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概述
富樂鎮位於羅平縣最北端,是羅平縣北部最邊遠的一個民族雜居古鎮,境內主要居住著漢、彝、回、白和布依等民族。地處麒麟、富源、羅平三縣(區)交界,東與富源縣富村鎮隔河相望;南接本縣馬街鎮、老廠鄉,西鄰麒麟區東山鎮,北靠富源縣竹園、營上兩鎮。全鎮國土面積為20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為35304畝,其中水田5733畝,人均耕地(田)有0.78畝。西距昆明市274公里、曲靖市106公里,南距羅平97公里,北進富源縣86公里。集山區、半山區、高寒山區為一體,轄桃園、必米、法本、樂峰、天水、富樂、菜園、沙河、雞場、半坡、阿洪、紅岩、河外13個村(居)委會,105個自然村,120個村民小組。2006年,鎮財政收入為342萬元、人均儲蓄金額為1267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為2389元。富樂鎮地處大黑梁子東麓,境內地形以山地高原為主,東北及東南塊澤河切割,山坡陡峭,形成侵蝕中山與峽谷相間的坪壩。地勢西高東低,地理坐標為北緯25度13分至25度24分,東經104度13分至104度25分,東西最大橫距為19.5公里,南北縱距為21.5公里,最高海拔刷竹山2421米,最低海拔鴨被俄1410米,相對高差1011米,平均海拔1925米。鎮人民政府駐地富樂,海拔1810米。年平均溫度為14.2℃、積溫4315.9℃,熱量條件較好,無明顯的八月低溫。5—8月平均氣溫18—20℃,可以滿足大春作物生長發育的需要。最高月(七月)均溫20℃,最低月(一月)均溫6.2℃,極端最高氣溫30.7℃,極端最低氣溫-8.5℃。年降雨量為1369.2毫米,無霜期約244天/年,年平均日照時間為2160小時,水蒸發量為1224.2 毫米。全鎮總人口48332人,總戶數為10714戶,其中非農人口3156人,占總人口的6.5%。基本形成了社會治安,防洪搶險、突發事件處置和國防力量儲備體系。
富樂鎮轄區耕地面積35304畝,其中水田5733畝,旱地29571畝,農民人均耕地有0.78畝。地貌複雜,屬玄武岩層,地表土壤以紅壤土質居多、黑壤土和膠泥土次之,微偏酸性, PH值為4.8—5.65之間,適宜各種農作物生長,該地主要農作物有魔芋、油菜、生薑、烤菸、水稻、玉米、大(小)麥、蠶豆、豌豆、洋芋等;森林面積為130500畝,占國土面積41.6%,森林覆蓋率為40.3%。適宜栽種的植物有雲南松、華山松、杉樹等,林中有獐、麂、兔、穿山甲等十餘種動物。礦產資源有鉛、鋅、金、鍺、煤(含無煙煤)、大理石、墨玉等礦種。其中,尤以煤炭(含無煙煤)、鉛鋅礦(伴生鐵、銅及稀有金屬)、氧化礦、岩石板材料和各類優質林木而蜚聲四鄰。整體經濟來源涵蓋農業、工業、畜牧業、林業、商飲業和運輸業。
基礎設施
1、全年固定資產投資預計完成金額2750萬元,比上年增長31%;全鎮新建小水窖992個,人畜飲水工程4件,完成農田水利建設10件,增加蓄水量43000立方米,完成投資金額953萬元(含民眾投資);改善和增加灌溉面積8500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6.5平方公里,解決人飲0.4萬人,大牲畜3000頭飲水問題;全鎮水利化程度達42%。2、全鎮兩個村(居)委會進村道路已全部硬化;已通自來水農戶5591戶,飲用井水農戶4247戶,飲水困難農戶982戶;全鎮各村(居)委會全部通電、通電話、通廣播電視。3、全鎮建有沼氣池的農戶858戶,安裝太陽能的農戶97戶,建有小水窖農戶992戶,已完成“一池三改”農戶161戶。 4、全鎮建有4個農貿市場,3個“萬村千鄉”市場農家店,1個大牲畜交易市場(年交易量5000頭),個體工商戶243戶。5、鎮區內主幹道全部硬化,正在改擴建之中,並安裝路燈114盞。6、富樂鎮黨委、政府先後投入資金120餘萬元,加強了基礎設施建設,各村(居)委會先後投入資金200餘萬元,完成村中道路、公廁、垃圾堆放點等基礎設施建設,全鎮建有簡易公廁9所。農村經濟
2006年全鎮完成鎮內生產總值26794萬元,比2005年的22298萬元增長20%,其中,第一產業完成11128萬元,比上年增長17.7%;第二產業完成10826萬元,比上年增長13.7%;第三產業完成4840萬元,比上年增長45.4%;三產業比例為42:40:18。農民人均純收入2389元,比上年增長22.9%;農村經濟總收入完成15146萬元,比上年增長18.9%。2006年種植糧食麵積57265畝,其中小春13065畝,大春44200畝。“雙七”基地建設優質專用飼料玉米推廣16000畝,優質水稻推廣1000畝,商品蔬菜種植推廣300畝,樣板500畝;旱作物多樣性最佳化種植技術及水稻生物多樣性栽培技術推廣旱作5000畝,水稻500畝;保水田最佳節令移栽1000畝;農作物重大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推廣2000畝,樣板500畝;土壤測土配方施肥推廣12000畝,樣板1000畝;完成玉米制種800畝,產量達60950公斤,實現產值32萬元;蔬菜套種450畝,實現產值90多萬元。菜園村委會的訂單農業逐步走向成熟,2006年又與昆明農豐種苗公司簽訂了15元/公斤的江柄瓜籽收購契約,積極探索出了一條農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子。完成機耕12000畝,機播800畝,機收2200畝。全鎮居住鋼混結構戶1272戶,磚混結構戶5353戶,土木結構戶3983戶,其它戶106戶。全年村莊道路硬化率達20%,建公廁9所,村容村貌明顯改善。全鎮共有農村勞動力25346人,占總人口數的56%。其中,從事第二產業的有539人,從事第三產業的有5526人,實現勞動力轉移4047人。
2006年全鎮糧食總產1764萬公斤,人均有糧390公斤,油菜總產410萬公斤,實現產值810萬元,完成烤菸收購4.18萬擔,實現產值2369萬元。農業總產值11128萬元,比上年增長17.7%。其中:農業產值7472萬元,畜牧業產值3618萬元。年未生豬、羊、牛、馬、騾、禽存欄數分別為23535頭、5959隻、4909頭、1734匹、767匹、27639羽。年末生豬、肉羊、肉牛、馬、騾、禽出欄數分別為33227頭、3500隻、750頭、349匹、65084羽。完成封山育林6410畝、退耕還林造林3024.9畝,義務植樹15.3萬株;全鎮林改工作已申請登記符合發(換)證面積124066畝,已發證13本,涉及林地46宗,面積5400餘畝。全鎮林改工作計畫2007年7月30日完成,根據村、組踏山認界結果,林改結束全鎮預計核發林權證書1000餘份。
歷史文化
(一)歷史演進據羅平縣誌和地方碑文記載,富樂原本不是聚居村落,明朝中期仍只有散居游商不定期來此生活,有民居生活記載是外地游商到此發現有銀礦(現在的鉛鋅礦)而雲集於此(其代表者劉志遠)形成小鎮,其中以明未清初的鎮遠將軍李定國號稱帶兵10萬人(最少五萬)到此開礦為鼎盛時期,富樂的歷史已超400年,富樂原名卑逝廠,開礦後叫窩銀廠,約民國初年定名為富樂;新中國成立後區劃為羅平北區第五轄區;1952年為羅平第七轄區;1953年為縣第六轄區;1958年改稱富樂公社,<火箭公社>,至1963年更名為富樂區;1970年為富樂公社;1984年後又改名富樂區;1988年定名為富樂鎮至今。富樂鎮雜居著回、彝、白、傣、壯、布依等少數民族,各民族信仰各異,道、佛、伊斯蘭、天主教四教合一。富樂人民多為外來移民,土著居民較少。富樂鎮雖地處羅平邊陲,堪稱旱碼頭,其原有商業文化、手工業文化、飲食文化和民族文化成為羅平12個鄉鎮中較為繁榮和發達的一個文化古鎮。文物古蹟如下:
(二)現倖存文物古蹟
1710年建的財神廟(原稱兩廣會館);1737年建的“中天斗閣”;1685年建的浙溪書院;1888年建的樂峰天主教堂;1897年建的富樂清真寺;乾隆49年(1785年)建塊澤大橋,均屬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珍貴文物有清代佛道供奉的青銅和合金鑄的青銅佛像21人。竟內有1740年—1790年修建的“五尺古道”30餘公里;有古街、老宅打破自然建築的雄姿;有連綿10多公里的杜鵑花風景自然區——土城林場;有具備傳奇色彩的天生橋和自然的“一里不同水”的供給;還有人們褒稱的自然溫泉——富樂鴛鴦池(熱水塘)。此地非常特殊,從富樂有居住人口起,沐浴洗澡只分先後,不分男女老幼,一直延續至今,最特殊的是富樂洞經音樂,除納西古樂外,在曲靖獨樹一幟。
風景名勝
(1)天生橋富樂天生橋位於鎮政府所在地正北約3.5公里的塊澤河上游,該地河谷深邃,懸崖陡峭,水流湍急,鷹旋獸跡,一橋橫臥東西,茶馬古道順懸崖山勢尾橋而過。遠觀其景,斧劈懸崖,險峻之中點綴著蒼翠,古道蜿蜒上下走勢平坦,一橋飛架,是橋非橋,趨於自然;身臨其境,山水映人,人居山水,自在而清幽,神秘而坦然,大自然鬼斧神工,給你帶來的是靈犀之中的遐想。
(2)鴛鴦池
鴛鴦池,原來人們叫熱水塘,位於富樂鎮政府所在地正東約7公里,是塊澤河上游自然形成的溫泉,因其借塊澤峽谷之景而蜚聲四圍。在過去的人們心中,那是大自然的恩賜,人人都可享受,是塊澤河兩岸人民童年的記憶、成年的“紅粉”、老來的獨衷。從古至今,塊澤河兩岸人民在鴛鴦池中一直就是“老少同游拉家常,男女共浴不設防”。來此就是享受和諧,享受自然,何計俗禮姓氏,“各人自驅勞作乏,那管他人身上垢”,來了就洗,洗完即走。
(3)塊澤河
塊澤河發源於富源金雞洞(富源城西部支鍋石村大水塘)屬珠江支系,是雲南南盤江下游主要支流黃泥河的一級支流,河流全長174公里,流域面積3265平方公里,河流中段東南橫切富樂鎮8個行政村,有“一河托兩縣,兩縣混一河”之說,河經之處懸崖峭壁,灘急彎險,大有地頭蛇出山之勢,時隱時現,流經富樂鎮境內之處,反佛神龍嶄頭,意欲一展雄風,它給人們帶來種種奇思妙想和許許多多常聽常新的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