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都師範

寧都師範

寧都師範寧都師範學校位於贛南東北部的寧都縣城。東臨蜿蜒流淌的梅江水,西眺風光奇麗的翠微峰,南有寶塔山麓青松翠柏的幽靜,北有晶廈公路與319國道交匯的繁華。校園枕山際水,綠樹環繞,鳥語花香,景色宜人。

寧都師範寧都師範

簡介

清代進士邱璧先生放棄江西省審計處處長的官不做,回寧都創辦江西省立第九中學,親任校長,該校即為寧都師範的前身。1936年,改名為省立寧都鄉村師範學校,1946年正式命名為“江西省立寧都師範學校”。學校雖幾易其名,幾番搬遷,飽經滄桑,但為社會培養了大批人才。如,解放前曾任江西省教育廳廳長的周邦道行政管理是寧師畢業,也是學校第五任(圖)寧都師範校長。台灣清華大學核物理專家曾德霖、台灣大學教授黃群英華中師大副校長鄧宗琦教授、湖北師院黨委書記周維新,還有省內外大中專院校的一些教授,都曾是寧都師範畢業生。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興國簡師和瑞金簡師相繼併入寧都師範,學校生源除來自本贛州地區外,還擴展到吉安、撫州等地區,以及福建、廣東、湖南等省份,學生三千多人,譽“中南第一”師範。1958年,增設了師範大專班。六十年代初成為全省四所省屬重點師範之一。“文革”期間大中專一度停止招生,寧都師範於1973年復辦,是全省最早復辦的中師之一,後又設了瑞金分校。改革開放後,尤其是1993年以來,學校提出了“愛國愛校,求實求真”的校訓,確立了“勤奮、嚴謹、團結、進取”的校風,古老的寧都師範煥發出青春的生機與活力。

硬體設施

寧都師範探求發展的半個世紀,為國家培養各類教師和各種人才二萬多人。寧都師範立足於建設一流的硬體設施和師資力量,進一步擴大辦學規模,為贛南的教育作出貢獻。近幾年,學校先後征地,校園面積擴大到430畝(其中校本部110畝),正在規劃新校園增加面積1000畝。現已建起了綠草如茵的有400米跑道的田徑運動場,設計科學的膳廳禮堂,裝飾優雅的藝術樓,以及教學樓、科教樓、教工宿舍樓、學生公寓,總建築面積達4萬多平方米。

寧都師範寧都師範
設有語音室、微機室、多媒體電教室,安裝有校內閉路電視網路系統。彩電進教室,電話進宿舍,部門辦公初步運用微機管理。

軟體設施

圖書館藏書10萬餘冊,訂閱各類報刊400多種。寧都師範為正縣級事業單位,現有校長1人,黨委書記1人,副校長3人。設有黨政辦公室、教務處、學生處、總務處、教研室、實驗室、圖書館、保衛科、團委、工會、勤工儉學辦公室等12箇中層機構。有教職工163人,在職教師中有高級講師21人,講師37人,助理講師43人。目前,學校引進在讀碩士研究生2人,公派去師大脫產攻讀教育碩士6人,還資助20多名青年教師參加研究生課程班培訓,以提高業務素質和學歷層次。近幾年,學校主動適應教育信息化的要求,重視對學生進行信息技術和現代教

寧都師範寧都師範夜景
育技術的培訓。1999年,學校經國家勞動保障職業技能鑑定中心批准,設立國家計算機高新技術考試站,成為贛南的計算機培訓基地。2001年3月,省教育廳、省發展刻劃委員會決定寧師試辦“3+2”分段學制,培養專科學歷的國小教師。學校現設有大專國小教育、英語教育、信息技術教育、普師、幼師、普師英語、普師計算機、經貿英語、工藝繪畫等多種專業,面向贛州市18個縣市區招生,在校學生達到2600多人。寧都師範辦學水平不斷提高,校容校貌更加秀麗。1997年以來,學校被評為省衛生庭院單位、省園林化單位,自1989年起,學校連續6次被評為省級文明單位。在當前師範教育體制三級逐漸向二級過渡的形勢下,寧都師範正抓住機遇,不斷改革創新,以更快的步伐,謀求更大的發展。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