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馬神廟

北京有很多叫馬神廟的地方,這些地方原先是不是真有廟?帶著這樣的疑問,我們請教了羅哲文、趙世瑜、許立仁和馬鐵漢等文保和民俗方面的專家,實地走訪宣武區大柵欄原大馬神廟街、小馬神廟街(現為培英胡同、培智胡同)和居庸關長城腳下的馬神廟等地了解到,北京過去至少有幾十處馬神廟,但現在大多只剩下了地名,居庸關的馬神廟也是1997年在原址修復的,這也是北京現存惟一一座馬神廟。

■城八區內原馬神廟有的連名都沒留下

據專家介紹,城八區內可知大致方位的馬神廟舊址就有6處,現在這6處中只有海淀區的還保留著地名。據馬鐵漢先生介紹,培英胡同20號就是大馬神廟舊址,但現在知道它是京劇大師王瑤卿故居的人更多;小馬神廟舊址在培智胡同27號,現在也是民宅。昨天,在培英胡同20號,王瑤卿先生的重孫告訴我們:在這裡住這么多年也不知道它曾是馬神廟。社區居委會的工作人員說,兩個馬神廟好像解放前就不存在了,現在連地名也改了,但老街坊還知道這兒曾有馬神廟,馬神廟什麼樣兒卻不清楚了。

明朝時的御馬監就設在現東城區景山東街,馬神廟與它相鄰,但我們向景山街道的工作人員打聽時卻沒有找到相關線索。農展館附近的原叫水草馬王廟,也無從探求了。

■居庸關馬神廟供奉11尊神

來到居庸關,在長城管理處李沐禪先生的帶領下,我們總算看到了實實在在的馬神廟。這座馬神廟始建於明弘治十七年,1997年重修,是一座坐西朝東的四合院。院內共有3個殿,分別供奉著馬王殷郊、馬王房星、土羊二神等11尊神。據李沐禪介紹,在古代,居庸關常年駐軍,戰馬一般有近千匹。修建馬神廟可能就是為祈求戰馬健康,更有戰鬥力。傳說中這些神都與馬關係密切,如土羊二神是引路、開路的神。

■北京馬王廟多源於明朝的馬政

趙世瑜先生曾指導學生做過馬神廟的專題研究,他說,北京過去馬神廟多,主要是由於明朝時實行馬政的緣故。統治者為防範北方民族,需要馬匹充實戰備,百姓養馬可以代替賦稅,地方官有收馬上交的義務,上上下下都希望馬健康、繁殖旺盛,所以在地方官衙署、中央政府管馬的機構——太僕寺和為皇帝管馬的御馬監等處幾乎都有馬神廟。當時,祭祀馬神甚至列入國家典儀之中,帶有很濃重的官方色彩。

到明中後期,馬政廢弛,馬神廟漸漸靠近自然神崇拜。清朝關於馬神廟的碑文就可以明白看出這一點,那些碑文往往主要述及馬對國計民生的重要性。清朝供奉馬神的多是馬販子、獸醫、轎車行從業者等與馬有關係的行業人士,又為馬神廟添加了行業崇拜的內容。

當然,我國祭馬的民俗要遠早於明朝,考古發現證明,我國自父系氏族公社時期就開始馴化馬,周朝的史籍中就有關於祭祀馬神的記載。但隨著現代交通工具的日新月異,對馬的崇拜也就漸漸湮沒在歷史的塵埃中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