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解釋
文學理論術語簡介
“奪胎換骨”說始見於宋人惠洪的《冷齋夜話》:“山谷云:詩意無窮,而人才有限,以有限之才,追無窮之意,雖淵明、少陵,不得工也。然不易其意而造其語,謂之換骨法;窺入其意而形容之,謂之奪胎法。”黃庭堅認為,以有限之才去追尋無窮之意,難以達到對文辭的精工錘鍊,所以要採取奪胎換骨法。所謂“換骨法”是指不改變原作的詩意,而創造新鮮工整的語辭去提煉更為精彩的詩境。惠洪舉例說,如李白有詩“鳥飛不盡暮天碧”一句,又有“青天盡處沒孤鴻”句,黃庭堅認為這些詩句語意雖佳,但氣骨顯弱,自作《登達觀台》曰:“瘦藤拄到風煙上,乞與遊人眼界開。不知眼界闊多少,白鳥去盡青天回。”山谷取李白之詩意和詩境,諸如“鳥飛”、“暮天”、“青天”之類,又將李白詩中靜態的“青天”、“暮天”換為動態的“青天回”,描繪了百鳥飛盡之後青天返回的盛況,境界更為開闊,氣勢更為宏大,增強了詩歌之氣骨,表現了山谷瘦硬的風格。這種將前人的陳言納入自己詩中進行創造性的轉化,就是“換骨法”的典型例子。“奪胎法”是窺入體悟原詩的意義而重新加以形容,從而好像意從己出。惠洪又舉例說,白居易詩云:“臨風杪秋樹,對酒長年身。醉貌如霜葉,雖紅不是春。”蘇軾南中詩云:“兒童誤喜朱顏在,一笑那知是醉紅。”蘇軾取白居易醉紅如同秋天的霜葉,而並非春天的花朵之意,以此加以演化,轉換成醉紅並非青春的臉龐,凡此之類,皆奪胎法。可見,奪胎換骨為同義反覆,都是說要通過學習古人的作品來融會新的詩境。
探源
“奪胎換骨”說始見於宋人惠洪的《冷齋夜話》:“山谷云:詩意無窮,而人才有限,以有限之才,追無窮之意,雖淵明、少陵,不得工也。然不易其意而造其語,謂之換骨法;窺入其意而形容之,謂之奪胎法。”黃庭堅認為,以有限之才去追尋無窮之意,難以達到對文辭的精工錘鍊,所以要採取奪胎換骨法。所謂“換骨法”是指不改變原作的詩意,而創造新鮮工整的語辭去提煉更為精彩的詩境。惠洪舉例說,如李白有詩“鳥飛不盡暮天碧”一句,又有“青天盡處沒孤鴻”句,黃庭堅認為這些詩句語意雖佳,但氣骨顯弱,自作《登達觀台》曰:“瘦藤拄到風煙上,乞與遊人眼界開。不知眼界闊多少,白鳥去盡青天回。”山谷取李白之詩意和詩境,諸如“鳥飛”、“暮天”、“青天”之類,又將李白詩中靜態的“青天”、“暮天”換為動態的“青天回”,描繪了百鳥飛盡之後青天返回的盛況,境界更為開闊,氣勢更為宏大,增強了詩歌之氣骨,表現了山谷瘦硬的風格。這種將前人的陳言納入自己詩中進行創造性的轉化,就是“換骨法”的典型例子。“奪胎法”是窺入體悟原詩的意義而重新加以形容,從而好像意從己出。惠洪又舉例說,白居易詩云:“臨風杪秋樹,對酒長年身。醉貌如霜葉,雖紅不是春。”蘇軾南中詩云:“兒童誤喜朱顏在,一笑那知是醉紅。”蘇軾取白居易醉紅如同秋天的霜葉,而並非春天的花朵之意,以此加以演化,轉換成醉紅並非青春的臉龐,凡此之類,皆奪胎法。可見,奪胎換骨為同義反覆,都是說要通過學習古人的作品來融會新的詩境。
但是,“奪胎換骨”、“點鐵成金”說自誕生之日起,就頗遭論者詬病。宋人吳曾在《能改齋漫錄》中詆毀“奪胎換骨”說就是唐代詩僧皎然“三偷”說(見皎然《詩式》)的翻版。金人王若虛《滹南詩話》說:“魯直論詩有‘奪胎換骨、點鐵成金’之喻,世以為名言,以予觀之,特剽竊之黠者耳。”。清人馮班《鈍吟雜錄》斥之為“謬說”,認為此乃是“向古人集中作賊耳!”這些批評雖然擊中了黃庭堅論詩的要害弊端,但也不免顯得有些過於偏激和簡單化。點鐵成金是否僅止於點竄古人詩句據為己有?奪胎換骨法是否僅止於照搬古人詩意而稍作變通?
一般地認為“點鐵成金”是師前人之辭,“奪胎換骨”是師前人之意。而無論師辭與師意,都不是單純的模仿和抄襲,從“鐵”到“金”和“換骨”的過程都需要有一番“陶冶”的工夫,其目的在於“以俗為雅,以故為新”。山谷極為強調學習古人的重要性,他常說閒居時應當多讀《左傳》、《國語》、《楚辭》、《莊子》、《韓非》等書,細細體會古人用意精細曲折之處。只有博覽群書,精心研讀,才能融會貫通,左右逢源,運筆如神。但山谷所論之詩法絕不僅僅局限於因襲古人,他也極為強調獨創性在寫詩中的重要意義。在他的許多詩篇中都表現出不甘人後、超越前人的雄心壯志。《贈高子勉》曰:“聽他下虎口著,我不為牛後人。”《以右軍書數種贈丘十四》曰:“隨人作計終人後,自成一家始逼真。”《題謝敞、王博喻》曰:“文章最忌隨人後。”可見,山谷對於東施效顰、亦步亦趨的做法是極為不屑的。然而,如何標新立異,別出心裁,闖出一條寫作的新路徑,這也是頗費腦筋的事。中國古詩發展到唐代已至極盛,無論是立意、遣詞、隸事、音律方面,都達到了極高的水平。面對唐代前輩,宋詩人不免產生了焦慮感,他們不甘依靠前人門戶,而力圖另闢新徑,北宋時期的幾位大詩人,如歐陽修、梅堯臣、王安石、蘇軾、黃庭堅等都是這方面的傑出代表。如蘇軾天才縱恣,他在遷想妙得、隨物賦形中奠定了詩文革新的新局面。而黃庭堅則為自己選擇了一條艱難的道路,他從學習古人開始,又試圖從古人的創作框架中突破出來,求新求變,自立門戶。其中重要的方法則是融化前人陳言舊意,再鑄偉詞新境,達到“化腐朽為神奇”的目的,也以此糾正晚唐西崑體詩文的柔靡之風。山谷終於以他有獨特的創作方式在詩壇獨樹一幟,他極善用典,詩作具有雄奇峭拔的風格,一掃前人陳詞濫調,這使他成為江西詩派的始祖。嚴羽《滄浪詩話》說:“宋詩至東坡、山谷,始出己意以為詩,唐人之風變矣。山谷用工尤為深刻,其後法席盛行,海內稱為江西宗派。”
黃庭堅作詩極為講究法度,故“奪胎換骨”、“點鐵成金”也表現出對詩法的“悟入”。山谷精通釋老禪學,他是臨濟宗黃龍派祖心禪師的入室弟子,對於佛家經典爛熟於心;另外,山谷對老莊之學也頗感興趣,他曾作《莊子內篇論》以闡發莊學意旨。“奪胎換骨”、“點鐵成金”實際上是借用佛道參禪悟道的妙語來向學詩者指示學詩的具體門徑。作詩有基本法度,這是詩人不能迴避的,如同百工之技無法而不能成其為技,詩文寫作無法也不能成其為詩。“奪胎換骨”、“點鐵成金”之法正是熟讀古人詩文中參悟作詩之法則,並由此點化出新鮮的詩歌意境。但所謂“悟法”,不是拘守於法則,而是要超越法則,悟法於心,運法於神。在《答洪駒父書》一文中,山谷既講“古人繩墨”、“文章斧斤”,也講“不可守繩墨令儉陋”;既講作文之“宗趣”、“關鍵”和“開闔”,也講“汪洋千里”、“詞筆縱橫”,這是從有法到無法,從守繩墨到不守繩墨的悟入過程,只有這樣,詩人才能達到隨心所欲不逾矩的最高境界。
不足
“奪胎換骨”、“點鐵成金”作為一種技法,在以前的文學創作中早已存在,但經山谷拈出,則成至理名言,在創作實踐和理論界引起了強烈的反響。江西詩派的許多作家都把這種技法奉為圭臬和創作中的不二法門,他們力求在辭意上翻新立奇,出人意表,也寫出了許多好的作品。但這種在古人內部變革的方法卻不免帶有保守性和封閉性,詩人極有可能在古人的圈子中轉來轉去,或僅從表面上追求用僻典,煉生詞,押險韻,制拗句,以至於專事模擬和墮落到“化神奇為腐臭”的境地。這正是這樣一種創作方法本身存在的弊端。從文學發展的根本規律上看,這種創作方法的提倡仍有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