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太空水是採用RO(反滲透,過濾級別0.1nm 1nm(納米)=10的-9方米)膜處理技術對自來水進行終端淨化後的水 .膜處理技術是目前最成熟的水處理技術,來源於太空人在飛船上獲得飲用水的原理。採用這種方法處理後,細菌、病菌、重金屬等肉眼看不到的有害物質都被排除在膜外。產生原理
所謂“逆滲透(R.O.)”是指施加比滲透壓更大的壓力,使水通過半透膜而除去水中雜質和礦物質的一種淨水裝置。這是美國佛里達大學瑞得(C.E.Reid) 教授在1953年時發明的,最早系由植物輸送養分和水分中得到的靈感——植物從根部吸收養分和水分,即可利用滲透原理送到莖和枝葉。因此若在濃度較高的濃液(不結的水)上加壓,使它通過半透膜,即可將不純的物質分開,包括原來溶解、懸浮在水中的雜質,而得到濃度較低,亦即很乾淨的 水,這種方法不但可除去雜質,也可除去九成以上的礦物質,包括鈣、鎂、鉀、鋁、錳、硫酸鹽、氯化物、氟化物、硼等等。其他如微生菌、雜質與不溶解的固體, 都可一併去除,甚至可將海水變成淡水,是濾淨效果最好的一種。此種逆滲透法所製造的水,後來運用在太空航天上作為太空人的飲用水,所以有“太空水”的美稱。作用
飲用太空水可有如下好處,把人吃的食物中攜帶的有毒物質及人體新陳代謝產生的有害物質用純水作為溶劑排出體外,減輕各器官(特別是肝、腎臟)的負擔,長期飲用純淨水不斷對體內器官進行清洗,排除體內污垢和人體垃圾,保證人體這部“機器“正常工作,延長器官的使用壽命,此外,由於O2分子直徑比水小,容易透過RO膜,因此RO膜純淨水是富含氧氣的水,這此氧隨純淨水一起飲入體內,可以激活各種酶,促進新陳代謝,提高免疾力,促進人體健康。
另類太空水
科學家首次發現帶電太空水 與地球水態不同
據國外媒體報導,歐洲航天局(ESA)的赫歇爾空間天文台近日在星際塵埃雲中發現奇異的太空水蒸氣,這是首次在太空中發現的新的水“相”:帶電太空水。
地球上熟知的水的三種狀態為固體冰、液態水和氣態蒸氣,但是赫歇爾太空天文台新發現的太空水和上述三種狀態不同。科學家表示,在地球上不會自然生成這種太空水。
科學家分析了“太空水”帶電荷的原因。科學家認為,紫外線穿過年輕恆星周圍的塵埃雲,這些紫外輻射能夠使塵埃雲中水分子失去電子,這樣水分子就會帶正電荷。
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阿諾德·本茨(Arnold Benz)說:“在星際塵埃雲中檢測到離化水蒸氣讓人感到非常吃驚。這一現象告訴我們,在恆星形成早期,其周圍的塵埃雲中有巨大的能量輻射過程發生。”
據悉,在近日由歐空局主持的科學研討會上宣布了上述“太空水”的觀測結果,在研討會上發布的科學成果中還包括了大質量恆星形成的新觀點。
關於水資源相關的詞條
水是生命之源。人類的生存需要水,我們的生活和經濟社會系統的運轉都離不開水這一基本物質。因此,每個人都應懷有一份愛與感謝之心,要懷有對水的敬畏之心,從點滴做起,節水、愛水,珍惜水資源、保護水資源,保護我們生活的美好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