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志·計畫志

1950~1957年恢復國民經濟和第一個五年計畫時期。 在這期間編制的1958年至1960年三個年度計畫都是“大躍進”的計畫。 1977年和197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有了較快的發展。

《山東省志·計畫志》的編纂工作始於1984年,1996年正式出版。全書以篇、章、節次劃層分, 共設6篇:經濟與社會發展概況、建國初期和第一個五年計畫、第二個五年計畫至第五個五年計畫前三年、改革開放十四年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計畫、國土規劃與農業區劃、計畫管理。上限始於1949年,下限至1992年。
從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到1992年43年間, 山東人民在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的領導下,恢復國民經濟,進行有計畫的經濟建設,建立和發展了社會主義經濟。與此同時,開創和發展了計畫工作。 1950~1957年恢復國民經濟和第一個五年計畫時期。 從1950年至1952年進行了國民經濟恢復工作。同時,省財委還著手組織了國民經濟第一個五年計畫(1953~1957年)的編制工作。1953年開始了有計畫的、大規模的經濟建設,全省相繼建立了各級計畫機構。1954年9月,山東省人民政府計畫委員會(以下簡稱省計委) 建立。 1955年12月, 山東省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了《山東省第一個五年經濟計畫綱要》。第一個五年計畫執行結果,基本上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提前和超額完成了計畫規定的各項生產建設指標,國民經濟有較快的增長,人民生活有較大的改善。 1958~1978年“大躍進”、經濟調整和“文化大革命”時期。 1958年開始進入第二個五年計畫時期。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開展了全面的社會主義建設, 探索中國自己的建設道路。第二個五年計畫的編制工作從1955年開始。1957年省計委黨組根據黨的“八大” 精神和國務院下達的控制指標,編制了《山東省第二個五年(1958~1962年)經濟計畫的初步建議(草案)》。這個建議草案是比較符合實際情況的。但是,1958年至1960年“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中,以高指標、瞎指揮、 浮誇風和“共產風”為主要標誌的“左”傾錯誤嚴重地泛濫起來。1958年和1959年編制的第二個五年計畫的幾個草案, 都是在“左”傾思想指導下提出的。全省第二個五年計畫沒有最後定稿。 在這期間編制的1958年至1960年三個年度計畫都是“大躍進”的計畫。 三年“大躍進”使全省國民經濟遭到了極大的挫折和損失。1960年冬,按照中央的指示,開始糾正農村工作中的左傾錯誤。從1961年至1965年貫徹執行了農業為基礎,農輕重為序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調整了農村的生產關係。經過五年調整工作,到1965年,全省調整國民經濟的任務圓滿完成。 1966年至1975年是第三個五年計畫和第四個五年計畫時期,正值“文化大革命”,經濟計畫工作遭到了嚴重干擾和破壞。全省第三個五年(1966~1970年)計畫的編制工作從1964年開始,到1966年5月進行了大量的工作,編制出幾個方案,此後被迫中斷。山東省第四個五年計畫的編制工作, 從1970年開始。1973年7月10日,省革委計畫委員會對“四五”計畫作了調整,印發了《關於調整“四五”規劃和擬訂“五五”規劃的初步意見》。 由於“文化大革命”的干擾破壞,全省經濟和社會發展遭到嚴重損失。農業生產在1967年、1968年有所下降,工業生產在1968年、1969年停滯不前。但是由於廣大幹部和人民民眾堅持同“左”傾錯誤進行鬥爭,堅持進行生產建設,全省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仍然取得了進展。農業生產條件有了較大改善,糧食生產有了較快增長。建設了一批大中型骨幹企業,集體工業和農村工業有了較大發展。交通、運輸、建築、國內外貿易以及科學、衛生等事業也取得了一些重要進展和成就。 1976年10月,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團,國家進入了新的歷史發展時期。1977年和197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有了較快的發展。但是,這一期間,國民經濟比例關係嚴重失調的狀況沒有得到改變。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 全面糾正了“文化大革命” 中及以前的“左”傾錯誤,貫徹執行了改革開放的方針,國民經濟迅速發展。從1979年開始,按照“調整、改革、整頓、提高”的方針,對國民經濟進行了調整,走上了一條速度切實可行、經濟效益比較好、人民可以得到更多實惠的新路子。遵照黨中央對中國經濟建設分三步走的戰略部署,編制了全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六個五年計畫、第七個五年計畫和第八個五年計畫。全省第六個五年計畫和第七個五年計畫已經勝利完成,提前三年實現了國民生產總產值的第一個翻番。這一期間,1988年出現了社會需求過旺、供求矛盾加劇和物價上漲過大的問題。1989年開始認真貫徹執行中央關於治理整頓和深化改革的決定,到1991年,國民經濟呈現穩定增長。1992年,在進一步改革開放的形勢下,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步伐加快,綜合經濟實力進一步增強,全省已初步形成經濟技術開發區--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逐步推進的對外開放格局。全省國內生產總值由234.05億元增加到1982.02億元,增長3.1倍,平均每年增長10.6%。工農業總產值達到4394.43億元,增長5.2倍,平均每年增長13.9%;其中,農業總產值達到840.71億元,平均每年增長7.2%;工業總產值達到3553.72億元,平均每年增長1 6.0%。社會商品零售總額達到796.47億元,扣除物價上漲因素,增長5.6倍,平均每年增長13.2%。 商品出口總值由8.30億美元增加到47.34億美元, 平均每年增長13.2%。居民消費水平每人平均達到841元,增長1.2倍,平均每年增長5.9%;其中,農業居民達到637元,非農業居民達到1643元。14年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合計1751.73億元, 超過了過去29年總和的5.6倍。這一時期存在的問題主要是,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偏大,糧食和經濟作物有所減產,城市物價上漲幅度偏高。 該志獲1997年全國新編地方志優秀成果獎二等獎,1997年山東省第十二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