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友梅[中國工程院院士]

劉友梅[中國工程院院士]
劉友梅[中國工程院院士]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劉友梅(1938.2.16-)。電力機車專家。江西省上饒市人。1961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電力機車專業。現任株洲電力機車廠高速牽引研究所所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1999年11月被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2003年3月任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2004年4月受聘上海交大名譽教授。2004年5月聘任為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名譽教授。2005年受聘為北京交通大學電氣工程學院教授。自2010年1月起任中國南車股份有限公司技術專家委員會副主任。

基本信息

簡歷

劉院士先後擔任過我國第一、二代電力機車的總體設計,主持並組織了我國第三、四代電力機車的開發研製全過程,使我國電力牽引技術裝備實現了由普載到重載、常速到高速、交直傳動到交流傳動、進口到出口的四次歷史性跨越。2002年,劉院士親自擔任我國首列“中華之星”270公里/小時高速列車研製的總設計師,並取得圓滿成功,並在秦沈高速實驗線中刷新創造了321.5公里/小時的“中國鐵路第一速”,標誌著我國高速列車的開發進入了國際先進行列。

在組織參加科研攻關的同時,劉院士還不斷總結實踐經驗和理論研究成果,先後主編了《韶山3型電力機車》、《韶山3型4000系電力機車》、《韶山4B型電力機車》、《韶山6B型電力機車》等多部著作,還參與了兩項國家重大科技諮詢項目“2020年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十一五’振興製造業途徑與對策的論證”、牽頭負責其中“軌道交通”專題的編制工作。同時,他還參加了鐵道部300公里/小時高速列車技術條件論證、國家發改委京滬高速鐵路論證和科技部863計畫的高速磁懸浮技術專項諮詢評估等工作。

劉友梅院士以他在鐵路電力牽引技術裝備領域的突出貢獻,先後被授予“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全國鐵路優秀知識分子”、“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湖南省勞動模範”、“全國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並榮獲鐵道部首屆“詹天佑科技成就獎”、湖南省首屆“光召科技成就獎”、鐵道部首屆“詹天佑科技大獎”、國家“光華工程科技獎”。

生平

劉友梅2 劉友梅2

學海無邊苦作舟劉友梅,1938年農曆1月16日生於江西省上饒市沙溪鎮一個普通居民家庭,父親早年從軍,母親在他5歲時就離開人世,他和當時3歲的妹妹寄居在外婆身邊。

那時,日寇侵略中國,老百姓的日子過得艱難,加上劉友梅的外公和舅舅分別逝世,一家老小的生活重擔全靠外婆擔負,幸好還有姨媽資助關照。他6歲進入沙溪鎮國小讀書,學習用功。外婆是他當年最親近的人,老人總是任勞任怨,節衣縮食,以堅強的意志哺育後人,並給人以正義誠實、和藹可親的印象。她常講些做事做人的淺顯故事給劉友梅聽,深藏著人生哲理,至今外婆的形象還深深刻在劉友梅腦海里。隔三差五,他會抽空去老家給外婆掃墓,用這種方式寄託思念之情。

新中國成立後,劉友梅的父親就沒有回過家,只聽說他在國民黨舊軍隊里當汽車兵,後來當了軍官,並離開大陸去了台灣,多年杳無音訊。

1950年,劉友梅步入上饒市第一中學,開始了獨立的學習生活。他小小年紀,離開外婆,獨自一人在城裡寄宿讀書。靠外婆和做木匠的姨父資助,生活過得很艱苦,冬天衣衫單薄,寒風刺骨,但他從不叫苦。這種磨礪,使他從小就培養了獨立生活的能力,造就了吃苦耐勞的性格,養成了堅毅寬宏的心態。

1956年,劉友梅中學畢業。當時正是國家社會主義建設需要大量工業人才之時,應屆畢業生中報考工科大學的人數很多,他也抱著找個“鐵飯碗”、選個“新專業”的志趣,選擇了上海交通大學。因為成績好,他順利地被錄取了。入校時恰逢交通大學遷校,第一學年他在西安交通大學就讀。後來國家決定將交通大學一分為二,分設上海交大和西安交大,而劉友梅所學的運輸起重系被留在上海,所以讀完大一以後,他又轉到上海交大,繼續學完後四年的功課。五年的大學生活,他是在團結、緊張、嚴肅、活潑中度過的。優秀的學習成績給他以後的工作打下了紮實的基礎,母校的良好人文環境給他留下了永遠的記憶。

敏事慎行成方圓

劉友梅3 劉友梅3

窗外飄撒著蒙蒙的細雨,我們的談話興致甚濃。劉友梅顯得很自豪。1961年,劉友梅大學畢業後,同20多位同學一起被分配到“中國電力機車搖籃”的株洲電力機車廠(現稱公司),這是當時我國唯一的電力機車企業。這對於一個專業對口的畢業生來說,好比是如魚得水。

但是,任何一個人在前進的道路上都難得一帆風順。株洲電力機車廠的前身是田心機車廠,始建於1936年,當時它僅僅是一個破爛的蒸汽機車修理廠。新中國成立後,在我國完全沒有電力機車技術也沒有電力機車工業的基礎上,依靠蘇聯“老大哥”的援助,1958年,田心機車廠才開始研製中國自己的電力機車。那時候,條件十分簡陋,連公共汽車也沒能開通,從株洲站下了火車要走十多里路才能到達廠里。劉友梅和同來的畢業生的行李,都是用板車從火車站拉到廠里的。劉友梅進廠的年月,正是中蘇關係逐漸惡化之時,蘇聯專家撤離,國家又遭受自然災害,糧食等生活物資供應緊張,所以電力機車研發工作每前進一步都要戰勝重重困難,付出巨大的努力。

1966年“文革”開始,許多單位的民眾分成對立的兩派。劉友梅有自知之明,從不惹是生非,只是安分守己,堅持到車間勞動,與工人打成一片,豐富自己的實踐知識。他一有空就看書學習,參與改進電力機車韶山1型的繪圖設計和試驗研製。因為劉友梅是學電力機車專業的正牌大學畢業生,業務能力較強,加上人又年輕,歷史清白,又與工人師傅相處融洽,所以當時廠里的人對他印象較好。他既沒有被下放到農村,也沒有受到大字報的衝擊。再因“文革”期間,一些老領導和總工程師(留學生)被靠邊站,電力機車研製又急需技術力量,劉友梅等技術骨幹在這種青黃不接的時候自然有顯山露水的機會。1968年,他主持的第一代電力機車韶山1型開始投入批量生產,到1976年前後進行了三次重大技術改進,最終實現定型(從221號機車始)。1978年他又主持第二代電力機車韶山3型的研製,實現了電力機車技術的更新換代,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作為中國電力機車系列化、型譜化、標準化的組織者和實施者,劉友梅於1985年至1993年,主持了第三代電力機車中韶山4型、5型、6型和6B型的研發,其中韶山4型機車雙機重聯在大秦線上成功牽引萬噸列車,使我國跨入國際鐵路萬噸重載牽引國家行列。目前,該型號機車已成為我國鐵路幹線重載牽引的主型機車,並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劉友梅也是中國電力機車“高速”和“交流傳動”技術的主創者之一。1994年至1996年,他主持“八五”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韶山8型電力機車研製,填補了快速客運電力機車國內空白,於1998年形成了有4、6、8軸列的快速客運、客貨兩用、重載貨運等系列產品。同年,在鄭州——武昌鐵路正線高速綜合試驗中創造了240公里/小時的高速度,獲鐵道部科技進步特等獎。他主持研製的我國第四代電力機車AC4000型,成功地實現了我國鐵路機車交流傳動技術“零”的突破,為我國鐵路運輸的重載、提速作出了重大貢獻,為軌道交通裝備產業的現代化奠定了技術基礎。1999年11月,劉友梅由於科研成果突出,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在多年的求實創新奮鬥中,劉友梅一步一個腳印地前進,堅持理論聯繫實際,依靠集體力量協作攻關,不斷取得進展。在榮譽面前,劉友梅謙虛謹慎。他說:“任何成績的取得,都離不開團隊的努力,我個人只是一個代表而已,沒有強有力的團隊,我將一事無成。”他不愛說過頭話,處事低調,對人熱情誠懇,與合作者有著良好的人際關係,人們稱讚他是“志高身下,敏事慎言”的人。

放眼世界攀高峰

世界科技發展永無止境。當前,人們希望交通運輸更加快捷和更加舒適,以電力電子為代表的軌道交通電力牽引技術,在上世紀末就進入技術轉型期,交流傳動電力機車已成為國際上的主流。劉友梅和他的同事們奮力追趕這個潮流,不斷取得令世界矚目的新成績。1997年,他在研製成功交流傳動電力機車原型車的基礎上,推進第四代電力機車的研發,步入後發軌道。本世紀初,時速200公里,單軸功率1200公里的交流傳動電力機車成功問世。這標誌著我國電力機車技術進入高新技術時代。近年來,先後有“藍箭號”、“九方號”、“中原之星”、“奧星”、“中華之星”等一批交流傳動電力機車和電動車組新產品,運用在祖國的千里鐵路線上。其中,8列“藍箭”電動車組已累計商業運行 1200萬公里;“中原之星”電動車組一列已累計商業運行1000多萬公里。2002年,劉友梅親自擔任我國首列“中華之星”270公里/小時的高速列車研製總設計師,取得了圓滿成功,並在秦沈高速實驗中,創造了321.5公里/小時高速度,標誌著我國高速列車的研發進入了國際先進行列。如今,“中華之星”一列已試運行70多萬公里,為國家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2006年3月28日,大秦鐵路線上正式開行5台韶山4改進型貨運電力機車,同步牽引204節車廂,10小時內將2萬噸煤從山西運到秦皇島,這是我國目前自行設計的最大牽引力的電力機車。

劉友梅隨我國電力機車的成長而成長。他為祖國增添了光彩,祖國和人民對他的創造性勞動給予了獎賞。他先後被授予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全國鐵路優秀知識分子、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湖南省和全國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並榮獲湖南省首屆“光召科技成就獎”、鐵道部“詹天佑科技大獎”、國家“光華工程科技獎”及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2003年3月起,他擔任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

現在,劉友梅一方面領導著高級別的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高速牽引動力研究所,當好所長,與他的同事們一起堅持科學發展觀,走自主創新之路,為發展鐵路電力機車事業而不斷向科學高峰攀登。另一方面,他總結自己的經驗之後撰寫了一篇又一篇學術論文,並言傳身教,著力培養年青一代科技人才。他擔任了同濟大學鐵道與城市軌道交通研究院院長和博士生導師,負責對6名博士生的指導。2005年起,他又擔任北京交大電氣工程學院院長顧問和兼職教授,帶有一名博士生。在株洲電力機車廠設有博士後工作站,曾有4名博士後(已有3名離開,現剩一人),他對這方面的工作也是盡心盡力。株洲工學院正在籌建湖南工業大學。近日,地方領導已聘請劉友梅任名譽校長。劉友梅對培養研究生等棟樑之才的工作責任心強,研究生初試錄取時他必定親自到場;對專業研究方向的選擇,他要拍板;中間階段的成果論證和評議他也不撒手;平時儘可能地多與研究生見面交流,為他們釋疑解難;畢業論文他要親自審定。他表示堅決不當“甩手導師”。

晚年生活甜如蜜

劉友梅4 劉友梅4

在交談中,劉友梅介紹了他的幸福家庭情況。妻子王綺霞,比他小兩歲,1964年大學畢業入廠,原來在同一個單位工作,曾任高級工程師,從事科技情報工作。她是廠里第一任專利代理人,現已退休,在家料理家務。他們生活上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彼此親密無間。王綺霞喜愛運動,經常鍛鍊身體,跳舞、唱歌、打太極拳,樣樣都參加。她與鄰里關係也很融洽。

劉友梅年輕時愛好廣泛,在江西上饒讀書時曾在“馬刀舞”比賽中獲過獎;在上海交大時又是課外舞蹈積極分子,在大學生藝術團里小有名氣。從那時起,課餘愛好培養了他熱愛生活的品格,又練就了動作敏捷、注意平衡的基本功,這種良好習慣對他這一生都有影響。現在,雖然年齡大了,很少跳舞,但是他堅持每天散步(快走1萬步),不管天晴下雨,都持之以恆。如果在家就經常到廠區林陰大道行走鍛鍊,外出也不放鬆。

劉友梅另一種愛好是讀書看報,關心國家大事。他訂有《人民日報》、《株洲日報》、《科技時報》等10多種報刊。他在談及讀書體會時說,他很崇拜愛因斯坦。愛因斯坦作為一個偉大的科學家,在100年前就提出培養人才的三個定律,即自由律、好奇律和戒急律,至今仍有現實指導意義。他告誡我們要解放思想,求學好問和力戒浮躁,這是至理名言,應該謹記在心。晚間,劉友梅愛看電視新聞,特別關心科技界的大事和故鄉的變化。前年,中央統戰部組織邀請黨外人士中的兩院院士到江西視察,劉友梅隨團去了南昌等地。在考察中,他看到家鄉的新氣象十分高興,並即興作了一首詩,盛讚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使江西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新變化。

在日常生活上,劉友梅向低標準看齊。他回憶有一次在北京西山開會,會務組把他一個人單獨安排在一棟二層樓的小別墅里,他只初去的那天住了一晚,第二天堅決要求搬出。他對吃、穿講究大眾化。他的家庭開支很有特點,一是贍養老人,資助貧困親友,對親屬中下崗人員的幫助毫不吝嗇;二是對親戚的子女上學,捨得花錢。凡是考上大學的親屬後輩,都給予經濟扶持,勉勵他們艱苦奮鬥,成為有用之才。

自從劉友梅當上院士以來,一些在大城市工作的好心人多次勸他離開株洲到外地發展。劉友梅卻從不動心。他認為株洲是自己的第二故鄉,自己的成長與這塊土地和這裡的人分不開。他表示,要無怨無悔,在株洲為我國的電力機車事業奮鬥一輩子!除此之外,沒有別的奢望。  

中國工程院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院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