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況
巴林左旗-富河鎮 |
地質地貌屬大興安嶺余脈南麓,丘陵山地,海拔高度為900梷1100米,氣候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春季乾早,風沙較大,秋季霜來較早,冬季多風較嚴寒。年降雨量平均350——40Ommm,無霜期90——115天。
巴林左旗富河鎮是今年該旗生態建設任務量最大的鎮,今春將完成人工造林7000畝,封山育林9600畝,以封代造4000畝,社會造林3500畝,義務植樹900畝,精品工程3000畝。在其鎮黨委、政府的統一領導下,積極抽調精兵強將,並成立了幾個造林專業隊,採取高標準規劃,嚴格要求工程質量,確保造林成活率。為了能夠多乾一點、乾好點,他們把帳篷、煤氣、床等拉到工地上,在工地上吃住。林工站全體職工更是起早貪晚搞規劃、施工,檢查苗木質量,克服各種困難,以保證圓滿完成春季造林任務。
資源介紹
玉米 |
2、礦產資源:地下蘊藏著豐富的礦產資源,鉛、鋅、銅、鐵、英石等亟待開發。
3、野生資源:有自然山杏林5萬畝,人工山杏林5萬畝,有6萬畝己進入豐產期。還有豐富的蕨菜、鮮蘑、哈拉海等山野菜資源。
4、旅遊資源:鎮內有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著名的富河文化就發現於本鎮的富河村。金界壕似長蛇穿越於北部的崇山峻岭之中。被譽為草原明珠的沙那水庫位於本鎮境內,在那裡可以進行划船、垂釣、游泳、吃魚宴,是假日旅遊的好去處。北部的烏蘭壩林場旅遊區素有野生動植物園之稱。全國最大的馬鹿生產基地也位於旅遊區內。正在開發的老爺洞溝,以山青水秀,奇峰怪石吸引著眾多遊客,可以體會到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傑作。再往北近百里,可以到錫林郭勒大草原,騎馬、住蒙古包、喝奶茶,一覽草原的無限風光。
經濟和社會發展情況
小麥 |
在農業上,按照"減糧增草擴經"的調整原則,重點抓好訂單項目,現己與旗華豐糧油公司、林西糖廠等龍頭企業建立了長期的購銷關係。年種植高油大豆2萬畝以上,種植甜菜3000畝以上。同時,成立了馬鈴薯協會,加大了脫毒馬鈴薯的引進、推廣和生產加工銷售工作力度,年種植馬鈴薯2萬畝以上。依託糧站的訂單,年種植小麥3000畝以上。從而使高油大豆生產基地、馬鈴薯生產加工銷售基地、甜菜種植基地、小麥種植基地初具規模。
在牧業上,全面落實舍飼養畜措施。大力發展牛羊改良育肥。現全鎮建黃牛改良站2處,羊改良站10處。年改良牛羊3.6萬頭(只),育肥出欄牛羊4萬頭(只)以上,其中掛靠草原興發集團可育肥羔羊1.5萬隻。同時掛靠華都集團、昆鵬集團鼓勵民眾發展瘦肉型豬養殖,年可育肥出欄商品豬3000口以上,其中年出欄500口的豬場3家。
在林業上,通過退耕還林和封育,全鎮山杏林面積10萬畝,人均4畝,是左旗最重要的山杏生產基地。
在礦業上,現有選礦1處,小型銅礦1處,採礦點2處。
在個體私營經濟上,現有磚廠2家,農貿市場2處,飯店、旅店15家,個體工商戶總數479家,正在籌建活畜市場和羔羊育肥基地。
在社會發展事業上,有中學1所,在校生906名。建有四層教學樓,有教職工72人。有中心衛生院1所,建有二層醫療住院樓,有醫護人員27名,病床20張,開設內科、外婦科、中西科及化驗、檢驗、X光、B超室,是醫療、防疫保健等為一體的綜合性醫院。有電視差轉台2處,在鎮政府建有線電視台1處。程控電話,傳呼塔、移動、聯通電話塔覆蓋全鎮,公路建設四通八達,林罕線貫穿全境,村村通公公汽車,全鎮公路總里程可達100公里。
農業情況
馬鈴薯 |
恰逢雨水充沛,加之品種適宜,馬鈴薯長勢良好,全鎮馬鈴薯有望獲得大豐收。鎮黨委政府配合烏爾吉澱粉廠與種植戶簽訂銷售訂單,保證充足的原材料供應。幫助烏蘭壩澱粉廠完成改擴建,完成了廠區環境整修。通過龍頭企業的牽引拉動,同時在馬鈴薯協會的帶動下,進一步整合澱粉和粉條的加工資源,通過註冊商標、增加產品種類、搞精細小包裝等措施,提高了產品附加值,進一步帶動了本鎮及周邊地區馬鈴薯產業的快速發展。現全鎮馬鈴薯產業化鏈條逐漸完善,馬鈴薯的種植、貯藏、生產、銷售基地已初具規模。
生態建設
沙那水庫 |
為確保工程質量,全旗各處不斷探索工作機制,對工程實行契約制管理,鄉包村,村包戶,技術人員包項目,各級幹部分片指導,技術人員現場把關,幹部帶著民眾乾,乾群一心搞會戰。因此,極大地調動了廣大民眾參與生態建設的主動性。在造林過程中,普遍採用了大梨開溝整地造林、覆膜造林和套袋造林等抗旱造林技術,對農防林做到大坑、大水、大苗,對水保林和防風固沙林採用生根粉浸泡、覆膜套袋造林等。其中套袋造林技術得到林業專家的肯定,在全市推,並且堅持“不整地不造林,苗木不合格不造林,不採取抗旱措施不造林”的原則,從而使造林成活率達到90%以上。
為全面調動社會力量和廣大人民民眾向林業生態建設工程投資、投工、投勞的積極性,旗委、政府和各職能部門把各項政策用好、用活、用足,對項目區內防風固沙林、水源涵養林等,在規劃、設計、施工中,本著誰造誰有、誰經營誰受益的原則,產權明晰,一步到位,尤其是對荒山荒地造林,本著誰承包、誰造林、誰管護。極大地調動了人民民眾向項目區投工投勞的積極性,自己的樹自己栽,不用組織主動上山,造林進度和造林質量一年好於一年。共完成京津風沙源治理面積55.68萬畝。其中:人工造林面積14.5萬畝,封山育林36.37萬畝,飛播造林3.5萬畝。經自治區驗收組驗收,巴林左旗林業生態建設項目以其面積實、質量好、效益明顯而年年得到順利驗收和好評。
退耕還林工程
種樹 |
2001年春季,大廟村剛開始落實退耕任務,多數民眾難以理解,有的直接指責村幹部:“種草吃草呀!”面對這樣的指責,鎮、村幹部不急不燥,而是耐心細緻地給民眾做思想工作,幫著民眾算經濟帳,算投入產出帳,算長期效益帳,當民眾了解到退一畝地國家不僅給20元現錢,還給200斤糧,這樣核計下來,比種地都強。民眾一下子就想通啦,當年這個村就落實退耕還林任務5000畝。三是政策落實到位。國家投巨資搞退耕還林工程,如果政策落實上打折扣,那將上對不起黨,下對不起民眾。因此,巴林左旗各級黨委、政府採取得力措施,嚴把政策兌現這一關鍵環節,把補助糧款直接發放到戶,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擠占和挪用。經過努力,全旗6年來共完成了退耕還林68.7萬畝,其中退耕地造林34.3萬畝,荒山荒地造林34.4萬畝,六年共爭取國家重點林業生態工程項目投資27590萬元,其中退耕還林種苗款3435萬元,民眾錢糧補助24155萬元,退耕還林工程涉及全旗9個蘇木鎮、3個國有林場、154個行政村,40043戶,受益人口14015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