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民族中等專業學校

山東省民族中等專業學校

山東省民族中等專業學校是一所文化底蘊深厚而又充滿青春活力的山東普通中專學校,她的前身是山東省益都師範學校,最早創辦於1905年,2001年3月改建為山東省民族中等專業學校,2007年設立山東民族技師學院,2013年轉設為山東省民族中等專業學校,現設有山東省民族中專、山東—巴伐利亞職教師資培訓中心、山東濰坊廣播電視大學青州分校、山東省青州市成人中專、山東省青州市教師進修學校等辦學單位,是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全國職業教育師資培訓重點建設基地、中央民族大學教學實習基地、中央電大“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開放教育試點”項目學校、山東省縣級教師教育培訓機構。

學校地址

山東省濰坊市青州市海岱北路999號

師資力量

學校擁有一支愛崗敬業、治學嚴謹、思想文化素質較高的優秀教師隊伍。學校現有教師425人,其中高級講師96人,講師199人,博士1人,碩士研究生20人,在讀碩士38人,“雙師型”教師占專業教師的69%。

有21人曾赴德國參加專業培訓,228人參加過國家級、山東省省級骨幹教師培訓,46名教師被評為山東省濰坊市以上優秀教師和教學能手,2名教師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1人獲山東省富民興魯勞動獎章。學校十分重視教科研工作,先後承擔十幾項國家及山東省省級“十五”、“十一五”重點科研課題均已結題並分獲一、二等獎。

學校簡介

學校擁有豐富的辦學經驗、現代化的辦學理念、先進的實訓條件、廣泛的校企合作和堅實的就業保障。建立了“以促進當地產業升級、服務山東及山東周邊經濟發展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培養為中心,產學合作、工學交替,培訓與教育融為一體”的職業教育觀念和建設理念,確立了“創辦特色精品學校,建設社會需求專業,塑造理實一體教師,培養術業專攻學生”的辦學戰略目標,以“強調學校內涵發展,突出教師專業引領,強化學生德行管理,培養當地產業工人”為辦學方針,以規範的職業化教育教學為主渠道,以有形的技能訓練、文化活動為載體,營造出了濃厚的文化教育氛圍,建立了能力本位的教學觀、立德樹人的德育觀、適應需求的質量觀和人人成才的學生觀等“四維一體”的教育觀。

學校堅持推行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論”和“準軍事化”學生管理模式,堅持“海納學子,有教無類,學生至上”的辦學理念,形成了“做工作需要的人”的校訓,孕育了“誨人不倦,教人求真”的教風和“學而不厭,誓做真人”的學風,努力實現“社會需要什麼學校就培養什麼”到“社會發展需要什麼學校就培養什麼”的培養目標的質的提升。

學校緊緊圍繞市場需求辦學,設立了機電專業教學部、社會服務專業教學部、汽車專業教學部、職業高中教學部等四個專業教學部,涵蓋數控技術套用、機電技術套用、計算機套用、焊接技術套用、服裝製作與行銷、汽車運用與維修、電氣自動化技術、熱力與能源工程、會計、學前教育、酒店服務與管理、建築裝飾、會計電算化、財務管理、電子商務、農村經濟管理、農業機械化、高職升學等十幾個骨幹專業。

學校以杜威的實用主義作為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理論依據,在“做中學”、“兒童中心”思想指導下,進行了一系列的教學改革。堅持“學校圍著市場轉、專業圍著產業轉、人才培養圍著需要轉”的人才培養思路,在教學計畫和教學中貫徹“基礎課學準,專業課學巧,技能課學精”的教學原則,形成了符合職業學生心理特點和職業技能課程規律的教學模式,採用現場教學、項目教學、模組教學、仿真教學等教學方法,融“教、學、做”為一體,強化了對學生成長的關注。

創新的培養模式使學校實現了“五個對接”:專業與產業、企業、崗位對接,實現了校企一體化;專業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建構了新的課程體系;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提高了人才培養質量;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實現了雙證書制度;職業教育與終身學習對接,為同學們搭建了終身學習的立交橋。

春風化雨,陽光送暖。各級領導對山東省民族中專給予了無限的關懷,多次到校視察指導,為山東省民族中專的發展規劃與專業建設提出了許多寶貴的指導意見,促進了學校又好又快的發展。學校先後榮獲全國電教實驗先進單位、山東省職業教育教學示範學校、山東全省職業教育先進集體、山東省職業教育先進單位、山東省藝術教育示範學校、山東省職成教優秀科研基地,山東省中職畢業生就業服務中心培訓基地、山東省濰坊市文明單位等二十幾項國家和山東省省級榮譽稱號。

歷史沿革

山東青州府師範學堂正式開辦於清朝光緒三十一年(1905),於伙巷街租賃民房辦學。清朝光緒三十四年(1908)正式遷入考院(山東省雲門書院)辦學。 民國元年(1912),山東省青州府官立師範學堂更名為官立山東青州府師範學校。 民國三年(1914),山東省政府對山東全省師範進行了一次大調整,將山東省的登州、萊州、膠州、武定等數處師範合併于山東青州師範,定名為山東省立第四師範學校。 因抗日戰爭爆發,民國二十三年(1934),奉山東省諭改稱山東省立益都師範學校。四師、十中的學生已不能在校讀書,紛紛參加抗日運動。1937年11月28日,校長徐軼千率部分學生與山東濰坊市中校長朱俊聲率領的部分學生一起,經山東省的沂水、臨沂,輾轉到河南許昌,與山東其他地區的流亡學生會合後,成立山東省聯合中學。山東省教育廳楊鵬飛任校長,山東濟南中學的宋還吾任副校長。

民國三十五年(1946),中華民國國民黨政府在山東省昌樂縣境恢復山東省立益都師範學校,招收中師班兩個,學生83人;簡師班三個,學生116人;國中班兩個,學生120人,教職員共23人。 1948年秋,山東省人民政府設立山東省青州中學。學校設師範部、中學部。師範部校址在山東青州城裡南門大街(山東省濰坊市青州市偶園街),街西南院為原山東省教會廣德書院故址,北院為山東省守善中學校址,街東原山東馮家祠堂為東院,三院毗連,占地107畝,有平房599間,樓房兩座,八角亭一座,各院均有體育場。是年,山東昌樂中學兩個師範班併入。 1950年,遵照山東省府指示,山東青州中學師範部單獨設校,恢復山東省益都師範學校之名稱。1951年,定為山東省重點師範,直屬山東省教育廳領導。

1953年,將山東省參府街國小(原山東省四師附小)定為山東省師範附小,建立了教學實習基地。 1954年,山東安丘中學師範班併入;1956年,山東臨朐師範併入;1957年,山東省濰坊師範併入;1958年,山東省臨淄師範併入;1961年,山東濰坊幼師併入。 1998年1月山東省教委批覆成立“山東—巴伐利亞職教師資培訓中心”,地點設在山東省益都師範學校。 1999年1月,山東省濰坊電大青州分校和山東省青州市教師進修學校併入。 2001年3月,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山東省益都師範學校改建為山東省民族中等專業學校. 2008年8月,山東省民族中等專業學校、山東省青州市第一職業中專、山東省青州市第二職業中專、山東省青州市第三職業中專、山東省青州市技工學校、山東省農機中等專業學校、山東省青州市會計中專等七所職業學校合併組建山東省青州市職業教育中心,同時保留山東省民族中等專業學校、山東省青州市技工學校名義辦學。 2011年5月,經山東省濰坊市青州市人民政府批准,以山東省民族中等專業學校名義舉辦山東省青州市職業教育中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