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個五年計畫

第八個五年計畫

五年計畫,是中國國民經濟計畫的重要部分,屬長期計畫。主要是對國家重大建設項目、生產力分布和國民經濟重要比例關係等作出規劃,為國民經濟發展遠景規定目標和方向。 第八個五年計畫,1991年—1995年中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計畫。簡稱“八五”計畫。1991年4月,全國人大七屆四次會議審議通過國務院《關於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年規劃和第八個五年計畫綱要的報告》。以1992年鄧小平同志重要談話和中共十四大為標誌,“八五”期間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進入新的階段。“八五”期間成為中國改革開放推進最快的時期,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目標,形成了總體開放的格局。

基本信息

實施背景

20世紀90年代前半期,國際國內形勢都呈現出新特點。國際上兩極格局正式瓦解,多極化趨勢繼續發展。1991年12月25日,世界歷史上的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以解體的方式退出歷史舞台,雅爾達體系宣告終結。加上80年代後半期席捲東歐的劇變,社會主義陣營遭受了重大打擊。同一時期,雖然世界總體形勢趨於和平,但是局部衝突與戰爭卻日漸頻繁,南北矛盾開始激化。在國內,1989年政治危機後進行了一段時間的治理整頓,進入90年代之後,社會經濟秩序有所恢復,通貨膨脹得到緩解。但是人們對改革的最終方向存在疑慮,改革開放走到了十字路口。

1992年,鄧小平先後視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並發表著名的系列談話,被稱為“南巡講話”。在談話中鄧小平指出“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點,看準了的,就大膽地試,大膽地闖” ,“改革開放邁不開步子,是因為太注重姓‘資’還是姓‘社’的問題”,並提出判斷改革開放的標準應該為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南巡講話”為改革開放提供了一劑強心針,有利於打破廣大幹部民眾的思想包袱。

同年,中共十四大召開,正式將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作為改革開放的目標確立下來,意味著存在多年的計畫與市場之爭在指導思想領域基本結束。此後,市場作為資源配置的基本手段得到承認,計畫經濟同時被國家巨觀調控所取代,由此改革進入了新的階段。

計畫制定

1990年l2月,黨的第十三屆七中全會審議並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年規劃和“八五”計畫的建議》,提出了今後十年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本任務和方針政策。1991年3月第七屆全國人大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國務院《關於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年規劃和第八個五年計畫綱要的報告》。以1992年鄧小平同志重要談話和中共十四大為標誌,“八五”時期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進入新的階段。

在政治風波之後不久制定的“八五”計畫,在發展目標上主要強調確保經濟與社會穩定,制定的指標力求穩妥。“八五”計畫的基本任務是:進一步解決過去遺留下來的阻礙經濟發展的各種問題,取得實現財政經濟狀況根本好轉的決定性勝利。

計畫內容

序言
一、1991——2000年的主要目標的指導方針
(一)奮鬥目標和總體藍圖
(二)基本指導方針
(三)主要任務和重要指標
二、“八五”計畫的基本任務和綜合經濟指標
(一)基本任務
(二)經濟成長的規模和速度
(三)綜合經濟效益
(四)國民收入的生產和分配
(五)財政和信貸
三、“八五”期間主要經濟部門發展的任務和政策
(一)農業和農村經濟
(二)水利建設
(三)能源工業
(四)交通運輸和郵電通信業
(五)原材料工業
(六)地質勘查和氣象
(七)電子工業
(八)機械製造工業
(九)國防工業和國防科研
(十)輕紡工業
(十一)建築業
(十二)商品流通
四、“八五”期間地區經濟發展的布局和政策
(一)沿海地區的經濟發展
(二)內陸地區的經濟發展
(三)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
(四)貧困地區的經濟發展
(五)地區經濟協作和聯合
(六)城鄉規劃和建設
(七)國土開發整治和環境保護
五、“八五”期間科學技術、教育發展的任務和政策
(一)科學技術的發展
(二)教育事業的發展
六、“八五”期間對外貿易和經濟技術交流
(一)進出口貿易
(二)利用外資、引進技術和智力
(三)經濟特區、對外開放城市和開放地區
七、“八五”期間經濟體制改革的主要任務和措施
(一)完善以公有制為主體的所有制結構
(二)改革企業體制
(三)發展社會主義市場體系
(四)改革價格體制
(五)改革財政稅收體制
(六)改革金融體制
(七)改革工資制度
(八)改革住房制度和社會保障制度
(九)改革計畫體制和投資體制
(十)加強經濟調控體系建設
八、“八五”期間人民生活和消費政策
(一)居民收入和消費結構
(二)控制人口增長
(三)勞動就業和勞動保護
(四)衛生保健事業
九、“八五”期間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
(一)文化建設
(二)思想建設
(三)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建設

詳細內容見參考資料

計畫成就

從實施結果來看,“八五”計畫完成得較為理想。完成百分數均值為267%, 完成率為89%,基本完成率為89%。

經濟體制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

以分稅制為核心的新財政體制,以增殖稅為主體的新稅制已經基本建立並正常運行。政策性金融和商業性金融初步分開,匯率順利並軌,新的巨觀經濟調控框架初步建立,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明顯增強,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的格局已經形成。

對外開放總體格局基本形成

對外開放的範圍和規模進一步擴大,形成了由沿海到內地、由一般加工工業到基礎工業和基礎設施的總體開放格局。以上海浦東為龍頭的長江地區的開發開放,成為“八五”期間對外開放區域布局的一項重要舉措。中國對外開放的縣市超過1100個,興辦了一大批經濟開發區和13個保稅區。

對外貿易迅速發展

對外貿易總額累計達10145億美元,比“七五”翻了一番,年均增長19.5%,高於“六五”的12.8%和“七五”的l0.6%。年出口額已突破1000億元,占世界商品貿易的比重從“七五”的1.6%增加到3%。1995年,中國進出口貿易總額居世界第十一位;國家外匯儲備已達到736億美元,比“七五”末期的111億美元增加5.6倍。

城鄉人民生活繼續改善

“八五”期間,城鎮居民人均生活費收入達1578元,扣除物價因素,年均增長分別為7.7%和4.5%,大大高於“七五”的3.7%和2.8%。社會商品零售總額累計達67275億元,扣除物價因素,年均增長10.6%,大大高於“七五”時期3.3%的水平。1995年底,城鄉居民儲蓄餘額接近3萬億元,比“七五”末期增加兩萬多億元。

“八五“”期間,城鄉新建住房面積43億平方米,到1994年末,農村人均居住面積達20.5平方米,城鎮居民人均居住面積達7.7平方米。

“八五”期間全社會勞動者總數約增加5000萬人,其中城鎮勞動力增加3740萬人。貧困人口由80年代末的8500萬人減少到6500萬人。

“八五”期間人口過快增長的勢頭得到抑制,人口自然增長率由1990年的14.39‰降到l995年的10.55‰。廣播和電視人口覆蓋率分別達到78.7%和84.8%,比1990年提高4和5個百分點。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