 年,巴克夏豬在美國的登入為以後杜洛克豬和波中豬的育種提供了一定的種源基礎。由於巴克夏豬屬英國皇家畜種精品,故有其種豬飼養於英格蘭的 Windsor Castle 城堡之中。曾有傑出巴克夏公豬以 Windsor Castle 命名,於 1841年出口而引入到美國。美國於 1875 年在伊利諾州的Springfield 成立了美國巴克夏豬協會(AmericanBerkshire Association,現在設在印第安那州的 WestLafayette),該協會是美國也是全世界第 1 個豬育種協會,該協會的第 1 頭有紀錄巴克夏種公豬是大不列顛維多利亞女王親手培育的 Aceof Spades 號。在其後的一百年間巴克夏豬成為美洲的台柱品種之一。與此同時,巴克夏豬也向歐亞大陸擴展,深入俄羅斯和中國的廣袤農區而成為世界品牌。20 世紀中葉,巴克夏豬在世界豬種格局中的主角地位逐漸被四大金剛(杜洛克豬、大白豬、長白豬、漢普夏豬)取代。其主要原因是巴克夏豬太肥,不能適應豬肉趨瘦的國際市場潮流。然而,巴克夏豬並未退出歷史舞台,它以低調的小規模群體生產著富有階層餐桌上的雪花肉。日本產的和牛雪花肉的質量優勢使和牛能獨立於世界肉牛品種之林,儘管其生產成本高於其他品種。同理,巴克夏豬的前肩雪花肉優勢使其在世界養豬生產中依然占有一席之地。如今,就國際極品豬肉市場的品種格局而言,巴克夏豬領銜於東亞、巴杜(巴克夏豬杜洛克豬雜種 1 代) 領銜於美洲、Iberica 豬領銜於歐洲的大局已定(當然,前提是中國地方豬種肉品還未批量打進國際市場)。隨著富有階層對極品豬肉消費量的增加,巴克夏豬在低迷了半個世紀後大有東山再起之勢。時下美國生產巴克夏豬的場家已達 512 家,與西班牙 Iberica 豬和中國的本地黑豬遙相呼應,極品黑豬肉的國際市場山雨欲來風滿樓。巴克夏豬正在東山再起,美國已有專養巴克夏豬的原種場引領新潮。

種類類型

現代巴克夏豬大致有三種類型:其一是美洲型以美系巴克夏豬為代表。該豬頭較重,體型高大修長,骨架粗大結實,瘦肉率極高,產仔也高於其他巴克夏豬。在毛色方面其六白特徵不嚴格,頭部白毛可染致臉耳,前肢白毛可過腕,後肢白毛可過飛節,具有獨特的美洲風格。為了追求正宗,美國在2000—2005年從英國引入了5頭巴克夏公豬。其二是歐洲型以英國原產地的巴克夏豬位代表,是原汁原味的正宗。其六白特徵整齊劃一,身材中等,背線較弓,頭面微凹,體質細緻勻稱。其三是亞洲型的巴克夏豬以日本鹿兒島巴克夏豬為代表,該豬較嬌小玲瓏,細緻早熟,護仔性極強。

外形特徵

頭部

巴克夏公豬 巴克夏公豬

傳統巴克夏豬頭較短,面凹,嘴上翹。現代美系巴克夏豬頭較長,嘴筒較平直而前伸,有利於放牧採食。雙耳上舉有力有如鯤鵬展翅,氣宇軒昂,眼大有神,轉動靈活,眼上方有輕度八字紋。成年公豬獠牙形成後嘴筒被獠牙支撐愈顯寬大雄偉,一旦嚼得口水鏗鏘有聲則白沫四起,秋波泛濫於兩腮,性感無比。母豬頭臉十分秀氣,嘴筒細巧,將雙眼襯托得碩大水靈,到了發情期,那雙大眼在黑耳白嘴的烘托下最能吸引公豬。

肩頸

巴克夏豬的寬肩厚頸是品種特色,前肩寬是是選種重點,因為雪花肉主要產在肩頸部。此外巴克夏豬在美國用於果園放牧,作為在樹下除草除蟲的生態工具,因此對拱土拱地的力量和速度有較高要求。肩頸肌肉發達是拱土必備的基本生理條件。肩頸結合部應平滑過渡,無大起大落。

前胸與肩背

巴克夏豬的筒狀前胸聞名已久,這是構成磚型肉用胴體的主要部件。此部分務必寬深厚重以生產厚實的小排肉和碩大的T骨大排。其肩部發達的外表提示出豐富的雪花肉內涵。公豬此部是選擇重點,所謂犀牛肩項水牛背,胸寬肋圓品種貴。這個部分是肉豬胴體分割肉切塊價格最貴的部分,無論公母都要作重點選擇。

腰腹

腰腹是腰大排和五花肉之產區,巴克夏以腰大排碩大,五花肉厚實為特點,筒狀腰背充實寬厚但不過度誇張,不求背中線有溝,但求背中線平直修長,腰緊腹實,渾圓厚重,腹豐滿而決無下垂。將前後軀聯成磚型肉用胴體,腰是樞紐關鍵,以腰為軸驅動全身,如車之軸,船之帆,承前啟後而形成修長背線。其豬活潑好動耐牧。巴克夏豬要靠腰腹肌肉協調和平衡全身的動力,故其腰腹肌肉發達,以手觸其腰腹部緊張而有彈性,決無鬆弛下墜之感。

後驅

巴克夏豬後驅是典型的卵圓尻。傳統的巴克夏豬多斜尻,而新版的現代巴克夏豬有不少水平尻。水平尻產肉量大、瘦肉率高,但後肢運動時容易應力集中扭傷肢蹄。斜尻能緩衝奔走時關節韌帶的受力和緊張程度,不容易造成肢蹄損傷,但此尻型瘦肉率較低。故選種時應把握適度從而避免極端的斜尻或水平尻。

四肢

巴克夏豬的 200 年育種史曾走過高大巨型(450 kg)、脂肪型、瘦肉型等幾個育種方向的變更。現代的巴克夏豬在向體長瘦肉方向發展時四肢相對變得短粗、渾圓、厚實、健壯。其前系(掌骨)的指骨與後系(跖骨)的趾骨有輕度臥系與地面成 70 ~ 80°夾角,以保持四肢在運動時的彈性。其身軀重心低、四肢健壯是作為放牧品種所必需的。巴克夏相當於一個低底盤的重型轎車,是豬中的寶馬,跳躍時輕盈矯健,奔走時穩健而快速。

公豬性器官

公豬睪丸中等大,左右對稱、上提有力、凸起適度。陰囊緊張度好,彈性十足者為上品。包皮中等大,尿道口突起呈箭頭狀,陰鞘緊貼腹線。本品種中時有包皮過大形成包皮積液者應注意觀察並嚴格淘汰。包皮大者多由遺傳導致,由於母豬帶此基因不表現,故不容易一次性將此損征清除。在育種群中要通過二至三代嚴格淘汰才能基本消除大包皮的基因。

母豬性器官

出生於美國的巴克夏母豬 出生於美國的巴克夏母豬

母豬應有 7 對正常乳頭。巴克夏母豬產仔平均 8 頭,7 對乳頭足夠使用。要求乳頭排列整齊、大小均勻、無瞎乳頭。由於巴克夏豬皮極薄,故乳頭較小,選種時應選擇乳頭彈性強、韌性好的個體,以減少哺乳期乳豬咬傷造成的乳房炎。巴克夏豬陰戶大小適中,彈性好,外凸明顯,上翻陰戶比率遠遠小於其他歐美流行品種。選擇陰戶同時要選擇坐骨間距大的個體。近年來巴克夏的初生重從傳統的 1.25 kg 猛增到 1.50 kg 左右,最大可超過 2.00 kg。為了減少難產,在選種時要儘量選用坐骨寬者。

毛色

巴克夏豬的毛色頗有個性,因為巴克夏豬六白特點十分醒目,即嘴筒、四肢、尾尖毛色為白色,其餘部分是黑色。不少養豬新手把它當作巴克夏豬品種是否純正的唯一標準,此舉尚不成熟。其實黑身六白的豬種很多,在西方有波中豬,在中國有梅山豬、隆林豬、吉林黑豬、新金豬、安慶六白豬、關嶺豬、大圍子豬等。巴克夏豬在全世界各地的毛色表現也不盡相同,在英美兩國早期還有紅身六白巴克夏豬和黑身六白巴克夏豬兩種。它們逐漸演變成統一的黑身六白毛色。英系巴克夏豬的毛色選擇非常嚴格,頭部白毛僅限於嘴、鼻,前身白毛在腕關節以下,後肢白毛在飛節以下,尾部白毛僅限尾尖部。日系巴克夏豬的毛色基本類似於英系巴克夏豬。俄系巴克夏豬的毛色變異較大,頭部白毛有擴大或縮小的趨勢,四肢的白毛也有長短不齊的現象。美系巴克夏豬的毛色最不整齊,因為美國豬農不太在乎毛色卻非常注意生產性能,如瘦肉率、肉質、四肢碩壯性等。因此,美系巴克夏豬頭部白毛較為散亂,白毛長到耳尖、下頜,甚至頸部也時而有之。四肢白毛超過腕部和飛節的更是司空見慣。因此不能以六白特徵是否標準作為判斷美系巴克夏豬是否純正的依據。

毛色的哲學基礎

六白面積極少的巴克夏公豬 六白面積極少的巴克夏公豬
幾乎全黑的巴克夏公豬 幾乎全黑的巴克夏公豬

巴克夏豬具有獨特的毛色特徵,一般俗稱“六白”,即嘴和鼻、前肢(不超過腕關節)、後肢(不超過飛節)、尾端 6 個部位具有白色的被毛,其他部位一概為黑毛。這個毛色體現了巴克夏豬育種時代的黑格爾古典辯證法哲學思想。由於巴克夏豬由英國維多利亞女王親自領銜育種,因此她的育種水平代表著皇家的水平,也就是當時英倫三島的最高水平,除了產肉的生產性能之外,在品種的毛色特徵上必須定格於高雅的檔次。巴克夏豬的毛色僅有黑白兩色組成,以黑色為主鏇律,白色為陪襯,白色都集中在身體的末端部分,更體現出物極必反的哲學思想。在家畜育種中,高貴的品種往往都有類似的毛色特徵。例如,在血統高貴的阿拉伯馬、舉世聞名的阿哈捷金馬(汗血馬)、氣質高雅的雅羅斯拉夫牛中都有黑毛配六白的個體。由此可見巴克夏豬黑毛六白的選種戰略定格是出於不俗的哲學底蘊,用這種毛色特徵來顯示巴克夏豬的血統純正和與眾不同。200 多年來原產地的巴克夏豬(英系)嚴格恪守上述毛色特徵。

無獨有偶,在中國西漢以來的2000多年的農耕養豬文化中,已有安慶六白豬、梅山豬、隆林豬、大圍子豬以及華南小耳豬種的部分個體早已形成黑身六白的特徵。這些品種的毛色定格基礎源於中國老子哲學,這也是陰陽辯證黑白對立的統一。

巴克夏豬 巴克夏豬

英國巴克夏豬的黑身六白特徵在世界豬種中不是唯一的,但卻是典型的,原因是英國的育種家對“六白”的大小、形狀要求十分嚴苛,這使得純種的巴克夏豬一旦被雜交就容易被識破。大約200年前,由於市場BBQ烤肉的需求,英系巴克夏被引入北美洲,在美國形成了具有美洲特色的美系巴克夏豬,並且在美國育種家的努力下,與美國當地的當家品種雜交,形成了美國的另一個黑身六白的豬種——波中豬。在美國本土的巴克夏豬在美國育種家的培育下,主攻生長速度、瘦肉率、肉質三大性狀,卻沒有像英國那樣嚴格恪守六白的規範,因為在他們看來白毛的多與少與上述三大性狀無關。日積月累,美系巴克夏豬的毛色與英系巴克夏豬的毛色相去甚遠,有的豬白毛都漫及軀幹,已經不像原來的巴克夏豬那樣以毛色作為品種標識來體現陰陽辯證物極必反的哲學規律。豬是長肉供人食用的,不是哲學教課書。

生產性能

由於最新的基因組學技術被套用於豬的選種。現代版的巴克夏豬育種在傳統巴克夏豬的選種方法基礎上融入了現代基因技術手段。其育種戰略以保持巴克夏豬傳統優質肉為基礎,並改進其生長速度、瘦肉率、繁殖性能。2008版核心群測定成績如下:

公豬性能:日增重748g,背膘厚1.7cm,眼肌面積45.87 cm ,167日齡達113.4kg活重。

巴克夏豬 巴克夏豬

母豬性能:平均乳頭13.5個,每頭母豬每年提供活仔20頭以上,背膘厚1.78cm,眼肌面積45.16cm ,167日齡達113.4kg活重。

巴克夏豬 巴克夏豬

我國近年引進的巴克夏豬主要為美系及英系巴克夏。由於巴克夏豬在我國育種工作中出現的斷層,為了解新引進的現代巴克夏豬的特性及利用價值,有必要對其進行性能測定。鄧昌彥等對引自英國的新品系巴克夏豬進行了一系列的性能測定,結果顯示巴克夏母豬平均產仔數為9.18頭,產活仔8.27頭,達100kg體重日齡為165d,100kg體重活體背膘為12.60mm,體重達110kg時瘦肉率為62%,系冰力達98.8%,肌內脂肪含量2.77%,張偉力等對引自美國的巴克夏豬進行了繁殖、生長、胴體及肉質性狀測定,結果顯示125kg級巴克夏豬屠宰率髙達80.60%,胴體瘦肉率達6.50%,肌內脂肪4.93%,48-72h滴水損失為3.31%。董蓮花等曾於2014年對美系巴克夏豬進行性能測定,測定數據顯示,巴克夏豬平均窩產仔數達到9.58頭,產活仔數8.07頭,25kg至110kg體重期間平均日增重801.91g,體重達100kg日齡在170d左右,體重達96.75kg時屠宰率達73.32%,胴體瘦肉率為58.13%,肉色評分3.25,大理石紋評定為3.38,熟肉率67.63%,貯存24h後的貯存損失2.19%。對巴克夏豬進行的一系列性能測定結果表明巴克夏豬具有良好的生長性狀及優秀的肉質性狀。

生活習性

巴克夏豬 巴克夏豬

巴 克夏豬氣質高雅,神經類型平衡穩定,是諸多品種中最容易與人溝通的品種。在選種時要注意保持和加強此特點。巴克夏豬生性膽大活潑,願意與人接近,與寵物狗有些類似,在主人飼餵、巡視、放牧時願意主動與人貼近,放牧時很容易領會牧工的意圖。其母豬護仔性極強,與中國地方品種類似。產後的母豬護仔護欄特點立刻呈現,此優點有利於生產。巴克夏公豬反應靈敏,記憶力和爭鬥意識極強,如調教不當極易形成咬人的惡癖。相反,如調教有方,則與人配合默契,留下的後代都是活潑健壯的豬中精英。

飼養管理

巴克夏公豬運步 巴克夏公豬運步

巴克夏豬與目前國內大規模飼養商品肉豬不同,不能單純地追求生長速度,因此飼糧能量及營養基礎不同。大宗商品豬飼糧以精料為主,巴克夏豬則以青綠飼料為主。有數據表明,肉脂兼用型的巴克夏豬較瘦肉型豬耐熱性差,夏季需加強防暑降溫。此外,巴克夏豬需要加強放牧運動,方能充分保持其品種特性。建立及規範巴克夏豬飼養管理標準,對在最少的經濟成本條件下充分發揮巴克夏豬的品種特性具有重要意義。

在中國的發展史

125 千克級巴克夏豬胴體 125 千克級巴克夏豬胴體

早在光緒年間已有巴克夏豬輸入中國,以後逐漸成為主要進口豬種,幾乎遍及全國。巴克夏豬在20 世紀上半葉對中國豬的品種格局有過重大影響。巴克夏豬、大白豬、民豬的雜種後代在黑龍江省形成了哈白豬;巴克夏豬、民豬的雜種後代在吉林省形成了吉林黑豬;巴克夏豬、民豬的雜種後代在遼寧省形成了新金豬;巴克夏豬、克米洛夫豬、民豬的雜種後代在東北地區形成了東北花豬;巴克夏豬、民豬的雜種後代在內蒙古形成了金寶屯豬,巴克夏豬、定縣豬、馬身豬的雜種後代在內蒙古形成了內蒙黑豬,巴克夏豬、民豬的雜種後代在內蒙古形成了烏來哈達豬;巴克夏豬、大白豬、中白豬和新疆本地豬的雜種後代在新疆形成了新疆黑豬;巴克夏豬、大白豬、中白豬、定縣豬、高加索豬和北京本地豬的雜種後代在北京市形成了北京黑豬;巴克夏豬、涿縣本地豬的雜種後代在河北省形成了涿縣豬,巴克夏豬、昌黎縣本地豬的雜種後代在河北省形成了昌黎豬,巴克夏豬、內江豬、天津本地豬的雜種後代在河北省形成了漢沽黑豬;巴克夏豬、大白豬、江漢黑豬的雜種後代在陝西省形成了漢中白豬;巴克夏豬、內江豬、馬身豬的雜種後代在山西省形成了山西黑豬;巴克夏豬、大白豬、八眉豬的雜種後代在寧夏形成了寧夏黑豬;巴克夏豬、大白豬、八眉豬的雜種後代在甘肅省形成了甘肅黑豬;巴克夏豬、大白豬、文昌豬的雜種後代在河南省形成了泛農花豬;巴克夏豬、長白豬、內江豬和淮豬的雜種後代在安徽省形成了皖北豬;巴克夏豬、新金豬、煙臺本地豬的雜種後代在山東省形成了煙臺黑豬,巴克夏豬、約克夏豬、沂蒙地區本地豬的雜種後代在山東省形成了沂蒙黑豬,巴克夏豬、日照地區本地豬的雜種後代在山東省形成了五蓮黑豬;巴克夏豬、約克夏豬、福州本地豬的雜種後代在福建省形成了福州黑豬,巴克夏豬、波中豬、中白豬、寧鄉豬、福建本地豬的雜種後代在福建省形成了平潭黑豬。上述豬種在 20 世紀特別是在 1949—1978 年間引領著農村養豬普及版的潮流,在提高養豬業生產效率方面立下歷史豐碑。

巴克夏豬與人親和 巴克夏豬與人親和

20 世紀 50~80 年代,巴克夏豬與中國地方豬種的雜交後代是大宗商品豬的主要種質基礎。巴克夏豬被普遍用作雜交父本。當時有兩種最為普及的雜交形式。其一是巴本模式(巴克夏公豬配本地母豬)生產巴本二元雜種商品豬。巴本模式的兩個親本都是肉質優秀的品種,可謂強強聯手,故該雜種豬深得消費者好評。其二是巴約本模式(巴克夏公豬為第二父本,約克夏公豬為第一父本配本地母豬)生產巴約本三元雜種商品豬。該商品豬含巴克夏豬血緣50%、約克夏豬血緣 25%、本地豬血緣 25%,從而可以推知該三元雜種豬 75%的遺傳基礎是定格在優質肉檔次。老百姓對這種三元雜種豬的肉質也是有口皆碑。現在五十歲以上的消費者都感到現在的豬肉沒有過去的豬肉好吃。其實從廣義相對論的哲理分析,現代的豬肉也還可以算得上好吃,而三十年前的豬肉算得上是更好吃,儼然是兩個不同的美食層次。為什麼會有這么大的反差呢?現代人經常吃肉,小康之家天天吃肉,吃來吃去都是瘦肉產量型的豬肉,從廣州到哈爾濱全國上下的原料瘦肉口感相同,從上海到蘭州九州方圓的超市大宗瘦肉切塊品種單一,杜長大是全國通式,偶爾換個杜漢長大或皮杜長大也換不出個新鮮味兒來,生產中稍一疏忽就要發生 PSE 劣質肉。在這種單調的瘦肉商品豬模式中唯有杜洛克豬的肉質較好,但杜洛克豬在商品代的血緣中只能占到 25%~50%。 三十年前的消費者吃肉的頻率和分量比現在少得多,但吃到的是質量鮮肉型的豬肉。代表優質肉的巴克夏豬和本地豬在商品代的血緣中占到 75%~100%。當時中國有眾多的地方品種與巴克夏豬形成上百個雜交組合、各式各樣的風味。消費者在不同的省市會品嘗到不同的豬肉風味,甚至在同一個省市的不同區域或不同季節也能有品嘗不同豬肉風味的可能。就三十年前的生活水平而言,吃肉屬於改善生活的“開葷”大事,容易形成深刻記憶。這種記憶是對優質肉個性風味的美好回憶,對於中老年人消費者來說是揮之不去的。老百姓對當時豬肉質量的首肯和留戀是從人文學角度佐證了當年巴克夏豬在提高雜種商品豬產肉量和保證肉質方面功不可沒。

市場戰略前景

2009年出生於中國的巴克夏後備公豬 2009年出生於中國的巴克夏後備公豬

除了肉質因素外,巴克夏豬再度興起的另一個歷史原因是該豬在生態農業中找準了自己的位置。美國在發展生態果園時為了避免使用農藥,必須尋找一種能迅速消滅果園甲殼蟲的生物天敵。果農發現巴克夏豬可以擔此大任。為什麼是巴克夏豬而不是別的品種?因為巴克夏豬前軀寬厚,前肢相對發達,頸項粗大有力(臂頭肌發達),四肢粗短有力(俗稱抓地虎),重心低沉而前移(大約在第 10 肋垂線中點),頭寬面圓,鼻樑略呈弧形上翹,一對立耳下兩隻犀利的杏核眼明察蟄蟲之秋毫,活脫一個天生的挖掘機加美食家。如果換成其他現代流行瘦肉豬品種,那就勉為其難了。現代流行品種被選育成身材修長、頸細臀大、重心後移(大約在第 14 肋垂線中點),雖然形象高大,卻不能勝任除蟲覓食的農家勞作。如此就不難理解現代的美洲果園中總是巴克夏豬在那裡像黑鏇風似的闖蕩江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