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後,為解決教義和禮儀上的分歧,特別是東西部教會之間的地位之爭,隨後又召開過多次公會議。分別是:公元342年,君士坦丁堡第一次會議,與會者多為西部主教,會議上確立了羅馬主教的權威;公元431年,以弗所會議,判定聶斯托利派為異端。公元451年,卡爾西頓會議,東部主教為主,宣布羅馬主教與君士坦丁主教地位相同;此後還有公元553年的君士坦丁第二次會議;公元681年的君士坦丁第三次會議;和公元787年的尼西亞第二次會議。
緣起於信仰之爭的尼西亞會議,是當時關涉羅馬帝國存在基礎的階級對立、利益紛爭和軍事態勢的某種社會歷史折射,也是一場隱伏在宗教關注、宗教情感、宗教虔誠、宗教教派論辯中的政治搏殺.
第一次尼西亞會議通過的最為重要的檔案是《尼西亞信經(Nicaea scripture)。
它在公元325年被“尼西亞會議”採納,公元381年在君士坦丁堡宗教會議上得到了擴充,公元451年又獲“凱爾西頓會議”批准。它對基督教的基本信仰闡述如下:
1。我們相信唯一的上帝,無所不能的天父, 有形物與無形物的創造者;
2。我們相信唯一的基督耶穌,上帝的兒子,上帝的獨生子, 通過他萬物始生;
3。為了我們人,為了我們能被拯救,他從上天降臨人世,被聖靈和聖母孕育,成為一個活生生的人,受苦受難,第三天又死而復活升入天堂;
4。而後又乘著天國的榮耀而來,審判人間的生死。
相關詞條
-
第一次尼西亞公會議
第一次尼西米會議,是由羅馬皇帝康斯坦丁召集在公元325年召開的,是第一次全基督教的主教會議。
歷史 性質 出席者 議題 -
第二次尼西亞公會議
尼西亞會議,是指在小亞細亞的尼西亞城舉行的兩次基督教大公會議,是世界性的主教會議。對基督教影響深遠。
會議介紹 歷史 意義 -
尼西亞第二屆大公會議
尼西亞第二屆大公會議,於787年9月24日到10月23日在尼西亞舉行,是東方教會所承認的最後一屆大公會議。
-
尼西亞公會議
基督教會史上在小亞西亞北部尼西亞城召開的兩次世界性主教會議。分別稱為第一次和第七次公會議。
尼西亞公會議 正文 配圖 相關連線 -
尼西亞前期教父選集
text),而他所引的經文,有福音書,保羅的書信,和啟示錄。 他極注重使徒傳下的主教制,作為教會合一的準則。 他所標榜的教會合一,乃是在每一主教區以內,...
內容介紹 作者介紹 -
教會[宗教組織]
教會(Church)基督教的基本組織。該教認為是全體在世和已死基督徒的總體。“教會”一詞,源於希臘文εκκλησία,意為“聚會”,在古代希臘化國家中主...
詞語簡介 教會詞源 個別性教會 世界性機構 基督教會發展 -
伊朗專家會議
伊朗專家會議是選舉伊朗領袖的最高權力機構,成立於1982年12月,現有成員86人。專家會議選舉每8年舉行一次,其成員由選民根據各省市的人口比例從宗教法學...
免職主席 新任主席 最高領袖 政治風向標 -
西亞歷史
西亞的古代文明主要包括古代兩河流域文明(巴比倫文明/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地中海沿岸地區(包括現代以色列、巴勒斯坦和敘利亞)的古代文明、現代伊朗西南部地區...
概述 古代西亞文明史 神話體系 文明流程 文明碎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