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學案

導學案

導學案是經教師集體研究、個人備課、再集體研討制定的,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以素質教育要求為目標編寫的,用於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參與、合作探究、最佳化發展的學習方案。 它以學生為本,以“三維目標”的達成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配合教師科學的評價,是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創新、學會合作,自主發展的路線圖。導學案實施的高級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導學案實施的基礎目標是促進學生高效的掌握知識,為後續學習奠定文化基礎,在導學案的實施中要兩級目標並重。

基本信息

基本內容

導學案包括:學習目標、學習重點、學習難點、自主預習、合作探究、教師精點、自主測評、學習反思、拓展延伸,存在的問題等環節。

導學案的編寫:導學案是教師精心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自主探究,自主創新的材料依據,從教師備課的角度來看,編寫導學案是一種創造性勞動。

遵循原則

1、課時化原則

儘可能的將一課時的內容寫成一個學案。 按課時內容確定導學案的內容編寫。這樣,有利於調控課時學習的知識量,加強授課的計畫性、針對性、時效性,構建高效課堂。

2、問題化原則

將教材中的知識點、德育點隱入創設的一個個具體的材料情景(生活場景)或課堂活動中。通過一個個具有探索性的問題,引導學生進入自主地學習之中。在問題的解決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能力。問題的設定,應當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充分考慮學生個性和認知規律,學科信息要準確,問題的針對性要強。設定的問題既有利於扎紮實實打好基礎又有利於加強知識的拓展,強化與生活的聯繫,具有較強的思考性。從而有效地把學生引入課本,把生活納入課堂,激發自主學習,引導交流討論又學會看書。

3、方法化原則

在學生讀書、思考、解答問題等環節的學習中,教師都要站到學生的角度去考慮問題,以便能夠及時適時的點撥學生應該如何去做。學案中學習目標設計、疑難問題提示、解題思路、方法、技巧等指導性內容和要素,構成一條明晰的學法線。

4、層次化、遞進性原則

導學案的設計,要體現教師對學生的因材施教,要讓優等生看到挑戰,中等生看到激勵,學困生看到成長。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發展。無論在哪個層面上,都要讓學生在“最近發展區”內去自主探究,獲取知識。設疑應首先考慮其知識的層次性和個性的差異性,導學導練要有適當的梯度。做到這一點,教師必須對自己的學生的學習水平和知識狀況有一個清楚的了解。

使用方式

導學案的使用是導學案實施高級目標(學習能力的培養)和基礎目標(文化知識的掌握)的關鍵.它的實施可以分為三個環節:課前預習,課堂探究,課後拓展 課堂小結  課前預習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重要手段.在自學中發現,思考,生疑.再思考,獲知.  課堂探究是培養學生合作能力的重要方式,也是達成學習目標的關鍵過程.學生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體驗合作的樂趣,體驗獲知的快意,體驗方法和技能的重要.教師適時的精點,更能達成教師"導學"功能的落實.  課後拓展是落實基礎目標(文化知識掌握)的重要保障. 課堂小結是本課所講的重點的一個歸類,可以更深層次的了解本課。

指導思想

關注學習方式改善互動環境

切實落實構建生態課堂的教學理念,完善學習方式,拓展學習時空,構建立體互動環境、做到生生互動、書生互動、師生互動、組內互動、組際互動、生媒互動齊舉,倡導自主探究、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關注課堂教學效益

堅持向“四十五分鐘要質量”的理念,最佳化教學過程,減少無效或低效教學活動,實行精細化教學,力求在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的同時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備課模式

“導學案”備課的基本模式:“提前備課,集體研討、輪流主備、最佳化學案、師生共用”。

1、整體備課

備知識體系,備課程標準,備教材,備學情。

集體備課

備課組長提前兩周召集全體組員就一周內所要講的內容進行說課,著重圍繞如何確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方法,設計教學流程,分析學生情況,併到各個班級進行聽課,了解現實問題等內容。

輪流主備

在集體研討的基礎上,備課組長將內容進行分工,主備教師提前一周拿出“導學案”初稿,並交給備課組長審查修改;備課組長將一周的“導學案”草稿交分管領導審定,製成正式文本。

課前備課

上課前一天將“導學案”發至學生,正式上課前收齊後適度批閱,任課教師對“導學案”再次進行閱讀理解和補充完善。

課後備課

師生共用“導學案”實施課堂教學,課後教師在“導學案”的有關欄目或空白處填寫“課後記”。

6、整理成冊

備課組長負責將“導學案”整理成冊(本組內保留電子稿),作為本備課組的教案,每學期交教導處一份,以備檢查和存檔。

導學案

(1)應依據學生學習需要增設相應課時

學生要形成技能和穩定的知識結構,在學習中不斷總結歸納已有經驗,形成概念並同化原有認知結構。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在教材的設定課時中,經常增加習題課,根據學生學習需要補充一些專題課,單元或章節完成後增加複習課。

2) 導學案實施的高級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導學案實施的基礎目標是促進學生高效的掌握知識,為後續學習奠定文化基礎.在導學案的實施中,要兩級目標並重.

2、理清每課“導學案”各個要素的邏輯關係

(1)每課“導學案”的基本欄目之間關係

我們一般把每一課時的導學案分為以下欄目:學習目標、導學過程、資源連結、課後作業。其中“學習目標”板塊是整篇導學案靈魂,統領整全篇,其他板塊均為其它服務,作它的子系統,因此,它在位置上居於篇首,編輯上套用不同字型和橫線隔開的方式予以區別對待。導學過程、資源連結、課後作業欄目之間是並列的關係,因此,在編輯上這幾個欄目既體現整體,又相對獨立。

(2)“導學過程”中的“學習方式、學習內容、學習程式、問題”之間的關係

導學案是引導學生學習的方案。“導學過程”是一篇導學案中最核心的部分,是達成目標的關鍵,是導學案的最重要的設計內容。 “導學過程”要實現導學功能,學生首先要知道怎樣學和學什麼的問題,另一方面,其次,學生要知道具體可執行程式和研究的問題。也就是說,導學過程首先要告“學習方式”和“學習內容”,然後進行的學習活動的設計,把“學習方式”細化為學習活動中具體為可執行程式(包括學習指令或指導語言),把學習內容細化為在學習活動中的系列問題。縱向上,把學習方式及程式概括為“學線”,學習內容及問題概括為問題線索,那么導學過程就是圍繞“學線”和“問題線”實現的自主學習,這兩條線是並行而又相互聯繫在一起的,在導學案的設計中必須從縱向上清晰地展出這兩條線索。橫向上,學習方式和學習內容組合成“學習環節”,學習程式及問題組成學習活動,學習環節分解成若干學習活動,導學案設計中必須從橫向上體現出它們的總分關係。具體設計辦法見“二(1)(2)”。

二、重點設計學習目標、學習環節和學習活動

1、學習目標的設計方法

在教案中,我們經常用了解、理解、掌握來描述教學行為和目標程度,然而在導學案中,學生需要通過學習目標來確定學習任務,並通過學習來檢測目標的達成程度,因而,學習目標的設定應概括準確、簡潔易懂、操作性強等特點。實踐中,我們辦法如下:

(1)學習目標應包含三個方面的關健詞:用什麼具體方式來學,學什麼內容,學到什麼程度

如《不等關係》課的學習目標:知道不等號涵義,說出不等式的意義,會用不等號表示常見的不等關係。其中“知道、說出、表示常見的”等詞語既表示學習方式又指出了達標程度。

(2)學習目標和“導學環節”大致對應

《不等關係》課中學習目標與下面“2”中所列學習環節大體一致。

(3)學習目標和課堂檢測及課後作業要求一致

我們要求:目標定什麼,學什麼,練什麼,測什麼。這樣編寫使導學案克服了過去習題超前布置的現象,減小了學習難度,減少了作業容量。當然,目標確定的恰當是否致關重要,需要教研集體研究決定。

(4)學生重點概括目標中的重要內容

2、學習環節的設計方法

(1)“雙命名”或“三命名”學習環節

我們把每課學案劃分為3-5個大的環節,採用雙命名方式,前面是學習方式,後面跟學習內容。如:在學習《不等式關係》課的命名如下: 第一環節“自主閱讀—聯繫舊知識,認識不等號”,第二環節“指導學習——不等關係的意義”,第三環節“自主練習——列不等式”,第四環節“引導探究——在套用背景中列不等關係”,第五環節“歸納總結——不等關係回顧”;有時為了促進學生掌握學科學習方法,也有一些採取三命名的方式。比如在學習《探索相似三角形的條件》一課中的第一環節:“自主閱讀——類比全等三角形相似條件,思考相似條件”,其中“類比”一詞指明了學科思維方法。

(2)根據內容情況選擇學習方式 導學案以自主學習為主,輔之以教師指導、引導和學生間的合作探究學習,具體的學習方式有:自主閱讀、自主探究、模仿學習、自主練習、實踐操作、合作探究、指導學習、引導學習、歸納總結。第一,根據內容的難易程度進行選擇。一般地,難度較大的可選用指導、引導、合作的學習方式。第二,根據學習內容特點進行選擇。概念形成和性質定理探究一般選擇自探究、實踐操作、合作探究等方式;技能方法學習、綜合複習一般選擇引導、指導學習,然後模仿學、自主練習、合作探究等方式。第三,根據學習內容的呈現階段進行適當地選擇。一般地,第一個環節的內容和學生的生活或舊知相聯繫,目的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生認知注意,採取自主閱讀的方式進行;第二環節一般是例題示範、原理探究、方法歸納等其中內容,採取的學習方式可選擇:指導學習、引導學習、自主閱讀、自主探究、實踐操作;第三、四環節內容一般是鞏固訓練、變式訓練、方法形成,可選擇“模仿學習、實踐操作、合作探究、自主練習”;最後一個環節為歸納總結。

3、學習活動的設計方法與經驗

1、指令、指導語言與問題任務的處理方法

(1)每一個活動前先指明學習的步驟,用不同的字型加以區別。

(2)在問題前用簡短的學習動作詞語概括並加標識。這些指導語言有:歸納、小結、猜測、驗證、證明、例題示範、反思、提示、分析、觀察、實驗等。下面方框是“單項式概念”的一個學習活動。通過上面兩種方式既清楚地展現了學習的程式,又較好地表達要研究的問題。

.

2、

問題的呈現方式多採用簡答或解答的方式

導學案重點是展現學生的在教師的組織指導下知識的構建過程,而不是一味追求答案的準確性,而不是展現各種不同的問題類型。填空題、選擇題同屬客觀性試題,它們共同特點是形態短小精悍,考查目標集中,答案簡短、明確、具體,不必填寫解答過程,測量的是學生對關鍵字的知識記憶和結論的準確. 對考生獨很難考查語言表達能力、創造性思維能力,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另外,填空題和選擇題由於材料較多,在編輯上占去大量的版面,給閱讀者造成閱讀困難;問題的零碎呈現也不容易讓學生形成知識結構。

3、應為問題思考留有空間

一是為問題它可以方便學生作解答之用,但更主要的意圖是留給學習者思考的空間,既便是這些空白不需要作答,只有留有空白,才能給予學習者思考的空間,就象作畫一樣,留有“飛白”,才能給觀賞者想像的空間。否則,學生在學案引導學生中不容易把握問題關鍵和重點。

4、每個活動應展現完整認知過程或思維過程

概念形成和原理探究的活動,應體現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認知規律;例題示範活動,應體現分析過程,解答規範過程和反思總結方法或技能的環節;自主練習活動,應體現由易到難,由簡單到複雜的認知規律,應體現知識的前後聯繫;對於難度較大又是重點的問題,應遵循低台階、高密度、緩坡度的原則,步步為營,既展現問題的發展變化,又滿足發展水平欠佳學生的學習需要;合作探究活動,應著力設計開放型問題或有認知衝突的問題。

三、導學案設計應注意的兩個問題

1、導學案應是教師集體與個人共同智慧的結晶

教案是教師個人的藝術,學案設計既是個人的藝術與是集體的智慧。我們最開始編寫的學案,經常出現一個作者編寫設計的內容在教學中並不被其他教師採用。是由於缺乏集體共識:對用學案實現課堂導學存大分歧,對教材的理解不一致,對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學情把握差異較大。後來,我們把編寫學案的老師分成小組進行審核,對每一個教學目標必須達成共識。

2、導學案設計應方便課堂教學

(1)每堂導學案以兩頁設計為最佳,第一頁為書的左面,第二頁為書本的右面,當學生打開一節學案後將不另外翻頁。

(2)按學習活動的順序進行依次編號,教學環節前的順序符號應使用圖示表示,便於教師課堂組織教學時,學生能根據教師要求準確定位學習活動。

(3)應重視行距,以一點五倍行距最為適宜,便於學生順利閱讀而不至於上下文混淆。

(4)應為教師的個性化教學留有空間。我們的經驗是:在每課第一頁左邊留五分之一空白,供師生備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