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納布呂克[德國下薩克森州城市]

奧斯納布呂克[德國下薩克森州城市]
奧斯納布呂克[德國下薩克森州城市]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德國西北部下薩克森州城市。位於哈瑟河畔,往北可通埃姆斯-威悉運河。人口16.4萬(2006)。八世紀末為天主教教區;1171年設市,旋為漢薩同盟成員。重要鐵路樞紐。工業有鋼鐵、紡織、機械、汽車車廂、造紙及化學等部門。紡織以粗棉織品為主,鋼絲生產也較著名。

基本信息

簡介

在德國內的位置 在德國內的位置

奧斯納布呂克(Osnabrück)是德國下薩克森州的一個不屬於縣的城市,目前有165,500居民。它是繼漢諾瓦和不倫瑞克後下薩克森第三大的城市和該州的一個地區中心。整個地區有80至100萬居民。

奧斯納布呂克有一所奧斯納布呂克大學和一所職業高校(奧斯納布呂克套用科學大學)。它是天主教和新教的一個主教駐地。德國聯邦環境基金會的總部也在這裡。

780年查理大帝奠基了奧斯納布呂克作為主教駐地。1648年在奧斯納布呂克和明斯特簽署了威斯伐倫和約,因此奧斯納布呂克也被稱為“和平城市”。

地理位置

奧斯納布呂克位於北部的維恩山脈與南部的陀滕堡森林之間的丘陵地帶,它位於哈瑟河左岸。市中心市場的高度為海拔64米,市內最高處的高度為海拔190米,最低點為哈瑟河水面,海拔54米。

奧斯納布呂克周邊的大城市有比勒費爾德(東南43千米)、明斯特(西南44千米)、荷蘭的恩斯赫德(西方78千米)、奧爾登堡(北方約95千米)、不萊梅(東北約103千米)和漢諾瓦(東方約114千米)。1940年奧斯納布呂克的人口數超過十萬,在德國屬於大城市。

市容

城市一角 城市一角

內市區的市容有許多教堂(其中最高的鐘樓達103.5米)。內市區北部,在大教堂和黑格門之間,是老城。這裡有許多古典主義和洛可可時期的建築,以及桁架建築。三角形的市場廣場上有“威斯伐倫和約市政府”,擁有中世紀風格。此外奧斯納布呂克有許多浪漫式和哥德式的石建築。

內城中心的步行區位於老城邊緣,是市內的主要購物街。這裡主要是現代化的建築,以及少數在戰爭中沒有被毀的老建築。老城和新城(內市區的南部)是新市場廣場。過去它是奧斯納布呂克的中心市場廣場,今天它被一條寬廣的大街分為兩半,是交通樞紐和長途汽車總站。

內市區被一道腎狀的環城公路圍繞,從這裡主要交通道路輻射狀地向外延伸。環城公路邊上還有過去城牆遺留下來的七座守望塔和兩條城牆。

市中心附近有一些很有意思的現代建築,比如德國聯邦環境基金會主樓、丹尼爾·里伯斯金設計的費力克斯·努斯堡姆屋和一座建造在一段古城牆上的現代化賭場。

市中心的居民區主要以三、四層樓的宿舍樓組成,一些市區里也有比較高檔的小樓或洋房。離市中心遠一些的居民區以兩層樓的樓房或洋房為主。高層公寓樓很少。市內的高樓主要是柏林廣場附近的辦公樓(最高的為16層)。

從外緣向市中心有多個“綠手指”一直伸入到城市的核心,這些綠地也用作近市消閒地區。奧斯納布呂克是德國位於一座自然公園中心的最大的城市。

周邊縣

行政區劃 行政區劃

奧斯納布呂克被奧斯納布呂克縣和北萊茵-威斯伐倫州的施泰因富特縣圍繞。

行政區劃

奧斯納布呂克分23個市區,這23個市區從01至23編號,其名稱一般是歷史遺留下來的,有些過去的多個村落今天被編入同一市區了。市區下還可以分“統計區”,這些統計區擁有三個數碼的編號。

歷史沿革

奧斯納布呂克的名稱由來有兩種解釋,第一種解釋是它來自低地德語中的Ossen(“牛”)和Brügge(“橋”),另一個解釋是它來自哈瑟河的日耳曼名稱。它最初是從一個集市發展起來的。約780年查理大帝在這裡設立了一個教省,奧斯納布呂克是其省會和主教駐地。據傳804年查理大帝還在這裡設立了一所高等中學(Gymnasium Carolinum,假如這個說法正確的話該高等中學(今天依然存在)是德國最古老的高等中學。但是有人懷疑這份建立文書是偽造的。在神聖羅馬帝國內至1803年奧斯納布呂克律屬於奧斯納布呂克主教領地。

從1561年至1639年是奧斯納布呂克獵女巫的高潮時期。在哈馬赫(Hammacher)任市長時(1565年至1588年)共有163名婦女因此被殺害,大多數被焚。在佩爾斯特(Pelster)任市長期內(1636年至1639年)有40名婦女被告女巫而死。總共有276名婦女和兩名男士在這個過程中因巫術被殺。當時市議會以新教徒為主。一些市內的新教牧師因為反對獵女巫後來被逐。

1631年開辦的大學於1633年又被當時統治的瑞典人關閉了。1974年奧斯納布呂克大學重新開辦。從1643年至1648年在奧斯納布呂克和在明斯特進行了最後導致《威斯伐倫和約》的談判。在這段時間裡奧斯納布呂克徒勞地試圖獲得帝國自由城市的地位。“統治者的宗教就是這個地區的宗教”這個規則在奧斯納布呂克擁有一個特例。按照1650年的條約規定奧斯納布呂克主教領地的主教由天主教和新教主教交替擔任,因此在奧斯納布呂克統治者的宗教交替為天主教和新教,而當地居民的宗教信仰則不受統治者的信仰的影響。因此可以說奧斯納布呂克主教領地是今天德國領土上最早擁有宗教自由的地區。

1803年神聖羅馬帝國解散、所有宗教領地被取締後奧斯納布呂克主教領地被併入漢諾瓦選帝侯領地,同年被法國軍隊占領。1806年奧斯納布呂克短時間屬於普魯士王國,1807年被併入新成立的威斯伐倫王國,1810年12月10日被納入法蘭西帝國。1815年它又被劃給漢諾瓦。1866年普魯士吞併漢諾瓦後1885年它成為普魯士奧斯納布呂克地區的首府。直到1977年在行政區劃改革的過程中奧斯納布呂克才喪失了這個地位。此外它還是奧斯納布呂克縣的縣府。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奧斯納布呂克共受到79次空襲,其中最早的一次大規模空襲是1942年6月20日英國皇家空軍進行的,當日向老城共投下9000枚燃燒彈。10月6日老城南區受到11000枚炸彈和燃燒彈的襲擊。死亡人數最多的空襲是美軍對申克爾的襲擊,共死亡241人。1944年9月13日的襲擊中老城區共收到2171枚炸彈和18.1萬枚燃燒彈的襲擊,由此導致的火風暴摧毀了大多數老建築。1944年10月13日其餘未受破壞的市區遭到了16000枚燃燒彈和2616枚爆炸彈的襲擊。1945年3月25日,就在大戰結束前不久老城區在此遭到襲擊,使得整個老城區所剩無幾。總的來說整個市區的被破壞度達65%,破壞最嚴重的是中世紀的老城,這裡的破壞度達94%。戰後荷蘭打算吞併奧斯納布呂克及其周圍地區,但因為遭到美國和英國的反對而沒有成功。

合併

從1914年至1972年7月1日奧斯納布呂克吸收合併了多個周邊村莊。

由於奧斯納布呂克處於一個谷地中,加上它鄰近北萊茵-威斯伐倫州,因此相對於德國其它城市來說它合併的村莊比較少。此外當時的市政府擔心通過合併會導致市政府內多數黨派產生變化,因此對合併非常冷漠。從長遠角度來看這對城市的發展不利。

人口發展

人口增長圖 人口增長圖

1575年奧斯納布呂克75%的居民死於鼠疫,此後的瘟疫、火災、饑荒和戰爭使得奧斯納布呂克的人口一直到約200年後才恢復到1575年前的程度。從1823年至1900年因為工業化城市居民從一萬翻五倍達五萬。尤其作為鐵路樞紐奧斯納布呂克需要許多勞動力。

至1939年奧斯納布呂克的人口又翻一倍,達十萬,在德國正式屬於大城市。1995年奧斯納布呂克的人口達到其歷史最高水平,當時市內有168,618名居民。根據官方數據2006年2月末市內有164,695名居民。

以下的列表顯示了居民的發展狀況。至1833年為止為估計數,此後的數據來自人口普查以及統計部門和市政府的數據。

宗教

基督教

早在804年奧斯納布呂克就已經是一個主教駐地了,因此到宗教改革為止它始終屬於這個主教。從1521年開始在奧斯納布呂克有信義宗的布教。1543年奧斯納布呂克進行宗教改革,改為信義宗。市內的大教堂則依然為天主教。因此奧斯納布呂克既不完全是新教,也不完全是天主教。大教堂是天主教的中心,也是奧斯納布呂克主教領地的中心。新教則受市議會領導。1815年奧斯納布呂克被劃給漢諾瓦王國後其新教教會成為該王國的五個新教教省的省會之一。1903年這個教省被撤銷。奧斯納布呂克的新教教會受漢諾瓦的信義宗教會領導。今天奧斯納布呂克的信義宗教會是漢諾瓦信義宗教會中的一個教縣。

從1788年開始奧斯納布呂克就已經有改革宗的新教活動。當時改革宗的教會受附近的特克倫堡伯爵領地領導。19世紀內許多改革宗信徒遷入奧斯納布呂克導致了1889年市內成立了一個自己的教會。這個教會受奧利希教省領導。1893年他們建造了自己的教堂。後來市內還建造了另外四座改革宗教堂。

由於宗教改革後大教堂依然是天主教的,因此奧斯納布呂克市內一直有天主教徒居住。市內天主教與新教的比例大概相等。宗教改革後奧斯納布呂克天主教教省縮小,但始終沒有被取消。奧斯納布呂克主教領地被撤銷後1824年奧斯納布呂克主教的教省被重新調節,它基本上包括當時的漢諾瓦王國的疆域。1930年整個北德地區被納入這個教省,使得它成為當時德國面積最大的天主教教省。至1995年為止這個教省受科隆大主教領導,此後受新設立的漢堡大主教領導。

除天主教和新教這兩個大基督教教派外奧斯納布呂克還有一些其它獨立的教會。

佛教

奧斯納布呂克有一個佛教中心和一個禪宗佛寺。

伊斯蘭教

奧斯納布呂克的穆斯林主要來自土耳其,阿拉伯人和巴基斯坦人也是重要穆斯林社群。

猶太教

在19世紀裡奧斯納布呂克設立了一個猶太墓地,1927年10月這個墓地被學生玷污。老猶太會堂是1907年建造的,當時在奧斯納布呂克約有500名猶太人,其中包括費力克斯·努斯堡姆的家庭。1938年初奧斯納布呂克設立了所謂的猶太人樓。在水晶之夜猶太會堂被焚,多座猶太商店被搶劫,猶太人的住房被破壞,猶太墓地被玷污。今天可以確定的是在水晶之夜數星期前當時的市長蓋爾特納就已經決定拆除猶太會堂了。1941年12月12日市內剩下的190名猶太人中的第一批被運送走。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奧斯納布呂克只有五名猶太人。1967年一座新猶太會堂被建造。兩德統一時市內有約90名猶太人居住。2005年通過接收從原蘇聯來的猶太人市內的猶太人數量增長到1544人。今天在地區政府大廈上有一塊紀念牌,每年11月9日市政府在此獻花圈,詠頌猶太祈禱。1986年猶太墓地又被玷污。

政治

從14世紀開始奧斯納布呂克就已經有一個市議會了。這個議會由一個“元老會”和一個“席會”組成。這個議會的主席是市長。城市很早就已經能夠從主教手中獲得許多自由,但未能獲得徹底的自由。漢諾瓦時期城市的領導人為一名行政市長和一名法律市長。從1851年開始市內最高領導是一名市長。納粹時期這名市長是由納粹黨委任的。

從1946年開始市長是選舉產生的。

議會

從2001年開始市議會由50名議員組成,此外市長也有投票權。

2006年9月10日的市議會選舉結果為:

德國基督教民主聯盟19席

德國社會民主黨18席 德國綠黨6席 德國自由民主黨5席 奧斯納布呂克左派1席 選民組1席 這次市議會選舉後未能形成一個穩定的、多數的聯合政府,市政府內的多數根據要解決的問題而不斷變化。社民黨與綠黨決定基本上一起合作。

市長

目前的市長是社民黨的鮑里斯·皮斯托里烏斯(Boris Pistorius)。

市徽

奧斯納布呂克的市徽底色銀色,上面有一個有六根輻條的黑輪子。市旗上也有這個輪子,此外旗的邊緣有一個黑框。從13世紀的銀幣上這個輪子就已經作為奧斯納布呂克主教領地的印章了,但是歷史上其形狀變化過多次。一開始它是紅色的,從1496年開始變為黑色的。後來還出現過紅色的,但後來還是黑色成為今天的顏色。13世紀的徽章上在輪子的邊上還有聖彼得作為大教堂的保護人。後來只剩下了輪子。

友好城市

奧斯納布呂克有多個姐妹城市和友好城市,它是德國唯一一個派駐城市大使的城市。城市大使是由奧斯納布呂克派向其姐妹和友好城市的年輕人,這些人在對方城市的管理機構里待一年,來完成友好城市的工作。

姐妹城市

哈勒姆(荷蘭),從1961年開始 昂熱(法國),從1964年開始 德比(英國,從1976年開始 格賴夫斯瓦爾德(德國梅克倫堡-前波莫瑞),從1988年開始 特維爾(俄羅斯),從1991年開始 恰納卡萊(土耳其),從2004年開始 雷阿爾城(葡萄牙),從2005年開始 友好城市

格明德(奧地利),從1971年開始 埃文斯維爾(美國印第安納州),從1991年開始 光明市(大韓民國),從1997年開始 合肥(中華人民共和國),從2006年開始

交通

航空

市區內有一個國內的機場,明斯特/奧斯納布呂克國際機場離市中心約35千米。

鐵路和汽車

奧斯納布呂克是一個鐵路樞紐,它有一個兩層的客運火車站和一個調車場。在奧斯納布呂克總火車站從漢堡、不萊梅赴科隆、法蘭克福、巴塞爾、慕尼黑的高速列車鐵路與從阿姆斯特丹赴柏林的高速列車鐵路交叉。

1895年建造的總火車站 1895年建造的總火車站

近距列車有去往不萊梅和去往明斯特的列車。奧斯納布呂克還有一條蒸汽機列車的博物館火車。

除總火車站外還有兩個客運火車站。

1906年至1960年間奧斯納布呂克曾經有過三條有軌電車線。

此外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至1968年市內還有過一條無軌電車線路。

1996年奧斯納布呂克又開始研究建立地區性火車線的可能性。

市內交通有九條公共汽車線路,此外還有長途汽車線路。

奧斯納布呂克的市內交通車票與附近的明斯特地區的市內交通車票統一,跨地區長途汽車的車票與北萊茵-威斯伐倫的長途汽車票價一致。

公路

通過奧斯納布呂克的有三條高速公路:德國1號聯邦高速公路從普特加登赴薩爾布呂肯通過市區西北,德國30號聯邦高速公路從巴特奧尹豪森赴阿姆斯特丹通過市區南部,德國30號聯邦高速公路從奧斯納布呂克赴帕德博恩通過市區東部。此外68號和51號聯邦公路也經過市區。

市內環城公路內有些道路只允許居民使用,或完全不允許使用。中心交通樞紐是新市場廣場,其附近也有多個停車場和停車大樓。

在奧斯納布呂克許多地方停車不需交費,這個政策在市議會有很大的爭議,因為在取消停車費後市政府不得不在其它一些領域裡省錢,取消服務或福利。

水道和港口

奧斯納布呂克的內河港口與中德運河通過一條分支運河相連,往北可通埃姆斯-威悉運河。

經濟

企業

奧斯納布呂克共有約370個企業,其中比較著名的有:

漢宏貨運有限公司,全世界約6000職員 卡曼,約7000職員(2004年) 等

媒體

奧斯納布呂克有一份日報《新奧斯納布呂克報》,此外還有兩份專等啟事和廣告的周報和雙周刊。市政府還發表一份刊登活動、戲劇等日期和介紹的畫報。

北德意志廣播電台在奧斯納布呂克有一個地區性的廣播站。

奧斯納布呂克有一個地區性的電台。

歐洲媒體藝術電影節年度在奧斯納布呂克舉行。

公共設施

以下公共設施的總部在奧斯納布呂克:

德國聯邦環境基金會

德國和平研究基金會

人的土地德國分會

聯邦服務業企業協會

聯邦風能協會

奧斯納布呂克中小企業聯合會

奧斯納布呂克工商協會

教育

奧斯納布呂克大學於1974年成立,是德國具有綜合性學術研究的著名的高等學府之一。 奧斯納布呂克高等專科學校於1971年成立,它是由幾所專科學校合併而成的高等專科學校。 此外奧斯納布呂克擁有德國教育系統所提供的所有普及教育和職業教育學校。其中卡洛里姆中學據稱由查理大帝於804年創辦,是德國最古老的學校。

文化和名勝

劇院

大教堂邊劇院 大教堂邊劇院

市劇團(話劇、歌劇、舞劇、青少年劇團)兩個業餘劇團

木偶劇團

低地德語劇團

電影院

奧斯納布呂克有三座大型電影院和一座小電影院,此外大學也定期放電影。

體育

奧斯納布呂克有眾多體育協會。

博物館

大教堂藏寶室

費力克斯·努斯堡姆屋

文化歷史博物館

自然、環境博物館,天文館

工業文化博物館

建築物

布克斯塔 布克斯塔

市政府大廈是奧斯納布呂克的標誌。它是1512年建成的,建造時間為25年,風格是哥德式晚期風格。威斯伐倫和約於1648年在這座大廈和明斯特市政府大廈內被簽署。今天在當年簽署和約的和平大廳中掛著當時歐洲統治者和大使的42幅肖像畫。在寶藏室里保存摺1648年的和平條約的一份仿製品。在一層樓里有一座1633年奧斯納布呂克的模型。

聖瑪麗亞教堂 聖瑪麗亞教堂

布克斯塔是13世紀城牆的一座瞭望塔。其比較小的垛牆顯示出它不是為大炮設計的,而是為弓箭和小的火器設計的。在中世紀時這座塔還被當作城市的監獄。在16和17世紀獵女巫時這裡還曾經是審訊和拷打場。今天這裡有一個關於獵女巫的展覽。本來這座塔高28米,1805年由於有倒塌的危險塔高被降低了約10米。

黑格門外形上看上去像是古代的城門,實際上卻是中世紀城牆被拆除兩年後於1817年建造的。它是為紀念參加滑鐵盧戰役的奧斯納布呂克人建造的。門上有一瞭望台。

聖瑪麗亞教堂是一座市民教堂,由於教堂內遺留有800年的墓地,因此估計今天的教堂是在更古老的木結構教堂的基礎上建造的,不過對此沒有歷史記載遺留下來。13世紀擴建時教堂獲得了今天的哥德式風格。

聖彼得大教堂最早是785年啟用的,今天的教堂是從1218年至1277年建造的。其風格為哥德式晚期。本來教堂的兩座鐘樓塔是對稱的。15世紀裡北塔被換成一座哥德式的、比較粗壯的他。教堂內的大十字架幾乎高6米,其耶穌像身長3.80米,是歐洲最大的十字架之一。1210年至1233年有過一名來自格羅寧根的隱士曾在奧斯納布呂克大教堂附近居住。他後來被提升為聖人。

大教堂前有一座獅子狗的像。

佩尼克爾塔的建造年代不明。它首次是在13世紀前半頁被提到。它本來是一座瞭望塔,並用來保護下面的佩尼克爾磨房。19世紀時它被改建為住房。佩尼克爾磨房在1891年被毀,後來在哈瑟河的對岸重建。

協會

奧斯納布呂克有眾多民間協會和俱樂部。

節日

狂歡節遊行

復活節前:春季大市場

復活節前:奧斯納布呂克室內樂日

四月:歐洲媒體藝術電影節

五月:五月節

五月:同性戀文化日

五月和九月:第一個周末(從周六傍晚至周日中午):夜間跳蚤市場

夏季:文化夜

六月至八月:市夏季文化節目

八月:第一個周六:街頭音樂節

九月初:戲劇節

九月:尋職博覽會

九月:蒸汽機車節(每兩年一次)

九月:山節(在工業文化博物館舉行)

十月:固定資產博覽會

十月:和平節

十一月:秋季大市場

十一月:動物園燈籠節周

十二月:聖誕市場

墓地

奧斯納布呂克有兩個歷史上的墓地。這兩個墓地都是1808年設立的,它們當時均位於市外。出於衛生的原因當時的政府下令不允許在市內進行墓葬。

從1840年開始墓地中開始開闢花園。

墓地最老的部分靠牆面積比較大的墓是當時市內的富豪家族的墓地,中心面積比較小的是比較下層的人的墓。

1995年在這兩個墓地上進行最後一次下葬。2015年墓地將被取消。

飲食文化

飲食芥菜

奧斯納布呂克的一個特色食品是使用芥菜、馬鈴薯、豆、豌豆、蘿蔔、蔥和芹菜加上煮熟的梨子做的濃湯。

羽衣甘藍

羽衣甘藍是北德傳統的冬季菜餚,每年從11月至2月是羽衣甘藍的季節。過去它是窮人吃的食物,今天它是佳肴。為了增添菜的美味在煮的時候加香腸。一般羽衣甘藍與香腸或者火腿一起食用。

黑麵包

據說最早是約1450年發生饑荒時市政府下令為窮人烤的麵包。後來黑麵包主要是農民的食物。今天黑麵包由正經的麵包師製作,甚至出口遠洋。

裂口小麵包

裂口小麵包(Springbrötchen)是奧斯納布呂克地區特有的一種小麵包,其表面上的裂口來自於進烤爐前在麵團表面塗的油。這層油還使它有一種鹼味。

葡萄乾麵包

奧斯納布呂克特產的葡萄乾面包含比較多的油,還加上檸檬汁,一般用來在喝茶和喝咖啡時當點心用。

人物

以下人物在奧斯納布呂克出生,但其成名或主要居住地不一定是奧斯納布呂克:

1720年12月14日——尤斯圖斯·默澤爾,作家、法學家和歷史學家(1794年1月8日逝世於奧斯納布呂克)

1898年6月22日——埃里希·瑪利亞·雷馬克,作家(1970年9月25日逝世於洛迦諾)

1902年6月23日——馬蒂亞斯·威依邁,演員(1969年12月3日逝世於蘇黎世)

1904年12月11日——費力克斯·努斯堡姆,畫家(1944年8月2日逝世於奧斯威辛集中營)

1926年11月8日——彼得·凡·達恩(Peter van pels),著名《安妮日記》中人物,是出生在德國的猶太人,他和安妮陷入情網。(1945年5月5日逝世於奧地利,毛特豪森的集中營)

1937年10月13日——魯道夫·賽特斯,德國政治家

1943年2月21日——保羅·基爾希霍夫,聯邦憲法法院法官

1959年6月19日——克里斯蒂安·烏爾夫,德國政治家,下薩克森州州長

獎賞

奧斯納布呂克市為其市民和其他人設立了多項獎賞。

尤斯圖斯·默澤爾獎牌

埃里希·瑪利亞·雷馬克和平獎

弗里茨·沃爾夫漫畫和卡通新人促進獎

伊莉莎白·西格爾獎

德國行政區劃

巴伐利亞 | 柏林| 布蘭登堡 | 不萊梅| 漢堡| 黑森 |梅克倫堡-前波莫瑞 | 下薩克森 | 巴登-符騰堡| 薩爾| 北萊茵-威斯伐倫州|萊茵蘭-法耳茨|圖林根|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薩克森-安哈特 |薩克森
行政區上弗蘭肯行政區| 下弗蘭肯行政區| 中弗蘭肯行政區| 上普法爾茨行政區| 上巴伐利亞行政區| 下巴伐利亞行政區| 施瓦本行政區| 吉森| 卡塞爾| 達姆施塔特|弗萊堡行政區| 卡爾斯魯厄行政區| 斯圖加特行政區| 蒂賓根行政區| 德勒斯登| 開姆尼茨| 萊比錫
市、縣安貝格市| 安斯巴赫 | 奧格斯堡市| 阿沙芬堡市| 班堡市| 拜羅伊特市| 科堡市| 埃爾朗根市| 菲爾特市| 霍夫市| 肯普滕市| 維爾茨堡市| 魏登市| 施特勞賓市| 帕紹市| 雷根斯堡市| 羅森海姆市| 施瓦巴赫市| 施韋因富特市| 慕尼黑市| 梅明根市| 紐倫堡市蘭茨胡特| 因戈爾施塔特| 考夫博伊倫市| 安斯巴赫市| 因戈爾施塔特市| 新烏爾姆| 艾希施泰特縣| 埃伯斯貝格縣| 埃爾丁縣| 阿爾多廷縣| 奧格斯堡縣| 安斯巴赫縣| 艾施河畔諾伊施塔特-巴特文茨海姆縣| 安貝格-蘇爾茨巴赫縣| 艾夏赫-費里德貝格縣| 阿沙芬堡縣| 埃爾夫特施塔特| 因河畔米爾多夫縣| 新烏爾姆縣| 哈弗爾河畔布蘭登堡 | 科特布斯| 波茨坦| 韋茨拉爾| 奧芬巴赫| 威斯巴登| 巴登-巴登市| 弗賴堡| 海爾布隆縣| 卡爾斯魯厄| 曼海姆[地名] | 普福爾茨海姆 | 斯圖加特| 烏爾姆| 奧芬堡| 伊本比倫| 伊瑟隆| 凱撒斯勞滕| 亞琛| 許爾特| 維利希| 耶拿| 山地-多瑙縣| 比伯拉赫縣| 伯布林根縣| 博登湖縣| 布賴施高縣| 卡爾夫縣| 埃門丁根縣| 恩茨縣| 埃斯林根縣| 弗羅伊登施塔特縣| 格平根縣| 海登海姆縣| 海爾布隆| 荷亨洛赫縣| 康斯坦茨縣卡爾斯魯厄縣| 羅拉赫縣| 路德維希堡縣| 美因-陶伯縣| 內卡爾-奧登瓦爾德縣| 奧特瑙縣| 奧斯塔爾伯縣| 拉施塔特縣| 拉芬斯堡縣| 雷姆斯-穆爾縣| 萊茵-內卡爾縣| 羅伊特林根縣| 羅特魏爾縣| 羅伊特林根| 佐勒納爾布縣| 瓦爾茨胡特縣| 圖特林根縣| 蒂賓根縣| 錫格馬林根縣| 施韋比施哈爾縣| 茨維考| 奧斯納布呂克| 帕紹| 普爾海姆| 普勞恩| 榮-格拉伯菲爾德縣| 薩克森州| 施萬多夫縣| 施韋因富特縣 | 施特勞賓-博根縣| 施塔恩貝格縣| 上阿爾高縣| 薩爾布呂肯 | 施派爾| 施托爾貝格| 什未林| 施韋比施格明德| 施韋因富特| 索林根| 薩爾茨吉特| 施特拉爾松| 聖奧古斯丁| 圖林根| 特勞恩施泰因縣| 特羅伊斯多夫| 特里爾|瓦爾德納布河畔諾伊施| 外阿爾高縣| 魏爾海姆-雄高縣| 維爾茨堡縣| 文西德爾縣| 魏森堡-貢岑豪森縣| 威廉港| 翁納縣| 維爾茨堡| 伍珀塔爾| 沃爾芬比特爾| 韋塞爾| 魏布林根| 魏瑪| 沃爾夫斯堡| 維滕| 沃爾姆斯| 新明斯特| 辛德林根| 希爾登| 錫根| 新布蘭登堡| 伊爾姆河畔普法芬霍芬| 帕紹縣| 帕德博恩| 萊希河畔蘭茨貝格縣|蘭茨胡特市| 利希騰費爾斯縣| 蘭茨胡特縣| 羅森海姆縣| 羅塔爾-因縣| 林道縣| 雷根斯堡縣| 羅特縣| 雷根縣| 呂訥堡| 路德維希堡| 呂登沙伊德| 朗根哈根| 利普施塔特| 路德維希港| 呂塞爾斯海姆| 呂嫩| 羅森海姆| 雷克林豪森| 羅斯托克| 雷姆沙伊德| 林根| 拉廷根| 勒沃庫森| 呂貝克| 雷根斯堡| 賴訥| 朗根費爾德| 梅克倫堡-前波美拉尼| 米斯巴赫縣| 慕尼黑縣| 美因-斯佩薩特縣| 米爾騰貝格縣| 慕尼黑| 馬格德堡| 門登| 明斯特| 明登| 美因茨| 馬爾堡| 門興格拉德巴赫| 米爾海姆| 默爾斯| 馬爾| 梅爾布施| 紐倫堡| 諾伊堡-施魯本豪森縣| 紐倫堡縣| 諾伊馬克特縣| 諾特霍恩| 諾伊維德| 諾伊斯| 諾德施泰特| 內卡河畔埃斯林根| 埃爾朗根-赫希施塔特| 阿恩斯貝格| 埃姆登| 埃爾朗根| 奧格斯堡| 奧伯豪森| 埃爾福特| 奧伊斯基興| 埃森| 埃施韋勒| 阿沙芬堡| 奧爾登堡| 不萊梅| 波鴻| 波恩| 巴特特爾茨-沃爾夫拉| 貝希特斯加登縣| 巴特基辛根縣| 巴姆貝格縣| 拜羅伊特縣| 巴特霍姆堡| 博特羅普| 博肖爾特| 班貝格| 比勒費爾德| 貝格卡門| 貝爾吉施格拉德巴赫| 不萊梅哈芬| 不倫瑞克| 巴登-巴登| 巴特薩爾楚夫倫| 拜羅伊特| 貝格海姆| 策勒| 多瑙河畔迪林根縣| 多瑙-里斯縣| 丁戈爾芬-蘭道縣| 達豪縣| 東阿爾高縣| 蒂申羅伊特縣| 代根多夫縣| 多特蒙德| 代特莫爾德| 杜伊斯堡| 德紹| 德爾門霍斯特| 多斯滕| 杜塞道夫| 丁斯拉肯| 德國科隆| 迪倫| 蒂賓根| 多馬根| 弗萊堡| 法蘭克福| 弗賴辛縣| 菲爾斯騰費爾德布魯克| 弗賴永-格拉費瑙縣| 福希海姆縣| 菲爾特縣| 費爾貝特| 弗倫斯堡| 菲林根-施文寧根| 菲爾特| 腓特烈港| 富爾達| 弗萊貝格
菲爾森| 哥廷根| 格拉德貝克| 格雷文布羅伊希| 蓋爾森基興| 格爾利茨| 格平根| 格賴夫斯瓦爾德| 古默斯巴赫| 格拉| 霍爾斯坦| 海德堡| 漢堡| 哈斯貝格縣| 霍夫縣| 赫滕| 哈梅爾恩| 哈根| 漢諾瓦| 哈雷| 黑爾福德| 黑爾訥| 哈姆哈廷根| 哈瑙| 哈根市| 基欽根縣| 加爾米施-帕騰基興縣| 金茨堡縣| 加布森| 居特斯洛| 基爾[德國]| 庫爾姆巴赫縣| 克羅納赫縣| 卡姆縣| 凱爾海姆縣| 科堡縣| 康斯坦茨| 科布倫茨| 克彭| 庫克斯港|肯普滕| 克雷費爾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