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
官僚主義,泛指不負責任的領導作風。“官僚”,中國古代指在衙署辦事的官吏。後常用作貶義詞,指不負責任的政府官員。“官僚主義”一詞在漢語中出現較晚,是從西方轉譯過來的。官僚主義的特徵是領導者脫離實際,不了解下情,高高在上,貪圖舒服,滿足現狀,做官當老爺;飽食終日,無所作為;遇事推諉,辦事拖拉,不負責任;不按客觀規律辦事,獨斷專行;講求官樣文章,繁文縟節等等。表現形式有:命令主義、文牘主義、形式主義、事務主義。成語解釋
名稱:官僚主義拼音:guānliáozhǔyì
解釋:指只發號施令而不考慮實際問題的工作作風,即當官作老爺的工作領導作風。
出處:毛澤東《必須注意經濟工作》:“第二,動員民眾的方式,不應該是官僚主義的。”
事例:哪怕是辛辛苦苦的~也好,哪怕是艱苦奮鬥的命令主義也好,都在反對之列。★鄧小平《在西南區新聞工作會議上的報告》
產生原因
毛澤東斷言:“主觀主義、官僚主義、宗派主義是資產階級的東西,我們黨記憶體在這三個東西,這個賬要掛在資產階級身上。”他一再告誡全黨要警惕“資產階級糖衣炮彈的襲擊”。這個分析是對的,鄧小平、江澤民繼承了毛澤東的這個思想,但他們又豐富發展了毛澤東對官僚主義產生原因的分析。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從思想根源上除注意資產階級思想的影響外,還強調封建主義腐朽思想的侵蝕。鄧小平認為,我們對於“肅清思想政治方面的封建主義殘餘影響這個任務”的“重要性估計不足”,“沒有能夠完成”肅清其影響的任務。江澤民亦在中紀委第二次全會上指出:“我國是一個封建社會歷史很長的國家,封建主義和其他剝削階級影響將長期存在,總要通過各種形式表現出來。”而官本位思想就是這種殘餘的突出反映。二是鄧小平、江澤民認為應從制度和體制的缺陷上,分析官僚主義現象產生髮展的根本原因。要從根本上清除官僚主義,必須解決權力過分集中,健全法製法規,完善幹部任用考核制度等問題,從源頭上杜絕官僚主義的產生和滋長。
毛澤東和鄧小平、江澤民對官僚主義產生髮展的根本原因認識上有所不同,因而他們所選擇和解決問題的方法也不完全相同。毛澤東選擇的是思想教育加民眾運動;鄧小平、江澤民選擇的是思想教育加改革,包括完善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和改革幹部人事制度。
主要條件
1.私人財產所有制
政府和國家保護私人財產,實行完全的或者部分的私人財產所有制。如果沒有私人財產所有制度,就沒有權力尋租的動機和基礎;不存在沒有私有制的官僚資本;
2.政府或者立法機構權力高度集中
政府官僚能夠比較容易地通過權利尋租來配置資源;政府或者立法機構能夠相對容易的通過法律法規用優於一般條件來支持特定資本的發展;
3.政治體制與現代公民意識的落後
國家無民主政體來限制政府或立法機構的的權力;社會無新聞輿論自由。或者雖然存在民主政體和新聞自由,但因為經濟發展落後,公民意識不成熟,公民缺乏對民主的理解,所以致使分權監督機制缺位;
4.存在閒置資本和尋租故意
存在有閒置資本,存在有尋租能力的自然人,且這些自然人有尋租來發展的故意。
5。尋租資本以獲得超額暴利為目的
因為尋租的最終目的是獲得超額暴利。所以尋租行為目標是獲得稀缺資源,如貸款,土地,不可再生資源,限制性行業或壟斷性行業的準入許可,因此市場競爭是官僚資本的天然敵人。
具體表現
表現一
脫離領導民眾型第一種,高高在上,孤陋寡聞,不了解下情,不調查研究,不抓具體政策,不做政治思想工作,脫離民眾,脫離實際,一旦發號施令,必將誤國誤民。這是脫離領導、脫離民眾的官僚主義。第二種,狂妄自大,驕傲自滿;主觀片面,粗枝大葉;不抓業務,空談政治;不聽人言,蠻橫專斷;不顧實際,胡亂指揮。這是強迫命令式的官僚主義。
第三種,從早到晚,忙忙碌碌,一年到頭,辛辛苦苦;對事情沒有調查,對人員沒有考察;發言無準備,工作無計畫;既不研究政策,又不依靠民眾,盲目單幹,不辨方向。這是無頭腦的、迷失方向的、事務主義的官僚主義。
表現二
老爺式第四種,官氣熏天,不可嚮邇;唯我獨尊,使人望而生畏;頤指氣使,不以平等待人;作風粗暴,動輒破口罵人。這是老爺式的官僚主義。
第五種,不學無術,恥於下問;浮誇謊報,瞞哄中央;弄虛作假,文過飾非;功則歸己,過則歸人。這是不老實的官僚主義。
第六種,遇事推諉,怕負責任;承擔任務,討價還價;辦事拖拉,長期不決;麻木不仁,失掉警惕。這是不負責任的官僚主義。
第七種,遇事敷衍,與人無爭;老於世故,巧於應付;上捧下拉,面面俱圓。這是做官混飯吃的官僚主義。
第八種,學政治不成,鑽業務不進;語言無味,領導無方;尸位素餐,濫竽充數。這是顢頇無能的官僚主義。
表現三
糊塗無用型第九種,糊糊塗塗,混混沌沌,人云亦云,得過且過,飽食終日,無所用心;一問三不知,一曝十日寒。這是糊塗無用的官僚主義。
第十種,檔案要人代讀,邊聽邊睡,不看就批,錯了怪人;對事情心中無數,又不願跟人商量,推來推去,不了了之;對上則支支吾吾,唯唯諾諾,對下則不懂裝懂,指手劃腳,對同級則貌合神離,同床異夢。這是懶漢式的官僚主義。
第十一種,機構龐雜,人浮於事,重床疊屋,團團轉轉,人多事亂,不務正業,浪費資財,破壞制度。這是機關式的官僚主義。
第十二種,指示多,不看;報告多,不批;表報多,不用;會議多,不傳;來往多,不談。這是文牘主義和形式主義的官僚主義。
表現四
特殊化第十三種,圖享受,怕艱苦;好伸手,走後門;一人做“官”,全家享福,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請客送禮,置裝添私;苦樂不均,內外不一。這是特殊化的官僚主義。
第十四種,“官”越做越大,脾氣越來越壞,生活要求越來越高,房子越大越好,裝飾越貴越好,供應越多越好;領導幹部這樣,必定引起周圍的人鋪張浪費,左右的人上下其手。這是擺官架子的官僚主義。
第十五種,假公濟私,移私作公;監守自盜,執法犯法;多吃多占,不退不還。這是自私自利的官僚主義。
第十六種,伸手向黨要名譽,要地位,不給還不滿意;對工作挑肥揀瘦,對待遇斤斤計較;對同事拉拉扯扯,對民眾漠不關心。這是爭名奪利的官僚主義。
表現五
宗派性第十七種,多頭領導,互不團結;政出多門,工作散亂;互相排擠,上下隔閡;既不集中,也無民主。這是鬧不團結的官僚主義。
第十八種,目無組織,任用私人,結黨營私,互相包庇;封建關係,派別利益;個人超越一切,小公損害大公。這是宗派性的官僚主義。
第十九種,革命意志衰退,政治生活蛻化;靠老資格,擺官架子;大吃大喝,好逸惡勞,遊山玩水,走馬觀花;既不用腦,也不動手;不注意國家利益,不關心民眾生活。這是蛻化變質的官僚主義。
第二十種,助長歪風邪氣,縱容壞人壞事;打擊報復,違法亂紀,壓制民主,欺凌民眾;直至敵我不分,互相勾結,作奸犯科,害黨害國。這是走上非常危險道路的官僚主義。
危害
1、官僚主義的經濟危害:
官僚主義並非不能促進經濟發展,在經濟發展的早期,它因為速度快,能夠帶動經濟發展,甚至是非常快的發展。另一方面,所有國家和地區,在經濟發展的早期階段,多數都是由官僚主義主導。另一方面,在欠已開發國家,在轉型國家中,官僚主義是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發展經濟的。
(一)降低社會和經濟運行效率
因為官僚主義追求暴利的天性,他的非市場競爭性,壟斷性,使得官僚資本能夠以低成本獲取社會資源,或者壟斷資源,進而獲得暴利,而這種暴利既不是通過競爭來獲取得,也不是因為官僚資本創造了足夠多的社會財富,本質上是對其他社會團體創造財富的掠奪,官僚資本主義的暴利,絕大部分是對社會財富的再分配實現的,而不是自己創造的。
官僚資本占有了超過自己創造財富的其他團體的財富,而這種財富並非通過技術進步獲得的有效財富,所以官僚資本主義必然導致社會整體資源配置的低效率,削弱其他資本的發展能力;必然降低經濟運行的效率;
因為尋租後可以獲得更多的暴利,所以會帶來模仿,致使社會上更多的資本向官僚資本轉化,進一步惡化社會的經濟運行效率;
(二)官僚資本必然帶來壟斷
官僚資本的高獲利能力,致使資源向其集中,進一步加速了壟斷,進一步降低了資源配置效率;官僚資本主義的廣泛存在,以及獲利高,壟斷性,會壓抑整個社會競爭,削弱社會消費能力,進而抑制技術進步&產業升級,最終讓經濟喪失了持續增長的能力;即使一個產業,市場中同時存在幾個官僚資本的壟斷企業,他們也會通過達成協定維持壟斷;
2.官僚資本主義的政治後果:
(一)損害公平,危害社會穩定
因為官僚資本主義通過權力尋租獲得大量的社會資源,這樣社會財富就被少數官僚資本家&官僚占有了,必然導致貧富差距不斷加大,損害社會整體上的公平性;容易帶來社會不滿情緒累積,不安定因素增加,進而危害社會穩定;極端情況下,將帶來革命;
(二)官僚資本會遲滯、阻礙社會的政治改革
官僚資本主義存在的前提條件是,政治制度的不完善,社會發展滯後,使得官僚資本家和官僚階層擁有特權。而官僚資本和官僚階層為了維護其特權,將反對政治改革進程,進而阻礙社會發展。他們是天然的保守力量,天然的右派力量。而這種阻礙將導致社會的不穩定因素積累,進一步損害社會穩定。
官僚資本通過權力尋租對社會財富的占有,從長期看,會降低社會運作的效率;同時由於這種占有會加大貧富差距,同樣損害了社會公平原則。可見官僚資本主義既不能帶來效率,也將損害公平,所以它是最糟糕的資本主義形態。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巨大障礙。
病根
1: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2:我們黨政機構以及各種企業、事業領導機構中,長期缺少嚴格的從上而下的行政法規和個人負責制(自下而上的監督體系),缺少對於每個機關乃至每個人的職責許可權的嚴格明確的規定,以致事無大小,往往無章可循,絕大多數人往往不能獨立負責地處理他所應當處理的問題,只好成天忙於請示報告,批轉檔案。還有,幹部缺少規範的聘用,獎懲,退休,退職,淘汰制度,能進不能出,能上不能下,層次多,閒職多,機構臃腫,又必然促成官僚主義的發展。
反腐敗和廉政建設
一、堅定不移地推進反腐敗和廉政建設
新中國成立之初,先後設立國家檢察機關、政府監察機關和中國共產黨的紀律檢查機關,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懲治貪污條例》等法律法規,反腐敗和廉政建設體制機制初步建立。20世紀70年代末,中國開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改革開放是一個從高度集中的計畫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社會大變革的過程,極大地解放了生產力,90年代,中國開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入21世紀,中國把反腐敗和廉政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確立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並舉、注重預防的方針,制定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這一反腐敗國家戰略,整體推進反腐敗和廉政建設。
二、反腐敗和廉政建設領導體制與工作機制
在反腐敗和廉政建設實踐中,中國探索形成了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紀委組織協調、部門各負其責、依靠民眾支持和參與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反腐敗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中共中央、國務院還先後頒布和修訂了《關於實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規定》,明確要求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在抓好業務工作的同時,抓好職責範圍內的反腐敗和廉政建設,對違反規定的,進行責任追究。全國各地區各部門按照中央要求,把反腐敗和廉政建設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寓於各項改革和重要政策措施之中,同改革發展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實、一起檢查、一起考核,保證了反腐敗和廉政建設紮實有效地向前推進。人民民眾的支持和參與是反腐敗和廉政建設取得成功的重要基礎。各社會團體、新聞媒體和廣大人民民眾,在建言獻策、參與監督、揭露腐敗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三、反腐敗和廉政建設法律法規制度體系
以中國憲法為依據,制定了一系列反腐倡廉法律法規;以中國共產黨章程為依據,制定了一系列中國共產黨黨內制度規定,逐步形成內容科學、程式嚴密、配套完備、有效管用的反腐敗和廉政建設法律法規制度體系。為規範領導幹部廉潔從政行為,中國共產黨制定了一系列黨員領導幹部廉潔從政的行為準則和道德規範,建立健全防止利益衝突制度。中國今後將更加注重法律法規制度的貫徹實施,並根據形勢發展的需要繼續制定新的、修訂原有的反腐敗和廉政建設法律法規制度,使之不斷發展和完善。
四、權力制約和監督體系
中國按照結構合理、配置科學、程式嚴密、制約有效的原則,逐步建立健全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的權力結構和運行機制,推進權力運行程式化和公開透明,加強對權力的制約和監督。目前,已形成了由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人大監督、56政府內部監督、政協民主監督、司法監督、公民監督和輿論監督組成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監督體系。各監督主體既相對獨立,又密切配合,形成了整體合力。
五、通過體制改革和制度創新防治腐敗
改革開放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堅持用發展的思路和改革的辦法預防和治理腐敗。針對容易滋生腐敗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大力推進體制改革和制度創新,建立適合時代發展要求的新體制新機制,努力從源頭上防治腐敗。
六、依法依紀查處腐敗案件
依法依紀查處腐敗案件,是懲治腐敗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堅持在法律和紀律面前人人平等,嚴肅查處黨員幹部和國家工作人員中的腐敗行為,保持懲治腐敗的強勁勢頭。
七、廉政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設
教育是反腐敗和廉政建設的一項基礎性工作。多年來,中國堅持不懈地在國家工作人員中開展廉潔從政教育,在全社會加強廉政文化建設,促使國家工作人員增強廉潔自律意識,推動全社會形成崇尚廉潔的良好風尚。中國大力開展廉政文化建設,弘揚以廉為榮、以貪為恥的社會風尚。制定《關於加強廉政文化建設的意見》,推動廉政文化進機關、社區、家庭、學校、企業和農村。注重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中的廉政文化精華,以文學藝術、影視作品、書畫展覽和公益廣告等形式表現廉政文化的豐富內涵,推出一批主題昂揚向上、時代特色鮮明、體現人文關懷的優秀廉政作品。通過這些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喜聞樂見的廉政文化活
八、反腐敗國際交流與合作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快速發展,腐敗行為呈現出有組織、跨國境的趨勢。加強反腐敗國際交流與合作成為世界各國、各地區的共識。中國重視反腐敗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主張在尊重主權、平等互利、尊重差異、注重實效的原則下,與世界各國、各地區和有關國際組織加強合作,互相借鑑,共同打擊腐敗行為。
鬥爭
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第二代領導集體,提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歷史任務,在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的同時,對阻撓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官僚主義作了全方位的剖析,使中國共產黨反官僚主義的鬥爭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
首先鄧小平對新形勢下官僚主義的表現和危害作了分析。他說:“官僚主義現象是我們黨和國家政治生活中廣泛存在的一個大問題。它的主要表現和危害是:高高在上,濫用權力,脫離實際,脫離民眾,好擺門面,好說空話,思想僵化,墨守成規,機構臃腫,人浮於事,辦事拖拉,不講效率,不負責任,不守信用,公文旅行,互相推諉,以至官氣十足,動輒訓人,打擊報復,壓制民主,欺上瞞下,專橫跋扈,徇私行賄,貪贓枉法,等等。這無論在我們的內部事務中,或是在國際交往中,都已達到令人無法容忍的地步”。鄧小平在這裡列舉了官僚主義的24種表現和危害,既有產生官僚主義的思想根源、組織表現;又有官僚主義的作風特徵及其危害;更有官僚主義與其它腐朽作風、犯罪行為的內在聯繫,對官僚主義的本質特徵作了深刻的揭露和緶撻。
其次,鄧小平對當時官僚主義的“病根”作了科學分析。他認為“目前我們所特有的官僚主義的”總病根“是”同我們長期認為社會主義制度和計畫管理制度必須對經濟、政治、文化、社會都實行中央高度集權的管理體制有密切關係。我們的各級領導機關,都管了很多不該管、管不好、管不了的事“。”官僚主義的另一病根是,我們的黨政機構以及各種企業、事業領導機構中,長期缺少嚴格的從上而下的行政法規和個人負責制,缺少對於每個機關乃至每個人的職責許可權的嚴格明確的規定,以至事無大小,往往無章可循,絕大多數人往往不能獨立負責地處理他所應當處理的問題,只好成天忙於請示報告,批轉檔案。有些本位主義嚴重的人,甚至遇到責任互相推諉,遇到權利互相爭奪,扯不完的皮。還有,幹部缺少正常的錄用、獎懲、退休、退職、淘汰辦法,反正工作好壞都是鐵飯碗,能進不能出,能上不能下。這些情況,必然造成機構臃腫,層次多,閒職多,而機構臃腫又必然促成官僚主義的發展。因此,必須從根本上改變這些制度。
鄧小平還指出:“權力過分集中的現象……全國各級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這個問題。權力過分集中於個人或少數人手裡,多數辦事的人無權決定,少數有權的人負擔過重,必然造成官僚主義,必然要犯各種錯誤,必然要損害各級黨和政府的民主生活、集體領導、民主集中制、個人分工負責制等等。這種現象,同我國歷史上封建專制主義的影響有關,也同共產國際時期實行的各國黨的工作中領導者個人高度集權的傳統有關。”顯然,鄧小平對官僚主義的“病根”的分析是深刻的,既看到封建專制主義、共產國際的消極影響;又體察到我們制度、機制、體制上存在的弊端。這比過去只簡單地將官僚主義的產生歸結為是由於“資產階級的影響”“小生產者的影響”,要全面、深刻得多。
第三,鄧小平提出要消除官僚主義必須解決“組織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問題”。他認為要克服官僚主義當然要解決“思想作風問題的一面”,但“領導制度、組織制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這種制度問題,關係到黨和國家是否改變顏色,必須引起全黨的高度重視。”“制度問題不解決,思想作風問題也解決不了。”“所以,過去我們雖也多次反過官僚主義,但是收效甚微。”“解決以上所說的制度問題,要進行大量的工作,包括進行教育和思想鬥爭,但是非做不可,否則,我們的經濟事業和各項工作都不可能有效地前進。”“過去出現過的一些嚴重問題今後就有可能重新出現。”(《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論黨的建設》)
在鄧小平的領導下,黨中央結合反腐倡廉對官僚主義展開了堅決的鬥爭。1979年11月10日中共中央根據鄧小平要從制度入手反對官僚主義和特殊化的要求,正式頒布實行《關於高級幹部生活待遇的若干規定》,對這個事件,鄧小平讚揚說:它會帶來很多好處,首先是官僚主義自然而然會少一些。1980年2月黨的十一屆五中全會通過了《關於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 ,該準則幾乎涉及到黨內政治生活的各個方面,為黨風的整頓提供了比較全面的依據,有力地推動了廉政建設。1988年5月2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辦公廳又頒發了《黨員領導幹部犯嚴重官僚主義失職錯誤黨紀處分的暫行規定》。《規定》指出,黨員領導幹部犯嚴重官僚主義失職錯誤,應受黨的紀律處分,已觸犯刑律的被判刑的黨員領導幹部,一般要開除黨籍;對造成巨大損失負有各種領導責任的人員,要加重處分;對於造成重大損失負領導責任的黨員領導幹部,要按照有關規定給予黨紀處分;對犯有嚴重官僚主義失職錯誤的黨員領導幹部,應給予撤消黨內職務以上的處分的,一般應同時建議撤消黨外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