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草本,多年生一次性結實,莖直立或基部外傾。稍 木質化,高約1米,通常成對分枝,幼嫩部分和花序均被銹色、鱗片狀毛,葉柔軟,紙質,橢圓形或卵形,長10-20 (-25)厘米,寬4-9厘米,頂端短漸尖,基部楔形,邊緣有稍粗的鋸齒,兩面無毛,乾時黑色;側脈每邊約8條,兩面均凸起;葉柄長1.5-2厘米。穗狀花序直立,長10-30厘米;苞片對生,長1.5-2.5厘米。蒴果長2-2.2厘米,無毛;種子卵形,長3.5毫米。花期11月。
莖: 莖直立或基部外傾,通常成對分枝,幼嫩部分和花序均被銹色鱗片狀毛。
葉: 葉橢圓形或卵形,長10-20(-25)厘米,先端短漸尖,基部楔形,邊緣有稍粗的鋸齒,兩面無毛,側脈每邊約8條,在兩面凸起;葉柄長1.5-2厘米。
花: 花無梗,對生,組成腋生或頂生的穗狀花序,長10-30厘米;苞片對生,葉狀,長1.5-2.5厘米,具短柄,最下部的比花萼長。最下部小苞片比花萼稍短;花萼不等5深裂,裂片線形,後裂片較大 ;花冠堇、玫瑰紅或白色,花冠圓筒形,頂端內彎,喉部擴大呈窄鐘形,稍彎曲,不扭彎,花冠筒短圓柱形,喉窄鐘形,長為花冠筒的兩倍,支撐花柱的毛排列成2列,冠檐5裂,裂片等大,倒心形,旋轉狀排列;雄蕊2長2短,內藏;子房上半部被毛,每室有胚珠2粒,花柱無毛。
果: 蒴果棒狀,上端稍大,長2-2.2厘米,稍具4棱。種子每室2粒,卵圓形,小基區以外散生稍明顯的毛。
生長環境
海拔400——2800米潮濕的地方
分布範圍
產廣東、海南、香港、台灣、廣西、雲南、貴州、四川、福建、浙江。常生於潮濕地方。孟加拉國、印度東北部、緬甸、喜馬拉雅等地至中南半島均有分布。
主要價值
本種的葉含藍靛染料,在合成染料發明以前,中國中部、南部和西南部都栽培利用。因適應性強,上述地區多已還歸野生。根、葉入藥,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之效,可預防流腦、流感,治中暑、腮腺炎、腫毒、毒蛇咬傷、菌痢、急性腸炎、咽喉炎、口腔炎、扁桃體炎、肝炎、丹毒。
靛玉紅能使荷淋巴性白血病實驗小鼠(L7212)的存活期有延長的作用。
用靛玉紅皮下、腹腔注射200mg/kg體重,對大鼠瓦克氏癌(W256)抑制率為47%~58%[21:278]。
用大青葉水提取液0.5g/ml,測定對人早幼粒白血病細胞株(HL-60)的細胞毒作用,結果顯示連續作用4天 濃度為10μl/ml可殺死人早幼粒白血病(HL-60)細胞[徐建國,等。
醫藥利用
《藥典》。
【苗藥】Reib max lanx dand(銳馬蘭單),Jab ebnix(加歐你) 根、葉治熱毒引起的膿腫,治腮腺炎《苗醫藥》。Vob ngenf窩額:根 葉主治熱經,快經,啞經引起的發燒,大汗,腮腺炎,各種熱毒所致膿腫《苗藥集》。
【白藥】納:根、葉治扁桃腺炎,癰腫癤毒,淋巴癤炎,喉炎,菌痢,膽囊炎,腮腺炎,口腔炎,頭暈,頭痛,發熱,咳嗽,跌打,瘡癤 疼痛《滇藥錄》。大青葉,藍靛葉,馬藍:葉治流行性乙型腦炎,流行性感冒,肺炎,急性肝炎,熱病發斑,疔瘡腫毒,蛇咬傷《大理資志》
【傣藥】皇慢(西傣),皇龜(德傣):功用同白族《滇藥錄》。皇慢用於清熱解毒,消炎殺蟲《傣醫藥》。皇慢,家靛葉:全株治療頭暈頭痛 發熱、咳嗽《版納傣藥》。根治遺尿症《德傣藥》。皇慢、呀環苟、環滿(西傣):根用於頭暈頭痛,發熱咳嗽《滇省志》、《傣藥錄》。
【佤藥】尼納:功用同白族《滇藥錄》。根、葉防治流腦,乙腦,流感腮腺炎,扁桃腺炎,扁桃體炎,口腔炎,痢疾,蛇咬傷《中佤藥》。
【侗藥】馬蘭:全草治流感,流腦,麻疹,口腔炎,瘡毒,腦膜炎,肺炎,感冒發燒,咽喉炎,婦女產後腰痛,腮腺炎,跌打損傷《桂藥編》。
【瑤藥】冬乾,蘭靛乾:功用同侗族《桂藥編》。
【壯藥】棵洪,長生藤,棵昆,棵松:功用同侗族《桂藥編》。
【僳僳藥】馬蘭、很莫:根及根莖用於流感,流腦,乙腦,肺炎,丹毒,熱毒發斑,神昏吐衄,咽腫,痄腮,火眼,瘡疹、瘡毒《怒江藥》。
【布朗藥】列:治腮腺炎,扁桃體炎,口腔炎,痢疾[8]。
【基諾藥】迷帕帕迷:葉搗敷治骨質增生;煎腹治口腔炎,腮腺炎,扁桃體炎 感冒發熱《基諾藥》。咪怕:葉治療腮腺炎,扁桃體炎,口腔炎[3]。
主治用法
南板藍根: 用於溫毒發斑,舌降紫暗,痄腮,喉痹,爛堠丹痧,大頭瘟疫,癰腫,丹毒。青黛: 用於溫毒發斑,血熱吐衄,胸痛咳血,口瘡,痄腮,喉痹,小兒驚癇。南板藍根: 內服: 煎湯,15-30克(大劑量90克);或入丸、散。外用: 適量,煎湯熏洗。脾胃虛寒、無實熱火毒者慎服。青黛: 內服: 煎湯,3-6克,布包;研末,每次1.5-3克,或入丸、散。外用: 適量,乾撒或調敷。脾胃虛寒者禁服。
臨床套用
用於治療骨髓瘤、白血病等。消毒清血湯組方:由大青葉、板藍根、紫草、赤芍、丹皮、犀角、蜈蚣、雄黃組成。水煎服,每日1劑,煎2次分服。
用本方聯合化療,共治療急性白血病23例,其中急粒白血病13例中,完全緩解2例,部分緩解4例,無效7例;急淋白血病4例中,完全緩解2例,部分緩解2例 紅白血病2例和慢粒白血病1例均獲部分緩解。
附註:本品的葉還可作青黛用。商品大青葉除本品外,還有菘藍(A28)及蓼藍(A22)的葉同用,同時菘藍的根還作板藍根用。
栽培技術
是否引種栽培: | 非人工引種栽培 |
栽培管理
採用種子繁殖。一年生的板藍根不抽莖開花。留種的宜立秋前後播種。收根的應春季播種,利用其當年不抽莖開花的特性,提高根產量。
馬藍為爵床科灌木狀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莖、葉均可入藥。其根和莖作為南板藍根入藥,乾燥葉作為大青葉入藥,既是臨床上的常用中藥,也是許多中成藥的主要原料。同時馬藍莖葉加工的成品青黛,靛玉紅含量高,質量優於其它同類產品。 馬藍適應性極廣,喜溫暖潮濕、陽光充足的氣候環境。適宜在水資源豐富、土壤深厚、土質肥沃的地方生長。一般海拔400~600m、水資源清澈無污染的山區或壩區,尤其適合馬藍的種植與靛藍的生產。其冬季高產栽培方法如下。
選地整地
1.選地栽培馬藍應選向陽,土層深厚,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油沙土、白土或沙土。冬季扦插馬藍可選用稻田為前茬地塊,在秋後稻穀收後立即整地翻坑,準備扦插。
2.整地以高壟種植為宜。一般方法是:深耕細耙後,按東西或南北向做高壟,一壟一溝共寬124cm,其中溝寬24cm,深18cm,壟面淨寬100cm。整地時應施足底肥,每667m2均勻施入圈肥4000kg、油枯餅150kg、過磷酸鈣70kg等混合堆漚發酵240小時以上完全熟化的肥料。
種植時間與密度
冬栽馬藍最佳種植時間為“立冬”至“小雪”之間。按30cm×20cm的行株距,每窩栽入4~5根,呈正方形或多邊形傾斜栽於窩內,復土壓緊,只留插條上端剪口芽露出土面。最後施入清淡的人畜糞水,以利其生根發芽。每667m2種植6000窩左右。進入寒冬時,每窩上均應覆蓋稻草,以防凍傷馬藍芽口,影響出苗率。
留種技術
1.採收留蔸:馬藍為多年收穫的作物,可連續留蔸生長三年,收穫葉、莖,第四年應挖根進行換栽新種,否則植株生長發育衰退,葉、根的產量下降。挖出的根及莖,去淨沙土、雜質,曬乾,即為中藥材“南板藍根”。
2.插條的準備:於當年11月最後一次采葉時,齊地剪取部分莖稈,除去葉片和嫩稍,將老莖切或剪成24cm長的短節,每節有3~4個芽,就成為扦插條。用於冬季栽植,即取即栽。
套種
冬栽馬藍一般在冬季和早春套種一季短期蔬菜,如萵筍、菠菜等經濟作物。
田間管理
【1.幼苗期管理】:馬藍出芽後,發現病株要及時去掉,進行土壤消毒處理 如有缺苗,可用備用苗補栽,適當澆水,即可成活。
【2.除草】:壟溝內可用工具鋤草,高畦上面因馬藍種植密度較大,易傷根 傷苗,可人工拔草。
【3.追肥】:馬藍苗期需氮肥較多,如果種植前已按前述標準施足底肥,苗期則不用追肥,也可追肥人畜清糞水。6月份馬藍進入莖葉生長旺盛期,也是準備採收第一次藍葉(主要採收莖枝腳葉,又稱胎葉)的時期,各種營養的需要量大 應追肥。追肥方法:用鋤在植株旁3cm處挖淺窩,深約7cm,將細乾糞、磷肥 油枯餅等混合後均勻施入,再施入人畜糞水。一般每667m2追施細乾糞600kg 磷肥15kg、油枯餅10kg、人畜糞水2000kg、氮素化肥5kg。追施時間一般要求第1次追施在春季出苗後;第2次追肥在6月末植株生長封林前進行(第1次採收藍葉後);第3次追肥在7月底採收“優葉”後進行;第4次追肥在11月底收割最後一次葉、莖時,要培土覆蓋植株基部,以利其安全越冬。
【4.排灌】:馬藍生長期需水較多,應適當澆水,促使植株生長旺盛。在生長中、後期因枝葉被採收,需水較多,以促進發芽長葉,可結合澆水加入氮肥,如尿素、乙銨等。此後應嚴格注意排除積水或防旱。
病蟲防治
馬藍一般病蟲害較少,主要易發生根腐病。根腐病多發生在高溫多濕季節,使根部腐爛,甚至造成植株成片死亡,對產量影響很大。其主要防治方法:①應注意田間排除積水;②可用波爾多液每隔6天左右噴灑1次,連續噴灑3~5次。如已發生根腐病,應立即拔除病株燒毀,並用石灰液消毒病穴,以防止蔓延。
採收加工
1.採收
①採收時間:冬栽馬藍一般一年收穫3次莖、葉,第1次在6月底,稱為采“胎葉”(腳葉);第2次在小暑至立秋期間稱為采“優葉”,此時葉的品質最好;第3次在寒露至立冬,稱為采“刀葉”。
②採收方法:收穫葉片或莖葉,第1次只摘去植株基部葉片(胎葉)不能多摘,以免影響植株發育;第2次摘葉,可摘去大部分葉片,上部應適當保留,特別是要保護頂芽,以利植株重新發葉;第3次摘葉,可齊地連莖稈一起割回,產量最高。
2.加工藍靛
①淨選清洗:採收回的鮮葉或莖葉運至淨選場倒出,去除雜草、雜葉及其它雜質。隨即用清水洗淨灰尖、泥沙。
②浸泡發酵:把清洗合格的葉或莖倒入浸泡發酵池內,加入適量清水,以高於原料表面30~50cm為宜。夏天浸泡發酵2~4天,秋天浸 泡發酵應根據當時氣溫高低決定浸泡時間,以池水呈綠色,手摸葉、莖表面有滑膩感,搓之即爛,而又未腐爛,浸出液呈綠色為度。
③打靛:先將浸泡發酵的莖葉撈出,然後用竹扒在池內充分攪拌,使浸出液在池內成旋渦狀,再加入一定比例的優質石灰乳液,繼續上下攪動,將頭次泡沫打散後又會產生第2次泡沫(此次泡沫為靛藍泡沫) 再繼續將第2次泡沫打散,最後順勢將液體攪成旋渦狀即可停止攪動,使其自然沉澱。沉澱濃縮:將打靛合格的藍靛液體,放入沉澱池內,使其自然沉澱一定時間後,放去藍靛池上層清水,再將其濃縮成膏狀,水飛、乾燥 即成為合格青黛。
物種區別
性狀鑑別 本品多皺縮成不規則團塊狀,有時帶小枝。黑綠色或灰綠色。完整葉片長 橢圓形或倒卵狀長圓形,長5~15cm,寬3~5cm;葉緣有細小鈍鋸齒,先端漸尖,基部換形下延,中臥於背面突出較明顯。紙質,質脆易碎。氣微弱,味淡。 顯微鑑別 葉表面觀:上、下表皮細胞垂周壁近平直或微彎曲,氣孔存在於下表皮,直軸式,上、下表皮均有腺毛及非腺毛,以下表面為多,腺毛多具單細胞柄及4個細胞頭,少數具6個或8個細胞頭,頭部直徑23~40μm;非腺毛由3~10個單列細胞組成,長90~360μm,基部直徑17~27μm,壁上有細疣點,有的非腺毛呈塔形。葉上表皮的下層具大型含鍾乳體異細胞,長紡錘形,長57~144~330μm,最寬處直徑16~42μm。 葉橫切面:上下表面均突出,表皮內側均有厚角組織,維管束一個,呈半月形,柵欄組織1列,通過中脈,葉肉組織細胞含許多藍色物質。鍾乳體多存在於上表皮內側,中脈部分薄壁組織中亦有存在。 理化鑑別 薄層色譜:取本品2g,研碎,加氯仿20ml,加熱回流提取2h,濾過,濾液濃縮至2ml,作供試品溶液;另取靛玉紅、靛藍對照品,加氯仿製成每lml各含lmg的混合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吸取供試品及對照品溶液各10mul,分別點於同一矽膠G薄展板上,以苯一氯仿一丙酮(5:4:1)作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立即在日光下檢視。供試品色譜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經典中藥
中藥有著獨特的理論體系和套用形式,充分反映了我國自然資源及歷史,文化等方面的特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