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詞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注釋
雨疏風驟:雨點稀疏,晚風急猛。
濃睡不消殘酒:雖然睡了一夜,仍有餘醉未消。濃睡,酣睡。
捲簾人:侍女。
綠肥紅瘦:指綠葉繁茂,紅花凋零。
譯文
昨天夜裡,雨點稀疏,晚風急猛,雖然酣睡了一宵,還是余醉未消。試探地問那捲簾的侍女,她卻告訴我說,海棠花還跟原先一樣。唉,你知道嗎,知道嗎?海棠應該是綠葉繁茂、紅花凋零了。
作者簡介
李清照(1084-1155),濟南章丘人,號易安居士。宋代女詞人,婉約派代表。生於書香門第,在家庭薰陶下小小年紀便文采出眾。對詩詞散文書畫音樂無不通曉,以詞的成就最高。詞清新委婉,感情真摯,且以北宋南宋生活變化呈現不同特點。前期反映閨中生活感情自然風光別思離愁,清麗明快。後來因為丈夫去世再加亡國傷痛,詩詞變為淒涼悲痛,抒發懷鄉悼亡情感也寄託強烈亡國之思。有《易安居士文集》等傳世。代表作有《聲聲慢》、《一剪梅》、《如夢令》等。其文學創作具鮮明獨特的藝術風格,居婉約派之首,對後世影響較大,稱為“易安體”。
詞牌與格律
《如夢令》原名《憶仙姿》,為後唐莊宗李存勖(勖:音xù)所作,因嫌其名不雅遂取尾句“如夢,如夢,殘月落花煙重”中的“如夢”得名。又名《宴桃園》,《不見》,《如意令》,《無夢令》,《比梅》等,有單雙調。單調正體33字。雙調66字。五仄韻,一疊韻,上去通押。○平聲●仄聲⊙可平可仄△平韻▲仄韻
本作的韻腳是:二十六宥;可"二十五有/二十六宥"通押。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
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
賞析
李清照雖然不是一位高產的作家,其詞流傳至今的只不過四五十首,但卻“無一首不工”,“為詞家一大宗矣”。這首《如夢令》,便是“天下稱之”的不朽名篇。小詞借宿酒醒後詢問花事的描寫,曲折委婉地表達了詞人的惜花傷春之情,語言清新,詞意雋永,令人玩味不已。
起首兩句,如何理解頗有爭議。蓋推以事理邏輯:既然是“濃睡不消殘酒”,又何以知道“昨夜雨疏風驟”,這豈不是自相矛盾?其實對這兩句詞,是不能用生活中的簡單事理去體會理解的,因為詞人的本意實不在此,而是通過這兩句詞表達無限的惜花之情。大凡惜花的詩詞都言及風雨。白居易《惜牡丹二首》詩:“明朝風起花應盡,夜惜衰紅把火看。”馮延巳《長相思》詞:“紅滿枝,綠滿枝,宿雨厭厭睡起遲。”周邦彥《少年游》詞:“一夕東風,海棠花謝,樓上捲簾看。”花在風雨中零落,這層意思是容易理解的。但是說“濃睡不消殘酒”也是寫惜花之情,恐怕就不太容易理解了。不過只要多讀些前人寫的惜花詩詞,也就不難體會了。杜甫《三絕句》詩:“不如醉里風吹盡,可忍醒時雨打稀。”韋莊《又玄集》卷下錄鮑征君(文姬)《惜花吟》詩:“枝上花,花下人,可憐顏色俱青春。昨日看花花灼灼,今日看花花欲落。不如盡此花下飲,莫待春風總吹卻。”這些詩句正可用來作為“濃睡不消殘酒”的註腳。易安在其詠紅梅的《玉樓春》詞中所云:“紅酥肯放瓊苞碎,探著南枝開遍未。……要來小酌便來休,未必明朝風不起。”亦可視為對“濃睡”一句的自注。這句詞的辭面上雖然只寫了昨夜飲酒過量,翌日晨起宿酲尚未盡消,但在這個辭面的背後還潛藏著另一層意思,那就是昨夜酒醉是因為惜花。這位女詞人不忍看到明朝海棠花謝,所以昨夜在海棠花下才飲了過量的酒,直到今朝尚有餘醉。《漱玉詞》中曾多處寫到飲酒,可見易安居士是善飲的。善飲尚且酒醉而致濃睡,一夜濃睡之後酒力還未全消,這就不是一般的過量了。我們只要思索一下詞人為什麼要寫“濃睡不消殘酒”這句詞,得到的回答只能是“惜花”。就這句詞的立意而言,與上引杜甫和鮑文姬的詩句都是同一機杼,並無二致。但易安的高處正在於不落窠臼,獨闢蹊徑。一旦領悟了潛藏在“濃睡不消殘酒”背後的這層“惜花”之意,那么對以下數句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接下去三、四兩句所寫,是惜花心理的必然反映。儘管飲酒致醉一夜濃睡,但清曉酒醒後所關心的第一件事仍是園中海棠。詞人情知海棠不堪一夜驟風疏雨的揉損,窗外定是殘紅狼藉,落花滿眼,卻又不忍親見,於是試著向正在捲簾的侍女問個究竟。一個“試”字,將詞人關心花事卻又害怕聽到花落的訊息、不忍親見落花卻又想知道究竟的矛盾心理,表達得貼切入微,曲折有致。相比之下,周邦彥《少年游》:“一夕東風,海棠花謝,樓上捲簾看。”便顯得粗俗不堪,味同嚼蠟了。“試問”的結果如何呢?──“卻道海棠依舊。”侍女的回答卻讓詞人感到非常意外。本來以為經過一夜風雨,海棠花一定凋謝得不成樣子了,可是侍女捲起窗簾,看了看外面之後,卻漫不經心地答道:海棠花還是那樣。一個“卻”字,既表明侍女對女主人委曲的心事毫無覺察,對窗外發生的變化無動於衷,也表明詞人聽到答話後感到疑惑不解。是啊,“雨疏風驟”之後,“海棠”怎會“依舊”呢?這就非常自然地帶出了結尾兩句。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這既是對侍女的反詰,也象是自言自語:這個粗心的丫頭,你知道不知道,園中的海棠應該是綠葉繁茂、紅花稀少才是!“應是”,表明詞人對窗外景象的推測與判斷,口吻極當。因為她畢竟尚未親眼目睹,所以說話時要留有餘地。同時,這一詞語中也暗含著“必然是”和“不得不是”之意。海棠雖好,風雨無情,它是不可能長開不謝的。一語之中,含有不盡的無可奈何的惜花情在,可謂語淺意深。而這一層惜花的殷殷情意,自然是“捲簾人”所不能體察也無須更多理會的,她畢竟不能象她的女主人那樣感情細膩,那樣對自然和人生有著更深的感悟。這也許是她所以作出上面的回答的原因。末了的“綠肥紅瘦”一語,更是全詞的精絕之筆,歷來為世人所稱道。“綠”代替葉,“紅”代替花,是兩種顏色的對比;“肥”形容雨後的葉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後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謝稀少,是兩種狀態的對比。本來平平常常的四個字,經詞人的搭配組合,竟顯得如此色彩鮮明、形象生動,這實在是語言運用上的一個創造。由這四個字生髮聯想,那“紅瘦”不正表明春天的漸漸消逝,而“綠肥”象徵著綠葉成蔭的盛夏的即將來臨嗎?這種極富概括性的語言,又實在令人嘆為觀止。胡仔《苕溪漁隱叢話》稱:“此語甚新。”《草堂詩餘別錄》評:“結句尤為委曲精工,含蓄無窮意焉。”看來皆非虛譽。
評價
這首小詞,只有短短六句三十三言,卻寫得曲折委婉,極有層次。詞人因惜花而痛飲,因情知花謝卻又抱一絲僥倖心理而“試問”,因不相信“捲簾人”的回答而再次反問,如此層層轉折,步步深入,將惜花之情表達得搖曳多姿。《蓼園詞選》云:“短幅中藏無數曲折,自是聖於詞者。”可謂的評。
集評
黃蓼園《寥園詞選》:“一問極有情,答以‘依舊’,答得極淡。跌出‘知否’二句來,而‘綠肥紅瘦’,無限淒婉,卻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無數曲折,自是聖於詞者。”胡云翼《宋詞選》:李清照在北宋顛覆之前的詞頗多飲酒、惜花之作,反映出她那種極其悠閒、風雅的生活情調。這首詞在寫作上以寥寥數語的對話,曲折地表達出主人公惜花的心情,寫得那么傳神。“綠肥紅瘦”,用語簡練,又很形象化。
《唐宋詞百首詳解》:這首詞用寥寥數語,委婉地表達了女主人惜花的心情,委婉、活潑、平易、精煉,極盡傳神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