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敬弘[南朝宋左光祿大夫]

王敬弘[南朝宋左光祿大夫]
王敬弘[南朝宋左光祿大夫]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王敬弘(360-447),本名王裕之,字敬弘,琅邪臨沂(今屬山東省)人,南朝宋大臣。 他是東晉驃騎將軍王廙的曾孫、東晉司州刺史王胡之的孫子、東晉晉陵太守王茂之的兒子。 因其名與宋武帝劉裕同,避諱而以字行。

人物生平

王敬弘起家於左常侍、衛軍參軍。

仕東晉,先後為天門太守、桓偉安西長史、南平太守,後辭官居作唐縣。

桓玄篡位,屢召不就。桓玄被平後,被劉裕啟用為車騎從事中郎、徐州治中從事史、征西將軍、烈武王劉道規咨議參軍。入為中書侍郎,轉黃門侍郎,不拜。仍除劉裕太尉從事中郎,出為吳興太守,尋征為侍中。

宋國(指南朝宋)建,為度支尚書,遷太常。劉裕受禪,補宣訓衛尉,加散騎常侍。永國中(421年),遷吏部尚書。元嘉三年(426年),為尚書左僕射。元嘉六年,遷尚書令。“固讓,表求還東”。宋文帝不能改變其志,改授他為侍中、特進、左光祿大夫。元嘉十二年,征其為太子少傅,“固辭不拜”,東歸。元嘉十六年,宋文帝再次以他為左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不拜。元嘉二十四年(447年)死於餘杭之舍亭山,時年88歲。升明三年(479年),追諡文貞公。

少清高,性恬靜,喜山水。任天門太守之初,妻弟、荊州刺史桓玄寫信讓他到荊州去,他只把妻子送去,讓其姐弟團聚,自己在天門“恣其游適,意甚好之”。晚年辭官歸會稽,屢徵召不授,蓋因“所居舍亭山,林澗環周,備登臨之美”,故時稱為“王東山”。原有《王敬弘集》5卷,《錄》1卷。《全宋文》存其《辭太子少傅表》和《奏請征王弘之郭希林》等。

家族成員

有四子:王恢之、王瓚之、王升之、王謙之。長子王恢之,初為秘書郎,後為新安太守。王恢之的弟弟王瓚之,官至吏部尚書、金紫光祿大夫,有文集15卷。王瓚之的弟弟王升之,字休道,大明初(457年)為光祿勛,累遷官至都官尚書。王升之的弟弟王謙之,字休光,有二子王應之、王雲之。王升之有二子:王延之、王閔之。王瓚之有一子:王秀之。

史籍記載

《宋書·王敬弘傳》:

王敬弘,琅琊臨沂人也,與高祖諱同,故稱字。曾祖暠,晉驃騎將軍。祖胡之,司州刺史。父茂之,晉陵太守。敬弘少有清尚,起家本國左常侍,衛軍參軍。性恬靜,樂山水,為天門太守。敬弘妻,桓玄姊也。敬弘之郡,玄時為荊州,遣信要令過。敬弘至巴陵,謂人曰:“靈寶見要,正當欲與其姊集聚耳,我不能為桓氏贅婿。”乃遣別船送妻往江陵。妻在桓氏,彌年不迎。山郡無事,恣其游適,累日不回,意甚好之。轉桓偉安西長史、南平太守。去官,居作唐縣界。玄輔政及篡位,屢召不下。

高祖以為車騎從事中郎,徐州治中從事史,征西將軍道規咨議參軍。時府主簿宗協亦有高趣,道規並以事外相期。嘗共酣飲致醉,敬弘因醉失禮,為外司所白,道規即更引還,重申初宴。召為中書侍郎,始攜家累自作唐還京邑。久之,轉黃門侍郎,不拜。仍除太尉從事中郎,出為吳興太守。舊居餘杭縣,悅是舉也。尋征為侍中。高祖西討司馬休之,敬弘奉使慰勞,通事令史潘尚於道疾病,敬弘單船送還都,存亡不測,有司奏免官,詔可。未及釋朝服,值赦復官。宋國初建,為度支尚書,遷太常。

高祖受命,補宣訓衛尉,加散騎常侍。永初三年,轉吏部尚書,常侍如故。敬弘每被除召,即便祗奉,既到宜退,旋復解官,高祖嘉其志,不苟違也。復除廬陵王師,加散騎常侍,自陳無德,不可師範令王,固讓不拜。又除秘書監,金紫光祿大夫,加散騎常侍,本州中正,又不就。太祖即位,又以為散騎常侍、金紫光祿大夫,領江夏王師。

元嘉三年,為尚書僕射。關署文案,初不省讀。嘗豫聽訟,上問以疑獄,敬弘不對。上變色,問左右:“何故不以訊牒副僕射?”敬弘曰:“臣乃得訊牒讀之,政自不解。”上甚不悅。六年,遷尚書令,敬弘固讓,表求還東,上不能奪。改授侍中、特進、左光祿大夫,給親信二十人。讓侍中、特進,求減親信之半,不許。及東歸,車駕幸冶亭餞送。

十二年,征為太子少傅。敬弘詣京師上表曰:“伏見詔書,以臣為太子少傅,承命震惶,喜懼交悸。臣抱疾東荒,志絕榮觀,不悟聖恩,猥復加寵。東宮之重,四海瞻望,非臣薄德,所可居之。今內外英秀,應選者多,且板築之下,豈無高逸,而近私愚朽,污辱清朝。嗚呼微臣,永非復大之一物矣。所以牽曳闕下者,實瞻望聖顏,貪《系》表之旨。臣如此而歸,夕死無恨。”詔不許。表疏屢上,終以不拜。東歸,上時不豫,自力見焉。

十六年,以為左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侍中如故,又詣京師上表曰:“臣比自啟聞,謂誠心已達,天鑒玄邈,未蒙在宥,不敢宴處,牽曳載馳。臣聞君子行道,忘其為身,三復斯言,若可庶勉,顧惜昏耄,志與願違。禮年七十,老而傳家,家道猶然,況於在國。伏願陛下矜臣西夕,愍臣一至,特回聖恩,賜反其所,則天道下濟,愚心盡矣。”竟不拜,東歸。二十三年,重申前命,又表曰:“臣躬耕南澧,不求聞達。先帝拔臣於蠻荊之域,賜以國士之遇。陛下嗣徽,特蒙眷齒,由是感激,委質聖朝。雖懷犬馬之誠,遂無塵露之益。年向九十,生理殆盡,永絕天光,淪沒丘壑。謹冒奉表,傷心久之。”

十七年,薨於餘杭之舍亭山,時年八十八。追贈本官。順帝升明二年詔曰:“夫塗秘蘭幽,貞芳載越,徽猷沈遠,懋禮彌昭。故侍中、左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敬弘,神韻沖簡,識宇標峻,德敷象魏,道藹丘園。高挹榮冕,凝心塵外,清光粹范,振俗淳風。兼以累朝延賞,聲華在詠,而嘉篆闕文,猷策韜裹,尚想遙芬,興懷寢寤。便可詳定輝謚,式旌追典。”於是謚為文貞公。

敬弘形狀短小,而坐起端方,桓玄謂之“彈棋八勢”。所居舍亭山,林澗環周,備登臨之美,時人謂之王東山。太祖嘗問為政得失,敬弘對曰:“天下有道,庶人不議。”上高其言。左右常使二老婢,戴五絛五辮,著青紋袴襦,飾以朱粉。女適尚書僕射何尚之弟述之,敬弘嘗往何氏看女,值尚之不在,寄齋中臥。俄頃,尚之還,敬弘使二卑守閣不聽尚之入,雲“正熱,不堪相見,君可且去”。尚之於是移於它室。子恢之被召為秘書郎,敬弘為求奉朝請,與恢之書曰:“秘書有限,故有競。朝請無限,故無競。吾欲使汝處於不競之地。”太祖嘉而許之。敬弘見兒孫歲中不過一再相見,見輒克日。恢之嘗請假還東定省,敬弘克日見之,至日輒不果,假日將盡,恢之乞求奉辭,敬弘呼前,既至閣,復不見。恢之於閣外拜辭,流涕而去。

恢之至新安太守,中大夫。恢之弟瓚之,世祖大明中,吏部尚書,金紫光祿大夫,謚曰貞子。瓚之弟升之,都官尚書。升之子延之,升明末,為尚書左僕射,江州刺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