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淵源

事發後,日本軍警以大炮、飛機、毒氣殘酷屠殺。事件結束後,該社1200多高山族居民大半犧牲,霧社一帶幾成廢墟。此即震撼世界的霧社事件。台灣光復後,在起義地點建立死難者烈士墳場及紀念碑。素有“櫻都”之稱,每年1月紅櫻花競放,為旅遊勝地。
因北鄰中部橫貫公路及南鄰濁水溪上源萬大水庫等工程先後完成,霧社及其附近(自人止關至春陽村、廬山溫泉等地)已成為台灣山地著名遊覽區。省第14號公路自彰化市經草屯、埔里至霧社83.7公里;自霧社東北至大禹嶺合歡埡口41.6公里。
紀念碑

初入園內,在門口處即可瞧見以白色大理石築成的牌樓,上頭刻著碧血英風四字,入內直望,佇立在石階前的石凋像即為當時的抗日首領莫拉魯道,從他那望著遠方堅毅的眼神中,彷佛看到了當時其英勇奮戰的精神,猶如在眼前一般地令人景仰。石像後頭即為莫拉魯道墓,四周牆上則刻畫著原住民們奮戰抗日的經過及故事,也提醒著後人們別忘了先烈們的犧牲跟奉獻。
再往右瞧可以看見另外一座紀念凋像,仔細一看,石像上的人物有婦孺小孩,甚至是家犬都一起奮勇地護衛家園,令人為之動容。儘管人事境遷,舊景不再,卻在這邊看見了先烈們英勇壯烈的精神如同石像般地佇立長存,守候著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