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登臨處

孔子登臨處

孔子登臨處位於泰山一天門北,為四柱三門式跨道石坊。古藤掩映,典雅端莊,額題"孔子登臨處"五大字。明嘉靖[明世宗朱厚熜的年號]三十九年 (1560)始建。柱聯曰:"素王獨步傳千古,聖主遙臨慶萬年"。坊兩側分立兩碑,東為明嘉靖間濟南府同治翟濤題"登高必自"碑;西為巡撫山東監察御史李復初題"第一山"碑。北側為兩柱單門的"天階"坊。在山下,岱廟作為入山的第一道通路,孔子也曾在此留下深深的足跡。為四柱三門式跨道石坊。古藤掩映,典雅端莊,額題“孔子登臨處”五大字。

基本信息

簡介

孔子登臨處孔子登臨處
孔子登臨處位於一天門北,為四柱三門式跨道石坊。古藤掩映,典雅端莊,額題“孔子登臨處”五大字。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始建。柱聯曰:“素王獨步傳千古,聖主遙臨慶萬年”。坊兩側分立兩碑,東為明嘉靖間濟南府同治翟濤題“登高必自”碑;西為巡撫山東監察御史李復初題“第一山”碑。北側為兩柱單門的“天階”坊。

孔子登臨處坊

孔子登臨處坊孔子登臨處坊
孔子登臨處坊在一天門坊北,為四柱三門式石坊。額板上書“孔子登臨處”,落款“巡撫山東地方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萬安朱衡、欽差總理河道都察院右僉督御史南昌胡植、巡撫山東監察御史襄陽劉存義同立,嘉靖三十九年歲次庚申冬月吉旦羅洪先謹書”。坊寬6.8米,通高6米,側頂高5.25米。中門寬3.17米,高3.15米;側門寬1.1米。方形柱上部有額枋、額板和門楣。柱下施兩層條石,柱側有滾墩石,上立內向雕獅;滾墩石鼓面上浮雕忍冬、雲氣、寶相花、鳳凰、鹿、馬、麒麟、人面獸等紋飾。門楣額枋上置斗,中門上四個大座斗,大座斗上淺浮雕一斗三升,斗上置五脊石頂,石浮雕瓦壟、勾頭、滴水。勾頭上飾蓮花紋,滴水上飾寶相花紋,正脊上有螭吻劍把。中門的額枋下施雀替,兩側門額枋下為半臂拱形雀替,門楣上施二斗,斗上施仰蓮瓣紋,斗上淺雕一斗三升。

傳說故事

孔子孔子
傳說孔子30多歲時,離開魯國齊國去,登上過泰山。還有一次,孔子和學生顏回一起登上泰山。孔子往東南方向一看,看到了蘇州城下的閶門,還看到了閶門下有一匹白馬。他就問顏回,“看到閶門了嗎?”顏回說,“看到了。”孔子又問,“看到閶門下面有什麼嗎?”顏回看不清楚,覺得是一團白綢。孔子糾正他,說是一匹白馬。兩個人下山以後不久,顏回的身體發生了很大的改變,頭髮變白了,牙齒都掉了下來,衰老得極其厲害。
從這個傳說中可以看出:一是孔子不止一次登上過泰山,二是告訴人們當時登臨泰山是很艱難的。顏回也許受不了這樣的辛苦,引出了病;而孔子身體很好,不但比顏回望得遠,而且下山後也沒什麼不適。
泰山在孔子心目中是極其崇高的,他還把自己暗喻為人中之泰山。在他生命最後的時光中曾歌唱到:“泰山其頹乎,梁木其壞乎,哲人其萎乎。”而歷史不也證明孔子是人中之泰山、中國文化之泰山嗎?

泰山上的文化景點

泰山位於山東中部泰安城北。古稱岱山,又名岱宗,春秋時改稱泰山。泰山是中國山嶽公園之一,又是天然的歷史、藝術博物館。泰山不僅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而且已被聯合國確定為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之一。從古至今,登山路線有六條,山前山後各三條。從泰山腳下沿古登山中路直上岱頂,共10多公里,有石級可登,沿途根據遊覽區的分布和山勢,修建了茶亭、餐廳、賓館等休息場所。遊人可根據自已的體力,量力而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