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治章第八

《孝治章第八》選自中國古代儒家的倫理學著作—《孝經》。 這一章是說明以孝治理天下的道理。治教能夠成功與否,跟孝道有莫大的關係。英明的君王能以孝治理天下,則災害不生,禍亂不作,天下太平。

作品原文

子曰:“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不敢遺小國之臣⑴,而況於公、侯、伯、子、男⑵乎?故得萬國⑶之歡心,以事其先王⑷。治國者⑸,不敢侮於鰥寡⑹,而況於士民乎?故得百姓之歡心,以事其先君⑺。治家者⑻,不敢失於臣妾⑼,而況於妻子乎?故得人之歡心,以事其親⑽。夫然,故生則親安之⑾,祭則鬼⑿享之,是以天下和平,災害不生,禍亂不作。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如此⒀。《詩》云:‘有覺德行,四國順之⒁。’”

作品注釋

⑴小國之臣:指小國派來的使臣。小國之臣容易被疏忽怠慢,明王對他們都禮遇和關注,各國諸侯來朝見天子受到款待就無庸贅言了。
⑵公、侯、伯、子、男:周朝分封諸侯的五等爵位。
⑶萬國:指天下所有的諸侯國。萬,是極言其多,並非實數。
⑷先王:指“明王”,已去世的父祖。這是說各國諸侯都來參加祭祀先王的典禮,貢獻祭品。
⑸治國者:指諸侯。
⑹鰥(�uān)寡:《孟子梁惠王下》:“老而無妻曰鰥,老而無夫曰寡。”後代通常稱喪妻者為鰥夫,喪夫者為寡婦。
⑺先君:指諸侯已故的父祖。這是說百姓們都來參加對先君的祭奠典禮。
⑻治家者:指卿、大夫。家,指卿、大夫受封的采邑
⑼臣妾:指家內的奴隸,男性奴隸曰臣,女性奴隸曰妾。也泛指卑賤者。
⑽以事其親:這是說卿、大夫因為能得到妻子、兒女,乃至奴僕、妾婢的歡心,所以全家上下都協助他奉養雙親。
⑾生則親安之:生,活著的時候。安,安樂,安寧,安心。之,指雙親。
⑿鬼:指去世的父母的靈魂。《論衡譏日》:“鬼者死人之精也。”《禮記禮運》鄭玄註:“鬼者精魂所歸。”
⒀如此:指“天下和平”等福應。孔傳:“行善則休徵(吉祥的徵兆)報之,行惡則咎徵隨之,皆行之致也。”這是說由於明王用孝道治理天下,有美德善行,因此才有這種種福應。
⒁ 有覺德行,四國順之:語出《詩經大雅抑》。意思是,天子有偉大的德行,四方各國都順從他的教化,服從他的統治。覺,大。四國,四方之國。

作品譯文

孔子說:“從前,聖明的帝王以孝道治理天下,就連小國的使臣都待之以禮,不敢遺忘與疏忽,何況對公、侯、伯、子、男這樣一些諸侯呢!所以,就得到了各國諸侯的愛戴和擁護,他們都幫助天子籌備祭典,參加祭祀先王的典禮。治理封國的諸侯,就連鰥夫和寡婦都待之以禮,不敢輕慢和欺侮,何況對士人和平民呢!所以,就得到了百姓們的愛戴和擁護,他們都幫助諸侯籌備祭典,參加祭祀先君的典禮。治理采邑的卿、大夫,就連奴婢僮僕都待之以禮,不敢使他們失望,何況對妻子、兒女呢!所以,就得到大家的愛戴和擁護,大家都齊心協力地幫助主人,奉養他們的雙親。正因為這樣,所以父母在世的時候,能夠過著安樂寧靜的生活;父母去世以後,靈魂能夠安享祭奠。正因為如此,所以天下和和平平,沒有風雨、水旱之類的天災,也沒有反叛、暴亂之類的人禍。聖明的帝王以孝道治理天下,就會出現這樣的太平盛世。《詩經》里說:‘天子有偉大的道德和品行,四方之國無不仰慕歸順。’”

作品讀解

這一章書,是說天子、諸侯、大夫,若能用孝道治理天下國家,那便能得到人民的歡心,能得到人民的歡心,那才是孝治的本意,也就是不敢惡於人,不敢慢於人的實在表現。列為第九章。
孔子再進一步的分別給曾子講說:‘古昔的明哲聖王,用孝道治理天下的時候。推其愛敬之心以愛敬他人。即如對於附屬小國派來的使臣,都不敢失禮忘敬,何況自己直屬的封疆大吏如公侯伯子男呢?那自然更不敢輕視慢待了。因對萬國的諸侯不敢失禮,那萬國的諸侯也對他欣然服從,遠近朝貢。照這樣的奉事其先王,那孝道就算盡到極點了。
古昔的諸侯,效法天子以孝道治理天下的方法,而以愛敬治其國。愛人的人。也受人愛慕。敬人的人,也受人敬重。連可憐無告的鰥夫寡婦,都不敢加以侮慢。何況一般的士民呢?因此,所以就能得到全國百姓的歡心,竭誠擁戴。照這樣的奉事其先君,豈不是盡到了孝道嗎?
古昔卿大夫等的治家者,推其愛敬之情,下達於臣妾,雖較疏遠的男僕和女傭,都不敢對他們失禮,而況最能愛敬自己的妻子呢?因此,人無分貴賤,誼無分親疏,只要得到大家的歡心,以奉事其親。那自然夫妻相愛,兄弟和睦,兒女歡樂,主僕快愉,一門之內,一片太和氣象。以此孝道治家,那豈不是達到理想的家庭嗎?
果能依照以上所講的以孝道治理天下國家,自然能得到天下人人的歡心,那做父母的人,在生存的時候,就可安心享受他們兒女的孝養,去世以後,也就很歡欣的受用他們兒女的祭禮。照這樣治理天下國家,造成和平氣象,水、旱、風、火,病、蟲、癘疫的災害,不會在這個和樂的人間產生。戰爭流血盜匪猖獗的禍亂,也不會在這個和平社會裡興起了。從這裡可以知道歷代明德聖王以孝治天下國家的效果,是怎樣的高明了。
孔子引詩經大雅篇,抑之章這兩句話,是說明一國的元首。有很大的道德行為,那四方萬國的人,都被感化的心悅誠服,沒有不順從他的。由此可以證明以孝道治理天下國家的優點,再沒有比他更好的方法了。

出處簡介

《《孝經》中國古代儒家的倫理學著作。傳說是孔子自作,但南宋時已有人懷疑是出於後人附會。清代紀昀在《四庫全書總目》中指出,該書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遺言”,成書於秦漢之際。自西漢至魏晉南北朝,註解者及百家。現在流行的版本是唐玄宗李隆基注,宋代邢�疏。全書共分18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