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國寡民》](/img/e/f6d/nBnauM3XxEDMwQTN2MzN5cjNxITMygTN4kTMwADMwAzMxAzLzczLxM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名文簡介
作者:老子類型:政論
成文時間:春秋時期
作者小傳
老子,生平不詳。 《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說,他是 楚國苦縣人,姓李,名耳,字聃,曾任周王室守藏室史官。他與 孔子同時而稍年長,被孔子稱為當代最洞達事理、通曉世務的 人物。後因 周王室衰落,他棄職而去,出關時為守關官員 尹喜強邀其著述其思想,於是老子用 韻文寫成了一部道家 哲學著作,因其是老子所著故稱 《老子》。書分為上下兩篇5000餘言,即 《道篇》和 《德篇》。因此後來被尊為道教經典,故又稱 《道德經》。《道德經》,是我國古代最重要的 思想論著之一。原文
小國寡民,使有什佰之器(1) 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人復結繩(2) 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注釋
(1) 什佰之器,生活中常用的各種各樣的器具。什佰:指數目眾多。(2) 結繩:在繩子上打結。古代原始人沒有文字,採用這種辦法幫助記憶、傳遞訊息。譯文
如何民風淳樸呢?治理大邦應該當做像治理人民很少的小國家一樣,這樣有人民不是被用來作奴隸,也不是被武裝起來去打仗,這樣子的話即使有各種各樣的器具也用不上了。使老百姓重視自己的生命,也不會背井離鄉,遷徙遠方。即使有船和車子,也沒有地方要乘坐它,因為沒有人要遠走他鄉去避難,即使有鎧甲和兵器,也生產到多到沒有地方要陳放它。因為沒人用它去打仗與消耗它。讓百姓恢復原始的純樸風氣時代。國富民強到了鼎盛時代。人人恬淡寡慾,使人民有甘甜美味的飲食、華麗的衣服、安適的住所、歡樂的風俗,即使兩國人民相處得很近,交往密切到連雞狗的叫聲都混在一起,卻從來不發生戰爭與摩擦。影響與傳播
![《小國寡民》](/img/c/eaa/nBnauM3X4UzNzMTO5QzN5cjNxITMygTN4kTMwADMwAzMxAzL0czL3M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老子》成書於 戰國前期。有人認為它基本上是 春秋時期老聃 思想的記述, 又經過後人的 加工和補充。從漢初崇尚黃志以來, 歷代對《老子》一書的 研究和注釋之多, 僅次於 儒家的 《論語》。其注本有六、七百種, 較有影響者除 王弼注本外, 還有焦求 《老子翼》等。近代有敘倫 《老子求詩》、朱謙之 《老子校釋》、高亨 《老子正詁》、任繼愈 《老子今譯》和 《老子新譯》。張松如 《老子校讀》資料較多。《老子》一書在 國際上亦影響深遠, 被譯成多種 文字。漢初的 統治者採取“與民生息” 的 政策, 曾一度把老子的“無為” 思想作為信條; 魏晉時期政治混亂, 戰爭頻仍, 玄學家們感到人生無常, 也從《老子》中尋找安慰。《老子》的 思想基本上是消極的、軟弱的,不得意的 知識分子, 失勢的權貴往往從中尋求 精神寄託。但《老子》對後世影響深遠, 以它為主, 形成了 中國歷史上和 儒家對立的道家學派。
專家點評
![《小國寡民》](/img/4/99d/nBnauM3XyMTOzATN2UzN5cjNxITMygTN4kTMwADMwAzMxAzL1czL0g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小國寡民》](/img/8/ac1/nBnauM3XygjN5kjM0gzN5cjNxITMygTN4kTMwADMwAzMxAzL4czL2M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文章語言極其精練、形象, 動詞的遣用尤其靈活多變。 句式在整齊中有變化, 節奏感很強,富於 音樂美。這些都體現了《老子》一書的語言 藝術風格。
相關詞條
老子; 政論; 春秋; 《道德經》; 《老子》; 文學; 哲學相關資料
《道德經》;《老子》;《 老子評傳》;《老子傳》;《中國名人百傳》詞條分類
老子;政論;春秋;《道德經》;《老子》;文學;哲學;世界歷史名文;傳世經典文學相關連結
http://baike.baidu.com/view/65230.htmhttp://www.people.com.cn/GB/paper39/2009/321863.html
http://v.youku.com/v_show/id_co00XODQ5MDA2NA==.html
http://laozi.memsky.com
相關圖片
![《小國寡民》](/img/d/3f8/nBnauM3XwITOzcTOxIDO5cjNxITMygTN4kTMwADMwAzMxAzLygzLwE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