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記載
關於孔子問禮予老聃,歷史上實有其事,不少古籍都有記載。如《史記·孔子世家》所載,雖有本傳記載稍異,但對問禮一事則確認無疑。孔老相會和孔子學子老子的記載,見於《禮記·曾子問》四次,《莊子》五次(見“天地”、”天道”、“天運”、“回子方”、“知北游”各篇)。此外也見於《孔子家語》和《呂氏春秋·當染篇》。孔子,問禮於老聃的故事出現子不同學派的典籍上“在傳說不同的系統中,而發現可以互證的材料,則不能不說是有力的材料”(見徐復觀《有關老子其入其書 的再檢討》)。“孔子問禮的傳說,春秋以及戰國,必定是很流行,所以儒家都不能為他抑低孔子而埋沒他(語見陳榮捷《戰國道家》)。所以孔子問禮於老聃,是毫無疑問的事實。
查閱古籍,孔子問禮前後有兩次,一次是老子在魯國蒼黨為入助葬時,在從墓地返回的路上遇見孔子,孔子向其問禮。《左傳》記載當日有日食現象。另一次是孔子和南宮敬叔一道,受魯王派遣,駕著駟馬一車,到東周王城洛陽“問禮於老聃,問樂於長弘”,查考先王之遺制,探究西周王朝的禮樂制度。
地方記載
據《光緒鹿邑縣誌》記載:“(老君)台前有明道宮,太清壇,建於唐天寶二年,後毀於兵,元重建,清重修。”歷史上的老君台經漢、三國、晉、隋、唐、宋、元、明、清諸朝代,皆有增修、增建,是一處龐大的古建築群。老君台往南近千米中軸線上,依次是拜殿(孔子拜見老子之地)、明道宮(老子講授道學之所)、迎禧殿(宋真宗趙恆來鹿邑拜謁老子時駐蹕之地)、文昌閣、八角亭、猶龍堤、過仙橋、萬教之祖牌坊等古建築,這些建築看上去氣勢偉岸、素雅古樸。原老君台西門對聯“一片綠波飛白鷺,半空紫氣下青牛”說的就是老君台周圍晨鐘暮鼓、香菸繚繞、鷗鳥相戲的美麗景色。
現存遺址
現有問禮碑在河南。
由於孔子問禮老子在中國歷史上的巨大影響,在孔子問禮老子之地,多有碑記留存。據了解,現存孔子問禮老子一事,有三處可循,一是山東孔府家廟,內有孔子問禮圖,另外兩處在河南,有碑記作證,一是鹿邑,一是洛陽 。
鹿邑的孔子問禮碑卻受到了高規格的待遇——被置於鹿邑文化遺蹟明道宮的老君台上。
鹿邑明道宮的老君台又叫升仙台,因傳說老子在此台子上羽化成仙而得名,又因老子被宋真宗封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老百姓就習慣地稱為老君台。
老君台共有33級台階。在古代,數字3為大,33為最大數。道教認為天有33層,最高層是第33層,老君台正殿在33層上,表示老子達到了最高層,道教有“33階上青天”之說。到了33階之上,來到了老子飛天升仙的地方,會有一種在青天之上的感覺。到達了台上,才會成為一個真正的仙人。
問禮碑就嵌在老君台上,該碑首刻二龍戲珠,邊飾圖案,明代萬曆年間進士、鹿邑知事王夢蛟書丹並刻立。碑文為楷書陰刻“孔子問禮處”,原立於萬教之祖牌坊西側,後來被移到了這裡。
老君台高8.84米,台底面積765平方米,全台以古式青磚堆砌,按八卦形狀設計成為八邊八角,周圍立垛口女兒牆,是鹿邑老子文化的標誌性建築之一。
史籍無載
其實,孔子問禮於老子前後共三次,這第三次問禮之處,就是鹿邑縣東大街路北的明道宮,時間是孔子陳蔡被圍後,自陳返魯時途中。
然而不知何故,此次問禮史籍無載。現在想來,其原因可能如下:
一是同類事情,無須反覆記錄。
二是因鹿邑地方偏僻,訊息難以上達國家史官(此時尚無私家作束之例)。另外可能因為老子崇尚虛無,不務虛名,又將返隱西遊,囑咐門下隱秘其事。
問禮傳說
雖然此事沒有記錄,但在予東民間卻盛傳不衰,有口皆碑,下面,就把傳說簡錄於下:
話說孔子一生並不得志,僅做了魯國三個月的司寇,就被新興的封建勢力轟下台來。為了恢復他認為最理想的西周社會形態,曾帶領眾弟子周遊列國,傳經布道,到處宣揚“克己復禮”,仁愛忠恕等一套儒家思想。怎奈其所處的時代,正是封建製取代話奴隸制的大變革時代,新興的地主階級向沒落腐朽的奴隸主貴族展開了全面的奪權鬥爭,整個天下一片禮崩樂壞。所以,孔子所宣傳的那一套並不合時宜,所到之處,處處碰壁。更有甚者,在陳蔡竟演出了一場“絕糧七日”的悲劇, 險些連性命都搭了進去。陳蔡之圍一解,孔子心力交瘁,遂仰天長嘆曰:“吾道不行,乘桴浮於海!”遂打消了西行傳道的念頭,率領眾弟子掉轉車頭,返魯而去。
在返魯途中進行了苦苦的反思以後,對自己宣揚先王之道無人接受的事實,仍然百思不得其解。正在苦苦思索時,不覺已來到了鹿邑縣境。對於老子回鄉修道,孔子當然也有所聞。所以將到鹿邑,忽覺柳暗花明,便萌發了再次拜訪老子,以請教釋疑的念頭。主意打定,便徑直造訪,受到了老子的熱情的接待,並用宋河酒,即宋河糧液的前身,招待了孔子師徒一行。孔子在連贊“好酒”之後,告誡其弟子說:“唯酒無量,不及亂”。意思是說,你們眾入不論酒量大小,但都不要因酒好而貪杯吃醉了,不要鬧出笑話。至於孔老的談竅內容,無非是針對孔子提出的問題, 闡發其“順其自然”,“清靜自正,無為自化”,“無為而無不為”的哲學思想和治事方略。
按說此次相會主要討論社會問題,已經脫寄了周禮的內容,為什麼後入仍稱為問禮呢?筆者認為,三既然孔子問禮已被傳為佳話,所以陳陳相因,人們仍舊稱為問禮。但無話如何,這個傳說和明代所立的“孔子問禮處”碑刻一樣,從一個側面證實了此事的真實性。
老子簡介
老子是鹿邑人,家住今縣城東十里的太清宮,當年叫做漱鄉曲仁里。他原在東周王朝做史官, 掌管朝廷的圖書典籍。周景王死後,王朝發生了爭奪王位的內訌,王子朝與敬玉、悼王展開丁長期的爭奪戰。王子朝最後戰敗,席捲了所有的圖書典籍,逃亡到楚國,把圖書做為見面禮獻給了楚王。圖書既已不存,老子無可做,並且對統治階級的內訌十分反感,於是厭倦官場,回到遼闊別已久的家鄉,再次到明道宮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