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言

大言

大言,指高聲地說;謀劃大事之言。語出《書·盤庚上》:“汝克黜乃心,施實德於民,至於婚友,丕乃敢大言汝有積德。”

基本解釋

[speak loudly] 高聲地說。

[elaboration of a scheme]∶有關大事的言論;重要言論。

[exaggeration]∶誇大的言辭,大話。

每大言曰。——明· 宗臣《報劉一丈書》

1.

[speak loudly] 高聲地說。

2.

[elaboration of a scheme]∶有關大事的言論;重要言論。

3.

[exaggeration]∶誇大的言辭,大話。

每大言曰。——明· 宗臣《報劉一丈書》

引證解釋

高聲地說。

唐 韓愈《虢州司戶韓府君墓志銘》:“後大衙會日,司錄君趨以前,大言曰:‘請舉公過。’”

明 王鐸《太子少保兵部尚書節寰袁公神道碑》:“公(袁可立)竟援筆大言曰:‘直者固難仕哉,諸君子恐以府怨也,可令牛僨豚上兮,不宜錮一賢太守,以市好上官,為功名地,不多其罪而紓之。'”

清 黃鈞宰《金壺浪墨·偽囚荷枷》:“夷目大言曰:‘若何人敢來議軍事。’”

指謀劃大事之言。

《禮記·表記》:“事君大言入則望大利,小言入則望小利。” 孔穎達疏:“大言,謂立大事之言。”

正大的言論。

《莊子·齊物論》:“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成玄英疏:“夫詮理大言,猶猛火炎燎原野,清盪無遺。”

誇大的言辭,大話。

《史記·高祖本紀》:“劉季固多大言,少成事。”

《史記·孝武本紀》:“天子既誅文成,後悔恨其早死,惜其方不盡,及見欒大,大悅。大(指欒大)為人長美,言多方略,而敢為大言,處之不疑。”

金 王若虛《論語辨惑四》:“教人未必知,而學者未必信,矜為大言以相欺,天下之偽,自是而起。”

《第一屆全國曲藝會演作品選·女狀元》:“口出大言把山治,難道說你還有什麼洋經驗?”

《三國演義》第四十三回 諸葛亮舌戰群儒 魯子敬力排眾議:忽又一人大聲曰:“公好為大言,未必真有實學,恐適為儒者所笑耳。”

雜體詩的一種。

清 沈德潛 《說詩晬語》卷下:“雜體有大言、小言、兩頭纖纖、五雜組、離合姓名、五平、五仄、十二辰、回文等項。” .

1.

高聲地說。

唐 韓愈《虢州司戶韓府君墓志銘》:“後大衙會日,司錄君趨以前,大言曰:‘請舉公過。’”

明 王鐸《太子少保兵部尚書節寰袁公神道碑》:“公(袁可立)竟援筆大言曰:‘直者固難仕哉,諸君子恐以府怨也,可令牛僨豚上兮,不宜錮一賢太守,以市好上官,為功名地,不多其罪而紓之。'”

清 黃鈞宰《金壺浪墨·偽囚荷枷》:“夷目大言曰:‘若何人敢來議軍事。’”

2.

指謀劃大事之言。

《禮記·表記》:“事君大言入則望大利,小言入則望小利。” 孔穎達疏:“大言,謂立大事之言。”

3.

正大的言論。

《莊子·齊物論》:“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成玄英疏:“夫詮理大言,猶猛火炎燎原野,清盪無遺。”

4.

誇大的言辭,大話。

《史記·高祖本紀》:“劉季固多大言,少成事。”

《史記·孝武本紀》:“天子既誅文成,後悔恨其早死,惜其方不盡,及見欒大,大悅。大(指欒大)為人長美,言多方略,而敢為大言,處之不疑。”

金 王若虛《論語辨惑四》:“教人未必知,而學者未必信,矜為大言以相欺,天下之偽,自是而起。”

《第一屆全國曲藝會演作品選·女狀元》:“口出大言把山治,難道說你還有什麼洋經驗?”

大言

5.

雜體詩的一種。

清 沈德潛 《說詩晬語》卷下:“雜體有大言、小言、兩頭纖纖、五雜組、離合姓名、五平、五仄、十二辰、回文等項。” .

寓言

原文(選)

秦有尊盧沙者,善夸談,居之不疑。秦人笑之,尊盧沙曰:“勿予笑也,吾將說楚以王國之術。”翩翩然南。

迨至楚境上,關吏縶之。尊盧沙曰:“慎毋縶我,我來為楚王師。”關吏送諸朝。大夫置館之,問曰:“先生不鄙夷敝邑,不遠千里,將康我楚邦。承顏色日淺,未敢敷布腹心;他不敢有請,姑聞師楚之意何如?”尊盧沙怒曰:“是非子所知!”大夫不得其情,進於上卿瑕。瑕客之,問之如大夫。尊盧沙愈怒,欲辭去。瑕恐獲罪於王,亟言之。

王趣見,未至,使者四三往。及見,長揖不拜,呼楚王謂曰:“楚國東有吳越,西有秦,北有齊與晉,皆虎視不瞑。臣近道出晉郊,聞晉約諸侯圖楚,刑白牲,列珠盤玉敦,歃血以盟曰:‘不禍楚國,無相見也!’且投璧祭河,欲渡。王尚得奠枕而寢耶?”楚王起問計。尊盧沙指天曰:“使尊盧沙為卿,楚不強者,有如日!”王曰:“然敢問何先?”尊盧沙曰:“是不可空言白也。”王曰:“然。”即命為卿。

居三月,無異者。已而晉侯帥諸侯之師至,王恐甚,召尊盧沙卻之。尊盧沙瞠目視,不對。迫之言,乃曰:“晉師銳甚,為王上計,莫若割地與之平耳。”王怒,囚之三年,劓而縱之。

尊盧沙謂人曰:“吾今而後知夸談足以賈禍。”終身不言。欲言,捫鼻即止。

君子曰:戰國之時,士多大言無當,蓋往往藉是以媒利祿。尊盧沙,亦其一人也。使晉兵不即至,或可少售其妄;未久輒敗,亦不幸矣哉!歷考往事,矯虛以誑人,未有令後者也。然則尊盧沙之劓,非不幸也,宜也。

——選自《四庫全書》本《宋文憲集

注釋

縶:拘捕。

敝邑:對自己國家的謙稱。

上卿瑕:一個名字叫瑕的高級官員。

趣:催促。

奠枕:穩穩的安放枕頭。

有如日:古代發誓用語。

平:講和。

劓:割鼻。

1.

縶:拘捕。

2.

敝邑:對自己國家的謙稱。

3.

上卿瑕:一個名字叫瑕的高級官員。

4.

趣:催促。

5.

奠枕:穩穩的安放枕頭。

6.

有如日:古代發誓用語。

7.

平:講和。

8.

劓:割鼻。

譯文

秦國有一個叫尊盧沙的人,喜歡說大話,並且處在這種情況下還對自己深信不疑。秦國人笑他,尊盧沙說:“不要嘲笑我,我將要向楚王陳說統治國家的方法。”於是,飄飄然地向南方的楚國走去。

等他到達楚國的邊境,把守邊關的官吏拘捕了他。尊盧沙說:“當心!千萬不要拘捕我,我是來當楚王的老師的。”邊關守吏送他到朝廷上。大夫把他安置在賓館裡,問他說:“先生不輕視我們偏遠的國家,不以千里為遠,來扶助壯大我們楚國。有幸和您接觸的時間還不長,不敢傾吐自己的心裡話。其他事不敢多問,暫且想聽聽您來做楚王老師的想法如何?”尊盧沙發怒說:“這不是你所能知道的!”大夫打聽不到尊盧沙的真實意圖,只是把他送到上卿瑕那裡。瑕以賓客之禮接待他,也像大夫那樣地問他。尊盧沙更加惱怒,作出想告別離去的樣子。瑕怕得罪了楚王,急忙去告訴他。

楚王催促尊盧沙來見面,尊盧沙還沒有到達,派去的使者已經去請了三四趟。等到見了楚王,尊盧沙只是拱手而不跪拜,召喚楚王對他說:“楚國東面有吳國和越國,西面有秦國,北面有齊國和晉國,這些國家都虎視眈眈地窺伺著楚國。我最近路經晉國邊境,聽說晉國要約同其他諸侯國圖謀進攻楚國,宰了白馬,陳列著珠盤玉敦,嘴唇上塗著牲血,盟誓說:‘不使楚國遭禍,誓不相見!’並把璧玉投入河中,以祭祀河神,將要渡河。楚王你還能安枕而睡嗎?”楚王站起來詢問對策。尊盧沙指著天立誓說:“如果讓我尊盧沙為卿,楚國不強盛的話,有這太陽來作證!”楚王說:“不過冒昧請問,當先做那一件事?”尊盧沙說:“這是不可以空口白說的。”楚王說:“對。”於是馬上任命他為卿。

過了三個月,沒有什麼異常情況。不久晉侯率領各國諸侯的軍隊到達,楚王非常恐懼,召尊盧沙商量退敵之計。尊盧沙瞪大了眼睛,說不出話來。逼著他講,他才說:“晉國的軍隊銳勇無比,替你楚王著想,最好的辦法,不如割地和晉國講和。”楚王大怒,把尊盧沙關了三年,割掉鼻子才放了他。

尊盧沙對人說:“我從今以後才知道說大話是足以招惹禍患的。”從此他終身不再講話。想講,一摸到被割的鼻子就止住了。

有才德的人說:戰國的時候,讀書人大多好說大話,不著邊際,大概往往是想藉助大話來設法尋求富貴。尊盧沙也就是其中的一人。如果晉國軍隊不馬上到來,或許可以稍稍施展他的欺妄;而他沒有多久就遭失敗,這也是不幸的了。一一考察過去的事情,凡是弄虛作假欺騙人的,都沒有好結局。這樣看來,尊盧沙的割掉鼻子,並非是不幸,而是應當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