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遺夢

大河遺夢

111111111111111

圖書簡介

《大河遺夢》一書收錄了作者的《新千年感懷》、《我看北京的胡同》、《沂蒙匪事》、《泰山與酒》、《秋雨中的懷念》等28篇散文和隨筆。這些散文不僅體現了作者對散文品位的追求與思考,也體現了作者散文的藝術特色《大河遺夢》里關於黃河、泰山、沂蒙、洪洞、鯨殤這些與歷史、生命、自然大主題的選擇都表明在拒絕一種小情小調小格局,即使選擇蟋蟀這樣的小題材,作者也要把它命名為“國蟲”,從民族、國家、人類的角度來俯察這小小的事物,挖掘出其中的深刻內涵。在後現代文化解構主義思潮頗為受寵的文壇上,李存葆依然一腔浩然正氣,高舉宏大敘事的旗幟,對抗著瑣碎、平庸、快感的流行文化,他對中國歷史、土地、河流的熱愛之情溢於言表,毫不掩飾。
李存葆的散文可謂是獨樹一幟,那就是大氣磅礴,奇情逸發,體大思精,豐偉道勁,深厚朴茂。這篇《大河遺夢》堪稱是這種創作風格的最好凸顯。文章先寫黃河是自然的河,“噴珠濺玉,款款前行”,“威風凜凜,疏狂不羈”,似“東方巨龍”,“鋼頭鐵臂”,“尖牙利齒”,呼風喚雨,撼天動地……再寫黃河是殘缺的河。黃河的斷流使它失卻了大美。再寫黃河是歷史的河。老子、莊子、孔子、孟子等先賢聖哲均從黃河的懷抱中走出來。再寫黃河是文化的河,李白、冼星海等文學藝術大師從黃河的氣勢中激盪出來。後寫黃河是心靈的河,黃河是中華民族的發祥之地,是中華文明的搖籃,是中華民族精神血脈的淵源,是中華民族性格的象徵,是中華民族精神大廈的支撐。

出版信息

作 者:李存葆
出 版 社:解放軍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2-1-1
版 次:1
頁 數:358
字 數:260000
印刷時間:2002-1-1
I S B N:9787503314520
包 裝:平裝

圖書目錄

也說散文(代序)
鯨殤
大河遺夢
祖槐
飄逝的絕唱
我為捕虎者說
由《洗手圖》想到的
駱駝劉・大為馬
伏虎草堂主人
林凡本色的詩人
辰生繪事瑣記
走出黃金小屋
釘在丹青十字架上的人
雪野里的精靈
新千年感懷
紫砂興衰記略
天地一去鶴
清泉出未染塵
黃土地上的竹魂
鑽石與命運的對話
泰山與酒
小議“拿來主義”
我看北京的胡同
沂蒙匪事
《沂蒙匪事》附記
秋雨中的懷念

作者簡介

李存葆,1946年生,山東五蓮縣人。1964年入歷。1986年畢業於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藝術學院副院長,少將軍銜。新時期以來,發表了二百餘萬字的文學作品,多次獲全國、全軍文學獎。中篇小說《高山下的花環》、《山中,那十九座墳塋》分獲全國第二屆、第三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長篇報告文學《大王魂》、《沂蒙九章》(與王光明合著)分別獲“中國潮”和全國報告文學獎。參加了電影《高山下的花環》的改編,在全國第五屆電影“金雞獎”中獲最佳編劇獎。1993年創作的電影劇本《百年老屋》獲全國優秀電影劇本獎。
現為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作家協會全委會委員,中國報告文學會副會長。

社會影響

在近年來的呼喚大散文之聲不絕於縷之時,我們常常讀到像遊歷文化遺址,觀賞風物名勝之後,從遠古洪荒先祖世代到眼前現世,從抽象哲學到具象生活等等等等,對所訪所聞所想所思的東西進行所謂的文化觀照,出現了一些所謂有深度的文化觀照的散文,有人名之為文化散文,有人簡單地叫做大散文,不論何以名之,這類文章的特色還是相當充分的,自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較有市場。這種從文化的角度來認知歷史和生活,激發人們多角度地思索人生,對現實的反思,有著極為重要的學理意義,把散文從精思妙想,微觀細察的某種小感覺小認知的平台上,推向了一個新的文化與學理的台階,得到了一些崇尚思考,熱衷理性的讀者的喜歡。所以,有不少作者們樂於此道。這種現象的出現,有一定的人文原因,儘管貶褒相斥,無論如何,熱鬧總比沉寂好,從文化的層面上去加深文章的學養內涵,也應當看作是散文創作的一大亮點和收穫。
李存葆的散文一些大篇幅的作品也體現了這類特色。他的洋洋萬言(有的達數萬言)的如《鯨殤》、《大河遺夢》、《祖槐》、《飄逝的絕唱》、《沂蒙匪事》等,從選材到謀篇到運筆,從命題到練意,從構思到闡釋,都體現了作者獨具特色的思考,這就是從歷史的視角和文化的層面,探究人在自身發展進程中的面臨的重大問題,諸如環境保護與生存發展、愛的迷失與情感危機等。也可以說,“合二而一”,他思考的是有關人的物質環境與心理環境兩個相關聯而又相統一的問題。無論是《鯨殤》關於動物的殺戮,《大河遺夢》中關於母親河的斷流,還是《祖槐》的關於人與故土的依存聯繫、人與自然的相諧相生的關係、人類的遷徙流浪與本民族的興盛發展,《飄逝的絕唱》中關於情感的純真與現代意識的整合等,都無不表現出作者對當前人類面臨的兩大難題:生存環境與情感歷程,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和闡發。所謂大散文者,我想主要的是說,作者選取的題旨應當是人類共同思考的問題,有著極為現實的啟示意義,從題材的價值取向上就立意高遠。當然,散文並不一定要求“唯題材論”,但從一些創作現象看,題材優勢並不應否定。李存葆面對大河的斷流,人的生存環境受到危害;面對美麗而有靈性的鯨魚失落了生存的家園,人為地製造著動物與人類不可缺失的環境危機;面對純真的愛情的迷失,尋找那古典美好的情感;面對人類在現代化的發展進程中出現的種種負面的問題,不可避免地要付出的代價,他的思考透過紛繁的現實,呼喚著一種人間的美好的情感關愛,對人自身的環境意識的重視,人與自然的相互依存相互聯繫而和諧美好的關係……所以,我們讀到作家在諸多篇章中,都是那樣激憤,那樣不遺餘力、痛心疾首的呼喚。無論是家園環境,與大自然的關係,還是家族的歷史,愛情的升華等等的人文思考,體現了作家的敏銳和執著。
早在40年代,葉聖陶等大家很注重作家的文心,成功的作品中有一個關愛人文情懷、關注世俗生活的情感趨向,體現了作家深摯的人文情懷。在《大河遺夢》中,我們看到,作家的情感取向是古典浪漫似的,在一些主要作品中,看到他對遠逝的古典人文精神的一種緬懷,一種不經意的追尋。他的幾篇文章的題目,用“殤”、“遺夢”、“絕唱”等等命題,體現出對遠逝的一種東西的追思和緬懷。這當然不能完全代替作家在本書中的全部的精神取向,但在對過去的美好的事物、美好的環境、美好的人文關係的懷想中,表示出作家的特有感情,憂思悲情,他唱著一首首動人的輓歌,面對著失落的美好,失落的純真,失落的一切他所心儀的,他不免心有戚戚,惆悵而動情地呼喚,給人以久違了的人文精神的迴響。
以下是劉峰的評論:
當我看到題目“大河遺夢”時,便有一種憂鬱的傷感與厚實的悲壯撲面而來。待通讀全文了解此文關注的對象是斷流的黃河時,那乾涸的河床仿佛殘斷的長鞭抽打在心臟最敏感最薄弱的地方。(不過我還是先要坦白自己主觀臆斷的“誤瀆”,因為“遺夢”總讓我想起那部電影名著。)
亘古流淌著的母親河,曾經孕育了中華民族、曾經滋養了中華文明,是中華兒女思想藝術的源泉,向來不乏篇章辭賦稱頌她的壯觀神秘。在“豪雨傾潑過的盛夏”,“故地重遊”的作者,看到的卻是“大河的“河府”里仍空空如也,一覽無餘。”黃河斷流了!這是怎樣的慘烈、怎樣的醜陋呵!如兒女在撕裂母親的肌體,深入骨髓的痛楚豈是年老的母親所能獨自承受的?
意味著威嚴與大美的神秘,激發了人類不斷的追求創造,而在現代化大潮的強力衝擊下,“自然的神秘與壯美”是“機械複製年代”僅存的靈魂棲息地呵!可是,現在,乾涸的河床如何承載“我們這些困在水泥方塊中的現代人那浮躁靈魂”?(記得大一寒假回家過年,行進在京九線上的列車在暗黑的午夜靜靜的駛過黃河大橋,黯淡的星光下,我只看到橋墩旁的沙堆和那漫無邊際的河灘,我只聽到滔滔河水的轟鳴。那一刻,我的心被震撼了,那一刻,生長在黃河之畔、黃土高原賞的我可以驕傲的呼喊:“我是黃河兒女!”但,面對斷流的黃河,我竟感到從未有過的失落無力。)
《大河遺夢》的思路是非常清晰的,正如作家所言,作為精神王國的兩大驕子——哲學與詩的象徵,黃河——歷史的河,文化的河,心靈的河,建築起中華民族巍峨齊高的“民族精神的大廈”。“面對這個七色迷目、五聲亂耳、連空氣中也飄散著物化的浮囂之氣的世界”,“當今我們這個民族正處在歷史大轉型的緊要關口,我們需要黃河大米,需要黃河絨螯蟹,需要你三角洲上那素衣縞服的天鵝……但我們更需要思想,需要智慧,”大河的洪流始終激勵著民族的憂患意識,讓哲人堅持思索,使詩人開啟那能催人奮袂而起的激情的閘門……
中華民族憂患意識的潛流與黃河不息的波濤一起翻卷,她使聖者垂思,使聖者徹悟。
母親河的黃濤黃浪黃泥黃土塑造了我們這個民族的風骨。她橫向流淌北方的大野,她縱向雕刻了中國的性格。在她乾涸的河床下面,仍有我們民族不竭的心泉。
“豪雨傾潑過的盛夏,我故地重遊,為的是重溫大河的神秘。”回顧文章開頭這句話,我忽然覺得意蘊深遠。(也許其中包含著我個人的偏愛吧,更多的我想還是對母親河的摯愛吧!)盛夏的豪雨之後依舊枯竭敞露的河床,二者之間的張力隨之展開下文;“故地重遊”,作家為何要強調說明是“重溫大河的神秘”呢?最初的不解與困惑吸引了像我這樣的讀者,隨著文章思路的擴展和情感的傾訴,特別是當每一個讀者在閱讀過程直面斷流的大河,都不難了解作家的良苦用心。(李存葆本人就是生於斯長於斯的山東漢子。)貫穿全文的憂患意識,既是對歷史、文化、心靈的追尋,也是對嚴酷現狀的追問。由此,這篇散文不僅具備了黃河奔流不息的壯闊氣勢,也具備黃河斷流痛苦悲壯的深切思索。“遺夢”,難道黃河兒女只能在夢中嚮往那歷史的河、文化的河、心靈的河嗎?
斷流,顯然不止是對自然生態環境的關注,況且相似的文章已經多如牛毛了,而這篇《大河遺夢》能夠脫穎而出,我以為關鍵的是作家能夠勇敢、清醒的溯流而上,立在歷史、文化、心靈的關口,與黃河對話,與歷史交流,與現實溝通,呼籲著民族精神永恆的支柱——哲學與詩,揮舞著民族發展不竭的旗幟——憂患意識。“當我們這個黃皮膚的民族正把握命運的韁繩,緊攥時代的流速,去際會新世紀的大波時,斷流,你怎么能斷流呢?”(至於其他論者談到的軍旅作家的風格氣質,我不願意重複了。)

片段欣賞

豪雨傾潑過的盛夏,我故地重遊,為的是重溫大河的神秘。但大河的“河府”里仍空空如也,一覽無餘。神秘與威嚴同在,神秘與大美共存。神秘是誘發人類不斷追求的因子,大自然的神秘與壯美,也是我們這些困在水泥方塊中的現代人那浮躁靈魂能得以小憩的最後一隅。黃河,斷流的黃河,你失卻了神秘便失去了威嚴,失去了大美,從而也使我們失去了一塊偌大的慰藉心靈的棲息地。
黃河,面對斷流的你,我深信,在你乾涸的河床下面,仍有我們民族不竭的心泉。你那滯重的赭黃色的波濤,曾拉彎了多少縴夫的背,曾洗白了多少舵工的鬚髮,曾嘶啞了多少舟子的喉頭……黃河,你分娩一切又湮沒一切,你哺育一切又撕碎一切,你包容一切又排斥一切。因了你的存在,中華民族憂患意識的潛流與你不息的波濤一起翻卷,流過商周秦漢,流過唐宋明清,直灌注入今人的心田。你使聖者垂思,你使聖者徹悟。
黃河,老子從你懷抱里走出,這位睿智無比的老翁,僅用一部五千言的《道德經》,便詮釋了宇宙萬物的演變,道出了多少“道法自然”的真諦……黃河,莊子從你臂彎里脫出,這位枕石夢蝶的先哲,用外星人一樣的耳朵,去聞聽我們我們這顆星球上的天籟地音,用心靈去感悟神秘的自然,那燦若雲錦了辭章,那汪洋恣四的著述,令今人讀來撲朔迷離……黃河,孔子從你的波濤中盪來,這位生前四處碰壁的老頭,當今已被世界推為十大哲人為首,一部《論語》,曾被多少代統治者奉為“治國安邦平天下”的主臬……黃河,孟子從你黃土地上站起,這位首先提出“民為貴君為輕”思想的大儒,把儒家學說推上極致,使孔孟之道,歷兩千年譽毀而不衰……
黃河,我知道,只有你那氣貫長虹的肺活量,才能讓李白吟出那飛霆走雷的詩句,才能讓冼星海譜出那“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的滂然沛然的樂章……
黃河,當今我們這個民族正處在歷史大轉型的緊要關口,我們需要黃河大米,需要黃河“毛魛”,需要黃河絨螯蟹,需要你三角洲上那素衣縞服的天鵝……但我們更需要思想,需要智慧,需要精神王國的兩大驕子——哲學與詩。黃河,當我們的物質大廈遍地聳立時,民族精神的大廈也應巍我齊高。黃河,面對這個七色迷目、五聲亂耳、連空氣中也瓢散著物化的浮器之氣的世界,我不希望因為你的斷流,而使我們這個民族的憂患意識消彌,讓哲人停止思索;也不希望因為你的乾涸而使詩人關閉了那催人奮袂而起的激情的閘門……
黃河,我還知道,是你的黃濤黃浪黃泥黃土塑造了我們這個民族的風骨。你橫向流淌北方的大野,你縱向雕刻了中國的性格。那帶劍的燕客,那抱琵琶的漢姬,是你真正的兒女。你既能使“挑燈看劍”的赳赳武夫,高歌“夢加吹角連營”;也能使低呤“綠肥紅瘦”的纖纖弱女,賦一曲“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的絕唱……黃河,你用黃水養育出青海高原那會唱花兒的嬌娃,你用黃風抽打出內蒙草原那剽悍的騎手,你用黃浪沖刷出陝北那滿臉都是魚紋皺的堅韌農夫,你用驚濤鑄成山東大漢那青銅色的胸膛,你獅子般的氣概,賦予我軍營士兵那鋼鐵般的神經,你一瀉千里的奔放,注入我油田鐵人那地火般噴突的豪情……
喔,黃河,我歷史的河,我文化的河,我心靈的河!當我們這個黃皮膚的民族正把握命運的韁繩,緊攥時代的流速,去際會新世紀的大波時,斷流,你怎么能斷流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